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奖学金“智联小组”杨莹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31#

海绵吸水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比比谁的吸水能力更强

实验目的


比较海绵之间吸水能力的大小,通过实验结果将这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实验材料


人造海绵① ②和天然海绵,烧杯,电子秤,一大碗自来水,量筒,纸巾。

实验步骤

①首先把所有海绵放入水中,让它们浸泡在水中,充分吸水。

②后将海绵拧干,用电子称称重。记录下三个海绵的重量。

③再次将三个海绵放入水中,让其充分吸水。将浸水的海绵拿出,并称重,记录。

实验记录

付表一:

数据记录表

海绵类型

湿海绵质量(g)

孔隙大小

被吸收水量总体积(ml)

每克吸收体积(ml/g)

价格(元)

人造海绵①

3.81

66.08

17.34

0.5

人造海绵②

6.17

26.71

4.33

0.5

天然海绵

5.09

49.93

9.81

26

实验结果分析

三块海绵从每克吸收水的多少来看,人造海绵①最好,天然海绵次之,人造海绵②最小。

消费建议

在考虑价格的实惠和吸水量方面,首推人造海绵①。

在考虑使用的舒适度和吸水量方面,首推天然海绵。

3DL7[1B$4RFO8IB}MY34S2K.png (, 下载次数:0)

几张海绵的图片(2016/8/11 13:20:33 上传)

3DL7[1B$4RFO8IB}MY34S2K.png

TOP
32#

《科学探索者》动物课程课题开题报告
课程名称:给金鱼搭个栖息地
                课题负责人:杨莹
  班级:14科教
                      2015年9月13

课题名称    给金鱼搭个栖息地
研究小组    第三小组
     杨莹,王玥,贺轶伦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目的:首先给金鱼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在鱼缸里给金鱼加一些小石头什么的,让金鱼可以玩耍;其次,我们要搜索资料,比如说给金鱼喂食,金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比如说水质,金鱼喜欢温和型水质等一些金鱼的习性方面的资料;最后,我们要照顾好金鱼,让金鱼可以存活至少两周以上。
    意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金鱼,以前我们只知道金鱼好看,但不知道金鱼食如何喂养的,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了。
目标    
1:给金鱼一个舒适的栖息地
2:让金鱼至少存活两周以上
3:深入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内容    
主要就是给金鱼搭建一个好的栖息地,然后养好金鱼,每天喂食,换水,记录,最后总结,展出,完成实验探究。
步骤和计划    
步骤:
       1选买金鱼,金鱼缸,金鱼食
      2将金鱼放进鱼缸喂养
      3观察记录
      4总结
      5展现
成果及展现形式    
     首先我们会将喂养金鱼期间拍照记录的照片或是视频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其次,我们也会将我们喂养的金鱼带到展现的现场给大家观赏。
人员分布    
杨莹:负责每天记录
王玥:负责每天给金鱼喂食,其次还要适时给金鱼换水
贺轶伦:负责每天拍照记录金鱼生活情况
设备与  条   件    
设备:1一个金鱼缸
      2金鱼5条
      3一包金鱼食
      4手机一台(记录生长情况)
条件:正常生长条件下喂养
TOP
33#

科学事业读后感
——杨莹
     读了书本上的科学事业这篇文章后,我发现科学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反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学科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科学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我们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我们才能对科学认真,才能去发现去探究未知事物。当以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上后,我们才能去教育孩子热爱科学,去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达芙妮博士身上散发着一种探究的精神,这种对事物的探究精神正是我们这些学科学人所需要具备的。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首先要学会对这个事物说是什么,为什么,只有我们自己对这个事物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我们才有可能去发现未知的事物。其次,我们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未知事物,去研究,去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不断地去实验,在实验中得出结论。这就是一种探究的精神。
     兴趣,探究,拥有这些并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探究之路是寂寞孤独的,是困难的,所以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坚持走到底。



对探究的理解: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探究就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技能加在一起。探究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好眼睛”,要善于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能在有知的世界里发现一些未知的事物。其次,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大脑,当我们发现未知事物后我们要自己去想,去做实验,去证明,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即使过程很长很艰辛,但是只要坚持,我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TOP
34#

对于是否禁止潜水问题的看法
——杨莹
   关于是否禁止潜水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能一味支持或是一味否定。
   首先,为什么要禁止潜水,那是因为人们的潜水活动对海里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珊瑚一年才长1至2厘米,珊瑚礁起码要经过800年才能形成。珊瑚礁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空穴与缝隙,很适合各种生物的栖息,所以珊瑚礁区的生物歧异度相当高。此外珊瑚虫对地球上大气中的碳循环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酸钙骨骼,有助於降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轻温室效应、降低大气温度。由此可知,珊瑚礁的珍贵。但是人们在潜水时已不再是只为欣赏珊瑚礁的美丽,很多人为了利益去破坏珊瑚礁。近年来,随着珊瑚的价格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金钱而潜入海底,大片大片的珊瑚礁被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样就使得许多热爱自然热爱生态的人们站出来反对人们再去潜水。这是一反面。
   另一方面,对于真正热爱潜水来说,潜水可以让人体验到失重的感觉,海洋造物的神奇,有太多的事物是我们不知道的,海洋的深、海洋的大,更显得我们人类的渺小,我们不但可以亲眼看多许多只有在科学探索和国家地理才可以看到的生物,也可以亲自到太平洋去看看沉睡在海底的古代帆船和现代的战舰。潜水可以使得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处于类似失重的环境,对于关节、骨骼、肌肉等运动型的伤害有着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他们并不愿被禁止潜水。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是否禁止潜水这一问题,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不伤害不破坏珊瑚礁的情况下,应该是允许潜水爱好者去潜水的。
TOP
35#

测试蜗牛的反应

报告

——杨莹

主题:测试蜗牛的反应


实验名称


测试蜗牛的反应


实验目的


1、蜗牛对环境的反应

2、蜗牛喜欢生长在干燥的环境中还是潮湿的环境中?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冰冷的环境


实验材料


蜗牛3
透明板一片
培养皿2
温度计一根
烧杯一个
热水、温水、冷水若干

记录纸


实验步骤


首先我们拿到蜗牛后就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然后我们给它干燥和潮湿的两种生活环境,一段时间后观察它,看它喜欢哪一种生活环境;随后,我们将蜗牛的身体用水冲洗干净,将它放在卫生纸上面去观察它的运动路径



实物图







实验记录



如上图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


1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自食生存性,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3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


2W}{UTKFWE8A{5{1`M0~QGY.png (, 下载次数:0)

实验报告中的实物图(2016/8/11 13:43:50 上传)

2W}{UTKFWE8A{5{1`M0~QGY.png

9%52LLZI`VQF5N(2(4XXD1A.png (, 下载次数:0)

实验报告中的实物图(2016/8/11 13:43:50 上传)

9%52LLZI`VQF5N(2(4XXD1A.png

E{4AI9K]1SWV)CSYY]MJ}I4.png (, 下载次数:0)

实验报告中的实物图(2016/8/11 13:43:50 上传)

E{4AI9K]1SWV)CSYY]MJ}I4.png

最后编辑武城杨莹 最后编辑于 2016-08-11 13:43: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