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我认真观看了顾勤华老师对杭州市学军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们执教的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是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二课。顾老师首先简单的回忆了第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揭示课题,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到底在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来研究,给学生以知觉唤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教学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必须对学习者的个体、群体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使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者特征分析。
顾老师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生成问题,激发学生的信息探究行为。如第一个实验,沙子和黄豆的混合实验,顾老师问:混合在一起还是无法仔细观察,该怎样?让学生知道了取样的重要性,通过样本与混合后的进行对比。还有一问: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没有产生明显变化,这个实验不是白费劲了?学生就会知道科学中否认的结果和正确的结果同样重要。知道科学的实验和科学的评定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证意识。
顾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前的预测,这个就是学生学习前的水平,学生在本堂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元认知,他能很好地引领教师该怎样教学,怎样以学生的现在认知水平来组织调整教学。顾老师在第一个实验中预测中学生没有取样的习惯,于是在第二个实验前又特意强调这一习惯的养成。第二个白糖燃烧的实验前让学生预测整个白糖燃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把变化过程性的说出来,顾老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预测,再汇报预测,学生在汇报时顾老师发现预测和实验结果还有一些差距,便把这个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先进行白糖液化的实验,汇报。并且强调了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际上这一实验中白糖只是进行了物理变化,它冷却后又凝固成白糖颗粒。继续实验:顾老师还是让学生先预测,然后在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自己与预测的结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这个实验直到白糖没有明显的变化再停止。可见,顾老师通过学生的预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元认知,把下面的实验和自己的元认知去对比,从而生成了新的认识和知识体系。
顾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注意力、信心和满意程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实验讨论及汇报结果。第二次实验共用了11分钟,从再加热到变成炭从22分到29分整整用了七分钟。这时候学生合作,有人操作,有人观察,有人记录,有人汇报,学生在实验时一直在交流讨论,脸上露出专注的、轻松的、满意的笑容,还不时地邀请老师来交流,讨论整理记录材料,学生们有明显的目标定向和动机匹配,积极地期望成功。顾老师让多组学生来汇报实验的结果,有的学生汇报了颜色和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说出了味道的变化,有的说出了气味的变化,有的与样本比较异同……有的汇报产生了新的物质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整理汇报发现了加热糖这些明显的变化,然后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他们的本质区别之处。再之,顾老师又从学生刚才熟识的蜡烛燃烧、上节课的铁丝折弯、易拉罐压扁、火柴燃烧等事例来区分辩论这两种变化,都是学生熟悉化得事例,都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学生很容易把新的知识化归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顾老师在这堂课中,有效地运用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如猜想和预测,在每次实验前,顾老师总是叫学生去预测实验的结果,并在第二次实验还要预测实验的过程性,白糖在加热过程中有哪些顺序的变化。学生要学会预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测中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学生可以用自己的预测来指导实验,来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进行证实和证伪。这里顾老师十分重视实证的重要性,预测是预测,实际结果是实际结果,科学不能想当然,没有变化就是没有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顾老师还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用眼睛观察,用鼻子闻,用筷子触碰等。顾老师有效地进行了实验操作规范的教育,如对学生的用嘴巴尝,顾老师指出了这个操作的危险性,明确了不能尝自己未知的物质。用护目镜和用手套等都是实验规范养成的教育。取样的策略与对比也是顾老师强调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范。还有顾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讨论汇报,通过学生的过程性实验,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通过多个学生的汇报,学生们就从中对比出燃烧实验相对于混合实验的明显变化:冒出烟、颜色、气味、状态的明显改变,从而有效地获得了这两个实验的彻底的不同性: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然后学生们又讨论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活中的其它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学生通过对本质属性的理解,就能举一反三的说出各类变化的本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哪些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为什么燃烧有发生化学变化等。
通过这节课的观看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怎样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有效组织教学,还有怎样有效地针对学生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去年底的观浙派名师作业,在此发帖,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