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121#

2024.04.15每月研修学习感悟:
2024年4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湖州叶军特级教师,讲座的题目为《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叶特从章鼎儿老师提倡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出发,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思考与当前课堂面临的问题。叶老师认为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而学习记录单则是探究学习和交流研讨的主要载体。在交流和研讨中,交流要呈现学生的发现、观点、问题,研讨促使学生趋同存异,思维进阶,与此同时,关注好倾听与交流。但是当前的课堂中学生没有问题,探究活动设计往往指向结论,交流研讨追求结论,教师介入太早太多,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叶老师还结合课例《温度会怎么变》,向我们阐述了应该如何去达成学生的素养发展。认真聆听了叶老师的课与讲座,受益良多。
1.明确素养的外在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看科学核心素养为四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比较抽象。素养如何外在体现?我们可以从交流、表达、质疑、倾听;问题、思考、推理、判断;探究、实践、观察、记录;合作、分享、迁移、运用中进行发现。
2.注重学习记录单的设计。记录单是交流和研讨的有效载体,设计记录单需要细化学生的记录,努力让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唯一,有更多的思考,强调观察后的思考。
3.加强交流研讨环节。交流和研讨是活动后的信息加工处理,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的过程,前期的主要活动就是为交流研讨做准备的,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性。研讨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从实验记录中我们获取了什么信息,又有什么新问题产生。(长沙小学 方佳)
TOP
122#

2024年4月15日,每月的研修如期开展,本次讲座的邀请到的是叶军老师,开展了题为《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我们在课堂上通常都会听到孩子们说没有问题,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的研讨环节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老师问学生答,往往也是请了两三位学生起来回答出答案就往下走流程了,需要思考怎样让研讨真正发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现象说说发现,不急于得出答案走流程。研讨时的发散思维教学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有根据的发挥想象力。作为老师,总是想着要引导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想要教学程序按规则往下走。其实这样也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化,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我们需要学会提供合宜的学习支架,给予足够的自主时间,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得到思维和表达的锻炼。把错误的回答当作一个机会,这是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思考答案自然九会有所不同,而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错误当作一个跷板,让学生对同一个点又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去不停思考的点,如何真正在课堂提升学生素质,不害怕出现问题,害怕的应该是都没问题。将问题掌握在心中,看似出乎意料,不符合常规,实则又在科学的发展规律之中,解决问题之道。(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123#

《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学习体会

——2024.04.15 每月研修总第132期 安吉县外国语学校 叶军
       转眼又到15日,小科人相约线上共研修。今天有幸聆听学习安吉县外国语学校叶军特级教师分享的《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讲座。
       叶特用章鼎儿老师提倡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聚焦到“主要活动后的信息加工处理(交流研讨)”,这个环节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主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包括整理各种发现、想法、问题的过程。基于此,叶特提出了他三方面的思考:主要活动的设计、主要活动学习记录单的设计以及交流研讨的组织,同时也剖析了当前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没有问题(习惯听老师说、被动思维),学习活动设计指向结论(只记录表象的数、现象,缺乏思考问题的产生),交流研讨追求结论(研讨面窄),教师介入太早、太多(师生个别互动)等等。
        叶特用他的一节优秀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向我们阐述了他的具体措施。一是主要活动记录单的设计。记录单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录实验中的数据、现象、发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现象观察、记录过程中,产生思考、产生问题,形成他们的解释,促使学生从实践走向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二是交流研讨环节的组织。叶特建议我们可以“让每个小组都上台说一说”、“给学生交流得空间”、“给学生交流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静静地摘录学生交流的要点和问题。研讨是学生趋同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认识的过程,还是产生新问题、形成新想法的过程。叶特基于团队的共同研究,提出交流研讨的两条路径,“基于趋同存异的全班交流研讨”和“基于核心问题的交流研讨”。
        研讨环节如何开展?如何让学生在交流研讨环节有话说?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学习了叶特的讲座,我深受启发。研讨要能研起来,关键是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想说的欲望,有想说的冲动,因此记录单要有相关学生能说的东西,且说的是主要活动中的发现、感悟、体会和整理等,这也是科学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交流、表达、质疑、倾听等)、科学思维(问题、思维、推理、判断等)、学习能力(探究、实践、观察、记录等)、态度观念(合作、分享、迁移、运用等)。
       关注外在表现,注重内涵提升!           (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
最后编辑胖胖裴 最后编辑于 2024-04-16 09:02:11
TOP
124#

2024.4.16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在高桥金帆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主题是基于教材的项目化活动,学习到了四节课,四节课都是基于教材的项目化活动设计,从导入开始到出示任务,讨论任务成功标准,出示材料和学习单,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测试,以及评价与改进。这四节课的背后,都体现了教师用项目化理念改造课,在《做一块冻米糖》一课中,学生的兴致最高,在制作时融合科学知识来制作符合要求的冻米糕。在《做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一课中,戴老师设计了分层次的任务挑战,这是体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在《设计制作简易滴管》一课,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学生选择,学生也想出了很多方法来实现低速缓慢这一标准。在《北雪南运》中学生也是动脑筋来实现设计与制作一致,来达到成功标准。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围绕复杂的、真实的情境、具有一定挑战的项目整体,在精心设计任务与活动基础上,进行探究实践,学生经历了分析讨论、设计制作、测试优化和展示评价的过程,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评价标准设置在完成项目之前,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最后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打星并填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125#

时光荏苒,又至每月十五日,小科人们再度在线集结,共赴一场研修之旅。今日,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安吉县外国语学校叶军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叶特以章鼎儿老师倡导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为理论依托,特别关注其中的“主要活动后的信息加工处理(交流研讨)”环节。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分析、整合主要活动中所获取的各种发现、观点及问题。据此,叶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主要活动的设计、主要活动学习记录单的设计以及交流研讨的组织,并指出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生没有问题、学习活动设计指向结论、交流研讨追求结论。叶老师还结合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向我们阐述了应该如何去达成学生的素养发展。认真聆听了叶老师的课与讲座,受益良多。特别是对于交流研讨环节的组织,叶特建议采取“全员上台分享”、“营造宽松交流氛围”、“保证充足讨论时间”的方式,教师在此期间则扮演安静的倾听者与要点记录者的角色。研讨不仅是学生达成共识、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催生新问题、孕育新思路的重要阶段。研讨之“研”能否生动展开,关键在于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激发他们表达的意愿与冲动。
TOP
126#

今日听了4节课,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做一个冻米糖》,这节课生动地融合了科学探究、生活技能培养以及文化传承,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性学习理念。
1. 课程定位与结构清晰:教师以“这是什么?你知道有什么组成吗?”这一开放式问题开启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冻米糖这一具体实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通过让学生品尝冻米糖并询问味道,自然引出主要食材——白砂糖和爆米花,为后续的制作活动做好铺垫。整个引入环节简洁明快,有效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
2. 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教师明确指出制作目标,并出示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对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认识和期待。关键步骤“熬糖”的提炼,既凸显了制作冻米糖的核心技能,又巧妙地融入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知识点,使科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3. 深度探究与思维训练:在熬糖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引发关于物态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亲历糖的融化与颜色变化,进而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实现了对科学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4. 合作学习与成果分享:制作冻米糖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从熬糖到装模的全过程。分享环节中,不仅展示成功案例,也包括不成功的案例,这种正反对比有助于学生反思实践过程,提炼成功经验,识别问题所在,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5. 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冻米糖制作的成功与否,并要求他们从操作细节、最终产品等方面提供证据支持。此外,教师还提出对冻米糖制作过程及成品的改进意见,布置课后任务,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冻米糖制作工艺,深化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理解,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优化。
TOP
127#

《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学习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叶军老师题为《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讲座。叶老师就研讨这一部分展开分享。现阶段学生的没有问题其实不是真正的没有问题,而是在课堂上的被动思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研讨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倾听和交流,避免孩子出现从众心里,而失去了主动提出问题,发展思维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们创设他们能用、会用、用得好的交流支架,比如学习记录单的设计,材料的组织、环节的过渡等,这是对老师很大的考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深度的研讨。
叶老师用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来为我们展示了具体的方法。第一就是学习单的设计,它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重要支架,但是我可能更多的仅仅是把学习单当成记录单,并没有在记录单中体现学生通过现象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又怎么能发现问题呢?其次叶老师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言,老师认真倾听及时归纳总结,只是在这样的研讨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时间把控能力要求非常高,这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城东小学孙萌)
TOP
128#

今天听了4节课可谓收获满满,每节课的切入点都选的特别好,和生活密切相关,与教材紧密相连,有些甚至还紧跟时尚潮流,真正用情景创设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的情景创设才是有意义的。今天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就是戴老师的《做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这堂课整体建构在电路单元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应用,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这节课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戴老师对任务及评价的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基础任务能让能力稍弱的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挑战任务也能让能力较强的孩子拥有不断向上挑战的勇气和韧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有1~2组的孩子基本完成了挑战任务,但我相信这堂课的结束一定不是他们研究的终点,因为这棵科学的种子已然种下,将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其他3位老师的课也相当精彩,祝老师的滴灌装置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之多,设计如何能够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如何调整滴灌速度,速度如何变化等…祝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为我们浓缩了 这个课程的精华。《北雪南运》这节课从保冷的角度,紧扣社会热点,让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中,了解并运用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这一概念制作了一个保温袋,孩子们成就感满满。《做一个冻米糖》这一课从课前的尝糖→课中的熬糖→最后的做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将项目核心问题与学科核心概念相贯通,以可视化记录单体现白糖在加热中的变化,设计非常巧妙,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城东小学  孙萌)
TOP
129#

2024.4.15每月研修《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安吉县外国语学校 叶军
叶特引用了章鼎儿老师提出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特别是主要活动后的信息加工处理(交流研讨)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主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包括整理各种发现、想法、问题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通过主要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素质,叶特提出以下三点思考:1.主要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儿童立场,指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2.主要活动学习记录单的设计,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后续交流研讨的重要载体;3.交流研讨的组织,既要通过交流呈现学生发现、观点和问题,也要促使他们趋同存异,思维进阶。但是在当前的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学生没有问题、学习活动设计指向结论、交流研讨追求结论和教师介入太早。这不禁让我反思我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想着怎么把学生往“正确”的路上走,交流讨论环节,如果学生答不到点上,就急着把正确的结论抛出来,全然忘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消化,这也有悖于学生认知建构的规律和逻辑。
接着,叶特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一节优秀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他的思想和采取的具体措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研讨环节的处理。既要在研讨中让学生趋同认识,形成共识,又要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想法。要达成这样的研讨交流的效果,就需要学生在主要活动中有观察和思考,他们的思维需要全过程介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只有当学生把“为什么”和“事实性的现象”链接在一起时,他们才真正进入了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130#

在高桥金帆听了4节基于教材的项目化理念的课堂,收获颇多,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为创设一个情境,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一个驱动性的问题或者任务,学生自己根据该任务或者问题进行探索,最后全班研讨,求同存异。
二、4节课都是将评价前置,最后在研讨中又对照评价标准,体现了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三、个人觉得选题也很重要,倾向于选择那些接近学生生活的,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认识的主题,比如《制作冻米糖》和《做一个滴漏装置》
四、戴军方老师的学习单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值得学习。
五、祝海平老师在黑板上贴的项目进度表也是值得学习,能时刻督促着每一组的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索实践中。
(萧山区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