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准的教学指令,“思维碰撞”课堂的催化剂 [复制链接]

1#

                                                                                       精准的教学指令,“思维碰撞”课堂的催化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要价值所在。教师只有在发出精准的教学指令,再通过小组合作的互教互学方式,才能把课堂构建成学生“即知即传”的“思维碰撞”课堂,促进学生会学、学会。
【关键词】思维;教学指令;“思维碰撞”课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现阶段教育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1]“思维碰撞”课堂,立足于课堂文化层面的变革思维,不拘泥于流程、环节、模式的打造,注重组织学生之间的竞争、思辨、质疑、反馈性的学习小组活动,追求课堂生命活力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型课堂。
  “思维碰撞 ”课堂同其他课堂想比较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能够为学生创设情景、对话、争辩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这一轮新课改中,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专家所提倡,而在某种程度上这里的“任务”就可以理解为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
  所谓教学指令语,是指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发出的,包括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在内的各种指令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发出、学生接收后作出适当反应的各种信息都属于教学指令语的范畴,可以分为语言文字类和非语言文字类。语言类的教学指令语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表达各种指令;文字类的教学指令语,包括板书的指令语和PPT上的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指令语。[2]课堂中学生通过接受这些指令后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研究者表示“思维碰撞”课堂从建构开始,经历了理论建构阶段、实践提炼阶段与实践经验阶段。[2]在理论建构阶段,侧重于解决知识教学的概念、知识教学的基本特征、知识教学的基本取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标志着“新双基”课堂理论建构的基本完成;在实践提炼阶段,将学生的小组合作引入课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者发出教学指令时出现不明确、滞后等种种不良现象,使得整堂课程出现了过多低效、杂乱的问题。
  因此,研究者针对教学指令在“思维碰撞”课堂中的地位,经过大量实践,探究出了以同伴互助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经验式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展示相结合的互教互学课堂组织方式。课堂组织结构的改变,给授课者在课堂中教学指令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能否给出精准的教学指令,是小组合作的互教互学方式下,成功构建“思维碰撞”课堂的关键。精准的教学指令是“思维碰撞”课堂的催化剂。
  研究者通过在课堂转型过程中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以问题引领、互教互学、外化共享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3]问题引领是指把握方向、穿针引线、组织教学,是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互教互学在于整合学习组织、协调教学关系、营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典型的“特朗普制”学习和发展。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碰撞为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互教互学方式,把课堂构建成了学生“即知即传”的实践动场,把想懂的做出来、做过的说出来,促进了学生会学、学会。
  结合理论知识,我们在平时课堂的实践经验阶段,通过构建课改文化、建立学习小组,实施小组评价,培训学生组织;教师通过编写课堂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完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中的小组活动作为教学研究重点,总结出竞赛式(对抗比较)、争鸣式(观点争鸣)、拼接式(集思广益)、论证式(思路展析)、辩论式(论据交锋)、扮演式(角色模拟)等“思维碰撞”课堂活动方式。[3]
  然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思维碰撞课堂,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更应该使整个课堂在精准的教学指令下,把一个个教学活动贯穿起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思维碰撞。精准的教学指令是“思维碰撞”课堂的催化剂
  近几年,在教师语言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话语在课堂教学中既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来源又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出的指令是教师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学指令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领会和完成课堂活动,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维碰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建构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思维碰撞”课堂中老师给出精准的教学指令引导学生展开各项任务显的尤为重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指令发挥着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思维碰撞”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全面、准确、恰当地发挥出教学指令的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应有的方向、动力、秩序、内涵和自觉性。[4]
  因此通过对“思维碰撞”课堂内涵的解读,了解到要想使精准的教学指令更好的在“思维碰撞”课堂中发挥它最大的效益,还需从两方面出发:
  1.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知识的获得需要依靠学生本身。学生思维活动的程度必然决定学习的效果,因此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教师首先应调整心态,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展示个性,表达不同的见解,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先决条件。[5]
  2.教师创设的优质问题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兴奋源
  所谓兴奋源,即由教师设计的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迫切地进行思维的媒体。教师要想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参与与碰撞,必须充分思考能让学生主动思维的“兴奋源”是什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催化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或机制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从某些程度分析,“思维碰撞”课堂就是“问题教学法”中的一种。问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思维碰撞”课堂的“结合点”要求教师特别关注“问题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操作(练习),提供“优质问题”。学生能够在困惑中激发认知冲突才能引发争议,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碰撞。
  简言之,“思维碰撞”课堂中要想学生发生最大限度的“思维碰撞”,离不开教师精准的教学指令,精准的教学指令是“思维碰撞”课堂的催化剂。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充分的发挥“教师主体,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教学指令的不当运用,导致的妨碍学生思维碰撞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教学指令,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的正向功能。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含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张妮,如何让教学指令语明确有效[J].北京教育,2010,(04):44—45.
[3]崔成林,“思维碰撞”课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16,(01):57—61.
[4] 何芳等,课堂教学的行为指令与内容指令[J].基础教育,2015,(05):42—51.
[5] 刘永江,思维参与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J].北京教育,2010,(04):43—44.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楼花开馨香周晓珊的帖子

       好厉害啊!这对教学很有帮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