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在现场——年会花絮 [复制链接]

31#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1-10-15 18:32:00的发言:

    
    

一只淡定而感性的兔子


在管理团队中,不睡觉的兔是只“引人争议”的兔子。有人喜欢他,因为他是个百宝库,需要什么资料问他,他总能提供;有什么问题咨询他,他也总能给个圆满的答案。但也有一些人“恨”他,因为他实在是只“难缠”的兔子,实在是只“苛刻”的兔子,实在是只“不近人情”的兔子:每次遇到他“犀利”的追问,总让你“无法招架”,甚至“颇感难堪”。


不过,在朋友的眼中,他却是只淡定的兔子,是只感性的兔子。对待生活:荣辱不惊,处事淡然;对待朋友:真诚相待,以心交心。因为眼界颇高,他做什么事情都期待十全十美,难免给人以“苛责”之印象;因为个性爽直,我行我素,难免让人觉得“自视清高”,不易接近。


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兔子总是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情。每次在重大的活动中,他总是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次年会也不例外。海风负责现场的工作,他则负责网络的研讨。从招募志愿者,到网络讨论群的建立,到会场一的短信互动……,每一项工作,都以专业的精神与态度在完成。


让人无法不佩服,也无法不感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6 14:38:18编辑过]


    


崇拜兔哥。

个人博客:http://hi.baidu.com/yoolele QQ:516520497,加我时注明小科论坛。
TOP
32#

嘉兴还有那么个好地方——西塘,下次可以去转转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3#

令人向往!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34#

会场里的合影,可惜赶时间,没能参与,后悔呀!呵呵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35#

以下是引用吴王不凡在2011-10-20 14:06:00的发言:
会场里的合影,可惜赶时间,没能参与,后悔呀!呵呵

可惜啊,没看到吴王不凡哦

TOP
36#

年会感想篇(四)


——两游南湖


嘉兴是个名城,因为历史文化而出名,更因美丽的南湖而出名。这次到嘉兴,能两游南湖,确是一件“幸事”。


白日游南湖——浪漫之旅


11日,因为早去,下午便偷得“半日闲”,与周一、火太阳去游览了南湖会景园。


十月的天蓝蓝的,十月的风轻轻的,十月的南湖柔柔的。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飞舞。会景园是南湖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园内有典雅的楼台庭院、幽静的林荫步道、秀丽的古桥流水,望湖楼、烟雨楼、红菱长廊都是值得欣赏的去处。园内游人不多,三三两两,有坐在廊桥上眺望远处的,有闲庭兴步随意浏览的……都是慢慢的节奏,都是休闲的心情。


浙江有名的湖很多,西湖为典范。南湖虽无西湖的秀逸,却仍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而著称。我们去的下午,还颇有点这个感觉呢。静静地坐在湖边,看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偶然飘过的泡泡,看远处拥在一起的恋人……那感觉真不是一般得好,所有的烦恼、疲惫都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虽然时间不长,但南湖留给我的美好、浪漫却值得好好珍藏。


晚上游南湖——尽情相聚


南湖不仅以秀丽的烟雨风光享有盛名,还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去南湖,自然得坐“红船”观光一回。卢头跟大家有个约定,11日晚上,召集相关成员在“红船”上召开“科学一大会议”。


我们都对这个“科学一大”充满期待。海风和我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联系人员、定好游船、确定时间……


晚上8点,“一大成员”如约而至:江苏有周一、舞蹈、小季、超哥、可乐、一阵风、芳芳、郑军等;浙江有影子、海风、兔子、追求、边缘人、灰太人、爬爬虫等;还有其他省的特邀嘉宾:小云、小雨伞、阿理、莫莫……群英汇聚,热闹非凡。影子大哥作为“地主”,真诚地欢迎大家到嘉兴作客,并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两岸的风光。不过,大家的心思似乎都不在景色上了,彼此的交流、沟通是最重要的。当然免不了喝酒助兴,酒是好东西,一杯酒下肚,人与人的情感似乎就增进了不少呢!


可惜的是卢头因为会务工作没能跟我们在游船相聚。不过,当我们抵达终点的时候,他却已在岸边等候,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自然得在南湖留下最美好的瞬间。于是,瞬间成了永恒。


TOP
37#

这游记好,把人物写活了,特别喜欢喝酒的场面。

TOP
38#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11-10-26 21:15:00的发言:

这游记好,把人物写活了,特别喜欢喝酒的场面。


蛾子,下次有机会一起喝酒?

TOP
39#

 

年会感想篇(五)


——科学教材,你的底线在哪里?


这次全国年会,开设了29节课,我在二会场听了15节。应该说每个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每个老师都上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效果各不相同。


像年会这样的活动,需要充分展示各省教改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每个省派出的老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个人素质都非常全面,课堂效果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学生的把握,对教材的把握。精彩的课堂都有共同的特点: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做到了我们所说的“用教材教”。


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看短信的互动,特别有感触的是这么一条:“许多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教材的问题……”。确实如此。总的感觉,现行各个版本的科学教材上普遍安排活动很多,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往往需要作很大的调整。有些老师在教材处理这块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了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用教材教”,这个理念没有问题,“灵活的处理教材”这个提法也没错。但是,如果要一线很多年轻的科学老师每堂课都做到这一点,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让我们来看看一线教师的现状:从论坛上各地科学老师的课务调查我们发现,普通专职老师一般都要上到14-16节,甚至更多。他们往往一个人要教到二个年级(也有些个别情况教三个年级的),没有研讨的对象,平时都是独自钻研了教材进教室上课。像这样的情况,要他们每堂课都去灵活地处理教材,调整活动内容,可能吗?且不说像浙江这样的省,科学是要抽测的,如果像年会有些课那样,“大刀阔斧”地拿处理教材,又如何来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呢?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教材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教材,是一个范本,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老师,尤其是年轻的科学老师,他们只能尊重教材,按照教材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所以,教材的编者是不是该慎之又慎地来编排每一个的活动,是不是该精简有关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更清晰呢?与其要求老师们自己在设计活动中做到“一英里深”,不如从教材的编写改变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8 10:32:0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