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研讨和分析之三
【研讨现场】——如何使提问做到明确又简练
吴方 21:21:04
教师的提问除了明确,是否还要精炼。虽然我们很难做到。比如在姜毅的课中,
师:刚才我们猜测了鸡蛋里面有那么多的东西,那么等一下,我们看看同学们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看看哪组同学实验观察最认真,发现的最多?你觉得怎样打开才能保证我们实验成功?如何打开坏掉,我们不好观察,根据你平时打蛋的经验,怎样打开比较好?
实际上要学生关注的有:看谁发现的多,怎样打开比较好。
海&焰 21:22:01
肯定要精炼一些了。谁帮他改改?
丁希雷 21:23:19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个培养皿,大家可以把鸡蛋里面的东西打在这个培养皿里。里面的东西打出来后,剩下还有什么?——这样是不是会好点呢?
林恒雷 21:24:51
我就觉得我刚才提的这点,就是因为老师的话不够精炼而导致学生没有听清老师的话。
丁希雷 21:25:31
而且问题指向不明确,比较模糊
吴方 21:28:24
好像没有达到姜毅提问的目的。
郭诗文 21:29:04
你为什么不直接跟学生说:剩下的蛋壳怎么办?
缪旭春 21:29:21
我们可以打开看看鸡蛋里边的构造,怎样打开能够方便我们观察呢?
吴方 21:29:22
细心、小心、让被观察物体受到最小的影响。
丁希雷 21:30:24
因为学生会忽视蛋壳,即使是后面的观察也是,所以在这里提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缪旭春 21:30:48
将鸡蛋内部小心的倒入培养皿,剩下的蛋壳怎么办?
吴方 21:31:19
怎样打开更有利于我们观察呢?
我觉得不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观察到更多容易被破坏的细节
缪旭春 21:32:22
其实有很多问题不需要这么复杂,不是所有问题都要学生自己发现才叫主动探究的,我个人觉得。
林恒雷 21:33:00
试试: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个培养皿,请大家将鸡蛋里面流出的东西放在培养皿里。那么。鸡蛋里面的东西流出来了,还剩下什么?跟丁的相似
2、我们对鸡蛋里面的东西做了很多猜测,我们要进一步验证猜测,该怎么办?
怎么打开鸡蛋才能让我们观察到比较完整的鸡蛋内部呢?
李 21:33:23
你是怎样打开鸡蛋的?按你的方法打开鸡蛋观察到了什么?
吴方 21:34:01
“将鸡蛋内部小心的倒入培养皿,剩下的蛋壳怎么办?”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的:引导关注实验残留物的处理,同时引导关注从内部观察蛋壳内部及其附着物。
缪旭春 21:34:25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以上修改的几种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林恒雷 21:34:53
将鸡蛋内部小心地倒入培养皿,剩下的蛋壳怎么办?——赞同
缪旭春 21:36:30
尽量不要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吴方 21:36:44
2、我们对鸡蛋里面的东西做了很多猜测,我们要进一步验证猜测,该怎么办?
怎么打开鸡蛋才能让我们观察到比较完整的鸡蛋内部呢?
感觉这个可行性较高,都是牵引学生思维参与的问题,明确的提出了要学生思考的方向和范围。
吴旭丹 21:36:49
恩,同意.在观察方法的细节提示上,老师可以自己提出来。
谢超群 21:37:39
T:怎样打开更有利于我们观察鸡蛋内部呢?
T:将鸡蛋内部小心的倒入培养皿,剩下的蛋壳怎么办?
同意
丁希雷 21:38:37
我觉得旭春这个比较合适,简练,而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过程要细心。
林恒雷 21:38:46
你是怎样打开鸡蛋的?按你的方法打开鸡蛋观察到了什么?
用这个问题先在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讨论,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种能够完整得到鸡蛋内部的敲打方法。但是这样好像太繁琐了。
【研讨后语】
缈旭春:提问的指向性与学生思考交流的有效性是息息相关的,这事实上就是一个意图,得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一个问题的指向直接引领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而一个问题的指向明确与否往往跟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关联,有时候甚至仅仅是一个词语都影响着整个问题的指向。这就不禁让我们想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细节处我们得反复斟酌,也可以尝试换位体验,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回应自己的提问,可能会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细节需要精心处理,但在精心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走入一种难以抉择的困境,例如怎样表达既要指向明确又要具备开放性?于是我们很快会作茧自缚,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过于注重提问的开放性而不经意组织一些复杂的语句来提问,最终导致学生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混淆了提问的指向性。这在我们的实践中时有发生,我觉得要走出这个困境关键在于要对提问的性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开放、主动的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得学生去提出,教师只能坐那儿干等,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的效率会比领着孩子绕上一个大弯去引出一个问题来得高得多。简单明了,也应该是教师高效提问的一个关键点。
陈素平:好一个“作茧自缚”。还得从指导任务谈起。该环节是指导学生打开鸡蛋的方法,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和鸡蛋壳内壁,并注意收集鸡蛋壳保持卫生。那么,首先要区分的是哪些任务需要提问激起,哪些任务只用做提示交代,哪些任务无需做提问也无需做提示。从这样的思路展开,我们会发现,有效的提问只在乎那些必须通过提问来解决的任务。第二是问题的开放度,开放度决定讨论的时间和内容。第三是提问的时机。纵观全课,该部分的交流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影响全课的节奏,显得很“婆妈”。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只提两个问题:1,你会怎样打开鸡蛋?(检索已有经验,并相机指导方法)2,鸡蛋壳放在另一只培养皿里,为什么?(指向对鸡蛋壳处理的两方面意图)其他均可以作为“温馨提示”告知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8 10:38: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