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都忙着写教案了。改革了,不让打印教案了,也许上面怕老师太清闲吧!写就写吧,代了三个年级的课就是写三样教案也不怕。但可怕的是必须按照上面的规定格式去写,什么激情导课、民主导学、检测反馈,每一个大项目还套出了小项目,导入环节还必须把教学目标展示出来,每一节课还必须有检测题,相当的复杂,搞的我们一头雾水。我把自主学习写成自主交流,就受到了批评,写错了,教案不合格,教案太简练。比如我写了辅导学生,他们就说你为什么不写清楚辅导学生什么内容?我说:这要看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根据课堂情况而定。他们就说,那你就要预设出来嘛,搞的我真无语。
我在想教案到底该不该完全统一格式?该如何写?老师们每天就是忙于写教案,总担心不合乎标准,这有意义吗?其实每个老师心理都清楚,谁都不拿着哪个书面的教案上课,老师们都在书上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教案就是课堂上课的一个提纲性的东西,其实不必那么详细,何况课堂上情况多变,学生随时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都能预设到吗?我们教师要灵活机动的处理。我们教师需要课外学习许多新的知识,我们要熟悉教材、学生,我们要有应变能力,我们老师要随时准备接住孩子们仍给我们的“皮球”。
教案要写,但要有老师们自己的思路和创新,可以是简案、提纲、教学程序。教参上有的东西就不必抄了,老师可以写一些补充的知识、课外资料、课件。老师们不必把讲课的每一句话都写上,但老师们的心里是最清楚的,课该怎样上,怎么过渡,重点该怎样呈现,难点该怎么突破,哪个地方学生会出问题。科学的教案能和数学一样吗?我们做实验就是一种练习,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做那么多的题,那么多的统一教案模式,只能禁锢老师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打造出没有个性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教育出机器人般的学生。
写、写、写,不知道哪天上面又要突击检查教案了,老师们都搞的战战兢兢的,开学一个多月了,教案也写了一厚沓了。也许有人说当老师的就应该写教案,就和学生写作业一样,但不要硬性规定那些八股的模式了,老师们的一点激情也被着僵化的行政规定磨平了。
但我还是写自己的东西,自己怎么上课就怎么写,多为孩子们的发展而教。在夹缝中,争取自己的一点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