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青研社戴娜专帖 [复制链接]

31#

每月研修(20220416)
这次的每月研修带来了丁言君老师的录播课《运动的小车》。丁老师从神奇的小风扇入手,提出了能量这个概念。能量可以使小风扇动起来。在课堂的尾声,再次感受棒冰也是有能量的,小风扇起到了很好的加深概念的作用。在设计方面,丁老师借助马路上经常看到的限速标志,不同场地为什么限速不同,学生通过现实经验和实验依据,发现了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的科学原理,最后让学生感受规则的背后是科学这个道理。整堂课结合生活,显得又接地气又高大上。
TOP
32#

重构学习方式,赋能学生成长
《让资源再生》上课反思
2022.5.7
今天承担了一节青研社项目化学习课例的研讨活动,《让资源再生》。要上好一节课真的需要很多的思考,本节课从常规的课堂流程,到最后以项目化理念的方式呈现,其实只是转变了上课模式,但效果就好了很多。但是,我还是在以教材设计为基础进行阐述,通过沈沈梦薇老师《动物的繁殖》这一节课,我发现原来课堂的流程是可以被打破的,只要抓住重难点就可以了。但是,又让我疑惑那课本设计还有啥意义呢?项目化思维是如何扎根在脑子里的,如何打破传统的上课模式,上出别出新意的课,通过参考别人的优秀课例,聆听听课老师的建议,又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王卓梅老师给我的课做了点评,说对于原浆纸和再生纸对环境的污染,书本上的数据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感触,可以改成学生常接触的一叠a4纸需要耗费多少的木材,用它来做再生纸可以有多少张,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感受。再生纸对环境的污染,我是通过书本再生纸的流程让学生发现,王老师提到可以用现实造纸厂的真实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样印象会很深刻。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王老师的这两个小建议却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给我的思考以下几点:
一、项目化学习,先从模式开始。
在教学中贯穿项目化学习思维,学生的参与感会更强。常见的模式:先出示任务,明确任务要求,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如何完成任务,然后学生完成任务后,作品呈现,以及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资源再生这一课中,施婷译老师建议可以把任务要求更加明确,再加上纸张大小和厚薄的要求,评价单可以是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相结合。会更丰富。
二、改变书本实验方法,凸显实现效果
本节课的问题是1作品尺寸太小,作品呈现不够清楚;2纸张不够薄,干燥慢。。针对这两个问题,有老师建议可以改进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配置榨汁杯,来缩短撕纸时间,使作品放大,然后用抄纸来使作品变薄。对课本的改变如果可以放大课堂效果,是可以尝试的。但是也要结合学生的额趣味性,自己手撕报纸参与感会更强。
三、结合本课目标,放大上课细节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节约用纸,培养资源意识。有老师建议最好不要用板贴,这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吴灵海老师建议可以用再生纸来板贴,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在细节上体现亮点。
通过本次的研讨,让我对如何把项目化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项目化学习是有模式的,提出任务—明确要求—作品呈现—评价反馈。期待自己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也能有更多的思考。
TOP
33#

纸浆可以当做准备材料让学生上课前准备好,评价这一块再充分一点
TOP
34#

每月研修109期
     张丰老师从时代背景、学习科学视阈下的教学方式变革、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STEAM主要特征、STEAM教育国内外的差异比较,STEAM与PBL项目活动的关系等内容阐述。围绕“什么是STEAM教育、为什么要开展STEAM教育、怎么开展STEAM教育、STEAM教育对青少年意味着什么”四个模块与大家作了详细的解读。
      在小学开展STEAM教育,重点不在于发展儿童的科学技术、数学方面的能力,而是让幼儿从小建立起STEAM的意识,以STEAM思维进行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理解、思考和合作、运用多种学科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丰老师通过案例来引入到如何更好的实施STEAM教育,把STEAM教育与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相结合。通过一些的案例、详细的讲解让大家对于STEAM教育在活动中的如何开展又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TOP
35#

有反思,进步空间会越来越大
TOP
36#

2022.6.8《期末复习研讨活动》培训心得
      6月8日青研社在白泉小学举行了期末复习研讨活动,三位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三位老师方法不同,但都是本着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探索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沈芳璐老师展示的《宇宙》单元复习课,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NASA向太空发射信息,需要向外星人介绍地球的位置和周围信息,以此展开对知识的汇总,接着通过几个关键词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人类探索宇宙等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大量时间进行绘制,激发了他们自我总结的能力。董丹凤老师把电路单元的知识点贯穿在生活中,通过挑战的升级以及对每一级的反馈,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杨智超老师通过师生互动,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相对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更全面,但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
     反思:复习课要针对单元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再一次的强化巩固,无需面面俱到。形式可以多样,但要以学生为主,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TOP
37#

记录点滴,不断反思,收获满满
TOP
38#

每月研修110期
      这次的每月研修邀请的嘉宾是来文教授,她主讲的标题是《项目学习2.0走向3.0版本: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来文教授提供了很多的例子,来自新疆的项目书:各种办法驱动小车。无土栽培凤仙花:课本内容增要素的“种”项目;葫芦种植:课外衍生的“种”项目;电动船:单元后的增要素项目;LED灯:对教材进行整个单元进行项目设计;信息技术例谈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机器人课程》;培训项目负责人的要求:20~30个驱动问题等,结合近期看的书《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STEM项目设计》,我发现项目化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的专研,尝试着把普通的教学模式转换思路,才能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化课程。从自己任教的教材出发,利用拓展课的便利,尝试着在下学期做一个项目化拓展课程。
TOP
39#

《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学习体会(每月研修20220715)
本月的每月研修邀请的是曹宝龙专家,是物理方面的特级教师,由于一开始的ppt问题,我并没有关注ppt,只听了语音,曹老师对于课标里一些专业词汇的讲解非常的深入浅出,我们一线老师如果能像曹老师一样对一些专业词汇有特别的思考,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肯定也会更加深刻。
曹老师提到了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区别,素养=品格+能力,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通过这两个等式,使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接着对能力培养进行了讲解,一是要在任务环境中获得,学游泳必须要下水才能学会,教师也需要多经历任务才能更好的成长,反思这学期的成长,觉得是自己的领悟不够,听曹老师一席话,我意识到缺少实操是进步维艰的重大原因;二自主操作才能获得技能。篮球比赛看再多的比赛也是纸上谈兵,学生也需要亲自经历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并不能帮助他们理解实验中的理论;三要在任务环境中进行测评,理论和实践是要区分开的。
我还对科学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观念是对现象本质的看法,并没有对错之分,科学学习中重要的是观点和证据之间的推理过程。还有很多对专业词汇的解说,相信通过这个讲座能更进一步帮助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
TOP
40#

《青少年科学教育中的思想方法与实践能力》学习体会(每月研修20220815)
本月研修邀请的主讲教师还是物理方面的专家陈征老师,物理老师的特点是非常的严谨,,他们的思考方式是趋近于完美的假设为前提的,说到世界是简单的,他是这样来解释的:世界是可以被我们认知的,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这世界必然是简单的。仔细思考的确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就是人类运用科技设备所认识的世界吗?人类的探索到哪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到哪里,因此不要对宇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忘却却步,只要是人类发现的,都是可以被我们认知的。他也提到了如何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成为科学家的必要条件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拥有丰富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2.掌握科学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3.能用科学思想指导学习和工作;4.将科学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因此,结合新课标,我们要培养中小学生具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独立探索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