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菰城绿苑团队活动汇总贴 [复制链接]

71#

第一次试教,我没有到现场去听课,只是在网络上跟陈老师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初步讨论,按照教材安排,按部就班的上课。最大的困难在于,当时没有蚕蛹,陈老师在网上只买到剪开一个口子的蚕茧。当时,陈老师说,当时是用视频、图片来教学蚕蛹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关键是自己要先走一遍教案,否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当时,用到的记录纸比较多,有这样三份,还有一张大大的蚕蛹绘画图。说实话,当时看到这张图很让我惊讶的,孩子们的绘画也让我佩服的。但是,这样的课上下来,第一感觉,时间很紧张,学生的记录太多,思维的训练感觉很缺乏,因为没实物仅凭图片、视频,有强烈说教感,学生的感悟没有,好像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因为没有蚕蛹,很多情况,我也不知道。18号那天,星期天吧,我和陈老师在一个茶室里泡了半天,就教学设计进行细化,对怎样抽丝进行实践。回去后,陈老师就重点去研究怎样浸泡抽丝效果好,我就去找一个学生,问她讨来了唯一一个茧,开始研究蚕蛹。519日,陈老师把她的第二份详案发给我。因为白天实在不知道忙什么,我们只能晚上在QQ里聊,又嫌一句句聊难以表达清楚彼此的意思,又煲电话粥。记得后来我给陈老师的教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当时真担心她看不懂哦。同时,我们也商议决定把学生的记录单缩减为一张蚕蛹的观察记录表格和一个蛹的画稿,这张记录表格式参考了书本上,但又做了些许修改。521日,我们名师三带的几位成员特意赶到织里实验小学,听取了陈老师的试教,并坐下来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这一次试教后,我们发现有了蚕蛹的实物观察,学生发现的很多,但是交流汇报是难点,三年级学生的文字记录依然有困难。于是,当天晚上又进行了修改,教学流程基本不变,但想用“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话来贯穿上下,后来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几乎不知道这句话,还是放弃了。重点把记录单进行了修改,舍去了原来书写的部分,直接是观察对比,画一画,写写其他发现。
522日下午,陈老师又在学校教研节中试教了本课,教研员朱老师亲临现场听课,并作交流。感觉学生的思维不够顺畅,记录用图太大,学生记录有困难。于是,进入第四轮修改中。



这次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个调整,将观察蚕茧的活动提前,先观察了蚕茧,摇一摇之后发现里面有东西,猜一猜,然后剪开看一看,接着观察蚕蛹,最后再来抽丝。把记录单也在前一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对比图。527日上午,陈老师带着这份新设计在爱山小学再次试教。



试教后,我们认为,大环节不变了,但是教师的语言需要提炼,问题要到位,衔接要更自然,师生互动亲和力方面要再加点功夫。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2#

 

昨天晚上,我在整理前几次试教下来的学生的记录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们用彩色笔画蚕蛹的时候,因为笔粗,画错了就没法修改,而且在记录其他发现时,因为格子小,记不下什么,倒不如上次用大的记录纸效果好。于是,昨晚九点多,打电话给陈老师,跟她商量,是不是还是用大的记录单,方便孩子们画和写,而且汇报时直接贴黑板上。这就又有了今天这种汇报形式。今天课上下来,我们可以发现,用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直接进入,已经符合三年级孩子现在这个时间段的认知了,他们自己所饲养的蚕宝宝都基本结茧,只是有可能没有亲眼或者没有仔细的看到这个过程。这样的导入比较直接,也比较简洁。我个人认为可以借鉴。



三年级的孩子的上课的氛围很好,关注生命的这种可以多向孩子们渗透。让我今天觉得最大的遗憾的,或者说,陈老师今后要去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在课堂上,要善于总结,可以多多抓住学生的这种精彩发言,多多归纳孩子临时生成的信息。还要学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将这种情感态度多多渗透,今天的很多的蚕茧是和孩子们借的,我们让孩子们做完后,把蛹放回自己的“家”,学生对生命的感受更深,再加上我们课堂上的抽丝的蚕茧是去掉蚕蛹的,让我们的孩子们意识到,老师将活的蚕茧中的蛹去掉了,孩子就都可以能有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老师的顺势引导其实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这半个多月研磨课堂的时间里,我要感谢我们的团队,织里实验小学的,我都不知名的磨课团队们。因为,据我所知,他们学校有校级层面的各学科定人的磨课团队,他们对陈老师的帮助在我们面前是默默无闻的。还有感谢我们的名师三带的团队们,因为陈芳芳老师正好是我们这个团队成员之一,她上课,我们另外的几位盟友毅然调课、请假,赶到织里帮助磨课;当然还要感谢我们绿苑团队和专家团队,丁炼强老师从确定课题开始就帮忙找蚕茧、蚕蛹,动用了他许多的关系网,打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的电话;张红花老师那天实在调不出课,没法来听试教,但是她热情的说:教案可以发给我,我晚上帮忙看,希望有帮助。我很感动。还要感谢我们上强的王华老师,得知他有蚕茧,陈老师跟他一联系,他二话不说,鼎力相送。还要感谢我们的教研员朱老师,他几次亲临试教现场,帮助磨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当然,这所有的一切,还要感谢陈芳芳老师的敢于挑战和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不管最后的展示成功与否,陈老师是最辛苦,她今天的展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习的案例。我不再发表感谢的话,我最后想说,感谢的同时,这份经历,这样的挑战过程,这样的研磨过程,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历练的过程。我们一路同行,一路成长!



谢谢大家!



     



                                                     2014529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3#

感谢湖师附小施娟老师的全程实录!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4#

感谢杨老师的全程辅导。学习了很多~

TOP
75#

 辛苦组长了,反思还这么深刻,我们共同体成员要好好向你学习!
TOP
76#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实录


执教者:陈芳芳


实录者:王伟兰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初步感受到蚕丝很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2、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和抽丝。


三、教学准备:


学生:蚕茧,放大镜,手电筒,尺子,开水,烧杯,竹签,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吐丝结茧》)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蚕吐出了一圈圈蚕丝;


    先吐出蚕丝,转进去,封住;


    一圈圈把自己封起来。


师:最后变成了茧,蚕宝宝去哪里了?


生:在茧里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TOP
77#

 

二.蚕茧的观察


师:看来茧很神奇,想不想观察一下茧?


生:想


师:在你的抽屉里放了一个茧,一起来观察一下!


(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师:说一说我们小组的发现!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摇一摇茧有声音,茧有长有短,颜色不一样


    我想补充一个科学知识,如果蚕茧发出的声音有点催催


    我发现蚕茧外面是一圈圈的,密密麻麻


蚕茧是毛绒绒的,有点硬硬的感觉


测量了一下,我们的蚕茧是34厘米


师:其他小组测了吗?


生: 3.5厘米


     4厘米


师:看来蚕茧有大小,这可是决定产量的。有观察形状吗?


生:椭圆形


花生形


师:为什么认为是花生形?


生:中间凹进去的


师:我们发现的很多。刚才还说摇一摇有声音,是什么呢?


生:蚕蛹


可能是个蚕,可能还没变成蛹

TOP
78#

 

三.蚕蛹的观察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蚕茧,剪开来了(实物展示)是什么呢?


生:蛹


师:想不想近距离观察一下蛹?


生:想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我们的温馨提示:(ppt展示)


1)把蚕茧轻轻掰开,别伤到蚕蛹。


2)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想一想与蚕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再小组合作,画一个蚕蛹。


3)完成后,把蛹放回它的“房间”。准备交流。


 


师:下面请来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小组可以开始观察了。


(小组领取材料)


(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师:完成的记录单贴到黑板上。我们刚才都有很多发现,我们先就一个问题来汇报:与蚕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学生上台汇报)


师:都是有气孔的,它的身体还是一节一节的。还有汇报的吗?


生:它们有很多的不同点,有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蚕宝宝是 长条,腹部与蚕宝宝是不一样的,有一条条的。


师:老师补充一下,这是蛹的头部,这是它的胸足


生:不是椭圆形,是纺锤形;


颜色变了,蚕宝宝是白色的,现在是黄色的。现在没有脚了;


现在很有光泽,蚕宝宝摸起来软软的,蛹是硬硬的;


尾巴上的凸起没有了;


相同点是中间还有一条线;


它们的不同点是少了一对气门


师:我刚才看到了这两片,是什么?


生:翅膀


师:我们把它叫盾片。有没有数过足有多少?


生:6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是不是说蚕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蚕


生:变了新模样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一块皮


师:刚才为什么要尖叫


生:蛹动起来了


师:动的就是活的,为什么要把自己关起来?


生:因为这样就能变成蚕蛾了


不包裹起来就不能完成变成蚕蛾的过程了


师:所以我们能打扰它吗?


生:不能


师:刚才我们摸的时候硬硬的,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硬硬的是因为它要保护自己


四.抽丝


师:做这个茧,丝有多长?


生:我估计有2千米到3千米


    几百米吧


师:怎么把蚕丝抽出来呢?


生:泡好了,把丝拉出来


师:就像这位同学说的那样,老师今天准备了泡好的蚕茧,里面没有蚕蛹,待会用竹签将丝挑出来,缠绕在纸板上。下面来领取材料

TOP
79#

 

(学生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Ppt展示:


1、把蚕茧放在热水中侵泡一下。


2、用竹签把一根丝的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


3、断了,可以重新挑头,再绕。


 


师:好,不管有没有抽完,请先回到位置上。大家意犹未尽,这些材料待会请你拿回去抽。


师:确实一根丝的长度很长,一般有1500米左右,最长可达到3000米。刚才的抽丝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ppt展示图片和文字)


师: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TOP
80#

再来学习一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