《增强抗弯曲能力》课堂教学实录和点评
执教:袁优红(浙江舟山市定海小学)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抗弯曲能力的第一课时,用什么办法能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
生:我认为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师:我们使用这种方法增强抗弯曲能力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生:用这种方法需要用更多的材料
生:用这种方法会增加材料的成本和重量。
师:那么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我们这节课来继续研究增强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
(点评:由复习入手,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又通过对“套购增加厚度的方法增强抗弯曲能力有没有不足的地方?”的讨论,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探究的兴趣。设计较好。)
二、观察比较瓦楞纸和平板纸,推想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另外方法
师:观察1号纸、2号纸,我们能发现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师:第1个要求:用同样的力分别弯折1号、2号纸,有什么感觉,比较它们抵抗弯曲的能力怎样?第2个要求:用小刀一层一层地解剖1号、2号纸,观察比较它们的内部,发现什么?用简单的图画下来。最后把它记录在《科学记录单》上。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材料在我们1号材料袋中,我们现在就开始
学生观察
(点评: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纸进行观察研究,其实是让学生围绕“两个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两个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进行研究,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实在是高明。既能让学生积极研究两张不同的纸,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学生汇报
师:用同样的力分别弯折1号、2号纸,有什么感觉,比较它们抵抗弯曲的能力怎样?
生:2号纸比1号纸的抗弯曲能力强
师:别的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1号纸比较好弯一点,2号纸比较难弯一点
师:他们发现1号纸比较容易弯,2号纸不容易弯一点,别的组还有什么吗?
师:前面我们说过了,抗弯曲能力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试?(师手举垫圈)
生:垫圈
师:我们垫圈测试1号纸,我们用同样的垫圈测试2号纸(演示实验验证)
(点评:实验方法的复习,对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放垫圈是正确的,有利于学生下面的实际操作。)
师:说明我们的感觉是
生:正确的
师:那我们观察它们的内部,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号纸它有6层,2号纸是有3层。1号纸是直线型的,2号纸上面是平的,中间是波浪形的。
师:你们有没有比较每层纸的厚度?
生:1号纸6层,每一层的厚度都是一样的。2号纸是3层,每一层的厚度也是一样的。
师:并且2号纸的厚度和1号纸的厚度也是
生:一样的
师:人们根据它们内部的结构,把1号纸命名为平板纸,2号纸命名为瓦楞纸。
师:那么根据刚才大家所观察到的信息,大家对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有什么新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生:上节课说过强加厚度就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1号纸是6层为什么没有2号纸的抗弯曲能力好呢?
生:1号指是平形的感觉要差一点,2号纸波浪形的抗弯曲能力要好一点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会强一点
师:看来大家都想要知道平板纸为什么要比瓦楞纸抗弯曲能力弱一点,瓦楞纸为什么要强一点?
师:你们可以推测一下,你认为跟什么有关系?
生:我认为纸的形状关系到它的抗弯曲能力
生:我认为纸内部形状影响它的抗弯曲能力
师:仅仅是瓦楞纸内部的形状影响纸的抗弯曲能力,是不是这样认为?
生:是
师:形状改变了可能会影响它的抗弯曲能力,这是我们的
生:推测
(点评:由观察、研究瓦楞纸和平板纸的抗弯曲能力入手,再引导学生对两种纸的内部结构的不同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有根据的推测出:“纸的形状关系到它的抗弯曲能力”。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推测必须是有根据的,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的兴趣,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到下一环节的活动中去。)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下去呢?
生:用一张纸平的用垫圈试试看它的抗弯曲能力,再把它折成其它形状用垫圈试试看。
师: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也就是这位同学准备用自己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且还说出了用怎么样的方法来检验来证明我们自己的猜测,对吧?
师:也就是用平的纸和各种形状的纸用垫圈来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能不改变就知道了,是不是?
生:是
师:我这里有很多平的纸,你准备怎么做?
生:改变纸的形状
师:改变成怎样的形状呢?也就是我们有哪些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师:老师准备了科学记录单(二),我们形状用图来表示,平的纸,这边看过来是平的,用一条直线表示,你们准备折成怎么样的形状也用图来表示,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二)设计好,就拿出记录单就可以了。现在开始。
学生设计各种形状
交流
(点评:学生仅仅知道“纸的形状关系到它的抗弯曲能力”还是不行的,教师还要让学生设计出不同形状的纸,并且能有效的记录下来,用画图的方法不愧是好方法。)
生:我们组用菱形
师:其他组肯定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我们现在形状都设计好了,接下来干什么呢?
生:做实验
师:那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垫圈要放中心
师:对吧?我们用垫圈做实验,垫圈要放中心,并且要
生:轻轻放
生:还有纸的长度要一样
师:纸的长度大小都一样,要用相同的纸
师:老师折了两种波浪形的纸,你们看看,你们认为哪种适合与与这张平的纸比较的?
生:我认为长的适合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另外一张与平的纸长度不同,长的那张与平的纸长度是一样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还有宽度距离要一样
师:对吧?
生:对
师:这样实验就非常公平了
师: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垫圈的重量要一样
师:都一样的,还有吗?
师:我们在实验之前都要预测一下
师:这张波浪形的纸你来预测
生:我预测大约10个吧
师:现在我们来测试,看看会是几个
师:(演示)1、2、3、4,几个?
生:3个
师:最后加上去的不算
师:那么我们平的纸也来测试一下(演示)
生:(见1个就塌了)0个
师:那我们在测试另外形状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吗?老师再给大家几个温馨提示:第一、每张纸只能折一种形状,为什么?
生:这样公平
师:如果再折其它形状,就不准确了。有些形状放垫圈有难度,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线,想想怎么用这根线?
师:第三点每个组选择自己组设计好的形状中的两种进行测试
师:还有组内要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并且要记号记录。观察测试的数据,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实验
交流与汇报
得出:改变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材料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
(点评:第一、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对比实验,实验时的公平性显得特别的重要。在这里,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变量(纸的形状的不同)而控制好其它的不变量(如纸的长度、宽度距离、垫圈的重量、垫圈的摆放等)。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有效果。第二、教师通过演示放垫圈来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的出必须正确,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怎样收集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四、改变材料形状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这一环节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科学来自与生活,科学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树立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
五、课后继续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增强了材料抗弯曲能力?
(点评: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很多,本节课仅仅涉及其中的一种:“改变材料的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让学生课后继续调查生活中的各种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调查能力,真的“一箭双雕”。)
说明:
1、本课堂实录由胡志林老师整理,在此谢过。
2、由于本人没有亲临现场,许多细节不能知晓,仅评课堂实录进行点评,有许多不当之处,望上课教师和各位参与的教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