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向左,向右?
(卢新祁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10013)
2012的到来,在人们心目中就有一个说道,它意味着变化,或巨变或微变,微变不用说,巨变说不了,如何面对玛雅人的预言这也是个科学问题。
2012年科学会怎么样?科学课程、科学课呢?何去何从?变化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变,如何面对?
2009年新中国六十华诞,这一年也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2011年辛亥百年。中国的政治历史的百年沧桑巨变,历史的沿革,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变迁中教育的变化自不须言,也是必然。此文不是研究历史,不是叹沧桑巨变世事难料,只是想从历史中找到些呼应和必然。我无法在千字短文中把中国的近代的科学教育史梳理清楚,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启迪心智的片断。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从这时开始,中国有了叫“自然”的小学课。近代史上的教育大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学生带出禁锢思想的教室,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新中国的小学自然学科泰斗刘默耕先生在延安的战火中为新中国的红色后代上自然课。郭沫若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学会上的《科学的春天》一文在无数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李小林”向科学家竺可桢学习,给大自然记日记。。。。。。,春华秋实。这些回忆总令我们振奋,向前,向上。
光阴荏苒,逝水流年,我们只能拾取片断回忆,把目光停留在最近几十年,把所有注意力聚焦于教学和课堂。在这几十年,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培养目标忽高忽低,知识体系翻来覆去,知识、能力、方法熟轻熟重,几乎轮回。教学大纲课标准改朝换代,各领风潮七八年,潮来潮去。师承苏联,学习美国,尊崇法国,研究日本,开放学习是必须,也是有益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国情,如何洋为中用,如何改变中国。面对数以亿计的小学生,面对无数的科学老师,面对总在变化中的学科,我们总是要面对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总是要艰难曲折,我们能淡定吗?能以不变应万变吗?
行文到此,我不想让人有世界混沌唯我独醒的感觉,只是在当下感觉一些困惑,一些迷惘。当然对这些问题,我也有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回忆过去,我心朝澎湃,但对未来,我却十分踌躇。
面对时代变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变化也是理所应当。但我以为,在学科里在课堂上总有一些的东西是不变的或言之是永恒的。在这个时刻,我也想起的邓小平在1983年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迄今也近三十年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借用他老人家的高度前瞻的智慧来思考面对的问题,在当下,我们需要“三个面向”的精神引领。
什么是现代化,怎么面向现代化,现代化对我们的学科要求是什么?如何从科学的传统,传统的学科知识,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能力和潜质。坚持科学的本质,教育的本真,坚信科学的价值是我们面对现代化的根本。
面向世界,科学学习,科学老师和学生要面向生动的自然界,面对真实的科学世界,面对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向我们的主体儿童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儿童和科学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呵护,引领,此岸到彼岸。
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化年代,网络学习年代、人口巨量年代。。。。。,培养适应未来的生活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观、知识观,学习观,价值观,如何培养有创造力人才,儿童就是创造的希望,儿童就是世界的未来,给时间,给空间,给帮助,给激励,一切皆有可能。
人有时好象总是不太会径直前行,不是向左就是向右。2012,世界多事之秋,变化之秋,学科也面临困局,面临改变,方向不清。我们不能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要说,心中的目标在哪,路就在哪。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