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教:科学教材循环利用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小学科学教材循环使用的困惑和对策

王利江

困惑一: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老师也包括科学教师一直提倡“及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笔记”作为良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学生,现在突然要求学生在循环教科书的课堂上改变这种习惯,老师和学生都有点难以适应。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填写大量的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和数据,大部分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和数据都要在教科书上填写。而在科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在书上填写、涂画,学生的学习需要无法满足,学习任务完成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探究、实验习惯的养成。

困惑二:消毒、保管工作的展开存在困难。国家、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学校要做好循环使用教科书的消毒、保管等工作。可是,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消毒、如何保管呢?喷洒消毒液?那可是教科书啊,一喷还有法儿用吗?不消毒有很不卫生。无奈之余,有的教师只能是把教科书收起来堆在办公室或校图书室。

困惑三:教材改版怎么办?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基本前提应该是教科书的内容长期保持稳定。据了解,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很多地区的不同学科都经历了教科书的种种变化。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在修订,接下来的教材修订工作不可回避。在这种情况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如何进行呢?因此,何时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最佳时机,恐怕是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的问题。就拿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007版和2008版来讲,教材中许多部位都发生了变化,大到课文标题,小到插图文字,变化之处不下十余处。新旧教材同在,教材内容不同,教师将如何应对?

困惑四:新书、旧书如何发?老师们反映,拿到新书的学生满足而得意,拿到旧书的学生沮丧而失望。成长中的儿童心理在“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环境下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呢?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处理这种新、旧教科书带来的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呢?家长又持什么态度?这都是教科书循环使用带给我们的新课题。尤其是科学教材色彩丰富,旧的课本自然色彩显得有些暗淡,许多实验记录都已填写上了记录结果,旧的课本确实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接受。

有了困难和困惑自然就得想办法应对。下面是我校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简单做法,仅供参考:

对策一:为了较好的保护循环使用教材,更利于来年的循环使用,并且让学生不丢弃做摘记的好习惯,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应记的笔记统一让学生单独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对于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和数据教师提前一至两周将实验记录单(表)印制出来,供教学时使用。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养成了及时摘记的好习惯,又使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和数据有的放矢,整理起来更系统、更规范。

对策二:对于循环使用的教材,我们在学期末对其登记整理后移交图书室,专柜存放,并用紫外线消毒灯多次消毒,保证其卫生、安全。由于教科书怕潮,不宜用消毒液消毒,选用消毒灯、樟脑球等消毒、防蛀用品可有效地对教科书进行消毒、防蛀,利于循环使用教材的保存。这种做法简便易行,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做到。

对策三:教材的改版应对有新招。我们采取了每学年至少征订一个年级中最大班级学生数额的教材的方法。比如四年级3个班,3个班中人数最多的班为38人,那么所订教材至少能保证39(含教师)人能用上新教材(多订教材学校可从教师用书中列支此项开支)。即使教材有较大的改动,师生也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不至于因改版对科学教学造成太大的干扰。

对策四:新书、旧书一班一样。教材变动大时就全部按对策三中所说的那套新教材,班级之间轮换使用;教材变动小的话,其中一个班全用新教材,其余班级全用旧的教材。一个班级内部不存在新旧之分,学生就不会有沮丧和失望的表现了。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063313   bjqwlj@126.co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