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51#







20151014,我们第二期的“新蕊”教师共同体教研活动在江寺小学举行。上午听了两节精彩的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最后本人执教了《月相变化》一课。看了同仁们对我的课作了中肯的评价,并对课中的某些环节提出了修改意见,本人非常感谢。首先,我简单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从谈话开始以农历十五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月相的感知,产生月相与农历之间的联系,课的导入引出两个问题,也是本课的重点,因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在没有上前一课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这是为下面月球的模拟作的铺垫,从白球到黑白球,从球体的模拟到黑板的平面模拟到最后的小组立体模拟,使学生脑海建立起整个月相变化的模型。其次,说说我在设计中的困惑:1)在讲解小组模拟时,考虑过用图片还是视频,图片需要对实验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讲解清楚,若用视频则太直接,显得模拟失去了一些探究性;2)小组在观察实验时,是一个接一个地观察还是一起观察,因为在观察过程中是要画月相的,不知学生观察完月相后离开是否还能将看到的月相画下来,若一起观察后面的学生被前面学生有些挡住了观察的视线,使得观察的角度会有些偏差;3)交流,这部分困惑最大,如仅仅是从所画的月相来得出规律也不难,将所画月相贴出来进行交流,但是还需对所画的月相的一个名称与时间的认知,这是学生的一个空白,需要讲授但形式需要改进。最后是一个不到位的地方,忘跟学生讲讲画图的技巧,这是很有必要的。谢谢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继续努力,多向你们交流与学习!  (朝晖小学张晓)



 



TOP
52#

2015年10月14日,跌跌撞撞地参加了新蕊第一次独立研训,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希望能够在接下去的两年内共同成长。非常感谢研训的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让我思考良多。三节课中,对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印象深刻,这节课内容多,学生难以理解,对于月亮亮面的朝向和变化很容易搞混,特别是下半月的观察。十分欣赏张老师的课,精彩纷呈,教学效果良好,亮点突出,听完后发现了几个小问题,第一,在分组观察实验中,张老师才加入了月相的画法,孩子画阴影部分的画法各种各样,斜线、涂黑、竖线、横线都有,对于认识亮面变化有一定的阻碍。第二,在学具上能否加上农历日期,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农历其实不是很了解,农历与月相对应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实验中不断强化,也有助于最后汇报时候的理解和升华,更容易总结出规律。第三,在实验讲解完之后,学生这时候的模型还没有完全构建好,可以让一两组同学来演示一下,针对学生演示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强调,让学生完成模型建构。通过听课反思,我觉得这些问题也是我在自身教学上存在而未改变的。(瓜沥二小赵熠)
TOP
53#

2015年10月14日,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一次独立研训活动——“模型建构课”的教学研讨在萧山区江寺小学展开。听了两节精彩的课,自己也非常荣幸参与执教了一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本人(宁围小学李梦琼)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下午还和同仁们分享了微课制作经验,非常感谢杨春晖老师给我的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更开心的是从杨老师和其他同僚们的交流和建议中学到了很多,真是收获满满,本人非常感谢!下面我来简单谈下自己这堂课中存在的问题: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时用到了“预约”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公平的感受,以后课堂上我会避免出现类似情况。2.辩论环节中引导语的指向性有待增强,思想碰撞的效果不明显。比如“托勒密和哥白尼分别是如何来论证自己的学说的?”此外,资料中给出的三个观点我只挑了2个观点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我是希望学生在共同观点的不同解释以及不同观点的不同解释中体会学习,而在此环节没有让学生感受透彻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让学生继续辩论第三个观点的。3.部分原本设计好的小环节忘记加入,比如学生了解天圆地方说后本打算问学生:“如果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是平原居多,地球在他们的眼中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于现象和观点的建构意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而我做的课前努力还远远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朝着专家型教师靠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宁围小学李梦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8:52:14编辑过]

TOP
54#

      10月14日,很高兴参加了在江寺小学举办的第一次新蕊的独立活动,通过自我介绍我认识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更多的人,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能有这个机会加入这个大家庭。虽然有的老师教龄已经好几年了,有的老师还只有第二第三年。但是大家想相互学习的心是一样的。也确实是每一次听课都能有所收获,每次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三位都是新老师,却都上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张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模拟实验后交流汇报结果,每个小组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地球自西向东转时北京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后,这时,张老师紧接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一致认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你有什么样的证据?”有学生说“因为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是怎么将太阳的东升西落联系到地球自西向东转这是每堂课的难点。张老师是采用叫几个学生上来行走体会相对运动,这一活动很不直观,也很局限,仅仅只有在走的同学有所体会,况且上去走的有个同学第一次还说错了,可见这个活动没什么效果。而且,张老师在讲这个的时候采用的是语言描述,我认为学生的想象力有限,语言也不直观,学生无法一下子转化过来。我认为可以直接看车子行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观察点    观察到
车内           景后退
车外           车前进
地球           太阳由东到西运动
太阳           地球由西到东运动
由车和景的相对运动迁移到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并且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现,这样我想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一些。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大园小学 胡璐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11:37:17编辑过]

TOP
55#

     10月14日,第一次新蕊的研训活动在萧山江寺小学举行,似乎每次活动的时间总是很不巧地发生冲突,第一次由于调动原因需在那日办好凋令,第二次由于学分原因参加了短期培训,一次次错过了新蕊的活动,也错过了各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但对于刚入科学学科的新手来说,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何处理重难点,把握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度,学生会在怎样的教学方式下对科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尽管如此还是时刻关注着新蕊的动态,在空余时间学习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对第一堂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很有感触,真正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模拟探究中帮助学生理解,涉及到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地球仪模拟地球转动观察拉萨和杭州哪个地方的人先看到阳光有没有自然现象可以支持这两种猜想的其中一种?地球自西向东转,我们居然看到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的。”在探究中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相信学生会掌握地更好。
TOP
56#

 

20151014日,因故我未能参加现场的听课活动,但是我们整个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却是一个非常有心的团体,把上课的过程都录制下来,让我能够身临其境,进行学习。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团队中默默付出的他们,也感谢教研员杨老师的细心指导。这次教研活动分为三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


回顾着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我不难发现,在张琴琴老师的课上的坐标简化学生的认知难度,李梦琼老师的微课演示时间轴来讲解科学史,还有张晓老师的月相模拟学具,都为我们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打开了一扇窗,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借鉴和模仿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课的使用,现在全民微课,教师的微课比赛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在运用的却不多,因此李老师的课上,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我们不是因微课而微课,而是为了学生而微课。


此外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张晓老师的实验器具,自问自己是不会为了一节课而如此精心准备,自己也学习到了,以前总是觉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问题多多,没有按照要求实验,却没有从自身出发,也许自己的指令就没有清楚。在实验前张老师为同学们PPT展示了实验的要求,之后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才加入了月相的画法,因此在我们听课老师分组观看孩子画阴影部分的画法各种各样,斜线、涂黑、竖线、横线都有。这是自己应该学习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金山小学  倪弯弯

TOP
57#

      我想10月14日那天,我错过了很多,很遗憾没能在现场听到这么精彩的三节课。还好多谢方佳老师将教学视频放到了网上,供我们观看。视频中的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缺乏灵感闪现,活动有序而不缺乏科学趣味,真的很想到现场一起参与。下面我就张晓老师的课发表一些观点。1、在画图表示看到月相时,孩子有用到斜线、涂黑、竖线、横线等,有点眼花缭乱,事先可以统一标准。2、学生接触模拟实验的次数还不是很多,对黄色圆形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月亮的亮面朝向半段出错,我觉得何不在墙上挂一副太阳的画像,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懂。哈哈,不过我就纸上谈兵,张老师上课上的比我棒多了,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        
                                                                                党湾二小   吴彬
TOP
58#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2015年10月14日的第一次新蕊教师研训活动,错过了张琴琴,李梦琼和张晓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幸好,新蕊教师成员把上课的过程都录制下来了,供大家学习,探讨。在此,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上午三节课分别是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下面我就以张琴琴老师的课堂发表下自己的看法:1.教学引入合理。张琴琴老师以旅游西部城市作为引入点,展开课堂--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对于旅游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2.活动一,6个问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知识水平。3.我觉得活动一中讲到得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对基础差的孩子未必能搞懂两个转法的区别,如果讲解下会不会更好?4.相对运动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我不知道如何讲解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看了张老师视频及上面几位老师提到得杨老师点评,让我收获很大。
     每一次活动可以说都让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的精彩表现鞭策着我要更加努力。——临浦一小 高青
TOP
59#

2015年10月14日,第一次新蕊的研训活动在萧山江寺小学举行,因故我未能参加现场的听课活动,但是我们整个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却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他们把这三节课都录制了下来。这次教研活动分为三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
三位老师都在各自的课上展示了他们的特点。在第一堂课上张琴琴老师利用坐标简化学生的认知难度;第二堂课上李梦琼老师的微课演示时间轴来讲解科学史;在第三堂课上张晓老师所使用的月相模拟学具,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湖滨小学孙超)
TOP
60#

昨天在新街小学举行的研训活动,三位上课老师都各有风采,令我又学到了很多。针对富老师的《种子的萌发》,整节课结构清晰,主要有两个环节:1.认识种子内部;2.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性。两个环节两个活动的开展使得本堂课的科学概念落实到位。学生通过粘一粘、画一画、认一认自主探究种子内部结构,教师设计的学习单完美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经历从解剖、观察到记录的过程。中间通过完成第一个活动才能领取第二个活动的材料这一手段,通过实验材料的有效控制,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调节。整节]课让学生感受到种子萌发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经历了生命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发展的兴趣。                      (衙前农小        王冬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