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一路欢笑着走向理想的彼岸


  八里店小学 王鑫芽


这次的学时培训课程很棒,每位老师都带来了精彩的培训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吴建伟老师带给我们的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培训。


其实我早在平时的科学教育论坛中就学习过吴老师的教育理论,而且在优质课视频的观摩中也见识过富有激情、学识渊博的吴老师。当时自己就不免感慨,吴老师如此优秀,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的培训一开始,他就通过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我答案。他提到自己特别喜欢曾写在省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前的话,“教育需要自信,这自信来于我平时对课堂教学的钻研,……”我恰恰就缺乏这种自信,因为深知自己对课堂教学钻研远远不够。总因为教学上这样或那样的琐事,而把我的科学研究本质给遗忘掉,这对于已工作七年的我来说,真是太惭愧了。


   培训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的专题讲座,也让我感触颇深。这是我第一次听到STEM课程这个概念,据吴老师介绍,STEM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应用型的方法,它蕴含了动手做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不正是我们理想中的科学课吗?吴老师通过让大家分析“魔术桶”、“一块小海绵”、“导电实验”和“小钢珠轨道”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STEM课程的魅力。一个小小的“魔术水桶”让大家想了很多的可能性,在分析纠正中,思维一次次地碰撞,直到最后揭晓答案,大家还是热烈地讨论着魔术水桶。吃完午饭回到教室,很多老师顾不得休息,又开始做起了弹力球,只因早上做得不够好,想再试试看,这一组想着水是不是加得少了,那一组讨论是不是硼砂和PVA粉这比例不对……这样的热烈场景,在培训中恐怕是不多见的。这不正是STEM课程的魅力吗?具有吸引力、启发性和创造力。


   一天充实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我想如果能真正的将STEM课程应用到科学教学中,科学老师必将成为孩子心目中喜爱的老师。当然,要想将STEM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灵活应用,还得靠我们科学教师自身的修炼钻研。最后套用吴老师的话,让我们“一路欢笑着走向理想的彼岸”吧!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39:4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用360度的课堂观察诊断


    发挥学生100度的思维热情


八里店小学  王鑫芽


今天杨海荣老师准备了精彩的讲座内容,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走进课堂坐到学生身边去做课堂观察与诊断。相较于之前的培训课程,今天杨老师的培训更偏重于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上午第一个环节中,杨老师通过一个数学课专题研究案例,逐层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第一次试教,老师是这样提问的“谁再来说一遍?”。很明显,这提问只是把老师想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加以巩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大多也是这样。有时只考虑让学生如何记住重点,甚至机械的重复也无所谓,心中大感惭愧。第二次试教,老师的提问改成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结果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用强大的思维想象力,给出了许多答案。正应了那句话“儿童生而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儿童缺乏的是知识和经验,而并不缺乏推理能力……”。接下来为了了解和掌握积极思维后的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如何帮助他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思维,就有了第三次的试教。老师的提问改成了“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思维,在比较优化中,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这看似简单的案例,对我的科学教学触动很大。回想自己在教学时,总是处处牵着学生走,只为让学生能归纳出教案上早已写好的结论,表面上学生的自主活动挺多,可有多少是能真正的培养学生思维呢?在前几天的培训中,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也曾提到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能进行表面上的探究。还有阮翔老师说过的:“在探究活动中,老师要心目中没有结论”。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学生思路之优劣及其思考轨迹,而不是答案之对错,我离这些要求还很远。


下午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通过他的讲解,我发现原来课堂观察是如此精细和复杂:需要把课堂观察框架分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还要使用各种测量技术与工具,才能获得一系列的“硬性”数据,从而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间的差距。记得哈佛大学的校训中有这样一条校训: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对于已跨入第三个三年的我来说,正是要奋起直追的时候。我想首先要多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多用理论来填充自己的教学,就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开始吧。


[此贴子已经被湖州熊二于2014/8/25 13:47:49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