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莲都区大洋路小学 陈建秋
一、班级概况和学情分析
班级 |
班主任 |
课时安排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601 |
蓝东冬 |
一5、三7、五6 |
78.7 |
93.8% |
35.4% |
602 |
周敏红 |
一6、二6、四4 |
80.6 |
96.0% |
44.0% |
603 |
蓝伙珍 |
一7、二5、四5 |
80 |
93.8% |
30.6% |
604 |
叶群花 |
二4、三4、五5 |
78.6 |
94.1% |
33.3% |
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
年段 |
601 |
602 |
603 |
604 |
100分 |
0 |
0 |
0 |
1 |
95-99 |
1 |
3 |
1 |
1 |
85-94 |
16 |
19 |
14 |
15 |
75-84 |
18 |
19 |
24 |
19 |
60-74 |
10 |
7 |
7 |
12 |
60以下 |
3 |
2 |
3 |
3 |
|
|
|
|
|
|
|
|
上学期,我们的科学课堂以实验探究为主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
我所任教的四个班中,602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603班和604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602班积极。601班整体纪律较差,科学常识较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备课方面的措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出好的教学程序,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
2.上课方面的措施:能够做到按教案设计来上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语言上做到通俗易懂,利用好这40分钟。
3.提优补差工作措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小论文写作等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的作业以及平时的动手实验给予指导,对出现的作业差错及时更正,及时关心辅导。落实好补差时间。
4.课外活动:科学俱乐部社团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 |
1 |
2.6~2.12 |
始业教育 |
1 |
2 |
2.13~2.19 |
1.1放大镜;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机动 |
3 |
3 |
2.20~2.26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1.4怎样放得更大;机动 |
3 |
4 |
2.27~3.4 |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
3 |
5 |
3.5~3.11 |
1.8微小世界和我们;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
3 |
6 |
3.12~3.18 |
2.1我们身边的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3 |
7 |
3.19~3.25 |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2.5铁生锈了;机动 |
3 |
8 |
3.26~4.1 |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机动 |
3 |
9 |
4.2~4.8 |
2.8物质变化与我们;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
3 |
10 |
4.9~4.15 |
3.1地球的卫星——月球;3.2月相变化;机动 |
3 |
11 |
4.16~4.22 |
3.3我们来造环形山;3.4日食和月食;机动 |
3 |
12 |
4.23~4.29 |
3.5太阳系;3.6在星空中(一);3.7在星空中(二 |
3 |
13 |
4.30~5.6 |
五一劳动节放假 |
0 |
14 |
5.7~5.13 |
3.8探索宇宙;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
3 |
15 |
5.14~5.20 |
4.1一天的垃圾;4.2垃圾的处理;
4.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
3 |
16 |
5.21~5.27 |
4.4分类和回收利用;4.5一天的生活用水;机动 |
3 |
17 |
5.28~6.3 |
4.6污水和污水处理;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机动 |
3 |
18 |
6.4~6.10 |
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
3 |
19 |
6.11~6.17 |
期末复习 |
3 |
20 |
6.18~6.24 |
期末复习 |
3 |
21 |
6.25~7.1 |
期末考试 |
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2 0:50: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