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自主探究”是科学课与其他课的本质不同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嘉兴市南湖区研训中心的阮老师,给我们吴兴区的小学科学老师讲了生动了讲座,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聆听阮老师的心得体会:


上午,阮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的科学课》和《学与教方式的变革》的生动一课。阮老师风趣地和我们一起从“科学老师的幸福感”谈起,慢慢带我们跨入了科学课堂上的有效探究的大门。深入浅出地从“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四个方面,让我们在座老师了解到“指令性活动”与“自主探究活动”的本质不同,更深层次地为我们解析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本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意义。


阮老师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同时他更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联系教材,通过“月相变化”、“100毫升实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两个经典常识探究的课例,生动地为我们阐述了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上如何体现给学生思考空间,给学生活动空间,活动时间,进行的“有效自主探究”。大到整个教学设计的框架,教学设计的缘由,小到像月相变化中的三份看似相似却效果迥异的“月相记录单”,食盐一课中食盐的不同准备带给学生思维高度和思维深度的不同跨越,都让我们在座的老师深受启发。


下午,阮老师将一些天文现象,天文奇观以故事的形式,将原本枯燥的天文学发展史和天空的星座,描述得生动有趣,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中外传说。让我们感叹,阮老师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你阮老师教学风格的风趣幽默,也由衷感叹阮老师知识的渊博,更感叹科学的无止境。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50:2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让“海风”多到湖州吹吹,因为我们都还想做您的学生


——听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有感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从自己第一次踏上教师岗位起,我的师傅刘海霞老师就告诉我,我们小学科学有浙江小学科学网和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从此我便越来越喜欢在论坛里找宝贝,下载课件,提出疑惑等等。其中很多课件下载来源记得是“陈建秋”老师和一位“海风”老师。去年在湖师院的一次培训中见到过陈老师的风采,那一直就在等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海风”。今天,在我们吴兴区教研员“朱颂伟”老师精心安排的90学时培训中,终于得偿所愿。也见到了传说中的海风——吴建伟老师。


初见吴建伟老师,就觉得人如其名,像一整清爽的海风从脸颊上吹过。吴老师先和我们在场的吴兴区小学科学老师分享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又和我们叙述了他和“网络研修”的不解之缘。让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研修交流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优化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设计,集思广益,有更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研讨。


2、优化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自信,听取专家前辈的教学建议指导平时的教学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建立。


3、优化了教师的个人课后反思,课后及时反馈,与全国各地的科学老师多维互动,兼收并蓄。这样的反思其实就是一种个人的成长记录册,抓住自己稍纵即逝的灵感,说不定下一届公开课,比武课用到的点子就是在某一课后的突然涌上来的灵感与教学后记。


吴老师用自己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几次公开课的赛课的体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教学设计的细节关注,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他必定设计过很多遍并自己动手操作过,他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了学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教学方法的优质高效课堂,并他以与他人共同分享为乐,同时又在浙江小学科学网上感受全国各地老师带给他来的快乐。


吴老师在下午的讲座中,从一个“神秘水桶”开场,在我们的所有老师自己动手实验中,为我们带来了《美国“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教育的融合》为我们诠释了何为STEM课程,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四大融合。让我们了解到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K-12)制定的几个指导性原则即: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 关注核心概念和实践;学生对科学的理解随时间而加深;科学和工程既需要知识,也需要实践;科学教育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的结合;提升教育公平性。


同时,吴老师让我们老师自己亲自参与了“伽利略轨道”、“弹力球的制作与配比”、“纸火箭的制作”、“3d眼镜的制作”、“超级泡泡”的制作等等。让我们亲自做一回“主动探究的学生”,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的每一堂科学课,也是这样的,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不是课件做的多么优美,语言多么华丽的课堂。而是真正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感受探究乐趣并能有所思的课堂。


如果把,我们今天的讲座比喻成一节小学科学课,那么,看看课表,下一节吴老师的科学课,我这个“学生”已经在期待了。最后附上今天学习中的随拍(*^__^*) 嘻嘻……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45:20编辑过]

TOP
3#

    吴老师,您甚至会考虑到美化的水彩笔、彩带的实验器材准备,发现您这么重视学员的“制作成就感”,细化到这样,我想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应该是如此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成就感与美感!让孩子们用更大的“成就感”,激发无穷的“兴趣”,来陪伴他们的科学课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