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空气》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2人/组,4人围坐,共8组,16位同学。
随带物品:课本9本,写好课题的小黑板1块、版图6块、玻璃水槽1只(高锰酸钾溶液一袋),毛巾10块,塑料袋、金属线40对、水槽10只、杯子12只、报纸80张、漏斗10只、空矿泉水瓶、瓶塞漏斗1付,砖块2块,科学家名片。
教师准备:
课前放好:毛巾1块/组、水槽1只/组(内盛水)放桌边
第一次分发:塑料袋1只/人、金属线1根/组(组合在一起),(记录纸1张/组)
第二次分发:水槽1只/组(内盛水)、无色透明塑料杯1只/组、报纸4张/组
第三次分发:可乐瓶漏斗1只/组
第四次分发:瓶盖子1只/组
教师材料:空矿泉水瓶、瓶塞漏斗,砖块,杯子1只,科学家名片
学生自备:铅笔1支/人
一、设疑导入
师:林老师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教师演示漏斗能漏水)这是一个漏斗,把它放到瓶子上,加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上面的水不会流下去了。
师:哎,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瓶子里有空气。
生:空气在瓶子里面,把要滴下来的水全部挡住了。
生: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就流不进来了。
师:很多同学认为水下不去的原因可能跟空气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教师出示课题:《了解空气》)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一开始就以一个“不会漏水的漏斗”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受这一奇特的现象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引起了学生与原有认识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为本节课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空气
师:研究空气,首先要抓到空气,那怎样才能抓到空气呢?
生:用手抓。
生:用油纸袋。
师:是用塑料袋抓,很好。
生:用嘴巴吸。然后闭上,嘴巴里面就充满了空气。
师:好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吹气球,气球里面就充满了空气。
……
评析:空气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林老师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抓空气,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师:其实,抓空气的方法很多,用塑料袋抓空气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教师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气,)面对这样一袋空气,同学们想怎样来观察呢?
生:在袋子上挖一个小孔,让空气流出来,感觉脸上怎么样。(教师板书:用脸感觉)
生:先用眼睛看看再用手摸一下。(教师板书:眼睛看)
生:用耳朵听听。
生:用鼻子闻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师:我们可以用铅笔在塑料袋上戳一个小洞,闻闻空气的气味。板书:用鼻子闻。
评析: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空气的性质,林老师要求在塑料袋上戳一个小洞用感官来充分感受。此时,林老师没有准备牙签、大头针等一些戳洞的材料,而是利用学生身边最为常用的铅笔,这虽然是一个细小的环节,但足以感受到老师对材料准备的用心。
师:还有其他研究的方法吗?
生:用手去摸摸。(教师板书:用手摸)
师:空气流出来后,我们可不可以用舌头去尝一尝。(教师板书:舌头尝)可能我们同学还有其他的方法,呆会儿我们也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其他方法。
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观察。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同学可以开始研究了。
(教师分发材料)
(各小组开始抓空气,并观察抓到的空气。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
师:请同学们把塑料袋放中间。教师指黑板,我们按照这样的顺序一条一条来交流大家发现的结果。谁先来。
生:用眼睛看,袋里面好像没什么东西,而且能透过塑料袋看到对面的东西。
师: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
生(齐):有。
师:什么?
生(齐):空气。
师:但是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能看到对面的手,说明空气是……
生(齐):透明的。
师:它有没有颜色?
生(齐):没有。教师板书:无色透明。
师:你说得很好,老师奖励你一张科学家名片。
评析:奖励“科学家名片”的方式,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得到了“科学家名片”后对后面的研究将更出色,而没有得到“科学家名片”的同学,为了得到它,也会更专心的进行研究,以能得到它。课堂上有好几处用到了“科学家名片”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补充吗?
生:空气用嘴巴尝是有点甜的。
师:什么味道?
生:有点甜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用舌头尝空气是凉凉的,没有味道。
师:凉凉的是舌头对空气的感觉。这样吧,全班同学张开嘴巴,尝尝空气的味道。
(生张大嘴巴,尝空气的味道)
师:谁尝到了空气的味道?
生:空气是没有味道的。
师:对,因为气温比较低,它是凉凉的,但它是没有味道的。(教师板书:无味)
师:如果空气是甜的话,那我们就不吃糖了,多吸几口空气。
生笑。
师:鼻子闻,有什么发现?
生:有点清香的味道。
生:空气也是无味的。
师:跟前面的无味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鼻子闻到的是气味,所以我们认为空气是“无嗅”的。(教师板书:无嗅)
生:用手摸,是空空的。
师:你是怎么摸的?
生:戳一个洞,摸不到。
生:在袋子外摸,好象有股力量,如果袋子很紧的话,我怎么按也按不下去。
师:它也是有体积的对吗?
生(齐):对。
教师板书:有体积。
师:用手摸,还有什么发现?
生:没有固定形状的。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用手按下去就变成另外的形状了。
师:说得真好。教师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教师奖励科学家名片。
师:我们用掌声表扬他。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生:用脸感受,空气是凉凉的。说明空气会流动。
教师板书:会流动。
教师奖励科学家名片。
师:其他同学可能通过其他方法,还有另外的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儿,好吗?
生(齐):好。
师:请大家把塑料袋放到抽屉里。
评析:对材料的整理,老师也动了一番脑筋。
三、魔术:不会湿的纸
师:这么一袋普普通通的空气,同学们竟然有这么多的发现,林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让
我们用掌声表扬自己。
(学生鼓掌表扬自己)
师:下面,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做魔术需要道具。水槽、水、杯子、报纸。魔术正式开始,我们先把报纸塞到杯子的底部,压紧,使它掉不下来,然后杯口朝下,竖直、缓慢的把整个杯子压倒水中,最后竖直向上取出。现在报纸是干的还是湿的?
生:干的。
师取出报纸,让学生检验。
师:同学们也想试一试吗?
生(齐):想。
师:老师有2点要求。第一,每个同学做一次;第二,每次只能使用一张报纸。能做到吗?请各小组组长把水槽放到桌上,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小组可以开始试验了。
学生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魔术成功的同学请举手。魔术失败的同学也请举手。
师: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的同学想不想再做一遍啊,失败的同学想再给你一次机会吗?那这样吧,我们再来做一遍,不过,老师有一个新的要求,魔术失败的同学要动脑筋,想办法把魔术做成功,总结刚才失败的教训;魔术成功的同学想办法把魔术做失败,但是杯口还是要向下放的。好,开始吧。
学生再次实验。
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报纸为什么不湿?有的时候报纸为什么又会湿掉?
生:杯口向下的时候,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进不去,所以报纸不会湿。
师:那水为什么进不去呢?
生:因为空气占据了里面的位置。
教师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师:那为什么有时候报纸湿掉了呢?
生:因为空气出来了。
师:你凭什么说空气出来了?
生:有气泡出来了。
师:看到气泡出来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看到气泡的同时你又看到什么了?
生:有水进去了。
师:空气出来了,水进去了,报纸就湿掉了。
师:现在我们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气?
生:地球上。
生:浴室里。
生:海底有空气。
生:潜水员用的氧气瓶里有空气。
教师出示一块砖,提问:砖块里面有空气吗?
生:有。
师:怎么证明?
生:放到水里。
教师把砖块放到水里。
生:有气泡冒出来,说明砖块里面也有空气。
四、塑料漏斗里有空气吗?
师:想不到砖块里面也有空气。林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这是把矿泉水瓶底切掉,做成的两头都通的塑料漏斗。它里面有空气吗?
评析:塑料漏斗,一个很普通的材料,在这里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既研究了开口的物体中也有空气,还为后面研究“谁赶走的杯中的水”作了铺垫。这样的材料准备不仅使教学环节之间得到很好的融合,又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一举两得。
生(齐):有。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如果给每个小组一个塑料漏斗,利用桌上的材料,同学们能不能证明漏斗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
学生开始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
教师发现学生大都站着,教师适时提出:我们坐下来交流好吗。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把它倒过来放到水里,上面有空气冒出来。
师:有空气冒出来你看到了吗?
生:我用手摸到了。
师: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林老师要奖励他一张科学家名片。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用抹布塞住漏斗的一个口子,把它放到水里,发现有气泡冒出来。
师:看到了吗?有气泡冒出来说明里面有空气,真棒,林老师也要奖励你一张科学家名片。
生:把塑料漏斗横过来放到水里,也有气泡冒出来。
师:真厉害。也有奖励。还有其他方法吗?
五、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林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啊。请大家注意观察。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述:先将杯子灌满水,然后杯子倒放,慢慢地提起来,杯口不离开水面,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减少?
生:没有。
师:我们看,杯口一离开水面,你看到什么了?
生:水减少了。
师:如果杯口不离开水面,又要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同学们能借助你所想到的所有的材料,能不能把水赶出去呢?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些小组有办法了?
一组学生演示。教师给予奖励。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可以用吸管把空气吹进去,就把水赶出来了。还有把杯子放进水里用手挤一下,也能把水赶出来。
师:今天林老师只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与塑料漏斗配套的瓶盖。用这样材料能不能把杯中的水赶出来?
材料员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
师:杯子中的水是被谁赶走的?
生:空气。
师:空气为什么能赶走杯中的水呢?
生: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现象,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
生:因为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就进不去了。
师:林老师给它松松口。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你松了松口,空气就出来了,水也就进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
师:现在林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个忙,我特意从上虞带来了一瓶空气,现在我想取一杯教室里的空气,你有什么办法?
生:把这个杯子里的空气倒掉,再盛一杯教室里的空气。
生:把杯子灌满水,然后把水倒掉,里面的空气就是教室里的空气了。
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棒,我们表扬她。
师:同学们为林老师想出了好办法,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