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金秋时节,新学期伊始,我们在江南小学参加了一场思维的盛宴。此次活动是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为主题展开,由陈佳丹、陆祝林和钟琦钢三位老师连续执教504班三节科学课,学生们经过上午的时间,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更让听课的我受益匪浅。

      第一节课是由陈佳丹老师执教《昼夜交替现象》,为学生们展示了昼夜交替的猜想方法之后,各小组积极开动脑筋,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推理,展现出多种不同的猜想。最终,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判断的标准,对一部分猜想予以肯定,也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探讨做了铺垫。接下来是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通过建立时间轴,陆老师将大家带领进入了人们认识地球之初的世界,在学习单的帮助下,学生细读史实资料,和托勒密、哥白尼两位科学巨匠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人们科学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钟琦钢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让学生重温傅科探究地球运动的历程,先用实验证明摆的方向是不变的,后引入相对运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视角不同,观察到摆的方向在变化,将地球运动可视化,证明了傅科摆的理论。

      下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他对三节课的精辟点评让我们看到了课程中蕴含的革新理念,对于像傅科摆这样的抽象问题,我们应当去繁留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化成可见的实物,让学生自主理解、概括出科学知识。喻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通过阅读为自己充电,提高科学素养,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前行。(劲松小学 邵晨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8 9:39:0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2014年10月14日,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一次活动在江寺小学开展。这一天紧凑而充实,让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感受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精妙。

     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整节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谁先迎来黎明,板书图文结合,列举了探究中的各种可能性。再从北京先迎来黎明这一现象探讨本质原因——地球自转方向,难点是相对运动的概念建构,这里的处理可以把教室内比作车厢中,观看前进的车窗外的景物视频,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相对运动的现象。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用时间轴将历史串联,在生动形象的微课中回顾和总结。在学习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请学生演示解说之后,对于科学探究精神的情感升华如果能让学生脱口而出,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将前人的努力铭记于心。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张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语态将月相的变化娓娓道来,将课堂的形式做了改变,课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大大的月相变化位置图。模拟实验中,让学生们亲历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过程,从地球上的视角观察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并随时做好实验单的记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月相变化及其原因都有了清晰明确的印象。(劲松小学 邵晨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6:58:00编辑过]

TOP
3#

       4月19日在新街一小举行了研训活动,这也是我们新蕊共同体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这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以小学科学教学新范式之“观察探究课”位主题的教学研讨更是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三位老师执教的探究课各具特色,思路别具一格,过程清晰明了,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富燕飞老师执教的《种子的萌发》不论是从教学过程的处理还是概念网络的建设都环环相扣、入木三分。教学环节从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层层递进,节奏紧凑。在这节课中,我的收获和体会如下:
      1、方向明确。通过富老师的细心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观察探究,并且在观察时认真专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2、概念明晰。通过板书图文结合,学生能从观察和阅读中发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3、情感升华。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富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粒种子,一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喜悦的惊呼,其他的学生也翘首以盼。小小的非常常见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十有八九会被孩子们忽略,但在课堂中细细探究之后,种子的形象被赋予了科学的色彩,仿佛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此外,在探讨种子各个部分的变化时,一部分学生对子叶的变化不是十分清楚,如果能够结合实例或者图片视频或许更有说服力。(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4#

        5月12日的北干之行让我获益良多,两位老师的课都别具特色,给大家展现了新思路、新方法。
        丁老师执教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和熟的特点,再通过探究加热不同时间肉片的特点来深入认识由生到熟的过程,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
        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静电》一课,生动的语言、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李老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们精妙的回答更是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整节课的设置围绕着培养孩子的科学核心素养展开,让每一个学生在活跃的探究中感受到科学的奥妙,也让我们体会到教学思维的变革。(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5#

    9月28日,伴着一场绵绵秋雨,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上午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各有特色,让我获益良多。
    钱星星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通过实物观察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结构特点,联系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在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时,学生能利用学习单和资料关注到动物身体各个部位的特点,从而将结构和功能相关联。整节课中的观察细致到位,分析条理清晰,为学生学习生物和环境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何佳明老师执教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用神奇的魔术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篇有趣的对话别开生面,将空气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探究过程中,首先用塑料袋感知空气,接着用吸管、水以及塑料袋间接观察空气,两个活动层次分明,引导学生有序探究,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提问有针对性,点评细致入微,因而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常常能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6#

11月2日,我们共同体的研训活动在党湾一小展开,三位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一课。

杨望祥老师执教的《土壤中有什么》,设计活动细致,层层递进,调理清晰,特别是在土壤颗粒大小的观察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孔径的筛子这一工具,让大家都眼前一亮。平时在上这节课时,讲到颗粒大小往往只能呈现图片供学生观察,现在杨老师增加了动手的过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且直观的印象。杨老师在科学上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细心细致的工作,让十分令人钦佩。

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利用黏土模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环境相适应,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形状概念。若在体验形式上继续琢磨,让流线型减轻阻力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

胡璐佳老师执教的《花、果实和种子》一课,给学生的观察材料选取得当,百合花的雄蕊和雌蕊都很明显,十分便于开展观察活动,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多多。             (劲松小学   邵晨曦)

最后编辑锦绣沙拉酱 最后编辑于 2016-11-03 09:11:32
TOP
7#

  228日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专题研训——萧山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活动中两位老师的拓展课程展示给我们开展拓展课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几位专家引领,对新课标中提出的STEM课程及技术与工程的精彩讲座更是让我对这一的领域有了新的领悟与思考。

  由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中,施老师精心准备材料,从五个环节层层展开,给孩子们铺好阶梯,拾阶而上,一步一步地学会如何设计、制作和评价。从多样化的指南针设计,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指南针。第一实验小学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一课,杨老师化身神奇的魔术师,用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将无形的大气压力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了大气压力。

  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在随后的点评中,结合新课标对设计制作课的问题结构提出了六个不同于以往的特点。钟祖欢老师做了题为《走进美国—课程与课堂印象》的观点报告。将我们带入了美国课堂,从老师的专业角度认识其中的优点与缺点。吴建伟老师的讲座《小学科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带来了丰富的实际案例,“魔术水桶”让人脑洞大开,动手制作弹力球、用塑料管合奏乐曲让我体会到STEM带来的无限创造力。        (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