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力、重量、质量——《沉和浮》单元的疑问和思考 [复制链接]

1#

重力、重量、质量——《沉和浮》单元的疑问和思考

 


 


重力、重量、质量


——《沉和浮》单元的疑问和思考


 


《沉和浮》单元是教科版五下第一单元,在教材中有几张表格:


1.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2.勾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的重量


 


 


 


 


受到的浮力


 


 


 


 


 


在第一张表格里,提到“在水中的重力”,这句话科学吗?测力计测出的是物体的重力吗?物体的重力在这里会变化?什么是重力?值得思考一下。


而在第二张表格中提到的是重量,一会儿是重力,一会儿是重量,晕乎了!


重力G=mg,那么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应该是不变的,测力计的读数显示的是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差。如果教材上这样表述“在水中的重力”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影响,那就是物体的重力在水中会随着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而改变。这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觉得“在水中的重力”“在液体中的重量”的表述改为“测力计的读数”比较合适。


 


我查找了一下资料,发现初中老师对重力、重量、质量也是有晕乎的,网上有很多贴的,摘录一些:


重力、重量、质量


重力与重量不同之处, 在于给定的参考系不同。重力的参考系就是地球, 所以只与地球的引力有关。而重量的概念除此之外, 还与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物体所在地的离心力有关。可以用W = G +F 表示。式中G 表示重力,F 表示物体对于地球 NS 轴产生的离心力。在地球的南、北极上,物体的重量等于重力。
   
如果物体在地球的赤道线上,因为 r 最大,物体所受的离心力最大。此时重量和重力共线,且方向相反。在数值上可以代数合, W = G - F 。尽管在地球上赤道上的重量和重力的数值相差最大, 但其差值也是很小的(只有 0.003 383 N)。在赤道以外的各点上更是相差无几,其方向上也没有多大偏离。所以,人们一般对于重量和重力这两个概念并不过分的计较、区别,甚至当作同义词。


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或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于常数g,这个力其实是不定的,在地球不同,月球上也不同.对于地球,我们一般取常数g=9.8      重力:Gmg 单位: N牛,( g=9.8N/kg)


重量是质量?重量是重力?


这问题很早以前就讨论过了,现摘抄如下


关于重力,大家应当是比较清楚的,既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会从高处向低处落下,水会往低处流,就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初中生可能会问:为何不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呢?
    
高中生能够回答:因为地球引力还要分出一个分力来维持物体随地球转动呢!因此只能说重力是引力的大部分,不能说它就是等于引力。
   
关于重量,其实说法挺多的、挺复杂的、挺有趣的。
不同时期的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课本就有几种说法:
重力也就是物体的重量,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人们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
一个物体受到多大的重力,也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大。
 
有的课本的正文不提重量一词,可在练习中又常出现重量
倒底重量是不是重力?真是五花八门!
 
常有超重失重的用词,是指重力变化还是指重量发生变化?


下面列出对重量的几种较合理说法,供大家参考。


1、重量是生活用语,不是专业用词,不是物理用语。生活中它更多的是用来说明质量的大小。大多数人都会说,这一袋大米的重量有多大?,有几个人说这一袋大米的质量有多大?。既重量是质量的替代用语。


2、在物理书中,通常将重量当成力,此时重量便是重力的代用语。
3
、还有一种广义的说法:


重量是指物体对计量仪器的弹力!由于其大小可直接用测量仪器读出来,故重量更体现一种读数的含义。
   
如:弹簧称可测重量,这时重量指被测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弹力);
   
地磅可测重量,这时的重量是指物体对地磅的正压力(弹力);
   
放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弹力)。
   
用这种广义的说法,可以较好的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
    如:弹簧称加速上拉物体,弹簧称的读数变大的,我们便称之为超重,实质是物体对弹簧称的拉力变大,但重力并有变;
    
在人造卫星上(或太空仓里)的物体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却没有重力!我们说其上的物体完全失重,是因为常规的测力计(或重量计)的读数为零,物体静止时对其它物体没有压力。
    
在月球上的物体,主要受到月球的引力,而地球对该物体的引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物体所受重力是由于月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而重量是该物   体对测力计的弹力(可以读出来),———此时如果仍引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岂不成了笑话?!
   
在中学阶段,不仿明确下面两点:
1
、生活中的重量与物理中的重量不同;
2
、当在静止状态中测重量时、或物体静止(匀速)在水平面时,重量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3
、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在近似计算时,在地球附近,可认为重力等于引大的大小。


                                                                                                                                                                                                     苏州 小草

分享 转发
TOP
2#

小草言之有理,证据确凿!教材这样的说法的确缺乏科学性。

玩得痛快,学得扎实——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书香、童趣、智慧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3#

我觉得这就是在小学阶段使用普通科学课程的缘故吧, 它反对精准的科学概念。这也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被很多国家最后取消的缘故吧
TOP
4#

重力、重量、质量


 


不要说学生,连老师都容易混淆。

TOP
5#

其实教材的提法可以改成水中测得的重力,那会不会好点
TOP
6#

都加上“测得的”定语。以便让概念更清晰
TOP
7#

以下是引用白云的家在2009-3-4 9:14:00的发言:

重力、重量、质量


 


不要说学生,连老师都容易混淆。


我晕倒了。。。


重量是重力的大小。所以重量是标量,重力是矢量。


课本是不是应该讲重量呢?我们测得的重力的大小。

TOP
8#

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上课时总有点别扭,教学时语言怎样才能既科学又在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基础上,而不是以老师的理解去强加。

TOP
9#

呵呵,继续努力!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0#

我想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下沉的物体确实受到了浮力作用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4 22:35:08编辑过]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