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海2022年7月版“每月研修”活动《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复制链接]

1#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永丰镇实验小学 翁钊晔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2022年7月15日晚,参加第111期每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宝龙老师带来题为《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围绕着什么是科学素养,用一个个深入浅出的例子剖析解读,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令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曹老师提到科学与语文和数学一样,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应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深有感触,科学作为一门课程在逐步得到重视。从2017年开始一二年级开始增设科学课程,科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而课标中也提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低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曹老师提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应能通过科学课感知科学,并能记录呈现出来。这是孩子走进科学大门的第一步,要维护学生足够的兴趣,保护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但目前很多学校缺乏专职的科学教师来低段任教,大多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导致学生缺少学段的衔接。
其次曹老师提到测评的设置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曹老师举例了2006年疫苗接种的历史的故事,从三个问题中说明出题的规律:题目来自于真实的材料,素养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测出来,测的是素养不是知识。而本次新课标的修订,就是以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基于各个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育人要求。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它是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因此,与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收获都是向前进一步。希望暑假伴随着曹老师推荐的《自然辩证法》,能有更多的学习与进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