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海芳个人成长足迹 [复制链接]

71#

上周五教学技能大赛的第一二轮比赛结束了,自己能有机会参加,真是幸运,这是给自己一次自我审视和检查的机会。基础题目也做错了好多题,大题目的回答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这几天还是心情复杂地等待着成绩出来,虽然参加比赛不是一定为了得奖,但是内心真的很希望能参加第三轮的比赛!
TOP
72#

二年级学生


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生:有


问:从哪里来?


生:水蒸发来。


 


其实“空气中有水蒸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们对“水蒸气”到底是什么却是不明白的。


到了三年级,学生对于“空气中有水蒸气”这个想法还是在的,但是要迁移到“水珠从哪里”这节课中是比较难的,学生一时迁移不过去,“水珠从哪里来”这节课的定位,只要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到,水珠不是从杯子里面来的,而是空气中的某种物质遇到冷的东西产生的。

TOP
73#

渔浦小学活动有感


      一早起来,发现导航不到渔浦小学,赶紧上网寻找路线,后悔昨晚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所幸的是,还是提前赶到了,不进城,道路就是通畅。


      先听了方春波老师的《电和磁》,没有上过这节课,边听课边学习。第二节是陈青风老师《磁铁的两极》,对这节课比较有感触,刚上星期五上过,自己上和听陈老师上,都有相同的感觉,让学生来设计这节课“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确实很有难度,学生很难从感性的、直观的感受跳跃到理性的、抽象的思考,本节课教参意图通过“数据验证”来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这个难点,教师该如何引导呢?明天我还要去上这节课,非常值得我思考!吃饭时,和陈老师简单交流了几句,陈老师教六年级的语文带班主任,兼科学,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毕业班不好带吧,对陈老师的辛苦也感同身受,对于我们这样的兼职科学老师来说,个中体味也只有我们自己能懂!


      今天第一次做了观点报告。今天这个报告也一直思考了很久,很想谈一谈“课堂交流与研讨”方面,就从“实验数据”入手来讨论吧,前期搜索了很多前辈们有关科学“数据”的研究,前辈们已经走的非常的远了,站在前辈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报告,做的非常的粗糙,有很多想说的话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能有这样一次做报告的机会,非常地荣幸,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我的学习和成长。听了陆丽芬老师的观点报告,她有理有据、有图为证,更加地充实严谨,要向她学习!


      讨论环节,杨老师又像我们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学生面临那么多的数据,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去引导他们分析?先个例再普遍然后特殊!这是我们平常科学课可以去尝试的。


 

TOP
74#

外面雨好大,梅雨时节到了。睡不着,又起来了,在填写“成绩梳理表”,却发现自己没有多少可以填写的东西,“业务比赛成绩”,没有!“论文获奖”,没有!“论文发表”,没有!只是像孩子一样,按时完成了杨老师的每月随笔。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填写这个梳理表!如何来进行我的研修总结呢?不禁问自己:你算得上研修了吗?你积极主动地研修了吗?!回忆自己这一年,我所进行的“研修”是多么的被动!

TOP
75#

加油,从点滴积累开始!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6#

厚积而薄发,到一定时候一定会爆发的
TOP
77#

以下是引用安-赵在2014/5/19 22:29:00的发言:

二年级学生


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生:有


问:从哪里来?


生:水蒸发来。


 


其实“空气中有水蒸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们对“水蒸气”到底是什么却是不明白的。


到了三年级,学生对于“空气中有水蒸气”这个想法还是在的,但是要迁移到“水珠从哪里”这节课中是比较难的,学生一时迁移不过去,“水珠从哪里来”这节课的定位,只要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到,水珠不是从杯子里面来的,而是空气中的某种物质遇到冷的东西产生的。


现在的孩子知识还是蛮丰富,科学课也给了他们再认和提升的空间。

TOP
78#

《种子发芽试验一》


1.大部分学生认为种子发芽是需要在土壤里的,所以有不少小组进行了“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的研究,我没有否定。


2.我的困惑:班级中有一个小组提出了研究“空气”,但是该小组的实验方法是:“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条件:各将3颗绿豆种子埋进土里,每天浇同样多的水。”在这样的实验方法下:如何做到“没有空气”呢?


组员1:用塑料袋将对照组包起来。


学生A:那你怎么浇水呢?塑料袋一打开,空气就进去了。


学生B:用塑料袋包起来的时候,就有空气进去了。


 


是呀,凭我们的实验条件,如何做到真空呢?


 


请问其他老师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种子发芽试验,如果要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空气吗?”,怎么样做到“真空”?

TOP
79#

      今天参加了高桥小学承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上午看到了四位名师的风采。戴军方老师执教《使用工具》,整节课结构非常清晰,首先通过图片和学生一起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然后给了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动手去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了工具的作用。虽然课的结构简单清晰,但是从戴老师为学生准备的工具就可以看出,戴老师花了很多的心血去准备去设计,小到工具中的螺丝,就有不同的两种。顾云涛老师执教《树轮》,脱离了教科书,自己编写的内容,通过学生手中一块块小小的树轮,让学生推测这棵树曾经可能所处的环境和生长状况,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让学生感受了树木的生长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更让学生体会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顾老师真是位研究型的老师。汤永海老师和沈洋老师用他们的自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名师之路,坚持做下去,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下午,徐春建老师讲座《做一个爱读书的科学老师》,首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释了舒尔曼的PCK理论,指教师将学科知识通过各种手段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一种教学能力。这是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即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序”。接下来徐老师为我们推荐了许多书籍,平常总觉得自己肚中空空,东西太少,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汲取粮食,原来有这么多的书值得去看去学习,整理记录下来,慢慢研读。最后杨春晖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导学新作业》的使用。


 


附:徐春建老师推荐书目


第一类:理论学习


 


1.《科学课程标准》【科学“宪法”】


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3.《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


4.《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兰本达)


5.《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刘默耕)【科学鼻祖】


6.《自然课改革实践》(张之仁)


7.《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温.哈伦)


8.《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


9.《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10.《教育心理学》


11.《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蔡铁权、姜旭英、胡玫)


12.《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董奇)


13.《学习心理学》(美国学者)


14.《小学科学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曾宝俊 王明昭)


15.《儿童的科学前概念》(英法学者)


16.《小学科学教材 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基教委)


17.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上篇)(喻伯军)


18.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19. 《科学史》(英国, 丹皮尔)


20. 《万物简史》(美国学者)


21. 《人是如何学习的》(美国学者)


22.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美国学者)


 


第二类:案例学习


1. 《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课标组)


2.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喻伯军)


3. 《小学科学案例研究》(张屹)


4.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下篇)(喻伯军)


5.《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


 


 


第三类:杂志


1.《课程.教材.教法》


2.《科学课》


3.《环球科学》


 


第四类:教材


1.三大领域的相关教材(大专教材为优)


2.国外教材


3.初中科学教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6 21:20:42编辑过]

TOP
80#

绿豆种子都已经发芽,马上又要变成绿豆苗了!这是要第二次错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的节奏。。


尽量调课,不被代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