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号我是火太阳作业本 [复制链接]

31#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三、疑问的语言艺术

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提问的问题讲完,然后再由学生思考。这样,固然课堂上显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种生动、热烈的场面,缺少了一种科学课的活力。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已积累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些内容不必安排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中把问题说一半,学生也会领悟教师的意思。

如笔者在教学在《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了有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提问学生:

师:土豆里面含有淀粉,所以我们在切土豆的时候……

生(抢说):刀上有淀粉,白白的。

生(举手说):我妈妈在烧汤的时候,加入一些泡土豆的水,汤就变的稠稠的……

又如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中的纸的奇遇时,我把杯子一边倒扣入水,一边说:“老师把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扣入水中……”,学生马上在位子上抢着说:“纸不会湿,纸不会湿”,也有学生表现出疑问:“不会吧,湿的!……”

教师不需要问学生纸会不会湿,学生马上理解教师的意图,随之带来的效果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

 

四、平等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标准》中倡导的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显得高高在上,从而形成教师主导、操控,学生依赖、等待的局面。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要有善于用语言拉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的感觉,学生才会主动想、积极问、敢于问,创造欲望激活了。如这样的提问: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都没问题了,老师有个问题,大家帮我解决,好不好?

简单一句话“大家帮我解决”,把教师和学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

又如当教师漏了什么,学生提醒了老师,教师马上可说一句:“这位同学听的很仔细,老师忘了,他能提醒,老师谢谢你!”当学生说出了连教师也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教师也不妨说一句:“有很多同学的知识很广,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老师向你学习!”

 

五、激励的语言艺术

一位成功的家长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每天努力使自己做到表扬我的孩子三次以上!”可以设想一下,每天在“笨蛋”、“蠢猪”“傻瓜”声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大的自信!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更要善用激励的语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常用的激励语言有:

“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棒!”、“你真行!”

“很好!”、“不错!”

“老师把***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小组)”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

“猜一猜,试一试”……  ……

 

六、总结的语言艺术

“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教师要注意相信学生,不怕出乱子。如在《一片完整的叶》一课教学中,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得出了关于对叶的几种共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零乱的,无序的,如果老师提出“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植物的叶有哪些特点?”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能把你今天的收获向大家说说吗?”或“哪一组(哪一个同学)自愿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在和老师说再见之前,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关于本节课,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你觉得还可以研究什么?”

在总结中,一方面让学生就本课教学知识点进行小结,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总结今天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外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

 

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事实上也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尽管教学语言并不能完全诠释教学理念,但是教学语言的确反映了在科学课程的改革中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体现了科学课课改的精神,从而使科学课表现出了科学样。

 

注:以上选用的教材均选自教科版《科学课》

参考文献:

1、部分《科学课》杂志;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科学课程论》,余自强,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李志强编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5、《实验教材通讯》西安雁塔区专辑第12期。

 

TOP
32#

磁铁性质实验的课外延伸

 

    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应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二年级常识教学中的磁铁性质实验——能吸铁,教学后可出示能力题:如钥匙掉入井中或图钉洒了一地,怎么办?引导学生用磁铁吸上来。

又如五年级常识教学中的磁铁性质实验——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教学后也可出示能力题:两根外形颜色完全相同的铁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不用其他任何工具帮助,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根有磁性?引导学生用一根铁棒的一端去碰另一根铁棒的中间,就是利用了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性质。

此外,利用铁能被磁化的性质,认识镊子+磁性=磁性镊子,开刀+磁性=磁性开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去创造发明一些东西!
TOP
33#

实施新课程几点体会

 科学课是一门新课程,现行的《科学》教材在编写上由过去的“一英里宽,一英寸深”向“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趋势发展,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化为学习的问题。走进新课程近一年来,感受颇深,现就以下几点一起与各位讨论:

1、做到真正优待学生的需要

在以往的《常识》课中我们已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始于问题,已不用置疑的了,但问题从何而来,仍值得探讨。过去,我们习惯于把教材中所提的问题作为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唯一依据,问题情景的设置只是为了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能说出教材指定的问题;对学生想要弄明白的其它问题,老师恐怕关注不多吧。这源于我们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教学的归宿偏向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若有充分表达自己心中之疑问或兴趣所在的机会,他们往往会跳出教师预设的圈,其实这些或许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一个个意外“精彩”。而且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的观察或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用孩子的眼睛观察自然的新发现、新问题,也是对自然物获取正确认识历程的第一步。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但以前由于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材的限制,使自己的教学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在知识上,看到学生把这一课的知识掌握了,自己也就放心了,任务也就完成了。而《科学》教材,课本里的文字不但少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结论性的话语,最具特色的是每一课时,每一单元都由一个个的活动建构,因此实际教材的特点加上观念的转变,使我在课前,首先是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时我总是从以下几个问题去考虑:

这节课需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

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

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憾?

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错误的结论?

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

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的策略。从而合理地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以便因材施教。

 

 

3、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是必要的。更何况对三、四年级学生还是以扶为主,但往往刚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教师都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为运用而运用,脱离学生的实际。

4、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家也知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显得很重要。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教师的指导将是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对有关需要并不强烈,处于待激活状态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再需要,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心向,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5、找准“聚焦”

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能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主要因素,只要学生对事情感兴趣,就能激发他们对事物探究的潜能,就能激励学生对事物进行不断的探究活动。如组织学生观察了解自己身体内部构造,这个问题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特别是身体内部构造,因为自己看不到。当听到老师要组织他们亲自观察、了解内部构造时,一下子引起了共鸣。

6、不妨让“科学”幽默一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孔,每个职业也都有各自的面孔。法官的面孔,相声演员的面孔都各有特征,自然成章。

科学也有它的面孔,居高临下、深妙莫测、不近人情、一本正经等等,人们敬之而又畏之。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不知不觉中也复制了这张面孔,正因为如此,一定程度上障碍了科学知识技能的普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更障碍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致和扼杀了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有鉴于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建议:不妨让“科学”幽默一点。可体现在动作神态要幽默、玩弄文字幽默、发挥想象幽默、故事幽默等。

我们教师让“科学”幽默一点,科学更易激发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如果让幽默更科学一点,那么我们学生的素质就会更高一点。

7、建立个性档案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智能倾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建立起学生的个性档案。档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卡片、照片、录音带、学生作品、学生作业、学生收集的资料等等。在日常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加强分类教育和个别指导,多鼓励,多表扬,多评比。

8、在生活探究中寻找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从学习方式上讲,科学要以学生的主体探究学习为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尊重客观事实,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真正体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9.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需要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有是必要的。

10、课外延伸抓检查

在课后研讨中,许多老师都提到了课外研究是不是一句空话?确实,现在很时髦让学生课外研究!但是不是真的研究了呢?应怎样做呢?喻百军老师说的好,关键在检查和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在平时教学中,我布置学生的课外探究,在下一节教学中总要询问学生有没有研究?怎样研究的?并表扬哪些去研究的学生。虽然在每次询问中,了解到学生在家进行研究的人不多,但我想只要加强检查和表扬,坚持一段时间后,在课外主动研究、学习的学生肯定会多起来!

 

 

 

 

TOP
34#

一个科技辅导员的三则随笔

 

教会学生“玩中学”

开学第一天上课,面对十几张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充满着好奇心的学生,我对他们说:“在我们这个科模组,和老师相处的15次上课中,主要的任务是玩,希望同学们在这儿玩的开心!”同学们听了后,先是愕然,继而笑起来,有的甚至鼓起了掌声……

孩子的童年是需要快乐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现在很多成年人非常羡慕孩子,因为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弹一手好钢琴,说一大串英语,还具备很多被认为是才子才女的其它技能。但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也羡慕成年人的童年,因为他们小的时候可以去玩泥巴,捉蟋蟀,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本学期在少年宫的教学活动中,我安排了多个“玩”的内容。如拿宾馆中的浴帽,让学生设计一个降落伞包,每个人亲自制作一个降落伞,积极参与“捕捉”空气的游戏,去验证空气的原理和奥秘。又如拿一张白纸,让学生设计一种比飞行的纸飞机,一种比腾空的纸飞机,学生在折折、飞飞、玩玩中了解一些飞行的原理。

因此,玩和学没有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玩”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做一名不懂老师

经常教育学生,不懂了就问老师。因此也有了学生众多的问题:

“老师,这个零件装在哪里?”

“老师,我的线断了怎么办?”

“老师,遥控器怎么没反应了?”

“老师……”

面对着这些问题,老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装,帮他的遥控器的毛病找出来等等。当然,这种方法也许最简单明了,教师轻松,学生喜欢。问题在刹那间就解决了,教师少了啰嗦,学生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拼装或直接可以玩了,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但这其中少了什么?少了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少了让学生让亲自探究的经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说:“不要放弃尝试,只有经过不断地探索,你才会获得提高,你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还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创新。”

孩子们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学得积极主动,对自己亲身研究出来的东西往往影响深刻,也许会影响其一辈子。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做一名不懂老师,要学会指导,绝不能包办代替。面对学生的问题,我假装也不明白,建议查看一下图纸、说明书,找出零件装配的位置,提出遥控器失灵的可能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碰到困难首先想的是自己如何解决,而不是一碰到困难就想找老师。

当然,也告诉学生,当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困难时,就求助老师。

 

学会向学生学习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改革至今日,教师、学生这两个角色已逐渐趋向于平等化、社会化。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地位平等、互相学习的朋友。一方面,教师依靠其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人格魅力维护其“师者”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优势已崭露头角,教师应该主动地向学生学习,以适应师生关系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不了解学生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学生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就某个意义上说,不向学生学习,就无法教育学生。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拼拼装装,一起玩赛车,一起玩飞机。其实许多孩子都比我更熟悉赛车,拼装的速度也远远超过我,折纸飞机的花样也是我远远不能及的……这时,我除了鼓励、表扬外,更多的是“不耻下问”,向他们学习。

从另一个方面讲,教师的“不耻下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要会“教”老师,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所以,教师学会假装“不耻下问”,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真正的师者,不但能“不耻下问”,可以以学生为师,而且以“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自己最大的成功与快乐(陶行知语)。在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北师大教授林崇德先生说了这样一席话,让人回味,叫人三思,“从教44年,我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就,实现了我平生的追求: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这也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TOP
35#

亲近学生,做学生的一个大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对郑渊洁产生了兴趣。对郑渊洁产生了兴趣,缘于一次看电视。

一天晚上,平时不大喜欢看电视的我,坐在了电视机前。无聊地摆弄着摇控器,突然,中央电视台对郑渊洁的采访吸引了,因为我早前就知道郑渊洁,知道他是童话大王,他只是小学毕业,只会灵活地运用500个汉字,利用计算机会进行四则运算。出名的是他不放心学校的应试教育体制,儿子亚旗小学毕业后就让他退了学。然后,他在家耗时两年,为儿子编写了童话体裁的、概括了多种知识和方法的十部教材,自己请教师自编教材在家学习,儿子有辞退教师的权利,只要不喜欢就可以辞退。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使我对郑渊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就把这两个故事作为论坛的引子。

1、一次郑五岁的儿子,拿了牛奶就往他的自行车跑,对着自行车的管子就倒?!怎么回事?郑渊洁笑嘻嘻地看着儿子的表现,不批评反而表扬他。为什么,他解释说:“儿子看到过他给摩托车加油,儿子这是给自行车加油!”

2、他有两件宝贝,就是稿子和儿子。当发生矛盾时,郑渊洁怎么办?一次,约四、五岁的儿子在他写稿时,爬到他的写字台上,对着他的稿子就撒尿……郑渊洁?他笑嘻嘻地看着儿子撒完尿,然后把他抱了下来。郑说他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没打过儿子。

因为自己是教师,也是一位父亲,所以不禁被他所吸引。找了他的一些资料,一些他说过的话,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作为今天论坛的内容。首先声明我所说的自己也没有做到,我觉得是我努力的方向,其次如老师们觉得无聊,没有价值,那也就这个耳朵进,哪个耳朵出得了。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摘自《郑渊洁童话全集》第5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老师、父母的是否善于发现

有人问“你对儿子的教育上,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郑渊洁说:“很简单,就是尊重他,同时将束缚减小到最低。从小到大,我没批评过他一句,不要说批评,我和他说话,声音都没有超过30分贝的时候。
   “他小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夸他三次。有事没事儿就跟他说:亚旗,你真棒!你真行!”
   “每次学校有考试,我都对他说:‘亚旗,无论考多少分,我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分数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郑渊洁这样总结。“我崇尚无为而治,尽量给他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

一个经典的例子,相信大家也听过。国外某著名科学家一天到一个学校去讲座,学校的老师说:您是大科学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请您看看我们这里的学生谁将来最有出息。大科学家就指了两个孩子。若干年后,这两个孩子果真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当他们再遇到那位大科学家时,讲起当年的往事,大科学家吃惊地说:我是随便指的,真的是随便指的。
                
     “这说明什么?就说明自信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换了你,要是个大科学家说你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肯定也会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有希望了,做什么事情都努力了有信心了。小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最初都是从大人那里得来的,尤其是老师和家长。”

对待同样一件事,我们有时总是告诉孩子们,你哪儿不行,你得努力,如何如何;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哪儿行,你哪方面比别人强,哪方面特棒!

试想,一直在斥责、贬低、嘲笑声中长大的孩子有自信吗?哪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这使我联想起我的儿子,以前我多次开玩笑说,要不要转到爸爸的学校来,他总摇头,因为哪有他熟悉的伙伴。有一次,可能是被这儿的玩伴怂恿,向我提出要转到艺术小学来。我就对他说:“你每天要三次表扬还是三次批评?”儿子问:“什么意思?”我说:“你在我们学校读书,我每天至少批评你三次,想想,我要批评的话,不批评你批评谁?你不在我们学校读,你有没有觉得我给你多少次表扬?”儿子笑了:“那我不转了。”

郑渊洁说:“传授知识当然重要,但自尊和自信更重要,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应该联手起来共同打造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一所好学校,应该把学生的成绩全部封存,不告诉家长,也不告诉其他同学,学生和老师自己知道就行了。小学那点知识的成绩能代表什么呢?”
     当然,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在做的。
   
就像汽车有保修期,人生也有保修期。人的保修期就是18岁,如果18岁之后还是要由父母管,那就是废品、残次品。

亚旗18岁生日的时候,郑渊洁告诉他,从18岁生日以后第二天开始,你就不能再问我要钱了,你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花钱,包括住在我家的水电费、伙食费,你都要给我交。郑渊洁觉得这个绝对不能含糊,就像汽车有保修期,人生也有保修期。人的保修期就是18岁,如果18岁之后还是要由父母管,那就是废品、残次品。

不过,郑渊洁觉得意外的是他儿子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用他用他近3年来承接网站设计维护所得的报酬以及各个合作伙伴的分红给自己买了辆奥迪轿车,但他说这是把这些年的收入倾囊而出了,买了车他就穷了。郑渊洁问他那为什么还要买,他说:“穷了,我才有继续赚钱的劲头。”打哪后,郑渊洁的儿子确实一分钱也没有跟郑渊洁要过。

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
    --摘自《郑渊洁童话全集》第16卷
   
郑渊洁举了一个小广告,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广告,上面列举了儿童多动症的九个突出特征,还说只要具备其中三项,就属于必须治疗的儿童多动症:1、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2、活动过多,好捉弄人;3、做作业时边做边玩;4、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5、智力正常,但考试成绩不好;6、话多,常常打断别人的话或者抢答;7、别人对他讲话,似听非听;8、冲动、任性、性情急躁、爱发脾气;9、不听劝告、不受约束。这是疾病?郑渊洁说,只要符合其中三项,就是天才。作为家长,明明生了天才,却要通过药物戕害他,这就是中国没有正宗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之一。

“小孩子走神儿也不是坏事儿,那证明他有想像力———一个孩子没有想像力有多可怕啊!可是,如果老师为此惩罚他,或者就为此让他觉得以后自己‘不行’,‘没出息’,那损失的就不是一点点想像力,而是他的自尊和自信。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最缺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随着郑渊洁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半文盲成了作家,作品卖到6000万册的时候,郑渊洁开始犹豫是否真的该让儿子退学回家。为这事。郑渊洁好多天都睡不着觉,因为这是大事,万一儿子长大了掉过头来找我算账怎么办。郑渊洁也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可以这样做的。

郑渊洁儿子当时上的是北京有名的重点小学,有天他儿子问郑渊洁老师漏题对不对,郑渊洁说肯定不对,那是作弊。这个老师教郑渊洁儿子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优秀班主任,年年期末考试给他们漏题,他总能提前拿到考卷,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六年级,区里出题他也漏,漏得一字不差。

最后那次考试的时候,郑渊洁和儿子决定出口气,老师不是漏题吗?他们就分析哪道题大概多少分,分析完了就答几道,然后故意考了一个62分,拖全班的平均分。当时评判老师成绩优劣的标准就是看考试的平均分数,一下拉了将近40分,这个老师就没当上第一。

考完试第二天,郑渊洁告诉儿子不用去学校了,咱退学,小学毕业证书也不拿了。

这时,郑渊洁开始明白,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郑渊洁他说他可以努力不去当个差家长,但是不能保证儿子不会遇到差老师,重点中学的优秀班主任尚且如此,郑渊洁不认为他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去碰到个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
                

但在犹豫中,郑渊洁还是给儿子报了名上初中,办了学籍。然而,在8月份入学测试的时候,郑渊洁在教室外往里看,看着主考的老师们训斥下面的孩子道:“你怎么这么笨?”“你智商是不是有问题?”“这孩子好像有点蠢。”……郑渊洁顿时不寒而栗,他觉得自己怎么又把孩子送这里来了?不能一错再错了,当儿子垂头丧气从考场出来,郑渊洁吸一口气,告诉他回家,这学不上了,他跳了起来:“太好了,早该不上了!”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我觉得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觉得老师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才请家长来商讨共同教育孩子的事,但往往告状的现象多,告状只能对孩子甚至家长失去信心,还会造成恶性循环。每当开家长会,我儿子一直希望我去,问其原因,他先开始不愿说,后来,七鼓励八鼓励下他说了:“如妈妈去的话,老师说不好的多,如爸爸去的话,说好的地方多,因为爸爸脾气大,会打人的。”我无言以对。
   
郑渊洁一个经典而又带争议的童话故事:

“李小曼,抬起头,我看看怎么啦?”徐老师问。
    李小曼慢慢抬起头,一只大兔子呈现在徐老师面前。
    徐老师看见李小曼变成了可爱温顺的兔子,兴奋得脸上放出了异彩,她万万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新生培养成了兔子,这真是奇迹呀!过去,她起码得花一年以上时间。
    “祝贺你!李小曼同学!”徐老师激动地说。“祝贺我!”李小曼愣了。
     全班同学都愣了。怎么,变成兔子是好事!
    “祝贺你成为我们班的第一个好学生!”徐老师拍拍李小曼的肩膀。
    “可……可我这样子……”李小曼还是止不住抽泣。
    “你这样子多可爱呀!温柔、顺从,不调皮捣蛋,不惹事生非,我们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这样子呀!”
      ———《驯兔记》第二章
    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摘自《郑渊洁童话全集》第32卷

郑渊洁说:“对孩子要鼓励、鼓励再鼓励。家长认为是缺点的东西,很可能是孩子的优点。在孩子18岁之前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孩子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力,你把自己调整好之后,孩子就自然而然好了”。郑渊洁从小就是受鼓励过来的。郑渊洁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赵丽是我的老师。她说在班上最喜欢三个孩子,她认为郑渊洁有写作才能。还有她喜欢的另外两个孩子就是他们有组织能力。结果后来郑渊洁成了作家,而那两个同学现在一个是某电视台的副台长,一个是管宣传的高级官员。所以郑渊洁说,老师和家长对你们的学生和孩子要多加鼓励,每天起码鼓励三次。老师应该有一个本,这个星期你没有表扬张三,你一定要把他补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全是缺点,我们的孩子就算是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一定要受到尊重,一定要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一定要使他活得有尊严。

插曲:小故事《鼓励的魅力》

一个妻子皱着眉说:“你也该管管儿子了,这几天的字越来越差了。”面对妻愁苦的脸色,老公支唔着搪塞了过去。

晨,儿子在叽哩呱啦读英语,老公找个空隙我插了一句:“儿子,昨天你妈妈对我说,你昨天的字比前天写的有进步!不错!”儿子惊讶地抬起头,看着妈妈,妻子在一旁也意外!接着老公又说:“爸爸相信你今天的字比昨天还要好,行不行!”儿子偷偷地瞥了妈妈一眼有点脸红说:“没问题”。

晚上,妻笑着对老公说:“好,虽不太好,但写的时候认真多了!”

插曲:听外教英语课有感

寒假,由于没有机会到外国去,所以这次外国人来上课,当然不会错过。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1、外教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

   就一点能反映,外教在单词教学中喜欢走到学生面前,并且视线与学生保持平行。如学生是坐着,她就全蹲下来,视线和坐着的学生一样高;如学生站着正在发言,她就半蹲着,始终与学生的视线相平。不厌其烦地对着学生,眼对眼、口对口,一遍又一遍地放慢速度,教给学生口型,直到学生讲对为止。

2、始终保持微笑

  不管教室中出现什么现象,不管教室中突然走进什么人,总之,在课堂中,她始终带着微笑,始终给人轻松、给人自信的感觉。这是我做不到的,也是学不会的,但我会努力去做的。

3、肢体语言丰富

  外教一个过人之处,常用肢体配合语言来表达。平时,电影中看到这个镜头,以为是演员太做作。听了课后,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夸张而又是那么地自然。这种肢体语言还有那种幽默感是一下子学不来的。

儿子(女儿)、兄弟、朋友,学生、儿子(女儿)、朋友

郑渊洁说:我觉得爸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男子汉?我觉得,他首先应该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

郑渊洁他儿子从来只称呼爸爸为“郑渊洁”

常为如何教育自己儿子的事苦恼,一次在请教一位成功家长时,他说了一句让我震惊的话:“带女儿要像带个妹妹一样带!”她的一句话,使我的心病顿时解开了,也许我在儿子面前太想表露出一个父亲的样子,太想体现出一个父亲的威严了,这也许是教不好儿子的一个原因吧。是呀,把儿子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当作是自己的朋友,也学会对他说请,谢谢,也学会和他商讨做某件事,那儿子就好教育多了。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儿子回家,看到一大包食品,惊讶地说:“这么多东西,给我的,谁帮我买的?”

母亲说:“是我呀!”

儿子奇怪地问:“这几天我又没什么表扬的,为什么买给我?”

母亲说:“因为我们是朋友呀!”“噢?”

母亲又说:“妈妈是不是你的朋友?

儿子自豪地说:“亲妈妈当然是我的朋友了!”

一次一个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上桥,显出很吃力的样子。儿子关心地问:“妈妈是不是很累?”随之可能有这两种情况:

可能一:妈妈正在气头上,小子臭,吃的这么重,你说累不累?

现实中,妈妈说:“妈妈是很累,但我的心不累。”

儿子问:“为什么?”

妈妈说:“儿子懂得关心妈妈了,所以妈妈心不累!”

巧的是,一会,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儿子拿下帽子硬往妈妈头上戴,说给妈妈遮雨。我想假如是第一种可能的话,儿子也不会让妈妈戴帽子遮雨的。

那么,在学校中,我们常说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那样,我觉得还更像对待自己的兄弟、自己的朋友一样,也要学会对他们说请、谢谢。亲近学生,做他们的一个大朋友。

最后用郑渊洁《蛇王淘金》结尾时的一段话儿一个小结:真想教给天下的父母一个测验自己是不是合格爸爸妈妈的方法———请你们问自己的孩子一个问题:“倘若人死后可以再生而且能够选择,你下辈子还愿意给我们当孩子吗?”从孩子的答案上,父母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爸爸妈妈。
    也许,这个问题不只适用于父母,也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以及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人。

TOP
36#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任何老师

06年某月,惊闻一老师和学生吵了起来,甚至听说有动手的嫌疑。正思考着如何了解情况时,当事学生在他的父亲和舅舅的带领下,怒气冲冲地找到我办公室,说要找校长论理。在我的劝解下,家长站着(激动的家长就是不肯坐)把情况说了个大概。

原来,在上体育课点名时,也许是学生无意说了声:“老***”,稀奇的学生赶忙报告老师。老师听说被骂后,找那学生问个明白,学生当然否认。于是在拉拉扯扯中学生摔倒在地,混乱中据说学生挨了一脚,之后一个下午学生身体不舒服。放学回家,家长听说后,就有了开始的一幕。

确实,家长说的对:不管怎样,老师总归是老师,学生总究是学生,学生犯再大的错误,老师也不能对学生动手!家长振振有词地说:“这样的人还算是老师?老师的师德在哪里?我要老师当面向孩子道歉,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并表示,如学校不处理好,他将找教育局。

面对家长,我痛心我校老师的冲动,和学生“动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应该的,这是“高压线”。我看了看已趋平静、正张大幼稚的眼睛看着我和家长的那位学生,说:“**同学,你可不可在外面玩会,让我和你的爸爸聊几句?”他父亲不解,在我的坚持下,学生到外面去玩了。

在劝说不肯坐的情况下,我对激动的家长说:“现在孩子不在这里了,我就可以对你说,你说的对!学生总究是学生,学生犯再大的错误,老师也不能对学生动手!”我又接着说:“但您的孩子在这儿,我这句不能说。我要说的是:老师总归是老师,你不能骂老师!试想,假如这次让老师在全班同学向他道歉,哪他就无法再进教室上课了!为什么?您的孩子现在也在看我们怎么处理,如这样处理的话,他下次还有可能骂老师,甚至打老师,不是夸张,因为他知道老师是不能打的,因为他知道出了事,爸爸会出来解决的!还有其他学生,他们也会学样,你说,这样还能上课吗?”

面对无语的家长,我又说:“所以我让您的孩子出去玩会,在孩子面前,我们不能让他感觉到出了事有退路,有爸爸妈妈撑着!在孩子面前,我们要说:不管怎样,老师就是老师,一定不能骂他!当然,在我们老师面前,就要说学生总归是学生,我们决不能骂,甚至动手!我觉得下次我安排一下,在您孩子不在的时候,你们见见面,您觉得呢?”

通情达理的家长接受了我的意见:“你说的对,我回去个别对他说说!”

之后,我陪老师和家长的见面谈的相当融洽,老师表示了自己不该的冲动,家长也谈到了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当事的学生在随后的上学中,也表现的出色,进步很大。后来几次我碰到那学生家长,都是笑呵呵。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作为家长,对老师、学校有什么意见的话,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任何老师,避免给孩子造成“保护伞”的感觉,否则的话对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无一利。如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的话到办公室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学生记录本等方式进行联系。

当然,作为学校老师,也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学生总究是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校毕竟是育人的地方,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

TOP
37#

谈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听张立人教授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有感

在我们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向现代学校迈进时,效益这个在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已经不局限于经济的领域,而走向教育领域,为教育者所关注。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张教授在5月21日别具匠心的报告,使人受益匪浅。

报告中,张教授讲到了一个听起来非常普通的案例:同样的内容,我一模一样地讲了三遍,学生仍然听不懂,这些学生真笨!类似的话,我也听到过好几遍。

张教授讲解的好:“是听不懂,而不是听不清!”如听不清,老师可以再重复一遍、二遍甚至更多;如指导朗读,老师也可以重复多遍范读。但如果是听不懂,没有反思的老师才会机械地重复讲多遍,而从没考虑到自己的教法问题。

也常听老师说:“同样是这样教,同样布置这些作业,为什么他会你不会?为什么一个班的学生成绩相差那么大?”其实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有接受能力好,成绩好的学生,当然也有能力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这很正常。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要求。

简单地说:教育是教人,不是生产产品。工厂搞生产,一个模子下去成百、成千件一模一样的作品出来了。教育不可能这样,反过来想,如果教育出来的人都是一模一样的,那这个世界有何精彩而言?!

睿智的张教授对“补课”有经典的说法、经典的做法。事实上,学校对“补课”二字非常忌讳,但也确实都存在。张教授非常坦率:“补课,当然补,但不是全班补。全班补,傻呼呼的!”。好一个傻呼呼的!说没补课的、不能补课的人更傻呼呼的!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

非常经典的说法,就有非常经典的做法:张教授的学生放学分三批走,第一批是最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不用教也能考好,最早走,每天2:45分放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充电;第二批学生是一般的学生,这批学生要加点油,往优秀靠拢,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学生,每天放学是4:30;第三批就是我们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要补的是基础,而不是提高,也是最艰苦的,学生艰苦,老师也幸苦,放学时间是6:00。

这就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假设优秀的学生也到每天6:00放学,在教室里听一些早已懂的知识,心理是什么感受?反过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一起听课,像听“天书”,心理是什么感觉?

张老师说的好:“优秀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样的学生,老师不教也是优秀的!”需要老师帮助的是那批在优秀线上徘徊、一般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这批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

 

 

 

 

TOP
38#

谈科学课中的挫折教育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在媒体上可谓是屡见不鲜。市级三好学生武殊,因被网友欺骗,多次想自杀,去年3月,广东省顺德市杏坛镇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上吊自杀,云南昆明一初二男生因上学期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吉林省一女生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心理卧轨自杀,香港连续发生两起“精英班”学生跳楼自杀案件,其中年仅10岁的健仔是从18楼跳下,当场死亡……

触目惊心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对当前的学生进行失败、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科学(常识)老师,要学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实验课中的挫折教育

在小学科学、常识课实验课、探究活动课中,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教师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机会,甚至有意地设计这种“失败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我想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做:帮助学生认识挫折;消除学生的挫折感;给予学生挫折体验;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

1、帮助学生认识失败

失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和认识失败,冷静分析失败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战胜失败。作为老师,在课堂中从实验的失败把学生引导到对日常学生、生活中的任何事,应引导学生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帮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失败。

2、消除学生的挫折感

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是指在个体不利的情境下新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切忌冷言冷语,让学生失去信心。要善于并乐于站在学生、孩子的位置上去看待他们的挫折,因为很多时候在我们大人眼中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学生眼里或许就是天大的事,就是挫折感的来源。

3、教师应让学生体验挫折

让学生体验挫折,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挫折。一些失败的实验让学生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在意外的实验失败之后,让学生再次尝试失败。以相对论的理念来说,一次失败的实验也是成功的,因为他告诉了学生:这样做是不行的!

 

4、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

除了让学生经历挫折的磨练之外,还有必要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失败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当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和成功教育想结合,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教育。

二、常识课中的挫折教育

    小学常识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最终是报务于生活。如十一册教材中《自我保护》、《人际交往》等等。在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方面的思想教育。可以有面对失败英雄多、遭遇失败我来说、挑战失败出主意、承受失败我能行四个内容。

1、“面对失败英雄多” 

这一阶段主要是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原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让学生学习、讲述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如失学挫折奋发成长的爱迪生、法拉第、高尔基;只有初中毕业水平而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处境艰难而倔强的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面对挫折而百折不挠二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身残志不残卓有成绩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又如全国著名的同龄英雄赖宁“自造”逆境、锤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

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教师、同学遇逆境而奋发向上事例,如一位患绝症的同学是如何战胜病魔、某教师是如何高考落榜又发奋学习继而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些事实都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容易使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挫折教育。

让学生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并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失败、挫折就可能会成为新的努力起点、新的成功的台阶。

2、“遭遇失败我来说”

这个部分就是组织学生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挫折讲出来。

内容是:遇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时,考试成绩下降时,干部没竞选上时,同学、老师误解时,理想、愿望没实现时,家庭生活有困难时,身体有病甚至残疾时,比赛失利时……
                

方式是:围绕上述内容讲明地点和人物,最好是事情的具体情景;讲清自己的失败、挫折是什么,比如什么事情不好处理,不知如何解决的是什么,或不知如何更好解决的是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学生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讲真话,抒真情,表真意。特别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涉及对与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讲符合他们年龄阶段所能接触到并能理解的问题,切忌刻意地让他们寻找阴暗和丑恶的东西。

3、“挑战失败出主意”

组织学生就自己、本班、本校学生碰到的失败、挫折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自己为解决失败、挫折出主意。这些主意不是现成的结论,而要为解决失败、挫折提供办法和途径。比如成绩下降而被父母责骂,就可以提出互换角色和位置,体验对方的心情和想法或找找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等。

4、“承受失败我能行”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些困难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尝试失败,经历挫折,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失败的勇气,从不怕失败到战胜失败,学会战胜失败的方法。避免学生一直在顺境中成长,不知道什么叫失败,从而碰到失败无所适从。

对学生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学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良好的要素,自信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对自我的肯定与欣赏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教育学生面对着失败,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失败,而不会被失败打垮。

实践告诉我们,经受过挫折磨难,在逆境中成长的人,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挫折能给人以打击,带来痛苦和烦恼,但挫折也能给人以振奋,使人在磨练中变得成熟“挫折教育”还是日常教学中还是可取可行的。

 

 

 

                                  

TOP
39#

微格评课:教研组活动的一种新途径

教研组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也是最活跃、最有成效的教师专业活动的基层组织,相当数量的学校,其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的,因此它对个体教师的发展或整个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格评课是我们课题组在微格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想法。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发明的一种旨在培训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熟悉教学内容的方法,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我们课题组觉得,可以将微格教学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教研组活动中,应用微格教学的基本原理,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评课,通过微格评课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微格评课的过程

1、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执教老师说说对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内容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微格评课是先将一节课40分钟的教学分成若干部分。按教学过程分:导入,新授(内容一,内容二等),总结巩固,课外延伸(作业)等;按教学内容分:如在讲授“如何使物体溶解的快”时,可将内容分解成加热、切碎、搅拌三个部分;按时间分:可以按十分钟为一个单位进行分工。具体分工情况根据教研组内人员的数量确定,每人可承担一至两项任务。

3、分别就所承担的内容和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微格评课是重点考虑自己所承担的部分内容,听课时要细而又细,分析时精而又精。还要顾及整体,只不过不必考虑自己所负责内容之外的细节。

4、分别就所承担的内容和任务进行教学评价:每一位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都要发表评估意见:优点、缺点和建议。评估时最好运用“2+2教学指导方法”,即在评价他人教学时重点讲两条肯定性意见,两条建议改进性意见。

5、总结反思:教研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评课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小结,最后由执教者与听课者(评课者)分别进行总结反思,根据微格评课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执教者和听课评课者的角度分别形成反思材料。

二、微格评课的操作原则

1、小步子渐进的原则:微格评课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先行分解,分解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便于操作,其次是便于改进。

2、共同参与的原则:微格评课将教研组中的所有人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密不可分的关系串联在一起,从而使全体教研组成员集体参与,共同研究。

3、强化细节、整体推进的原则:微格评课将40分钟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互为关联的板块,全体教研组老师分工研究一堂课,使每位听课老师有精力深入地对一个板块的分析、研究,然而又不失一堂课研究的完整性。

4、注重反馈的原则:微格评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分解的每一个板块都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优点、与建议,注重反思、提高,微格评课对每位参与的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微格评课的特点和优势

1、便于共同研究:微格评课将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分解,到最后的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共同研究也就成为必然的前提。

2、便于细节的深入分析:微格评课将教学过程分解后,每个教师就有时间、有精力对某个板块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也使每位老师的研究更有针对性。避免评课的走过堂,形式主义一人当“演员”,众人当“观众”;也避免一些教师听课不够专心,评课泛泛而谈。

3、更有利于教师间的传、帮、带:以往学校内部的传、帮、带首先是费时;其次很难准确把握优秀教师教学中的长处。运用微格评课可弥补这些不足,优秀教师与结对老师可以评同一个内容,随时随地专门就教学中的疑难进行示范。

四、微格评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微格评课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分解,参与评课的教师在听课、备课时要有整体意识,要兼顾到整体,使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与其他人的评课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教无定法。每个教师考虑的角度不同,每个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评价角度也不同。只要不违背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任何方法均可,不必硬要一刀切,不一定要达成共识。

3、评价与课型的关系:不同类型的课,采用的评价方式也不同。如研究课,是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因此,在评课中多提缺点,多谈建议;观摩课、示范课,是作为教学范例来加以推介的,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创新,作为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老师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在评课多挖掘优点,多谈方向;汇报课,多是青年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或徒弟拜师后上的课,在评价中多采用2+2教学指导方法”, 重点讲两条肯定性意见,两条建议改进性意见,给青年教师以鼓励与鞭策!

TOP
40#

                    读《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

    新课程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说课?怎样评课?怎样听课?这些答案,100优秀教师在《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中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人阅后,受益匪浅。

    新理念需要阐释,好经验需要总结,问题和困难则需要专家引领才少走弯路。这本书,就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基础上,策划、编写的。因此,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当前课改的一些关键问题、热点问题来构建全书的整体框架,体现出了极强的针对性。如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对具体的途径、方法有相当清晰的思路和点拔。

    二是采取精彩的案例分析指引的方式,表现出极好的实用性。这是征集了全国一些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在认真研究他们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会和经验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作一点提升和概括,并以此为全书的主要内容,因此,彼具实用。

    三是这本书荟萃了全国名师,吸纳集体智慧,集中攻关,体现了权威性。出现的名家有许多是老一辈的特级教师,亲自执笔,现身说法。如于永正的《我是这样备课的》,邱学华的《我的课堂教学观》等等,他们数十年的教学心得,成千上万次的汗水挥洒,提升而成的点点“结晶”,无疑可以点石成金。

    四是这本书涵盖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从提升教师素养到备课,从上课到说课,从听课到评课,每一部分有理论阐述和教学案例分析两大块。所以,不管你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还是有着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教龄的老师,都能使自己更快的熟悉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并在新课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正像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新课程怎样提升教师的素养》中所说的,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有三大素养: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41#

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走入新课程,盘算一下,也有四年了。平时,我也有许多老师一样,常为怎样教《科学》而烦恼。以前,许多老师愿兼常识课,因为五年级常识以地理为主,六年级常识以历史为主;而现在,几乎没有人肯兼《科学》课,因为不会上,至少就拿本书上,是不行的。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喻伯军老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其中的一个个案例均以生动的教学事例为载体,围绕设计思想、操作程序、细节处理、实践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讨论,并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地采用《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中的策略和方法,使自己更快地进入新课程。如说自己取得一点什么成绩,《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是相当大的。

科学课首先要体现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味,这是《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科学课脱胎于自然课,而又所发展,是站在自然(常识)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为此,我还专门学习了八十年代出版的《自然常识教学法》,希望能有所比较。

科学课有什么特点?与自然课相比,科学更重学生探索的过程,而自然比较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书中讲的好,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特质着重反应在科学家的身上。比如,求实的精神,理性的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尊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意识、探索精神等等。小学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一是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如《各种各样的叶子》就是在找证据;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奇妙的指纹》,就注重了质疑的培养。

对质疑的培养,科学课还比较注重对过程的质疑,对结论的质疑,这是和自然课不同的,自然课大多是对结论的检验。而结论并不是研究的终止,相反,也可以看成是研究的又一开始。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这三点,围绕这三点进行的科学课,才更具科学味,才更有实效。

 

TOP
42#

读《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

平时,提笔要写东西时,总叹自己缺少“底蕴”,“墨水”太少。师范里读书不用功,书看的少,也因此,造成工作后,多的是经验总结,少的是理论支撑,要让自己上升一个台阶很难,写论文也是如此。

也许是想补补吧,所以当看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这是一本有理论有实践的书,或许适合我。实话,都是高深的理论,也不适合我个中师生;其次,现都谈建构主义,对建构主义课堂到底是什么,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书中介绍:当认可并重视新理解的建构时,学生便拥有了无限的机会。如将学生从以事实为主的烦燥课程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关注重要思想;赋予学生权力,允许他们按个人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关系,重新形成观点,得出独特结论;与学生分享重要的信息——世界是复杂的……

本书中有两个见解,印象颇深,值得借鉴、推敲:

1、为了实现建构主义教学法提供的学习机会,学校必须时刻铭记——更加走近学生,更加尊重学生。

2、教育中的模仿方法是必须的,不能放弃。就像实施新课程,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教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