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家港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复制链接]

1#

张家港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本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从1116日正式启动,以“聚焦课堂教学,展示名师风采;提炼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历时14天,以说教学思想、上课、大众评课以及专家讲评等多种形式,盘点课堂、聚焦热点、交流吸纳、提炼思想。


 


     现把科学学科展示的一些课的教学设计及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7:51:5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在苏州市教改活动中,三位老师上了展示课。本人执教了教科版四上《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定稿.doc (, 下载次数:1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 7:45:02编辑过]

TOP
3#

    苏州市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金卫国老师执教冀教版科学《山脉的变化》,跟教科版的《岩石的风化》有点类似。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新).doc (, 下载次数:1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 7:46:43编辑过]

TOP
4#

    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的姚国春老师执教了教科版六年级《电磁铁》
电磁铁.doc (, 下载次数:7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 7:49:30编辑过]

TOP
5#

上图片啊!
TOP
6#

也想看到图片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7#

图片另见: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9319&page=1&star=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7:55:56编辑过]

TOP
8#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执教:叶霞春


一、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牙齿、舌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难点: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镜子、课件等。


分组材料:部分食物(面包、鸡腿),镜子,一次性手套,托盘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今天这堂科学课,叶老师请你们吃“烧贝壳”,你们愿意吗?(愿意)


2.师:品尝食物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不过,今天可得带着任务吃哦!敢吃吗?


(二)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明确活动要求。


师:看看是什么样的任务,有哪些具体要求。(讲解要求。)


  (板书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2.学生活动。


3.交流。


交流1: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多个小组汇报)


4.认识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不同作用。


交流2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交流1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展开,引出牙齿、舌头、唾液在对食物消化中的不同作用。)


预设:


1)牙齿使食物由大变小变碎。(板书:牙齿)


2)唾液使食物由干变湿。(板书:唾液)


3)舌头尝出食物的味道,搅拌食物。(板书:舌头)(讲不出“搅拌”作用时:


教师引导问:


A.说说吃“烧贝壳”的过程。(生交流)


B1.“烧贝壳”刚开始在门齿的位置,它是怎么到臼齿上去的呢?(舌头)舌头在我们吃东西的过程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搅拌)


B2.“烧贝壳”在口腔里刚开始在什么位置,后来又在什么位置,谁起的作用?(舌头)用个词语形容下舌头的作用?(搅拌)

TOP
9#

 

5.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的相互协作关系。


师:同学们,牙齿、舌头和唾液使“烧贝壳”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单独起作用的吗?为什么?(如:牙齿在咀嚼时,舌头也在搅拌;唾液一开始就有了,直到最后还有……)


师:你觉得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预设:相互合作、缺一不可、相互协作)


小结:说得真好。牙齿、舌头和唾液三者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板书:相互协作)食物在它们的协同工作下,变成了糊状,这是一种初步消化的状态。(板书:初步消化)


(三)观察牙齿


1.(指板书:牙齿、舌头和唾液)


师:同学们,在它们中间,我们平时关注比较多的是谁?(预设:牙齿)


问: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牙齿对食物有咀嚼作用之外,同学们对牙齿还有多少了解?(学生交流有关牙齿的知识。)


2.(预设1)师: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牙齿吗?我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牙齿分别是什么样的?长在什么位置?结合刚才我们吃“烧贝壳”的活动和平时吃食物的体验,想想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它们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边观察边与同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


2.(预设2)师:你们知道刚才有些同学说的这些牙齿(门齿、犬齿、臼齿)吗?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它们是怎么排列的?找一找这三种牙齿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位置。结合刚才我们吃“烧贝壳”的活动和平时吃食物的体验,想想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它们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边观察边与同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


3. 学生观察自己的牙齿。


4.全班交流。


A.学生描述门齿:门齿宽宽的、薄薄的,像刀一样,8颗。


  B.学生描述犬齿:犬齿比较尖,门齿的两边各4颗。


   补充说明:人的犬齿已经退化,不是那么尖,有许多动物的犬齿非常发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种。(PPT播放狮子捕食的视频)狮子是吃什么的?狮子的犬齿像它的爪子一样非常锋利。


C.学生描述臼齿:臼齿比较大,一般12颗。


补充介绍:它为什么叫臼齿呢?(PPT出示“臼”)这种器具就是“臼”,中间凹下去,用来捣碎谷物、药材等,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臼齿,你发现了什么?(中间凹下)


5.活动:吃食物,体验不同形状的牙齿的不同作用。


门齿的作用:切断食物。


犬齿的作用:撕裂食物。


臼齿的作用:磨碎食物。


6.理解各种牙齿的协同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小的牙齿也不简单,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你们觉得,在吃食物的时候,这些牙齿是单独起作用的吗?你打算怎么形容它们的工作关系?(预设:相互合作、相互协作)(板书:相互协作


(四)口腔保健教育


1.师:正是这三种牙齿相互协作,才使食物变得更碎小,更利于消化,所以我们平时经常说,吃东西不能“狼吞虎咽”,而应该——(生:细嚼慢咽)。一般一顿饭的时间为20分钟为宜。如果这些牙齿出现了问题会怎样?(生)


2.出示龋齿图。


师:有没有同学自己的牙齿中有这种情况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生先交流想法,再播放龋齿形成原因视频。)


3.师:如何预防龋齿?(其实龋齿是可以预防的,你知道怎么做吗?)


(生先交流想法,再播放正确刷牙视频。)


4.总结:


正确的刷牙方式有利于我们保护牙齿,防止龋齿,有了坚固而健康的牙齿,它们和舌头、唾液一起协同工作,才更利于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


这样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的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探索!


最后祝同学们护齿成功,身体健康!


 

TOP
10#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执教者:薛梦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研究小车的反冲力和发射气球火箭。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利用反冲力以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水彩笔两支、气球、吸管、长绳、双面胶。


教师:小车、气球(2吹大)、吸管、长绳、双面胶、脸盆及旋转瓶、发射台架、课件、已经组装好的分组实验小车及带喷嘴的气球。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入:


1.我国近来在航空航天技术上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果: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还发射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并完成了对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些卫星和飞船都是通过火箭发射升空的。


2.今天让我们再通过视频来观看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吧。


3.在火箭发射升空时观察到了火箭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交流:尾部喷火、向下喷火。(其实火箭所喷出的是高温高压下燃烧的气体。)    


 板书记录


4.那么火箭为什么在向下喷气时就能升空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发表:可以预予鼓励(同学们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等我们学完今天的知识再回过来确认下好吗?);不能发表,将问题留着(现在想不出没关系,等我们学完今天这课再来解决,把问题先留着。)


二、发射气球火箭,感受反冲力。


1.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支火箭,你们想看看老师发射火箭吗?(利用吸管固定气球放飞。)


师:演示给气球充气(不宜太满小心气球胀破),放开气球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看)


2.你们说刚才的气球火箭在什么情况下向上发射了?


生:向下喷气时气球向上发射了。


3.你们想自己来发射气球火箭吗?今天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气球每组配备了一个气筒,同学们可以朝任意方向发射自己的气球火箭,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仔细总结下你们获得了什么发现。


4.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气球喷气时就会运动起来。


气球朝哪里喷气,气球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交流不出时,可以采访同学:你的气球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气球又是朝哪个方向喷气的呢?)


总结:气球运动时,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

TOP
11#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气球喷气时就会使它运动起来,出示材料:气球、喷嘴、小车,我们能不能利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呢?并且试一试让小车向不同方向运动起来。(提示:喷嘴老师已经进行过消毒,由于数量有限,每组只配备了一个,卫生安全起见我们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专门负责吹气球,能做到吗?)


2.学生实验。


3.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有哪些发现想跟大家进行交流呢?


学生交流。


1)气球吹大了但是安装到小车上时就变小了,小车跑得不远了。


师:安装气球的方法要注意,你们是怎样放置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想想怎样安装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气球跑气呢?——教师演示吹气,捏住气球,再按住喷口进行安装。


2)生:小车向右运动时气球是向左喷气的。小车向左运动时,气球是向右喷气的。


师:气球喷气方向与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


3)当喷口支架是歪的,小车会跑偏。——师:要让小车跑得直一些我们应该怎么做?——使气球喷口尽量摆正,不歪斜。


4)气球吹的越大跑得越远。


5)尽量把气球放在架子上,比气球直接碰在桌面上,小车跑得远些。


4.我们已经成功地驱动了小车,那么大家想想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


生:气球喷气时产生了一个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那么这个推力的方向与气球的喷气方向是怎样的?——相反。


5.所以我们可以更完整地进行概括: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我们的小车就是由于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而驱动的。


6.现在你能解释火箭为什么在向下喷气时就能升空了吗?


生:向下喷气时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反冲力推动火箭运动。


7.学到这里我们不仅掌握了用气球驱动小车的方法还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接下来让我们开展一场赛车,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在老师提供了同样的小车、气球的基础上还提供了相同的赛道(将赛道架在两张桌子上),比一比哪组的小车跑得更远。


8.通过刚才的比赛,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小车跑的更远?(优胜组介绍经验)


学生交流。(气球吹的更大些、跑得要直、使车身轻一点(师:那是不是小车越轻越好呢?)。。。)


四、总结延伸。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下老师手中这个神奇的瓶子叫旋转瓶,制作很简单,在瓶身底部打了三个孔,插入吸管,(演示),你能解释装入水后瓶子为什么会转动呢?


学生交流。(补充板书:当物体内部有液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反冲力。)


2.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反冲现象的事例呢?


生知道直接交流:喷气式飞机、火箭、消防水枪、乌贼、洗车时的水管


生不知道,要我们一下子从生活中找出含有反冲现象的例子确实很难,老师找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判断下这些情景中是不是都有反冲现象。


1)打气筒,在自由放置时压一下气筒就会发现气管会发生移动。


2)消防员的高压水枪,在灭火时,需要牢牢地抓住,同时会感觉到一个好大的推力。


3)喷气式飞机。


4)放炮仗。


5)两人互相推时感受到对方也给你一个力。


3.今天我们利用反冲力成功地驱动了小车,最后请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驱动小车呢?


学生交流。(机动)

TOP
12#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后反思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薛梦


一、以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探究其实很简单,因此我只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就“退居二线”静静地观望学生的操作,我把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观察问题及解释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我统一在小车上标注了“前、后”方向,并要求学生使小车向前运动,其实事前我故意将小车喷口支架动了“手脚”,有的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有的则是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有些是歪斜的,学生拿到小车会迫不及待地“玩”起来,然而经过初步的实验,学生就会发现各种问题。通过交流可以看到学生确实关注到了“喷口支架方向、位置的摆放”问题,真正懂得了要使小车运动,其喷口方向必须与其相反;要使小车运动的不歪斜,喷口一定要放正,不歪斜。


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初我的想法是学生未动手实践时先讨论注意事项,然而细细想来,探究之前的讨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何不放手让学生先实践后交流呢?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够阐述这样做的道理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岂不更有利?


二、以简洁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做到“让教学服务于学生”。


对于反冲力的讲解,曾经很纠结,因为学生对于反冲力其实很有经验,他们认识气球喷气时会运动,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解释气球为什么能够运动时,学生还是很难表述的。课前我做过调查,学生基本能认识到“气球向下喷气时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冲力,”当我问到“对呀,气球明明是向下喷气时产生了一个力,那气球怎么会往上飞呢?”学生就会哑口无言。因此最初设计教学时,我考虑的很复杂。纠结于(1)要不要强调这个向下的冲力。(2)要不要让每个学生动手玩气球体验。(3)反冲力到底应该讲到哪个“度”。对于反冲力,跟同组的黄老师讨论了很多,面对两页纸的资料及公式看的云里雾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一堂课内将反冲力原委讲明讲透,实在不可能,教材中对于反冲力的表述也仅止于能举例说明。因此,实际教学时,我从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方向和喷气方向相反入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推动气球运动的这一推力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只要学生达成这一认识即可由我揭示概念。


教学设计也就一减再减,学生玩气球也随之被改成了演示实验,虽然剥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从演示实验效果来看,学生还是获得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三、以情境的增设帮助学生完善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做到“由点到面结合”。


由于本课是突然插入的一课,所以对教材进行了改动,将原教材中“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改为了“观察旋转瓶”,“观察旋转瓶”这教学一环节一方面其实在巩固加深学生对反冲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物体内部有液体喷出时也会产生反冲力”,就进一步完善了对反冲运动特点的了解即:当物体内部有东西喷出时,会产生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反冲力,使物体运动起来。气体、液体的反冲力学生已经亲眼鉴证,对于固体反冲力的事例则以课后问题余留给学生。

TOP
13#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设计思路


锦丰中心小学  叶霞春


口腔是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消化器官。从学生的原有基础来看,他们在日常的体验中,对食物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了变化、牙齿的形状是不同的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办法都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不够深刻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促进学生实现以下发展:建立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的概念,将牙齿的形状和功能建立联系,同时认识到牙齿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如何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牙齿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教学中安排了观察口腔、观察牙齿和保护牙齿三个活动,与教材相比,弱化了观察口腔的活动,保证了牙齿的形状与功能的研究活动,强化了保护牙齿的活动,力求通过这样的处理较好地体现出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和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一:观察口腔。本课是本单元中的第6课,但是之前的5课都没有上过,所以决定还是以开门见山式的谈话导入,立即让学生进入通过吃“烧贝壳”的过程体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活动,简洁明了而又紧凑有效,直奔课题的研究,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由对口腔的观察再过渡到对口腔中的一部分——牙齿的观察,既显得水到渠成,又能让学生在之后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步意识到口腔本身的协同工作,口腔中的牙齿也是协同工作的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在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相互关联中对建立系统的认识。


环节二:观察牙齿。这部分的学习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牙齿的形状和排列,二是理解牙齿的具体功能。学生已经知道牙齿的咀嚼作用,但对于不同形状的牙齿的作用可能没有意识到那么深入,所以,这个部分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在考虑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犬齿的撕拉作用时,我对食材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肉脯、甘蔗、牛肉干等,最终确定了鸡腿,虽然可能在平时吃鸡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犬齿用得不多(烧得比较酥),也或许在各部分牙齿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们没有特别地关注到犬齿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重点请他们在吃鸡腿的过程中体验三种牙齿的不同作用,孩子们肯定会提高对犬齿的关注度,从平时几乎感觉不到犬齿的用处到体会到犬齿的撕拉作用,这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作用就结束了,还引导他们体会三种牙齿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力争始终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联系中建立系统的认识,我想这也是本单元要让学生认识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


环节三:保护牙齿。理解了牙齿的重要作用及协同分工,自然就引发对保护牙齿的认识问题。应该说,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认识会有偏差,如:常说的“蛀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学生会说:是被虫蛀掉的,这样的认识是需要纠正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预防龋齿的方法之一:正确刷牙,对保护牙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了解正确的刷牙方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整堂课的设计感觉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但又缺乏新意,没有亮点,如何设计得更让人眼前一亮,还需更多斟酌。


 

TOP
14#

张家港市泗港小学杨翼罡老师执教了《骨骼关节和肌肉》(导学案见附件)
骨骼关节和肌肉导学案.doc (, 下载次数:6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22:0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