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 [复制链接]

1#

[分享]“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

 

1、关于赴京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

2、会议议程安排。

3、应飞讲座:科学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4、徐杰:《食物的消化》教学课件

           讲座《强化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质》

5、范颖:《果实的结构》教学课件

          讲座《在科学课上,如何建构科学概念》

6、张元喜: 

         讲座——《科学课预设和生成的一点思考》

7、火柴盒学习体会。

 

 

以上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5:3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丰南区小学教研室


关于组织部分科学骨干教师赴京


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的


  


 


各中心校、区直小学:


为进一步开阔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视野,提高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经研究决定,将组织部分科学骨干教师参加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活动时间:20111118——20日 ;18日全天报到。


二、        活动地点:北  (丰台区优龙会议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明春苑甲3号(南五环精良路出口路北)


三、       参加人员:涉及个人信息,略。








      2011丰南区赴京参加“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人员名单


 


 


四、       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务组电话:010——59284811


联系人:张云  手机:18901177353


五、       注意事项:


1、带好自己证件以便办理住宿;


2、带好会务费,报到时交到会务组,以便提前开好报销发票;


3、此次进京参会,各参会教师可以自行结组前往,教研室不统一组织,注意途中安全和财物保管;


4、报到后在北京优龙会议中心一楼大厅集合会面(统一时间为:上午11点和下午5点两个时间,如到时不能与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刘俊军会面,请发短信告知。


5、为及时报到,请打印此通知,注意及时购买返程车票。


六、会议费:380/(含资料费、专家费、场租费等);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七、       参会教师任务:


1、每人会后写30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上交电子稿。


2、每人准备一节学习汇报课。


八、交通路线:


唐山站——北京站(火车或大巴)(现唐山站入口为原火车站西赖王庄村东)


北京站——优龙会议中心


1、北京站地铁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出口至公主坟南站977944支线北京优龙会议中心(即明春苑总站)。


2、北京站地铁从东北角出口至阜城门  423  北京优龙会议中心(即明春苑总站)。


3、北京站 出租车  北京优龙会议中心(即明春苑总站)。(60元左右)


4、北京站 10路南菜园 423   北京优龙会议中心(即明春苑总站)。


九、请各单位提前通知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教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小学教研室


2011.11.1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2 15:49:27编辑过]

TOP
3#

会议议程安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2 9:30:19编辑过]

TOP
4#

活动内容很丰富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5#

19日讲座:科学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应飞


 


 


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4:12编辑过]

TOP
6#

4个专家就变成全国的一个活动了,还收取了高额的会务费,不知道组织机构是什么呵呵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7#

徐杰:《食物的消化》教学课件


 


 


 


 


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5:02编辑过]

TOP
8#

徐杰讲座《强化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质》

 

 

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5:27编辑过]

TOP
9#

说难听一点,都是骗钱的活动啊
TOP
10#

范颖:《果实的结构》教学课件


 


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2:38编辑过]

TOP
11#

范颖: 讲座《在科学课上,如何建构科学概念》
 

 

详见 ——“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资料包: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111/bjxsd.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51:22编辑过]

TOP
12#

张元喜: 
         讲座——《科学课预设和生成的一点思考》

 
张元喜 预设和生成(网络版).rar (, 下载次数:8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3 13:34:52编辑过]

TOP
13#

踏着名师成长的足迹,向前走!


——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          王利江


20111119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来自天津、河北、北京、赤峰(内蒙古)的300余名科学教师齐聚北京,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在这为期2天的培训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张元喜老师的示范课《比较水的多少》和讲座《科学课预设和生成的一点思考》、应飞教授的讲座《科学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徐杰老师的示范课《食物的消化》和其讲座《强化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质》、范颖老师的示范课《果实的结构》,两天中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让我受益非浅,深受启发。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与收获:


一、用心感触张元喜老师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碰撞。


    聆听张老师《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后让人有一种畅快的感觉,张老师不仅讲课卖力、大汗淋漓让人佩服,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大胆的将本课教学重点做了改变,将大多数教师所重点探究的“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立改为“学生设计制作量筒和认识毫升”,从而让学生亲历量筒发明过程,感受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整节课用时近1个小时,但仍给在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虽然学生感觉学起来有些困难,但在困难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一次次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显现。例如:当学生用自制的量筒比较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水的多少时,本来一样多的水却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而且相差悬殊,这时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学生们通过小组比较发现:生1,刻度刻划的不一致;生2,不仅刻划有问题而且刻度不统一;生3,将杯子底也算了进来……学生们一次次敏锐的发现,是思维一次次的碰撞,与此同时,张老师也让学生印证了:他们看到的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长度,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立体的圆柱体。从而使得量筒的出现顺理成章。


张元喜在课后的讲座《科学课预设和生成的一点思考》中首先用叶澜精彩语录引起大家共鸣:“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生命意义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个体生命价值,促进师生生命各方面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人的发展至于中心位置,让教学设计脱下僵硬的外衣;教师不能完全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预定安排,教学进程有时需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性资源;教师应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师生全身心的投入,他们的生命在课堂上涌动和成长。”张老师讲座中每句话都透着深刻的道理。科学课要有预设才会有生成,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功在课前,我们要做足预设的文章。从理性和人性的角度讲:要预设的绝不仅仅只是一节课,实际上我们要预设的是学习内容的一个大背景、教师精神发育和专业成长的一段历史和师生生命价值的追求等这个多元、动态系统上的一个绚丽的点。这是一个系统:教材、教师、学生、其它 (更高的境界?)这些掷地有声的语句无不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教育者我。使我向名师的成长方向更进一步,使我尽快踏上名师成长之旅。


二、应飞教授关于《科学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专题讲座,使我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的认识更进一步。


应教授说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独立思维创造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某一种观点,对他们发表的不正确的见解,不要在课堂上由教师给予否定或表现出暗示性的否定,而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让他们重新去认识,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当裁判,不当指挥棒,以平等的身分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通过教师的质疑、引导、揭示矛盾等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研究兴趣,给他们自我修正不正确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自然地把握课堂教学方向的作用。
  由此我联想到当一个新的事实被学生观察到了,在他们用过去说明同类事实的方式解释不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以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发挥想像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说明方式,这也就是学生假说产生的过程。由于他们观察、创造的角度不同,就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结论,而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说结论中,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教师应允许他们在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进一步观察材料去纯化这些假说,让他们自己去取消一些假说,去修正一些假说,最终认同正确的假说。这一纯化的过程应发生在学生相对独立的认知过程中,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应教授提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暗示作用的影响,尤其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常以教师对某一学生的发言的反应,或学生之间的反应,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而去屈从某一种观点,这往往是教学中学生不能独立思维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即使学生提出了与概念相反的见解,只要他的思维方向新颖,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他积极思维。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以揭示矛盾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否定自己的思维结果。教师要设计好观察实验材料,为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发展创造条件。教师教学中既要利用具有结构性能的材料支持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利用材料的结构性能控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材料的设计应是十分精心的。这就要求材料既要能明显、真实地显示出学生所研究的现象,又不能出现过多的干扰学生的思维方向的现象,这样才能达到利用观察实验材料来控制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出一个独立思维的良好环境,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独立探索,提供支持他们思维活动的观察实验材料,又要通过组织教学、揭示矛盾等一系列活动,控制、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三、范颖老师优质的示范课也让我深受颇深。


上课伊始,范老师就激起学生对植物果实的认知冲突,聚焦话题:“什么是植物的果实”;接着制定出研究问题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利用简单枚举归纳的途径引导学生建构果实的概念内涵:组织学生先研究几种公认的果实,归纳出它们结构的共同点;再枚举更多公认的果实,看看是否也有相同的结构,从而概括出植物果实结构共同特点: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在明确了果实概念内涵之后,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果实概念的外延:组织学生依据果实的概念,判断一些植物的器官是不是果实,从一般回到个别,以巩固刚刚建构起的果实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范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于思维发展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和反省。首先是通过教学展现学生对果实概念由认识模糊、混乱到清晰、准确掌握的思维变化。第二是注重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比较、抽取相同的能力基础上,利用果实这一教学载体,训练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使其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就本课而言,思维关键节点指的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最有可能陷入迷茫、遭遇阻滞,但搞清楚后又会显著推动思维向清晰、深入发展的点。范老师在教学中正是洞察了这样的点,并为学生搭建教学脚手架。例如学生对什么是果实产生了不同想法时就是一个节点,教师先帮助学生将看似纷繁的观点归类为几条主流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几条主流观点开展辩论活动。借助辩论,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果实辨认观点转换、提升成一种对果实继续研究的方向、角度;同时也排除了一些不合理的研究角度,为学生独立选择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帮助。又如当学生总结出几种公认果实都是由果皮、果肉、硬核儿、种子组成之后,需要马上明确果实组成部分的科学规定: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这又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节点。此时,教师设计了“生物学家为什么把果实简洁的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谈谈你的想法”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既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界定间的一个过渡缓冲,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学生会对“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单单是有几部分组成,还包含组成部分彼此的位置关系和各自担负的作用。再如学生对果实的初始概念和本课要建构的科学概念始终会不断地纠结、冲突,我们把它也看成一个思维节点。所以,即使在果实辨认观点争辩环节有些观点就被当场否定,但是,在学生认清了果实的结构组成后,在学生利用果实概念辨认果实后,都再次组织学生回过头来反省学前的观点,持续印证观点的不合理性。因为孩子的错误概念是根深蒂固,不易轻易动摇的,这种反复、持续的反省更有助于日常错误概念的消除,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建立和形成。范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优秀。


 


以上是我两天中感触最深之处,在反思和回顾之后的一点点体会和收获,通过两天来的学习,与专家、名师零距离的触碰,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似乎也是我进步了许多。最后,用章鼎儿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我此次北京之行,也作为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吧——踏着名师成长的足迹,向前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48:27编辑过]

TOP
14#

好资料,下载了。
TOP
15#

资料包下不来啊,不知什么原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