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药知识专帖 [复制链接]

181#

回复 180楼戚调菊的帖子

关键不会用,中医的博大精深需要多加学习。
吕坚
TOP
182#

每日一药 | 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1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2
别名

蛇床、蛇床子、气果、蛇米、蛇珠、虺床、蛇常、蛇粟


3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广西、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为野生。



4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5
性状鉴别

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6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7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燥,专入肾经,主以祛邪,兼以扶正。既善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治阴部湿痒、湿疹、湿疮、疥癣、寒湿带下及湿痹腰痛;又能温肾壮阳,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8
功效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功效助记:


温阳晒床,杀虫止痒


温:温肾


阳:壮阳


杀虫止痒


9
主治病证

1、阴部湿痒,湿疹,湿疮,疥癣。


2、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3、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15-30g,煎汤熏洗,或研末敷。


11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故阴虚火旺及下焦湿热者忌服。


12
故事

有个村子流行一种怪病,病人的汗毛孔长鸡皮疙瘩,痒得人不停地搔抓,有时抓得鲜血淋淋还不解痒。这种病还传染得很快,不要说穿病人的衣服、躺病人的床会染上病,就是病人搔抓时飞起来的碎皮皮落在好人的肉皮上,好人也会犯病。


没过几天,全村的人都被传染了,吃什么药、抹什么药也不济事。后来,一个医生说:“在百里之外有个海岛,听说那岛上有一种长着羽毛样叶子、开着伞一样花的药草,用它的种子熬水洗澡,可以治这种病。不过,谁也没有办法采到它,因为岛上全是毒蛇。”


大伙听了,只好叹气。


有个青年心一横,背上干粮,划船出海了。但他走了很久,也没回来。


接着又有一个青年去岛上采药。可他离开村子后,也同样没有了音信。


这两个人大概全喂了毒蛇,因此,人们全都打消了去蛇岛采药的念头。可是,痒劲儿一上来,真让人受不住,搔来抓去,有的人抓破皮肉露出了骨头;有的人伤口流脓,变成了大疮。眼看全村人都在受这种怪病的折磨,第三年青年咬咬邪说:“我非把药采回来不可!”


老人们劝他说:“算啦,身子犯痒强忍着吧,要去蛇岛可就没命了!”


青年说:“事在人为,我就不信没办法治服毒蛇!”


他离开了村子,但没直去海岛,他首先四处寻访治蛇的能手。


有一天,青年来到海边的一座大山,山上有座尼姑庵,庵里有个一百多岁的老尼姑。人们传说,老尼姑年轻时曾到蛇岛上取过蛇胆配药。青年就找到尼姑庵,问老尼姑用什么办法能上蛇岛。老尼姑说:“毒蛇虽然凶恶,却怕雄黄酒。你在端午节这天的午时上岛,见着毒蛇就洒雄黄酒,毒蛇闻着雄黄酒味都会避开你。”


青年谢过老尼姑,带上雄黄酒出海了。他把船划到蛇岛附近抛下锚,一直等到端午节正午时才靠岸。只见岛上处处是蛇,有黑白花的,有带金环的,有几尺长的,也有碗口粗的。青年一面走着一面洒着雄黄酒,毒蛇一闻到雄黄酒味儿,果然都盘住不动了。他急忙从毒蛇的身子底下,挖了许多羽毛样叶子、伞一样花的野草。


这位青年,终于活着回来了。他不但找到了用雄黄酒制服毒蛇的好办法,还为乡亲们采回了治病的药草。他把药草的种子煎成水,让村里的人洗澡。人们洗过几次,病全好了。


后来,大伙把这种草种植在村边,用它做治癣疥、湿疹的药。因为这种药草最早是从毒蛇的身子底下挖来的,所以叫它“蛇床”,它的种子就叫“蛇床子”了

TOP
183#

每天学一学,
TOP
184#

网上学医
TOP
185#


— 中药药性之最 —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
泻火之最———黄连 ;
降气之最———沉香 ;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
辛凉之最———薄荷 ;
止痛之最———元胡 ;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
补阴之最———女贞子;
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TOP
186#

虫草炖老鸭



虫草炖老鸭

【来源】《本草纲目拾遗》
【组成】冬虫夏草5 枚,老雄鸭1只,香葱、黄酒、生美、胡椒、精盐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鸭子去肚杂洗净,将鸭头劈开,纳冬虫夏草于中,仍以线扎好,加酱油、酒等调味品如常煮烂食之。

【功效与应用】补虚损,益肺肾,止咳喘。适用于病后虚损,身体赢弱,腰膝酸痛,阳痿遗精以及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等。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久病精血亏虚,或肾阳不足,肺阴耗损所致,治宜补肾助阳、补肺益精。

    方中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滋补药品,性味甘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用治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本草纲目拾遗》谓其“人房中药用”,功能保肺气、补肾精,且可化痰止血,《本草从新》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故为肺肾阴虚,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的要药。老雄鸭温阳补虚,《本经逢原》日:“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与冬虫夏草炖服,味道鲜美,补肾助阳,养肺益精功能加强,对肺肾不足虚喘劳嗽者宜。若肺肾阴虚者,宜用性味甘平,有滋阴作用的白鸭肉。
【使用注意】外感表邪咳喘不宜使用。
TOP
187#

速学穴位歌诀!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TOP
188#

                                  每日一药 | 独活:祛风湿,止痛
有趣的名字:独活。



1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2相关名

川独活、大活、独滑、羌青、玉活、独摇草、胡王使者。

3产地

四川、湖北等地。

4采收加工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5性状鉴别

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6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

7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燥,微温能通,主入肾、肝经,兼入膀胱经,药力较羌活为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8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9主治病证

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10配伍

羌活配独活:羌活性温,功能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发表,善散肌表游风及寒湿,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独活微温,功能祛风湿、止痛、发表,善散在里伏风及寒湿,治腰以下风寒湿痹。两药相合,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11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浸酒。

12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故素体阴虚血燥或气血亏虚,以及无风寒湿邪者慎服,肝风内动者忌服。

13故事

古时认为独活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活。《神农本草经》载: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名医别录》谓:独活……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生高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二、八月采根,暴干。早期本草仅在独活下有羌活之名,但文中提及的产地雍州、陇西南安,当时均属“西羌胡地“,“生川谷”证明其为野生品,据二活的现代地理分布,上述地方并无野生独活,却系中药羌活中西羌的产地。故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应系羌活。

《本草经集注》曰:此州郡县并是羌地,羌活形细而多节……出益州北部西种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帮名独活。陶宏景明确指出羌活、独活的药材性状及气味明显有别,效用不尽相同,产地殊异,是两种药材。应该是最早把两活分开的本草。

TOP
189#

这份《中药功效表》,帮你整理好了!

第一章:食补药补,男女通用


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可不少,男女通用的也很多,一起总结出来,看看吧!

[p=null, 0, left]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气[/p][p=null, 0, left]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p]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灵芝:固本祛邪,神仙草。
生姜:御百邪,助阳气,驱寒最佳。
菊花:最佳保肝茶饮,养肝必喝
薏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祛湿消肿还美白(芡实薏仁茶在两广地区卖得那么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19-09-08 20:51:02
TOP
190#

      开一个中医药的专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但是一直不敢动手,一来是因为自己懂得太少太少,开个专帖怕人笑话,二来是怕自己坚持不下去。
     我的中医药情节来自我的家族,自我记事,村里人都称我爷爷这一房为——药房里。我的曾祖父是开药房,给人做手术的。小时候在爷爷家玩耍,总是看到很多的瓶瓶罐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里面还装着粉末之类。其次是各种药书,有画着各种
戚调菊 发表于 2019/7/27 23:10:35
肯定要好好看戚老师的中医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