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将展示课搬进常态课系列之《点亮小灯泡》教学实践与反思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1年在筹备《点亮小灯泡》这节公开课的时候,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闻蓉美老师的几处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2.先用两根导线点亮小灯泡,再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

以闻老师的设计为基础,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在2021年那次公开课之后,也得到了许多的宝贵建议。这次在上课之前也查阅了一些优秀课例的设计,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bakxWvARNROaBQTdKYKDbQ

    因此修改之后,在这次的四年级教学中进行了再次实践与反思。

    课前调查,展露前概念:

    进入课堂之前,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调查。用1—2根导线和电池来点亮小灯泡,你会如何连接?

在之前的试教准备中,发现不同班级孩子们的想法也是大同小异的,主要想法有以下这些:



    每个孩子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绝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科学实验室的,课前调查非常有必要。但是实际中,我有8个班级,每个班级都做课前调查再进行统计和展示,时间和精力上不够允许。因此我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将课前调查整理起来,形成预测单,让孩子们预测以下连接能够点亮小灯泡的有哪些,而哪些不能点亮小灯泡。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孩子有理有据,预测反驳阐述得不亦乐乎。




    不过在这次预测阐述中,也能够发现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回路”概念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电池可以直接将电输送给小灯泡而让它发光,如果是两根导线的话,电就更加集中输送过去了。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已经很明确知道电池是有正负极的,所以正负极必须都要和灯泡相连才行。至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由于孩子生活中极少会去观察它们,所以根本没有注意到,但是底部连接点他们也知晓要连上的。在这个环节中,充分暴露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的声音也是极有意思的。

    一、动手检测,引发冲突

    实践出真知,接下来的环节,孩子们2人一组或者3人一组,自己动手检测哪些连接可以点亮小灯泡。过程中,孩子们既满足了好奇心,又训练了操作技能。但是在执教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刚接触电学知识,加之平时的用电安全教育。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连接、使用等比较陌生也有点害怕。另外由于小灯泡、电池和导线这些元件过小,两根导线需要连接的点也比较多,因此也增加了学生的操作难度。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合作意识,并且将电路元件平摆在预测单边上,用手将需要导线和点连接的地方按住。能够稍微提高一些课堂效率,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依然是困难重重的。

    二、图式分析,初建概念

    1.利用板书将可以这6种检测结果分为“亮”的一组“不亮”的一组。但是不同的小组,由于在操作时,由于元件过小,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在之前的执教过程中,我都是让不同结果的小组,重新连接。但是无奈元件过小,不仅花费时间过长,且现象窝在手心也不利于展示。基此,我自己做了一个放大版的灯泡和电池元件,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检测结果不同的问题。利用教具在黑板上重新检测,并直观展示结果。(但是这里有些小组依然会执拗地认为,自己当时的连接肯定没有问题,一定要证明,那我也选择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新检测,在更有利的证据面前去改变自己的观点。)

    2.统一结果之后,孩子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2、4、6这三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的共同点是: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需要连进去。初步建立一个“闭合回路”的概念。再利用自学单,去探索灯泡、电池、导线的秘密,探索为何这四个点连进去就能点亮小灯泡。

    这个环节,成员介绍信的出现我觉得自己没有处理好,有点突兀,他们的脑子里还没有是灯泡发光是因为有“电流经过灯丝”。孩子们在经过介绍信的阅读之后,基本都能够说出电流路径,然后初步建构了“电流回路”的概念,会判断“通路”“断路”“短路”的连接。

    三、任务升级,巩固概念

    利用一根导线来点亮小灯泡。这个升级任务,一开始还是有很多孩子无法迁移的。甚至有些孩子依然很固执地认为一根导线就无法形成闭合回路了,班级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同学,会率先完成这个任务,并且用模型表示出连接。然后结合上自制的教具,发现一根导线果然能点亮小灯泡。在引发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进行电路概念的迁移应用。但是这里此环节很可惜的是,并没有让学生真的动手用一根导线去点亮小灯泡,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教具来进行板演。课堂惊喜有余,但自己动手点亮的成就感还是欠缺了些的。

    执教下来发现,升级任务仓促完成,简单总结一下,课堂40min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所以在批改作业本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们在“短路”判断上还是有些不足的。所以有时候也很矛盾,用两根比较有利于孩子的理解,但是在操作上的确也费时、费力。不知其他老师如何处理呢?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3-04-08 16:44:21
本主题由 进化管理员 章兴波 于 2024/3/7 10:39: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码住了,下次也试试,向朱老师学习!
TOP
3#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时间,在实践中发现灯泡被点亮的秘密在于形成回路。从2根导线迁移到一根导线,从学生容易认可的方式到后面的比较陌生的思考,这个处理很微妙。
TOP
4#

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从两根线到一根线,挑战性十足,是非常接地气的一节课!
TOP
5#

借助原件板贴便于进行汇报交流
TOP
6#

这节课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有利于更好的对症下药!向老师学习!
TOP
7#

    2021年在筹备《点亮小灯泡》这节公开课的时候,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闻蓉美老师的几处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2.先用两根导线点亮小灯泡,再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以闻老师的设计为基础,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夏薏 发表于 2023/4/8 16:43:12
朱老师的板贴制作一目了然
TOP
8#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是“教学合一”的科学课,学习了。
TOP
9#

教学设计精妙,板书设计更是用心,演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发思维
TOP
10#

很逼真的板贴,还可以自由组合,比板书大,学生印象深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