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9170171172173174175176» / 18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火柴盒的花花世界——每周一花 [复制链接]

1721#

预防措施


1、选用优良种球

2、建立无病毒种球繁殖基地

3、选用抗病品种

4、轮作与田间管理

5、化学诱抗剂用于田间作物[3]
TOP
1722#

球根培法


球根类花卉的球根中储藏了本身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象番红花、风信子等, 它们的根在水中就能生长。只要把它们的根浸在用玻璃或塑料制的故了水的容器中,就能开花。这种培养方法叫“水培法”。如郁金香、水仙花等都能用水培法培养。

球根类花卉的水培时间,一般从g月下旬到10月问开始,由于球根只要浸在水中,不加肥也能开花,所以进行水培法必须选择大的球根,里面能储藏铰多的养分。

球根的放置方法 球根底部放在有水的容器中时,只能稍微接触些水。如接触水分过多,球根就易腐烂。

由于植物的根有在黑暗处生长的习性,所以在放置球根时,培养球根的容器要用黑市盖好或置于暗处,好让它生根。当根生长到相当长了,在白天气候暖和时,可置于阳光下;在气候严寒时或夜间,就耍移入室内。容器中的水,每7—15日左右更换一次。
TOP
1723#

药用价值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饮片性状:番红花为多数柱头集合成松散线状,柱头三分枝,长约30m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先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滋润而有光泽,或无光泽及油润感。气香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成分

主要成分是苦藏花素(C16H26O7)。着色物质为藏花素(C44H64O26·H2O)。化学成分含番红花甙-1,2,3,4(crocin-1~4)、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番红花酸二甲酯 (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番红花酸(a-crocetin)番红花醛(safranal)、挥发油等。其柱头含多种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含量约2%,其中分离得番红花甙(crocin)-1、番红花甙-2、番红花甙-3、番红花甙-4、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trans-,cis-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β-胡萝卜素、α-番红花酸(α-crocetin)、玉米黄质、番茄红素、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另含挥发油0.4%~1.3%,油中主要含番红花醛(safranal),为番红花苦甙的分解产物,其次含桉油精、蒎烯等;此外含异鼠李素、山柰素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

藏红花素:

[中文名称]藏红花

[英文名称] Crocin

[别名] 藏红花

[化学名称] Crocin

[分子式] C44H64O24

[分 子 量] 976.96 g mol

[物理性质] 蓝色片剂

[CAS number]42553-65-1

[药理作用] 黄色素7,利胆,

[毒 性] 无

[不良反应]

[用 途]

[成分来源] 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栀子的果实, 鸢尾科植物藏红花及同属其它植物的花柱头等

[藏红花功效与吃法]藏红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素而存于生药中。同时藏红花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此外还含有桉脑、蒎烯、多种维生素和硫胺素化合物

功效

每2克藏红花中,水分占11.9%,含碳水化合物0.7克、磷2.5毫克、钾7.2毫克,能提供13千焦的热量。藏红花中含有一种被称做苦藏花素的苦涩物质。藏红花可防止痉挛、健胃、缓解肠胃气胀、助消化,还有导致兴奋的作用,另外,藏红花还可调节经期。[4]

一,对肝胆的作用。藏红花具有利胆作用,藏红花酸能降低胆固醇和增加脂肪代谢,可配合山楂、草决明、泽泻等传统中药,用于脂肪肝的治疗。藏红花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降低异常增高的球蛋白和总胆红素,可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藏红花酸对有毒物质引起的早期急性肝损害有化学预防作用,有希望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二,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藏红花萃取物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在常压缺氧的条件下,可增强细胞内的氧代谢功能,提高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剧烈运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藏红花用于治疗人体多种慢性疾病,通过其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的功效,增强机体耐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此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调整人体气机运行,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

四,抗肿瘤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藏红花制剂具有明显的抑癌抗癌能力。

五,对肾脏的作用,认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与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有密切关系,藏红花用于干扰肾炎动物模型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藏红花可使肾毛细血管保持通畅,增加肾血流量,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  补血,补气最好还是服用藏红花,虽有副作用,但只要不过量,还是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时它对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效果很好,还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建议各位MM按照藏红花的功效与吃法上所说的去做,还是可完全改善肤色,美容养颜的。  藏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常见服用藏红花的副作用有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所以月经期间是禁止用的。
TOP
1724#

用途

番红花其辛辣的金色柱头很名贵,用于食品调味和上色,又用作染料。《圣经·雅歌》第4章第14节中提到一些香草时包括番红花。带有强烈的独特香气和苦味。在地中海地区和东方菜肴以及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和巴尔干的面包中作调色和调味佐料。也是法式菜浓味炖鱼的重要成分。古代印度蒸馏番红花柱头得到一种金色水溶性布匹染料。在释迦牟尼去世後,其弟子以番红花为他们法衣的正式颜色。在几种文化中,王室服装均用这种染料染色。在希腊罗马,番红花作为香料撒在会堂、宫廷、剧场和浴室。番红花与古希腊的艺妓关系密切。尼禄回罗马时,街道上洒满番红花。

番红花叶丛纤细刚幼,花朵娇柔优雅,花色有白、紫、橙等,具特异芳香,是点缀花坛和布置岩石园的好材料,也可盆栽或水养供室内观赏。番红花既是百草园中的宠儿,又是庭园点缀或盆栽作为案头摆设的名卉。叶窄线形,无柄,浓绿色,光滑,全缘,表面有沟,背面带白色,叶缘反卷,先端尖,簇生在地下球茎上。花顶生,自叶丛中抽生。花色有淡紫色、白、黄、红、蓝色,花期有春季或秋季开花两种,春季花期为2-3月,秋季花期为10月下旬-11月中旬,而以春季开花者居多。因其株形极为矮小,性又耐寒,所以可作为冷天时的室内装点。

番红花为著名的珍贵中药材,主要药用部分为小小的柱头,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TOP
1725#

第98周:石蒜

TOP
1726#




石蒜科 石蒜(Lycoris radiata),又名曼珠沙华。

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红花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生命危险。

多年生草本,初冬出叶。花茎先叶抽出,顶生4~6朵花;花鲜红色或有白色边缘,花被筒极短,上部6裂,裂片狭披针形,边缘皱缩,向外反卷。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阴湿山地或丛林下,也有栽培。产华东、中南及西南。花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和白色。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由于花和叶具有不能见面的特性,因此石蒜又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

另有传说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TOP
1727#

中文学名 红花石蒜

别    称 龙爪花、老鸦蒜、彼岸花、曼珠沙华


二名法 Lycoris radiata (LHér.) Herb.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亚    门 被子植物亚门



单子叶植物纲


天门冬目


石蒜科


石蒜属


石蒜


分布区域 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TOP
1728#

形态特征
叶丛生,带形,长14–30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全缘,花茎先叶抽出,中央空心,高20–4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6朵;苞片披针形,膜质;花被6裂,鲜红色或有白色边,2轮排列,狭倒披针形,长2.5–3厘米,无香气,边缘皱缩,向后反卷,花被管长4–6毫米,喉部有鳞片;雄蕊和雌蕊远伸出花被裂片之外;雄蕊6枚;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背裂 种子多数。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鳞茎肥大,宽椭圆形,鳞皮膜质,黑褐色,内为乳白色,直径2–4厘米,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表面由2~3层黑棕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色的芽
TOP
1729#

生长环境


 


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干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球根含有生物碱利克林毒,可引致呕吐、痉挛等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影响,可用于镇静、抑制药物代谢及抗癌作用。

红花石蒜喜阳光、潮湿环境,但也能耐半阴和干旱环境,稍耐寒,生命力颇强,对土壤也无严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则花朵格外繁盛。 另外,曼珠沙华喜爱生长于墓地,因此又被称作死人花.

花期:秋分前三天.
TOP
1730#

产地分布


原产地:东亚的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等地。


国内分布:中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有野生种群[1],国内园林中多有栽培。

国外分布: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观赏地:国内主要有中国云南大理丽江以及台湾太鲁阁马祖,国外主要有日本日高等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