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区毛明敏2023学年专业成长贴 [复制链接]

21#

记——整合梳理,训练思维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新课节奏,掌握、记忆科学概念,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呢?让学生记科学笔记,不乏是方法之一。
内容——选择合理,立足自身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影响,大部分同学可以从一段话或一句话中抽出重点进行选择性记录,或选择摘抄老师语言或ppt上出示的所有内容。因此,在衔接课时,为更好的提高效率,教师需要注重示范指导,强调笔记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的,逐步养成择优记录的习惯,有针对性的记录错题、难题。
TOP
22#

格式——简单明了,图文集合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画图速度比较快。对于《新的生命》及《食物》单元内容,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能把观察到的信息又快又好地记录下来,也方便自己后续复习。最重要的是,学生也很乐意去做这样的观察记录。
梳理——思维导图,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是表达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当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科教学上时,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把知识或问题的要点以字或词的方式呈现在图形中,并用线连接起来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通俗易懂,也利于单元整体的知识梳理整合。
TOP
23#

通过“诊•调•记”三循环,不断调整衔接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陪着学生一起记科学笔记,一起画单元导图,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同时养成有效、科学、高效的记笔记的习惯,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后图为挡脸神器,保护一下娃们的肖像权)


TOP
24#

这个班今天是第二次绘制思维导图,第一次是在老师给予的基础上完善思维导图,但是今天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反思一下有几点原因。
1.单元梳理不到位,本想借助单元整理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单元内容,但是视频时间5min,没来得及看完。
2.本以为在第一次完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对思维导图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事实是学生混淆思维导图和小报两个概念,过度注重美化思维导图,因此如果要学生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前期的铺垫非常重要,且需要借助一些app,例如xmind,和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带着同学学习如何绘制单元复习这一类型的思维导图。
3.给予的时间不够,仅留下25min课堂时间让同学们进行绘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且第一次合作此类型的任务,无法找到高效的合作方法,往往出现一人慌忙负责全部还有一人悠然自得享受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两人合作,提高小组效率。
TOP
25#

画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TOP
26#

回复 25楼欣然的帖子

是的是的 ,但是学生目前还没有这个意识,正在努力能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习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和我说说哦。
TOP
27#

2023.11.06全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发展系列论坛参与有感

非常有幸能参与此次活动,这一次是产假回来的第一次外出培训,非常感谢吴老师给的平台,也再次感谢学校的支持,现场感受和线上听课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现场的氛围,认认真真听完了一整天的内容,真的是一次小差都没有开,收获满满,回来的心情都是美美哒,还有美丽的落日🌅,真的是美好的一天。也借助论坛每周达标的要求,借此来写写今天的所获所思,可能语序、逻辑上有些混乱,但也是对自己的反思记录。
TOP
28#

首先是各位大咖们的致辞,高屋建瓴,全面透彻介绍此次论坛的主旨内容,历时多年有目标、细致化的研究最终呈现在全国小科老师的面前,让人直呼精彩,也让人感叹教育先行者的坚持不懈。

  • 郑永和院长主旨报告


  • 对于素质专项中,有一个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值得我的深思,杭州有很多科技类博物馆,例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低碳博物馆等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同时自己曾经也和自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联系过,现在也是默默无闻的微信好友,想当初加这个好友的目的是为了将博物馆资源引进校园,后续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得到推进也就不了了之了,回头想想,也是浪费了如此好的资源,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后续,若有机会再次提起这条路线,提升自己也是提升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 科学家是科学教师们的引领,不管是知识上,还是精神上,是标杆与灯塔,钟南山院士提出的IHM体系模式,将创新、使命感和人文有机融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是的,我们一直在模仿,但也一直在创新,要不畏艰难的前进,努力为中国教育做努力。
  • 双减工作以来科学教育工作回顾与思考中关注实践中的重大为题,郑院士提到,作为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我提问,什么是好的科学课?长谈常新,对这个三尺讲台,相信自己会有更多的理解。我们的创新也要站在现有价值之上,转变我们的思想与观念,不仅要对学生有高阶思维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思维的培养。毕竟教师质量是可改变的因素。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

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TOP
29#


  • 陈老师《我们来做“热气球”》展示课,陈老师与银河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为我们展示了这节课,课堂中欢乐的笑声和惊呼声总是让我们不由得感叹教学的美好,上课本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这节课中陈老师弱化了热空气为什么能让气球飞起来的主要因素(不涉及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转而强调观察表述观察描述空⽓受热会上升,塑料袋收集热空⽓,热空⽓⽐较轻,带着塑料袋升起来,结合热⽓球的稳定,要求竖直平稳下降,加⼊回形针,再结合⽣活拓展,也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
  • 同时专家们的评课,让我对这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解决了在听课时产生的一些问题。

  • 陈老师的课堂指向性很明确,同时结合学生演示实验,提前让学生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实验室能及时避免实验中的问题,并明白如果遇到问题如何进行处理,所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让热气球飞起来。这让我再次明确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教师的提问具有导向性,所以需要对每一个过渡性问题及主要问题进行细抠,抠字,抠反问句。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进而引发有效思考,提升课堂效率。
  • 在学生演示实验之后,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未能成功起飞的原因,实际上是想引出袋子受热时变形从而引入防火神器,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关注点一直在“空气”所以学生没能提到袋子破损这个现象,我记得在曾经某一节课听课的时候有老师说过“如果学生无法关注到这个点,那么由老师直接提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呢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思考权利也是可以还给学生们的,正如喻老师所说,要相信学生,先让⼩组讨论如何解决,在实验后分享,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同时这个问题也出现在了挑战环节中,有个小组学生不会使用回形针,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也就不会想到用回形针去解决。还给学生自主权,自由发挥,是理想,依据老师引导,用教师提供的有限材料解决问题,是现实,但不妨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参与了这个思考过程。本节课也不断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时刻刻“吊着”学生。
  • 在本节课中黑板上的评价板贴非常的贴近主题,也很童趣,这个也给“理性”的我一点思考,我要更贴近学生一些。
  • 在吴教授的评课中,让人醍醐灌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是要有维度的,⽬标是否达成。内容过程环节多媒体等,要有逻辑的反思。
TOP
30#

通过“诊•调•记”三循环,不断调整衔接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陪着学生一起记科学笔记,一起画单元导图,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同时养成有效、科学、高效的记笔记的习惯,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后图为挡脸神器,保护一下娃们的肖像权)
195532
195533
穿帆布鞋的胖头鱼 发表于 2023/10/31 21:55:17
画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一是具有直观性,一目了然;二是具有概括性,浓缩出全部信息中的精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