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蔡春芳专帖(一五年级) [复制链接]

121#

用不同物体测量是一年级的非纸笔测试吗
TOP
122#

我们学校一年级也是这个项目
TOP
123#

开学第一天,开了会,明天正式开始上班,这学期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TOP
124#

新的一学期了,时间过得真快
TOP
125#

五下第一章第一课教学反思                      《1.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土壤、水、滴管、绿豆种子、纸巾、标签纸

教学过程:
1.聚焦:四年级的时候种植过凤仙花,凤仙花的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水、土壤、肥料、阳光、温度)

2.探索: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选择一个进行实验探究

3.小组讨论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页《活动记录》: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       吗?

课后:观察到绿豆种子变化,记录在课堂作业本第2页

教学感受:
1.学生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是有误区的,两者混淆。
2.对比实验中,对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要求不是很明确,需要建立。
3.部分学生对实验兴趣不是很高,因为需要每天把绿豆种子照顾
最后编辑蔡春芳 最后编辑于 2024-02-29 12:43:30
TOP
126#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接下来先安排第二单元的内容
TOP
127#

五下第2章第一课教学反思                      《1.船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量、稳定型和水阻特性。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准备:木条、独木舟、垫圈、钩码、水槽

教学过程:

1.聚焦
关于船,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船?还想研究什么?

2.探索
教科书展示了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潜艇
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体积、船体材料、动力)

3.实验
用独木舟模型、木条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

教学感受:
1.学生对船的了解并不多但说起曾经看到过的船,或者坐过的船还是有很多经历的。
2.船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这一点是明确的。
3.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互相配合不够,都是尽量不然船沉,但没有想到好的方法。
TOP
128#

回复 126楼蔡春芳的帖子

先布置第一单元的任务,然后进行第二单元的学习,这样的安排很不错。
TOP
129#

五下第一章第一课教学反思                      《1.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
蔡春芳 发表于 2024/2/29 12:39:44 课后反思很及时,这样安排也挺好!
TOP
130#

五下第二章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
教学目标:
概念目标: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探究目标:经历设计与自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功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7有关。
态度目标: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准备:30厘米竹竿(木条)数根、水槽、绳子(橡皮筋、毛根扭扭棒、细铁丝)、胶带、钩码(重物)等。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科书“竹筏”照片,独木舟照片,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怎么样才能解决独木舟在水中不稳定、载重货物有限的不足?

2.探索
活动一:课堂作业本《活动记录》


四人小组同学分别用2根、3根、4根、5根做成木筏,测试载重量



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1.因为船的内容来自第二单元,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有听说,但还不会运算。所以我在学生记录之前先把“体积公式”教授了一遍。
2.木筏多次测试后,垫圈个数越来越少,建议可以等第二课时继续测试。
3.载重量的测定,学生记录时是垫圈个数,但最后需要换算成“克”因为新的垫圈上都标有克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