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4.19,新街小学,“新蕊、骨干共同体”研训活动。
从李梦楚老师的《污水与污水的处理》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李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李老师设计的“污水净化装置”,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板书设计也非常有新意。在此提几点建议:
1.教学目标设定时,应从科学概念、方法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定。从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看,目标设定还可以更细化更具体。
2.简化“污水与自来水的比较”环节,把时间留给“污水净化后的交流”环节。第二个活动“污水净化”实验,李老师给了充分的时间,可能因为时间原因交流环节却略显仓促,但是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交流汇报非常重要,更能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发展。今天学生的生成的实验结果其实也非常有意思,有两个组净化后的污水颜色非常特别,全部展示在展示台上时,学生也很容易发现,我认为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不同,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而不是李老师自己去提出这两个颜色特别的组。交流时,学生设计的净水器“滤芯”排放顺序,可以让学生去讲台上自己排列,甚至可以多准备几套“滤芯”,把不同组的排列方式都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组的“滤芯”。
3.拓展问题需加以引导,不要留有悬念。最后李老师留下了一个拓展问题:如果在野外,没有干净的水,怎么净化污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作为课外研究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下课后基本没有学生会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么这个拓展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拓展而拓展了。我认为如果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在课内拓展,那么可以请学生下课后自己去通过网络、课外书等寻找答案,下一次的课上再进行交流。                    益农镇小   赵海芳
分享 转发
TOP
2#

终于又参加骨干班的活动了,今天来到了党湾一小。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杨望祥老师执教《土壤中有什么》活动环节安排紧凑、条理清晰,提供的实验所用的筛子让人眼前一亮,不同孔径的筛子把土壤中的颗粒物按照直径大小进行分层;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让学生建立起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意识;胡璐佳老师执教的《花、果实和种子》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观察雄蕊和雌蕊,值得学习。今天的研讨主题是科学论证或交流研讨,从活动后交流研讨环节,纵观三节课,都是重在师生交流,少了点生生交流。尤其是王璐佳老师的课,雌蕊雄蕊观察活动后的交流,基本都是老师问,学生集体回答的形式,学生交流研讨的氛围不浓。研究植物“受精”环节,视频内容太快,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此在交流时出现了困难,尤其是教师提问“什么发育成果实?”,学生回答“雌蕊”“胚珠”等,建议将此环节做成一个小活动,用图加文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用视频进行直观呈现。
                                                                                                                                                                                                              益农镇小 赵海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