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区010十二月的浪漫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1#

绍兴区010十二月的浪漫作业专贴

 

绍兴区010十二月的浪漫作业目录

教学反思:

1、执教《磁铁的磁性》课堂始末 

 2、指导总比约束好   ——《我的大树》教学反思

 3、在“鱼儿的栖息地”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建立动物的栖息地》教学反思

4、教师引导令课堂瞬息万变——谈“憋气会不会令人变笨”的课堂小插曲

科学教学原创性文章:

1、让孩子享受“自由”的感觉

2、谈《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过滤器的创新设计

3、让家长关注小学科学教

4、寻求科学探究“理”、“小”、“趣”的支点

5、从教师层面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读后感:     

1、从“穷人的举动”中想到我们的科学求证

2、课堂要给孩子留下什么——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想想我们的科学课堂

3、老师,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有感   

课堂实录: 

1、我的自行车的课堂实录

2、《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  

教案:

1、磁铁的磁性

2、冷水与热水

3、我的自行车          

绍兴区010十二月的浪漫作业目录

教学反思:

1、执教《磁铁的磁性》课堂始末 

 2、指导总比约束好   ——《我的大树》教学反思

 3、在“鱼儿的栖息地”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建立动物的栖息地》教学反思

4、教师引导令课堂瞬息万变——谈“憋气会不会令人变笨”的课堂小插曲

科学教学原创性文章:

1、让孩子享受“自由”的感觉

2、谈《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过滤器的创新设计

3、让家长关注小学科学教

4、寻求科学探究“理”、“小”、“趣”的支点

5、从教师层面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读后感:     

1、从“穷人的举动”中想到我们的科学求证

2、课堂要给孩子留下什么——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想想我们的科学课堂

3、老师,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有感   

课堂实录: 

1、我的自行车的课堂实录

2、《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  

教案:

1、磁铁的磁性

2、冷水与热水

3、我的自行车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489&replyID=&skin=1   以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0 13:03:5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老师,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答案?

                                                ——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有感

前些日子,用心上了三年级下《混合》单元的第一课,三年级孩子所保留的那份对科学充满的好奇的心是我所留恋的;他们对科学的幻想,就连我这个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沙子与黄豆的混合探究活动经历三个过程:一观察沙和黄豆的特点;二将两者混合,观察沙和黄豆的特点,三是将两者分离,继续观察沙和黄豆的特点。中心问题是:沙和黄豆在混合、分离后其发生变化了吗?从而揭示简单的混合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简单混合的初步感知。现摘录部分的课堂对话,作抛砖之用:

搅拌前: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子和黄豆,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黄豆是很大的,沙子很小的,一颗颗的。

2:黄豆是黄色的,沙子是棕色的。

3:黄豆是圆的,会滚来滚去,沙子不会。

4:沙子用手指插一下,就出现了一个洞,黄豆插一下,不会出现洞。

5:黄豆外面有一层皮,沙子没有。

……    (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发现都作了一一肯定。)

搅拌后:

    师:沙子和黄豆混合后,发生变化了吗?

1:我认为黄豆发生变化了,它外面粘上了一层沙子。

2:是的,黄豆的皮也破了。

3:黄豆搅拌时,总是跑到上面来,而沙子一直在下面。

4:黄豆发生变化了,有很多“皱纹”了,沙子也变化了,本来一颗颗比较大,现在都散开了。(可能之前这个沙带有一定的水分,有部分粘联在一起)

……(教师对孩子们的观察不否认,也不作具体的引导,仍旧肯定了孩子的观察。)

分离后:

师:我们成功将沙子和黄豆进行了分离,分离后沙子和黄豆发生变化了吗?沙子还是原来的沙子,黄豆还是原来的黄豆吗?

1:不是的,黄豆发生变化了,皮破了。

2:是啊,大的沙子颗粒都在出来了。(因为我们用筛网分离沙子和黄豆,筛过后,部分颗粒比较大的沙粒就在上面了)

3:黄豆表面都有一层沙子了。

师:那么,沙子和黄豆是发生变化了?

生异口同声:是

师:大家与混合前的沙子和黄豆比较一下,是不是发生变化了?(之前孩子们将两种物质已经全部混合。)

生对老师的再次提问表示出了“敏感”,开始寻找老师的再次提问的用意,并开始否认自己之前的回答,有个别孩子开始提出“没变化了”。

……

【案例分析】

我们的孩子是多么聪明,他们总会思考“老师,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答案?”他们会琢磨老师每次抛出的问题的用意,你看,我们的孩子多么聪明。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是该喜还是该忧?

从功利的角度分析,很多老师(也包括我自己)总喜欢自己的教学设计能按自己预设的流程开展,特别是我们有时面对很多听课老师的展示课,反过来说,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多地是以赞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可是,我们老师是否会想到这样的问题:长时间这样,孩子对科学的认识会逐渐的偏离航道,《科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门求真的学科,是一门以“实证”来说明问题的学科。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苗头的时候,是我们该警惕的时候了,我们不是培养阿谀奉承的孩子,我们更不是培养崇拜权威的孩子,我们更要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与实证意识。

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课堂,沏上一杯心茶,用心想想我们孩子的思维,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也许我们会找到科学教育的心结。

TOP
3#

从教师层面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953&page=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