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青研社姜小圩专帖 [复制链接]

61#

学习姜老师的坚持,一起进步!
TOP
62#

偶然发现的文献下载宝藏网站,快快收藏

1、https://doc.paperpass.com/  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   每天可以免费下载一篇文章
2、https://netl.istic.ac.cn/site/home 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      国内最大的工程类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首次注册送50元,可以用来下载文献,也可以实名制等活动积累积分兑换现金。
TOP
63#

扬长避短抓效率-202111每月研修反馈



   本月研修,主讲任特及其带来的课题“小学科学课三个常见问题分析”十分吸引人,十分贴近我们教学日常。任特用经典的案例来诠释和分析经常被教师所忽视的三个问题,也是十分重要,亟需改善的三个问题
     一、高估学生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发言、交流和操作权。但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已有基础是否能自如应对我们当堂生成的一些问题。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基础,5个“以为”是我们惯常的想法,当这些想法被现实打破,教师难免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教师,共情是基本能力,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语言,是需要每日精进的技巧。
二、时间不够
时间的把控是每位青年教师遇到的共通性问题,想要时间“刚刚好”,需要读透教材,吃透教材,深刻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知道时间该如何分配。
  三、研讨低效
研讨是每节科学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也是最能发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思维纵向深入的环节。研讨低效的主要原因有:       1.研讨主题不明确
     2.时机没找准
     3.个人责任没落实

  4.教师没发挥作用
    每节课伊始,教师心中应有一副思维导图,围绕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会生成哪些问题和课堂呈现,教师的应对策略是什么,以期达到什么目的。我想,涓滴汇大海。
最后编辑zs891213 最后编辑于 2021-11-16 09:33:51
TOP
64#

202012每月研修

2021年最后一个月,每月研修如期而至。本次的主题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与生物学有关。生物领域是小学科学主题之一,浅显易懂,好教,但又教不好。周老师学者风范十足, 娓娓道来,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物领域也可以做出很多项目、课题。因为这是最贴近孩子天性的学科,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好好的开展教学。
TOP
65#

小四门课程是如何从课表中隐形的?

       昨日一中学同学,如今小学数学老师打来电话闲聊,说到现在的课程,每周10节数学课,把课表上安排的“科学课”、“劳动课”都变作数学课,还是上不完。不说教学质量的问题,我听完最深的感受是,科学课就这么没了?这肯定不是单一现象。农村的孩子们难道就没有资格听一听科学课了吗?      临近期末,语数老师开始以各种理由抢占小三门课程(音体美”),遭到了学生的无声抵抗、家长的委婉反对,领导的耳提面命。我想这已是十分幸运,不幸的是,领导对这样的现象无动于衷,默许,家长无所谓,学生逆来顺受习惯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TOP
66#

       昨日一中学同学,如今小学数学老师打来电话闲聊,说到现在的课程,每周10节数学课,把课表上安排的“科学课”、“劳动课”都变作数学课,还是上不完。不说教学质量的问题,我听完最深的感受是,科学课就这么没了?这肯定不是单一现象。农村的孩子们难道就没有资格听一听科学课了吗?      临近期末,语数老师开始以各种理由
zs891213 发表于 2021/12/16 18:23:17
双减背景下,怎么还会这样?
TOP
67#

2021年最后一个月,每月研修如期而至。本次的主题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与生物学有关。生物领域是小学科学主题之一,浅显易懂,好教,但又教不好。周老师学者风范十足, 娓娓道来,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物领域也可以做出很多项目、课题。因为这是最贴近孩子天性的学科,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好好的开展教学。


zs891213 发表于 2021/12/16 18:08:57
的确,对于小学生物领域,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文章!
TOP
68#

回复 65楼zs891213的帖子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复杂的教育现象,涉及很多层面
TOP
69#

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专职的科学老师也缺
TOP
70#

2022新教材培训反思

       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线上培训,在寒冷的2月开始了。寒假里培训不是第一次,小科人始终热忱。      五、六年级的单元教材分析和试教分析十分精彩,对于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实属春风送暖。正如其中一位老师所说的,这样的经历让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在团队集体合作一节课、一个单位的解读时,,每位老师为一节课集思广益,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单元教学的深化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人可能走不了多远,而团队可以。每一堂课都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丰富情感的途径;一次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或课堂上一个高效率的活动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整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研体的优势,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教材,运用整合思维,提供课堂效率。
最后编辑zs891213 最后编辑于 2022-03-09 22:37: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