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9月22日,我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研训活动,并有幸成为第二期骨干教师的成员。三位执教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非常精彩的课堂,孩子们精神奕奕,听课的老师也意犹未尽。

     先谈谈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变化》,我觉得陈老师的课前活动安排得非常好。是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江南小学,感知白天、夜晚,引出昼夜。活动安排,取之生活,将用之生活。在地球仪上寻找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非常合适。然后,让学生写把自己所有的假说都展示在黑板上,并且通过模拟实验一一验证,进行分析。然后是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我觉得陆老师上课蛮幽默的,学生兴趣很大,而且用时间轴很有意思。但是,整节课下来,总有一种上历史课的感觉,老师说得比较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还需要增加。最后,第三节钟琦钢老师的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感觉是三节课中难度最大的一节。我觉得已经上得很棒了。


     三节课,同一个班级的教学模式,第一次接触,很新奇,但又很好奇,学生连续上3节课,效果如何?学生会疲倦吗?学生的注意力会一直集中吗?


     下午,喻老师做了精彩点评,给我们做了讲座,为我们指明了小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浦阳镇小高莹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4 22:28:0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2015年11月24日,我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 研讨活动,主题是教学新范式之“模型建构课”。两位教师同课异构,执教了《月相变化》。宇宙单元,一直是比较难懂的内容。第一节课,是许臻尉老师执教的。他让学生参与模拟月相变化,还用了摄像头演示月相变化,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个是亮点。金老师的课,有精致的教具,学生操作方便,学生能够好的学习。两节课各有特色,真的很棒。但是,我有一个疑虑,两位老师,都在最后布置了一个月的月相观察活动,活动内容是好的,但是,学生最后真正去完成的可能寥寥无几吧。上午还有幸听何东老师关于星空的讲座,何老师对于星空的研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TOP
3#

虽然没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但是我认真学习了各位老师的帖子,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大家对李老师的《污水与污水处理》印象比较深刻。首先,从老师们的点评中了解到,李老师定下的教学目标达成。李老师设计的观察活动,非常吸引孩子们。还有给孩子们体验过滤装置,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富老师的课,以前就听过,上得很有味道,想必今天的课,一定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凌老师的课关于多肉,是作为拓展课程,老师们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最后,就有说自己的一点小想法,我非常赞同上面有一位老师提到的建议,就是李老师在课文的结尾,再引导一下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就更好。我们现在要发展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教育了那么多,最终要传达给孩子的一种意识,要保护水资源,从而引出保护我们的家园。(浦阳镇小高莹燕)
TOP
4#

5月12日,有幸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生本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暨北干小学教育集团学术月科学专场活动。先说说丁老师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丁老师从生熟土豆的观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深入探究生猪肉的变化。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探讨需要的实验材料以及如何取出肉片,对学生指导得非常细致。再说李霞老师的课,第一个感觉就是课堂非常轻松。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方面,不只是老师对学生的交流,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辩论的环节,讲求证据,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然后还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受益良多。(浦阳镇小高莹燕)
TOP
5#

9月28日,我来到任伯年小学,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这个新学校真漂亮,我想孩子们在这么美丽的学校一定很幸福吧。上午先是观摩了两堂展示课。钱星星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在观察探究环节非常有意思,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进行研究。何佳明老师执教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让我印象比较深。课前,何老师用一个小魔术,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全神贯注地听何老师讲课文。何老师的课堂带给孩子们证据意识,要用证据说话,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是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科学,所以,何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汇报格式,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表达想法,这一点也是我平时课堂上忽略的。然后是赵海军老师的讲座,对教学能力评比做了点评。杨老师总结了上午的活动,为科学的未来指明方向。下午,是徐春建老师的讲座,阐述了核心素养。一天的活动,满满的收获。(浦阳镇小高莹燕)
TOP
6#

今天在党湾一小参加小学科学教学新范式之“观察探究课”教学研讨活动。先谈谈杨望祥老师的课《土壤中有什么》。首先,杨老师准备的材料非常有结构性。筛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清楚得观察到土壤的分层,从而认识到土壤颗粒的大小。其次,在课堂有效研讨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如:“学生说土壤中有空气。”杨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再如:实验探究中,有一个小组在筛出的粉沙中有大颗粒出现。杨老师没有直接指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从而引导该小组意识到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首先,老师带来的芭蕉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讲解植物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老师有点急,讲的太快了。尤其是在几种植物的不同时,都是老师读出来的,这里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然后,在最后汇报结束以后,建议总结一下,植物动物它们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不同,是为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同时也是点题。(浦阳镇小高莹燕)
TOP
7#

        2月28日,我参加了2017年第一次科学专题研训活动,学习了一天收获满满。首先是2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主要谈谈第一节课:施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辨别方向,然后细致地指导孩子们一步一步制作指南针,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值得我学习。不过,个人建议在展示指南针的环节,施老师自己讲解孩子们的指南针,感觉占了主体地位呀。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组的指南针,也许是因为学生年龄太小,这样的表述有点难,如果提供一个汇报模式,帮助孩子表达,而老师则随时帮助指导孩子把自己组的想法表达出来,是否会更民主一些,更开放一些。下午“海风”吴老师的讲座令我印象深刻。一边学,一边“玩”,仿佛我也是一个小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学知识。STEM课程培训,使我大开眼界。
                                                                                                                                                                                                                 浦阳镇小 高莹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