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苏湘科韵组杨淑琴个人成长贴 [复制链接]

21#

桂馨-苏湘科韵组会议记录


记录人:湖南一师杨淑琴



















会议时间:


2015914日星期一20:00


会议地点:


QQ:桂馨2


主持人:


魏红春


与会人员:


桂馨-苏湘科韵组组员


会议内容:


1. 点到;


2 到会:杨淑琴、彭文静,周翠、张玉莹、朱玉洁、虞相如、肖爱玲


2 缺席:熊小婷、马颜青、石银芝


2. 9月份简报制作:杨淑琴   投稿内容:实习感受


3. 杨淑琴需将喻伯军老师国培讲座内容尽早上传。


4. 实习遇到的问题


   (11.人多80—100人不等大有情况。2.实验室材料不多而且根本不够。3.设备老旧,实验桌还是长条形的老式化学实验桌。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班人多,实验室根本挤不下。4.实验室教师教学条件有限。多媒体少有,投影仪没有。5.科学课课时安排少。湘教版的资料资料较少  6.课多。导致科学课备课不充分7.教科版以外的其他教材课程资源少。8.校领导不让带孩子外出观察。


   (2)解决方法:器材少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带器材。自己想办法与学校协商解决不让带孩子外出观察的问题,想办法吸引学生。


 

TOP
22#

听喻伯军老师讲座《用新技术支持教学和研修》


上周四晚,喻老师到湖南一师进行2015年湖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当晚正值教师节,我们第一师范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和国培老师们正热火朝天的进行教师节联欢晚会。喻老师紧赶慢赶,终于在倒数第二个节目时赶到了现场。我的节目在倒数第一个,能有喻老师这样的大咖捧场,真是荣幸之至。记得去年全国科学教学技能比赛后与喻老师分别,我招着手大喊:“喻老师!下次你要是再来长沙,无论我在哪里都会跑过来听你讲座!”如今再次见到他,也算是实现了当初对自己的诺言。


周五上午,喻老师在第一师范讲了《用新技术支持教学和研修》


首先,做了一个现场调查,普查了在座各位对智能手机,网络研修,和现代技术教学的利用情况。最终的结果是,在座的老师们中,没有谁不用这些条件。因此可以看出,现代的通信技术对人尤其重要,人们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现代新技术。同样的,新技术,新工具也可以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上。用得好则大有裨益。


例:教科版四年级《运动起来会怎样》


课文中有张表格,显示了人肺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孩子对表格数据印象不深,甚至有前概念: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当然,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如何让孩子直接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增减情况呢?传统教学无法具体做到。浙江有一位老师很聪明,利用了氧气探测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探测传感器。通过用这两种仪器测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成分,更加清晰,印象更加深刻地探究出了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


新技术支持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1.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2.通过形声色等生动演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高了求知欲。3.优化了呈现方式,便于突破教学重难点。4.所具有的高度交互性,便于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5.便于保存资料。


科学课常见的新技术手段:


演示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


信息获取工具:手持技术,数码设备


教育主题网站:


社交软件:微信,微博,qq群


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电子档案等


信息获取技术:传感器


信息的获取,反馈:数码相机(拍摄种子发芽,蚕宝宝出卵,孵小鸡过程)


例2:《微小世界》


如何有效观察微生物


传统教学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常会对不好光,找不到物象。有老师想到办法,把传统目镜换成电子目镜,这样,找物象就容易多了。但是,电子目镜又不能把找到的物象记录下来。这位老师干脆把显微镜装上目镜后,再在目镜上架一个ipad,把摄像头的部分放在目镜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它将电子目镜看到的影像清晰地捕捉下来。


微课的应用:


教学时,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微课进行教授。这样,不仅不需要老师讲,学生看了也很清晰明了。如:制作受水型水钟,显微镜的使用,浮沉子的制作。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下云课堂。


但是一般在以下情况时才使用微课:1.使用工具时。2.平时见不到的。3.拓展性活动中。


新技术支持教师研修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特点,也是可供教师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能让一个草根成长为优秀教师。喻老师现场教大家建立了微信群,告诉了老师们多种网络研修方式。


但是,利用新技术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紧跟时代,学习使用新技术


2.不被技术束缚,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科教学特点。


3.找准实施点。


4.结构化的组合呈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15 15:26:14编辑过]

TOP
23#








9月15日  浙江小学科学网研修《六上单元知识》感想


主讲人:朱潮海


自从成为桂馨科学奖学金候选人以后,几乎每次研修我都会出现。很喜欢这样一个能让人成长的平台,总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之前我的感觉是,六年级的科学相比3、4、5年级,更加难上一些。主要是对教师的科学素养要求提高了许多。比如六上第一单元的工具和机械,主要是研究力学。看似简单,但做起来难,这对老师的要求就很高了。朱老师今晚讲的有些内容以前甚至没有接触过,也不怎么懂。实在惭愧。要做好科学老师,过硬的专业素养必不可少,动手能力更要强。一二单元中都有组装活动,除了组装,还有探究,怎么样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又是一大学问。我在看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材时,似乎还没有发现过组装器械的活动,很明显,六年级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运用到设计,制作上去,尝试自己制作工具。


第三单元也是上升了一个高度,将电和磁有机地结合并向现实生活发展。将之前简单的探究变为应用。


四单元我有想过大多采用户外探究和视频进行观看。不知道行不行。试试再说。

TOP
24#

网络研修笔记

《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上册

执教:保密

导入:老师出示跷跷板图片,一边坐一个孩子。比较:左边的孩子重还是右边的孩子重?

生:左边。因为左边的孩子下去了。

引导:除了翘翘板,生活中还有哪些器材也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生:秤,天平。。。。。。

师:老师也带来一个天平。(出示主要结构:托盘(ps装要比较重量的东西),指针,游码(ps要求:游码要在最左边,不要移动,否则托盘会左右倾倒)平衡螺母(ps要求不要转动)问:今天老师的天平指针指在哪里?答:中间(0的位置)  表示天平是平衡的,两边是一样的。

讲台上有一块铁,一块木头,一块塑料。让学生比较重量。

点学生名上台比较,铁和木头比较,铁更重。怎么看出铁更重的?——指针偏向铁这边,装铁的盘子倒下。

再通过比较塑料和铁,塑料和木块的重量。请点名上台的同学讲自己的发现。

各位同学,从刚才这位同学的评价中能得出谁最重,谁第二重谁最轻吗?  生:铁1塑2木3

师:同意吗? 齐:同意

这几样东西都是固体,看来固体都有重量,而且重量是不同的。(板书:固体   有重量)

出示:一个大的红气球,一个小的绿气球(其实绿气球装了水,但不容易看出来)。有学生说红的重,有学生说绿的重。

一称,指针一下就倒向绿的了。

为什么绿的要重一些?找一位同学来看,原来绿气球中有水。看来液体也有重量。水是一种什么体?液体。看来,液体也有重量。(板书:液体   有重量)

师:水槽中有皮球,橡皮泥(ps实验用,不能玩,不能分开,捏,折下来等等。会导致接下来的实验无法完成。

称一称比一比,看结果是什么。结果:橡比球重或球比橡重。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两边一样重? 生:加减橡皮泥。师要求:平衡后不要再动天平了。。。。。。操作ing

大气球和小气球,小气球重,因为里面有水,大气球中是空气。刚刚有同学说,装的气越多,越容易喷起来。固体,液体都有重量那气体呢?  生:有!。。。没有!。。。   师:同意有的请举手  同意没有的请举手  你们能否用桌上这些装置来证明空气有或没有重量?想一想,相互讨论。

生:橡皮泥和气球在天平平衡,如果将气球中的气放掉,天【平指针则向橡皮泥倾斜。

师:太麻烦。如果现在有个打气筒向里面打气再称,天平指针指向皮球则证明空气有重量。

师讲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其中规定学生打20-30下就停下来。

教室发放打气筒。

实验ing。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空气打进去以后皮球变重了。

师:如果又要使两边一样重,怎么办?生:加橡皮泥

师:老师准备了红豆。加红豆。

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学生加红豆的颗数数据输入,用ppt展示。

学生总结发现。   师:今天我们发现空气有重量。板书:空气有重量

师:为什么你们前面感觉空气没重量?

生。。。。。。。。。。。。。。。。

感受:一开始学生想到放气的办法挺不错的。首先将气球装满气,装很多气放上天平。然后用红豆使天平平衡,再放气,放气以后再撤掉一些红豆使天平平衡。撤掉多少豆子,那么放掉的气就和豆子一样重。本来就是利用现有器材想办法,学生想到办法挺不错,又拿个打气筒出来有点强加的感觉。。。学生提出加减橡皮泥的想法也是不错的,可是老师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走,直接给出红豆。我知道老师给出红豆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打进去空气的重量,但突然给出红豆,又有点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这样做也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要用红豆。而且加橡皮泥也可以,但加上去的橡皮泥不要和之前的橡皮泥粘到一起就好。那么后面的橡皮泥就等于后面空气的重量。如果可以,最好一直用红豆。如果托盘不好装那么多,可以换一种比球轻的物体,再加几粒红豆。最后一个问题显得不合时宜。老师前面在问学生气体有无重量时就应该追问为什么这样认为。提出是或者否两种想法不能凭空说是或不是,要说清楚,为什么说是,为什么说不是。在器材的发放方面显得有些早了,实验桌摆放的还可以更好。这节课整体的设计和想法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TOP
25#

三年级下册 磁铁 执教:章鼎儿 现在,给你们看个东西,这是什么?磁铁。你们都认识。为什么叫它磁铁?因为它有磁性那你怎么证明它吸铁哦,可以吸一吸。(用条形磁铁吸盘子里的回形针)吸起来了吗?哇怎么样,磁铁有磁性,所以叫它磁铁。(拿出一块东西)猜猜这个是是不是磁铁?(学生犹豫)是不是?!是!。。。。不是!!。。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怎么办?吸。吸一吸,看它有没有磁性对不对?对。(用它吸回形针)现在有没有吸起来?没有。我这里装着什么东西。(拿出一个长条形盒子,用盒子吸回形针)磁铁。厉害。我这里面装的什么东西。(用长方形盒子吸袋子里的铁。)一袋子都起来了。(拿出条形磁铁吸袋子里的铁)这个,吸不吸的起来?(没吸起来)都是磁铁啊,都有磁性啊,你怎么说?。。。。很好,磁性强(手执铷铁硼磁铁)。这边呢?(条形磁铁)磁性弱。很好,原来你们用的“磁力”,“磁力大”磁力小“。现在我们用磁性这个词怎么说?这个磁性强这个磁性弱行。今天我们上什么课啊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词懂了吗?懂条形磁铁都认识了吗?认识今天我们的活动就是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给大家的材料每个人都有一份。给大家一份条形磁铁,装在盒子里,现在不动手。一颗铁的,什么钉?(ppt上有拼音)铁柳丁。。。。铁铆钉!!!!我这里放了八颗,万一弄丢了找不到,给你们。还有一张记录纸。这是你们的材料。活动的任务是什么?仔细看(写在ppt上)学生读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啊,这么厉害!那我考你们了。观察什么?观察条形磁铁。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两个答案,到底是观察条形磁铁呢还是观察磁性?磁性。哎,磁性。别搞错了啊,不是观察条形磁铁。观察条形磁铁有多重啊,多长啊,什么颜色啊,这些今天都不观察。今天观察什么?!磁性!磁性。第二个问题,你说没问题了啊。磁性怎么观察?。。。。。看看看不出来的呀!。。你说。我听不到的,举手。用磁铁吸铁铆钉看看能吸多久一共能吸多少颗铁铆钉。你只有两颗铁铆钉,你怎么观察。。。。你来用一颗铁铆钉吸在上面,看磁性强不强。(用磁铁吸铁铆钉)吸了,磁性强不强?吸了,说明什么?有磁性。它有磁性。要是吸不牢呢?没磁性哎,只能观察有磁性和没磁性,对不对啊。还有办法吗?磁性强和磁性弱你怎么观察?。。。。。。。。。。。。。。。。。。。。。。。。。。。。。。。。。。。 做课堂实录太累了,我先休息休息关看完再说。
TOP
26#

愿君此心长不已,此树终有开花时



今天是11月5日,为期4天的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襄阳)终于接近尾声。上午,襄阳市两位老师带来了两堂同课异构的科学课。章,路两位专家,名师志愿者及参培学员对两堂科学课进行的了精彩的评析。随后,桂馨基金会秘书长樊英女士、章鼎儿,路培琦为名师志愿者及上研究课的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此外,桂馨基金会还特地为学员们进行了赠书活动。
就这样,几天的培训结束了。
几天前,我们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从江西,湖南,越过长江,汉江来到古城襄阳,旅途颠簸却不胜欣喜。
同样地,章鼎儿,路培琦两位70多岁的老专家也从浙江和天津一路奔赴而来。我们这群还未出大学校门的孩子,见到他们又是钦佩,又是亲切,悄悄唤他们“老师爷爷”。
这两位“老师爷爷”可不简单。
路培琦老师来自天津,性格率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个“粗线条”,写得一手好字。许多人都看过他的课堂实录,比如《植物的果实》《连通气球》《小车的运动》等等,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孩子们一见到就特别喜欢。他的许多课已经上过几十年了,但到现在还具有很先进的意义,非常值得学习。路老师评课时非常注重方法,过程,并直击要害。我们发现,路老师是个十分敏锐,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总能想到许多好主意。比如,在评《电磁铁》一课时,他就提出用退火的方法消除钢钉的钢性,将用电磁铁吸附的回形针换成熟铁钉,可以避免由于剩磁给学生带来的误解。
章鼎儿老师是浙江人,与路培琦老师并称为“南章北路”。他治学严谨细致,尤其关心孩子们科学思维、能力的成长发展。听课过程中孩子们实验,他总喜欢走下去看一看孩子们的实验状态,总能从细节中发现最本质的问题。他有一双慧眼,也有一种对科学课、对孩子的独到敏锐,令我们无不叹服。章老师讲座总能令人豁然开朗,每一字每一句都深入人心。每每见到章老师,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尊敬。善哉!这大概就是大师由内而外的魅力和风采所在。


每每想到两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常常从千里之外到全国各个地区进行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和讲学,我们总是肃然起敬。说来惭愧,尽管我们是年轻的一代,但他们对科学课的思维与实践高度真是令我们望尘。
作为新生代小学科学教育力量,走到一线后我们常常会抱怨条件环境不如人意,科学课十分不好开展,无所适从。我们需要反思。章老师路老师生活的年代岂止是不好开展,简直是十分艰苦!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偏偏塑造了他们。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点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极佳的印证。
“愿君此心常不已,此树终有开花时”。时代变迁日益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育政策是否会进行大规模调整,科学教育迅猛发展都将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然。我们共同的努力,定会迎来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百花齐放的明天!

TOP
27#

我觉得我要好好努力了,再不努力就要被湖南一师二附小打个包扫地出门了。
TOP
28#

 

 《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杨淑琴


【教学内容分析】


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又是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在水中的一大类动物,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金鱼生活的观察,也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指向动物的共同特征,指向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本课根据实际情况将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和整合,这堂课重点是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为了更好的研究金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意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从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动物的形态结构也是充满智慧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金鱼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2、过程与方法


 观察鱼的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以及鱼的捕食、鱼的呼吸等特点。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培养喜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金鱼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金鱼,鱼缸,鱼食,处理后的注射器,红墨水或食用色素。


学生准备:金鱼,鱼缸


【教学过程】


一、追溯历史,欣赏金鱼


(一)提问:金鱼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很早以前,我国祖先就用野生鲫鱼培育出了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的金鱼。(ppt展示鲫鱼——金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金鱼。【多媒体展示】


(二)学生观察,欣赏形态各异的金鱼。


二、布置任务,观察金鱼


(一)提问:同学们今天带来许多条金鱼,大家猜,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观察金鱼    教师板书:观察金鱼


(二)提问:用什么观察?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眼睛


总结:观察金鱼时用眼睛观察就好了,不能将金鱼捞起来或者把手放进鱼缸里。


(三)布置任务:观察金鱼,思考问题:金鱼的身体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的身体上都有什么?


(四)归纳:金鱼的身体由头,躯干,尾三部分构成。头部有眼睛,嘴巴,鼻孔,鳃。躯干有鳞,测线,鳍。尾部有鳞,尾鳍。


三、提出问题,观察进食


(一)提问:金鱼的眼睛,鼻孔,鳞,测线,鳍有什么作用?(一个一个,分开提问)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眼睛:观察。鼻孔:闻。鳞:保护。测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鳍:游动


(二)提问:鱼的嘴巴有什么作用?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吃东西


(三)教师亮出鱼食。提问:知道怎么喂鱼吗?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


实验指导:喂多少?一粒一粒喂还是一次性全部倒下去?喂完以后说一说,金鱼怎样进食。


(四)学生动手喂金鱼,观察金鱼进食。


(五)学生描述金鱼进食情况,表演。学生在观察时发现,金鱼不进食,嘴巴也会不停开合,思考:金鱼在干什么,它的嘴巴为什么一开一合?吞进去的水都到哪里去了?


四、演示实验,观察呼吸


(一)金鱼在不吃食物的时候,嘴巴也在不停的吞咽,它在吞什么?(学生汇报)


追问:1.金鱼不停的喝水,肚子难道不会撑破吗?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从鳃里流出来了


追问:你怎么知道是从鳃里流出来的?


(二)提问:这只是一个想法,金鱼呆在水里,因为水是透明的,我们只观察到它的嘴巴和鳃不停地开合。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鱼嘴吞水进去,水又从鱼鳃流出来呢?


(三)小组讨论,汇报。


(四)教师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将食用色素注射到鱼嘴前,红水从鱼鳃流出。


(五)思考:鱼鳃有什么作用?


拓展:金鱼嘴不停的吞咽主要是在吸收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当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而体内的废气就会随着水排出体外。


 


【板书设计】


观 察 金 鱼


头:嘴 吞咽


 眼睛 感光


鳃 呼吸


躯干:鳞 保护


鳍 游动和平衡


尾    尾 鳍


 


这只是我个人的初步设计,未经指导也还未上过课。明天上完课再反思!
TOP
29#










立足学生思维状况,明确观察目的,将活动时间交给学生。


《观察金鱼》一课很快上完了,在磨课过程中,我一边上,一边对课进行修改设计,几堂课下来,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堂课我基本按照之前写的教学设计走。不过意外的是,当天忘记带鱼食到校了,孩子们基本也没有带鱼食过来,这个环节,没有让孩子们真正在课堂上喂,而是作为了家庭作业。孩子们模仿了一下金鱼进食,认为喂金鱼要少喂,一粒粒喂才好观察。更意外的是,最后想办法清楚看到水从鱼嘴进去,鳃流出的环节孩子们都想出来了,本来我觉得也许会有点难的。他们很快还认为不能用墨水,要用无毒有色的,这些我都没有提点过,都是他们自己想的。。。。我的小孩子!真是小天才啊哈哈!!不过,问题在于由于备课到上课时间紧急,没来得及准备食用色素和胶头滴管,因此这个演示实验我并没有真的做,而是放了个微课,效果还不错。总的来说,在准备方面,这节课真的乌龙。(我觉得常规课上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孩子去做的话会乱,即使知道怎么做,孩子小,不一定做得出效果,而且做完了以后还面临要换水的问题,每个孩子几乎都自己带了金鱼,到时候科学教室会非常混乱!而且上完科学课他们还要上其他课,仅有10分钟课间时间)


第一堂课下来,有这几个毛病:


1.给孩子们的活动时间不够。整堂课,观察环节只用了6分钟左右,让孩子们找出金鱼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身上长着什么。这个其实孩子们很快就找出来了,但是在归纳总结的时候却用了大量时间。无论是说组成部分,长着什么,有什么作用,金鱼的进食,金鱼的呼吸,都是孩子们在讨论,在说,我在引导!!其实这些东西他们的前概念建构都不错,本堂课重点是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孩子兴趣,使这些概念更具体深刻。结果怎么样?问题就出来了,放在桌上的金鱼他们总想碰一碰看一看,别的同学在说也不听,就想和同桌讨论金鱼。


2.环节不紧凑分明。说白了,我觉得我的废话太多了,科学课上,每句话都要有价值。另外,金鱼进食和呼吸的观察感觉和前面的内容混在一起,一点都不够简洁清晰。另外,欣赏各种金鱼应放到最后,因为学生带来金鱼,一上课,最想马上观察的是自己的金鱼,观察够了,知识学的差不多了,回过头再看,他们的心会更静,效果会更好,就算是个拓展了。


3.重点把握不到位。通过反思和导师指导,我发现本课重点应是:1.金鱼的构成。2金鱼的运动。3.金鱼的呼吸。


于是,我用一个中午的时间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将本课以任务的形式分为三个观察活动,分开总结。


1.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长有什么?(没让学生说作用,仅是培养观察能力,边说边画,快速)


2.金鱼是怎样运动的?(三个部分中主要是尾部运动,鳍协调运动)


3.金鱼是怎样呼吸的?(用鳃呼吸,鱼嘴吞水,鳃排水)


这三个活动加上之前了解鲫鱼是金鱼祖先和后面微课演示吞水排水实验、微课欣赏各种金鱼,构成了一堂新课。重新上课时,说的每句话我都在说之前提炼了一下,没有废话,孩子们兴趣很浓,纪律也好了。不足之处在于,孩子说用鳃呼吸时,没有追问他们说出鳃从水中吸收氧气,再把吸收过的水排出这个过程。孩子说鱼有鳍,我就直接把鱼鳍全部画上去了,应该问他们哪里有鳍,再画。整堂课活动时间为15分钟。

TOP
30#

在实习中,杨淑琴同学有自己的思考,有反思,相信成长的会更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