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报道 [复制链接]

1#

《做一个指南针》教学实录


                                                                                                                                               萧山区开发区小学  施均捷
T:这是施老师昨天拍的这个教室的照片,能看出教室面朝的是哪一面?
S:东面
S:北面
T:刚才大家从教学楼走过来,太阳在场地的哪一面?
T:可能我们同学没有留意观察,太阳在场地大门的那个方向,早上太阳在东面,所以照片里的教室面朝的是东面,同学们面朝的是北面。黑板上贴“北”
T:简单了解了教室的方位,我们开始上课。其实很多同学对方位有疑惑,有没有同学对方位辨别有猜想?
S:可以借助指南针
T:今天施老师带了不同类型的振南针,有古代的司南,有异形的,有常规的指南针,出示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些指南针有哪个个部分组成的?
S:有底盘、磁铁
T:磁铁和底盘,叫做磁针和指示方位的方位盘。磁针有什么特点?
S:能帮我们辨别方向
S:碰到磁铁会吸上去
T:还可以吸回形针,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S:有磁性
T:还有什么特点?我刚才拨动了下,你看
S:可以旋转
T:可以自由转动,指南针有了这两个特点后,就能指示南北了。现在能不能指示南北?
S:还不能,没有停下来
T:我们要等到它停下来时才能识别南北,因此待会我们在观察时要等指南针静止下来。我们了解了指南针的基本构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指南针?
S:想
T:需要一些材料,PPT出示,回形针、铁钉、彩色回形针、长尾夹、缝衣针、大头针、弹簧片,这些材料能不能用来做指南针?
S:不能,因为没有磁铁
T:做指南针需要有这两个条件,一个是有磁性,一个是自由转动
T:回形针有磁性吗?谁有办法让它带有磁性?
S:用磁铁摩擦它的两边
T:我们让你来试一下,看看能否成功
S:上台演示
T:用磁铁的两端摩擦拉直的回形针,为什么要用磁铁的这个位置摩擦?
S:磁铁有两级,磁性特别强
T:出示做磁针的方法,你再演示一遍。这是一个方向吗?这样是来回摩擦,演示如何同一方向摩擦,请你验证一下有没有磁性。
S:演示,能吸起回形针
T:这样能指示南北了吗
S:不能
T:还缺少什么?
S:它不能自由转动
T:谁有办法让它自由转动?
S:再下面顶一个东西
T:做一个支架是吗
S: 对
T:有难度,但这是一种思路。
S:用绳子绑起来
T:这好像能转
S:放在水里
T:那就沉下去了,它是铁做的。如果我们能让它浮在水面上,也能够指示南北。
T:总结几种方法。图文解说,放水里、挂起来、支起来。支起来要用一个暗扣,铁钉是怎样放到暗扣上的?
S:是因为铁钉有磁性,吸在暗扣上。
T:是不是这样,等会你们自己尝试一下。
T:出示温馨提示
1要求两人合作完成一种类型的指南针
2有些物品比较尖锐,使用时注意安全
3磁铁摩擦结束远离磁针以免干扰实验效果
4制作完成后,与讲台上的指南针进行对比,判断成功后上台展示
S:领取材料,磁铁、小钢针、泡沫、纸片、暗扣、双面胶、水、水槽、大塑料杯、小一次性塑料杯、细棉线、橡皮、回形针、长尾夹、弹簧片、铁钉、毛巾。
T:施老师拍了几张我们同学做的指南针,出示照片。这组用的是彩色回形针,外面看着是塑料,里面有铁,所以也能做指南针。小鱼指南针、悬挂指南针展示。其实同学们做的指南针有些可以改进,比如这一组缺少了方位,如果能在方位上完善,就更好了。
T: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有钥匙、表带、水杯、铅笔盒上的指南针,这些在我们外出时携带方便。施老师做了一个吸管式指南针,吸管里面放一枚缝衣针,两端橡皮泥塞住,用颜色区分两端。
T:今天回去,同学们再完成指南针制作优化再设计,完善刚才做的指南针的不足。介绍新型辨别
方位的工具,电子指南针、GPS全球定位系统。
分享 转发
TOP
2#

2月28日,本学期第一次集中研训活动在崭新又高端的开发区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技术与工程”主题展开,上午分别由东道主施均捷老师执教《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神奇的气流》。我做了第一节课的教学实录,所以对《做一个指南针》这节课的思考也更多一些。本课的导入从让学生认识会场方位开始,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封闭室内的方位很难弄清楚,引出指南针。通过看一些指南针的照片,了解指南针的构造和特点,即必须有磁性、能自由转动才能做成。施老师通过让学生演示回形针的磁化、自己补充演示、出示温馨提示等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前指导,应该是比较到位的。从展示的指南针、学生的分组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有用裁缝暗扣做的、吸管做的、悬挂式的,材料的精心选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节课的不足,我认为在于学生完成制作后的展示交流环节,施老师用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手机拍照把照片呈现在屏幕上,效果很好,但是学生没有主动地介绍小组的指南针成果,也没有组间的肯定与建议,如果让小组成员自己来介绍效果肯定会更好。《神奇的气流》这节课活动设计得很精彩,更难能可贵的是杨老师完成了空气的整个拓展课程,这种专研精神值得我学习。这节课大气压力、压强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是否要求过高值得思考。两节课后,徐春建老师对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进行了解读,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这个领域的教学目标,然后钟祖欢老师介绍了他在美国访学时的所见所闻,也让老师们开了眼界。上午,在杨老师的工作布置下、在大家对新学期的展望中告一段落。下午,吴建伟老师带来了我期待已久的STEM课程培训,通过培训,了解了STEM的由来、意义等,还动手制作了弹力小球、用塑料管演奏出小星星,全场老师在互动中意犹未尽,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下来,收获满满,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是时候撸起袖子好好干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