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随笔专贴 [复制链接]

71#

 


浅谈实验材料的出示


                                   萧山区临江一小    黄盈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11条指出: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条建议的感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喜欢在科学课上开展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来进行实验探究。就如在上《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我给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有:三个带孔的卡纸、手电筒、吸管、蜡烛、火柴、屏。我的本意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需要的材料来进行长时探究,验证他们的猜想光是否是沿直线传播的。准备材料的时候我设想的是他们能做3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一、用三个带孔卡纸、手电筒、屏能做一个实验;二、用吸管能做一个实验;三、利用蜡烛、火柴、带孔的纸、屏能做一个实验。其中最后一个材料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本身这个实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我原意是让学生做完前两个简单实验后在动脑思考,给学生充分想象讨论的空间,但真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蜡烛特别的感兴趣,甚至个别同学一直被蜡烛所吸引,导致前面两个实验也没有很好的完成。上完这堂课后,我就在思考,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逐步分发实验材料。结合教学建议11条,我在想出示材料的过程中,我如果这样做是不是会更好。先出示前两个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验证,完成后再来领第三个实验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有:一、不影响前两个实验,学生能容易的设计出实验方法;二、设计好实验后还能再领材料做实验,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能增强。三、小孔成像的实验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的,这样做能让学生有梯度的选择,能力强的同学能有再次思考的空间,对能力弱的学生也防止他因为这一实验的干扰而致使其它两个实验都没有完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验课上,材料的出示,既能吸引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但往往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实验材料何时出示,如何出示以及材料的回收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认真仔细的思考,做到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习探究两不误。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2#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3-11-17 16:25:00的发言:

对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专贴支持一下!


谢谢喻老师对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大力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的!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3#

 


地球表面的地形


萧山区临江一小    於丹萍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主要分为说一说(老师、学生介绍自己旅游的地形)、理一理(观察五种地形的图片,发现各自的特点)、练一练(通过连线巩固五种地形的特点)、看一看(观察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浙江地形图了解各种地形)、小结。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学生能掌握各种地形存在于周边生活,也能从生活中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发现5种典型地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呈现:


1、  观察


课堂中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图片,通过观察这种方法去发现周边的地形,通过观察去区分各种地形的不同和相同,通过观察去了解几幅地形图中的颜色、比例。这种方法对于这种课堂还是比较实用。


2、  分层


在说一说环节中,通过老师引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讲述、补充介绍三个层次,学生从中感受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地形,并了解了一些中国著名的地形。


有待改进:


1、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这节课主要是知识的概念教育,大多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发展,几乎在教师的掌控中完成。同时清晰的知识链条,像是一条条灌输给学生,比较适合初中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喜欢自己的方式去建构知识点,所以应该多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沙盘、橡皮泥等,去构建5中地形的特点。


2、  准备不充分


课前让学生准备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是看不到一些典型的地形的,这对于下面环节的展开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课件中一些典型地形的图片不够“典型”,另学生无法再脑中出现词语去概括它们的特点。


3、  板书不精练


虽然学生勉强在对比环节中区分出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地,但是当从图片转换成文字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脑中其实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对比过程中,教师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提炼一些词语去概括相同点和不同点。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4#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有感


萧山区临江一小    诸雅红


最近看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对其中两条颇有感触:


第9条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这点的确是一线老师很苦恼的事情,最近在上四年级科学《溶解》一章,几乎每一节都是要做溶解实验的,每次都是四人小组做实验的,但是呢,学生一开始做实验就很兴奋,想操作,比如没见过玻璃棒,所以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玻璃棒上,非常想自己动手搅拌,从而错过或者忽视了原本应该观察的实验现象,比如胶水是如何扩散到水当中去的,面粉在搅拌过程中是否真的颗粒消失了等等。


另外,到底是整组实验做完了一起汇报实验结果,还是一个小实验做完汇报一次再接着做下一个实验,我觉着对维持良好的纪律来说,是后者比较好,但是操作的连贯性来说,是第一种好,到底如何做到平衡,是未来要好好思考的。


 


第10条        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这一条是我这个学期一直都在努力做到的,并且能够保证孩子的探究时间,这点坐的还是蛮不不错的,希望自己保持。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5#

 



课堂的艺术


新围小学   沈佳英


粗浅地学习了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深知要当好一名科学教师并非易事。逐一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此,就针对第九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有一点点体会。


     这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三年级。这些孩子刚刚从低段过渡而来,尤其是对科学这门课是初次接触,又增加了实验环节,每个孩子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场面混乱。在学习“植物的叶”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叶子种类很多,在教学让学生分类树叶过程中,大多学生兴奋地拿起组员的叶子欣赏,而且还交流猜测是什么叶子。此时,老师被冷落在一旁。按照以前的做法,我会大声地喊:“静下来!静下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你得提高好几个音量,还有好几个学生会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东西。这次,借用了一个闹钟软件(学生第一次接触),当电脑里另类的闹钟声响起时,大部分学生都把头转向了投影,还一头雾水。当大部分静下来后,我解释:本来这个活动是安排给你们10分钟的,可是这神奇的闹钟会根据你们的操作纪律,实验速度自动缩减时间,所以现在它在提醒你们了,知道是因为什么吗?这时有几个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纪律,还提醒同组的成员。当然活动还是继续,所以我“代”学生向“闹钟”争取了剩下的时间,并且把活动具体要求投影在黑板上,尤其是把“神奇闹钟”也投在上面,让它时刻提醒学生。


    经过这次,我对学生的活动状况又有了新的感觉,想让他们能发现点什么,必须有序进行,胡乱开始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小孩子一定要给他指明方向才能走好,否则得不到预想的效果。我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一定要在开始阶段抓好活动纪律,这样为以后的活动教学奠定基础。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6#

 


学习着,努力着,改进着


萧山区义蓬四小    赵燕娜


 在空余时间学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其中有两条让我印象最深,分别是第10条和第24条。下面就这两条谈一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首先是第10条,第10条中说道“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这条强调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可是在我平时的课堂中,由于硬件设施的影响(我们学校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仪器),根本很少做实验,那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成了空谈。基本都是我在上面讲。但我知道,这对学生的科学学习、科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尽可能地去找,找可以作为实验用具的东西,也尽可能让学生去找,克服困难,让探究、让实验常现我的课堂中,并保证一定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再是24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批改。除了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登记记录。”其实,我也非常清楚,作业做了就要批改,要反馈才有效果。我是兼职科学的语文教师,很多的时间都用在了自己那个语文的班级上,再加上现在的语文90学时培训,我基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批改学生订正的科学作业,我也觉得很对不起孩子,这样下去,效果会如何,其实我心知肚明。但是借用我们校长常说的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是啊,我该好好想想了。我想,等我语文90时学时结束了,我该好好地利用“反馈”这个功能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啊,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勇于努力,善于学习,敢于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之路。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7#

 


课堂为主  课外为辅


萧山区长山小学    瞿金虎


刚接触到小学科学教学,听过了一些专家与同行的报告,确实深有感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科学课也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这一点杨老师也反复强调。在课堂中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养成他们较好的兴趣与学习习惯,我们就起到了作为老师的引领作用。


而在课堂中,除了精心准备各种实验器材与组织实验过程,更应该注意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究以及他们的思维训练。科学课大量的实验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结果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兴趣,他们在实验中所提高的能力。慢慢的积累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就会随之增长,对于科学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课堂为主,但是并不仅仅着眼于课堂,其实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积累在于课外,在于生活中的观察、思考、探究以及解决这些疑问。学习终究不能以知识为唯一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去解决那些实际的问题,这样学习才会更有价值。


课堂联系课外,这样所学的知识也会更加扎实,理解也就更加容易了。我记得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初中自然老师,总是把各种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细胞的浓度》,当细胞内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释放水分,中和周围的环境,这样细胞就会脱水而死。进而联系到农民在浇灌菜地时,总会在人粪中加入大量水,以降低浓度,防止因浓度过高而灼伤菜苗。再如用盐杀死蚂蝗与蜗牛也是这个道理。并且还风趣地问我们,有没有经常向小树苗撒尿,有没有发现树叶焦了。恰巧,我小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于是对于这个知识印象就特别深刻,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也历历在目。


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注意,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去讲解一些知识。学生也很有趣味。


但是,现在的环境真的很难让人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上课,精心准备实验,因为有太多的杂事影响了教学。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吧,从开学一直就忙活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比赛挤占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可是有些比赛只能硬着头皮参加,不用明说,各位也明白。有时候真的想说,能不能少一些比赛,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困惑吧。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8#

 


重视科学探究的科学性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十七条有感


                        萧山区靖江二小    高霞


17条 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在日常科学教学中,我观察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做科学实验时有实验数据作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实验数据误差大故意人为改变实验所得的数据,使之与教师提供的答案或教科书中的答案吻合。我所教的班学生在实验中数据作假原因有以下二个:一是边实验边记录习惯不够,小组合作分工不良,二是从众心理,缺少处理异常数据的能力。


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因为实验能满足学生动手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老师开始实验的命令一下达,小组里面争着做实验,对于数据记录感兴趣的人不多,也有部分学生把实验当作游戏,在做实验时,把该记的该做的,都忘在了脑后,只顾着玩。当要填写实验表格时,发现该做的都没有做。为完老师的任务,就随便填写应付了事。比如在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中,学生检测老师准备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的检测劲头很高。学生光顾了一个一个进行检测,却忘了将检测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寻访小动物的兴致很高,为寻访到小动物欢呼雀跃,却没有记录在哪里寻访到什么小动物。


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中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急于达成任务是发生实验数据作假重要原因之一。


平时,我们让学生做的实验往往它们的结果都是唯一的,学生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结果不唯一或者实验数据异常的情况,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老师也没有相应的引导,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当一些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出现上述情况时,特别是在明知自己的实验结果明显有违常理时,对“怎样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无所适从。


比如在之前的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让学生做“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的分组实验。发现有一个小组,在挂回形针时,两极挂的个数是5个,而两极内侧的点挂的个数是6个,做了好几遍都是这样。填表格时,有一个同学提出:“我们做错了,两极应该挂最多。怎么办?”有同学说按实际情况填,也有同学说换一个磁铁再做一遍,可是没有其他磁铁。争来争去,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有一个同学,跑到其他组看了一下,发现别的组刚好和他们的相反。于是就填了两极挂的回形针数6个,两极内侧的点所挂的回形针数是5个。


这组的同学,在面对有违常理的现象时,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异常数据,没有深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同学提出换一个磁铁重做,但在课堂环境下,材料有限,时间有限,这样的想法又不可行。于是,就选择了从众。


针对上述的现象,我对我的教学策略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变


1、求证实事求是,良好实验习惯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随便动动手而已,还需要学生认真对待。需要强调“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随时渗透一些科学家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事例。在探究开始前引导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多注意细节的指导,引导学生严格按事前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同时,把探究得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地及时记录下来。


让小组内做好分工,每次实验每人都有事做,让学生们知道小组内出色的完成一次实验,和每个同学的努力分不开,评价当中适当的表扬鼓励不同分工的成员。将部分的演示实验的动手机会奖励给小组合作表现好的小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2.接纳异常声音,共同探讨真理。


教师要亲身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关注每一小组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数据和现象有异常的小组,教师要走过去和他们一起探究。在交流时,教师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每一个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深入地探讨,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看法,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那些数据和现象有异常的小组同学不敢拿出自己的真实数据,教师应耐心地启发他们放下胆怯和顾虑,愉快地展示真实的数据,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尊重这些同学的探究结果,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不同的声音,一起想一想为什么。使学生在交流中既关注别人,又反思自己,不简单地否认自己或别人。让学生敢于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不一样”告诉同学们、告诉老师,让大家来讨论。


3.引导学生正视异常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引导学生明白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让学生了解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无法完全预知结果的。


面对异常数据,同时更多的要引导学生反思。首先,让学生仔细地梳理一下自己探究的全过程:实验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实验的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实验的材料有没有异样,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是否到位?如果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就应该调整失误之处,再进行重复实验,看看实验的结果有否变化。如果在反思中没有找出问题,说明自己的数据是正确的,仍应进行重复实验,强调实验结论的可验证性。同时,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实事求是地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求证完成探究的历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9#

  10月教学反思


                           萧山区新街三小    钱荷文


    学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第9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在科学课堂中,总是会采取探究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其中老师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实验。但是我们往往也会发现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会很难控制,经常是讨论活跃、动手积极,但最后的成功展示或小结汇报中又很难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我认为这其中的缘由是教师对于学生活动阶段课堂纪律的掌控及有序学习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机会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相应的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从而开展有秩序、高效的探究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做有意义的事!
TOP
80#

实验课的基石----教学常规


                    ------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九条有感


                萧山区临江新城实验小学    陈亚飞


第9条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支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去给我们的孩子准备材料,在课堂中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经历先辈们走过的道路。但是往往看似热火朝天的课堂,等到作业交上来的时候,你就会被气死的,一个个都是错的,一点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没有。怎么控制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组织的环境下学习呢?


    一、实验材料呈现的智慧。多个实验活动的时候,材料一定要多次分发,实验结束后及时收拾好。在上个月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声音》单元梳理课,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在一个小脸盆里,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只顾着看那些好玩的东西,根本不来理会你。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我把材料都放在信封袋里,做一个实验活动,让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第二个活动了,再上来领取。这样下来,比第一次好多了。实验材料呈现真的很讲究智慧呀。


    二、对于有些实验,教师要统一引导操作。实验是开放的,是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得,但是这中间需要教师组织好,再拿上次的教研课来说,我有个活动是敲铅笔,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只给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支铅笔,另一支就拿他们自己笔敲,但是就在我说今天我们要来玩敲铅笔的时候,不少孩子就自己拿出2支笔开始敲了,根本不来听你指挥了,第二次我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把文具盒放进抽屉里,桌面上只留一本科学书,我呢则在信封里给每人准备了2支铅笔,然后在我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不听话的孩子组长监督好。这样一来,学生乖多了,敲的声音也听的更清楚了。


     三、进行小组间的竞争,给好的一定的奖励。对于纪律好,实验操作快速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你追我赶,展开组间竞争。


    实验课的常规很重要,我们动动脑筋,相信科学课堂会逐渐走上有序道路的。

做有意义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