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科学课上需要的科学小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1#

以下是引用gray0在2008-11-23 19:43:00的发言: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故事确实非常有价值!


大家也可以到我在“网络研修区” [原创]“贝贝”日常教学感想点滴日记(师生互动) 帖中看一看,我自创了一篇“声波作客记”,不知可不可以算科学小故事,虽然简单了点,但对学生的帮助却是不小的。

分享 转发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2#

11月22日


四上“声音”单元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耳的构造,了解耳里各器官的功能,但书本上的内容太少,除了一幅插图与短短几句解释(而且不全)外能提供给学生的就没有什么有效信息,使用的语言也过于诲涩。


  本来是想给学生找一找耳的模型,但没找到,所以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记忆相关知识点呢?我想到了一个方法,采取“欲擒故纵”之计:


  就是在上课后故意不给学生演示、讲解、实验、导入,而是让他们来谈一谈为什么我们除了能发出声音外还能听到声音。


  在学生带着略显失望的心情说出利用空气振动、利用耳朵接收等结果后,继续让他们机械地翻书看插图,说出耳朵的结构图顺序,于是学生也机械地告诉我一些书本上的知识。


  如果要死记硬背,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他们能记多久?能记多少?


  于是,我在这里加入了一个环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进入一个童话世界,你们将化身为声波MM去作一回客,在路上你们会看到很多新奇的“人”和物,他们会引领你到达目的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耳朵卡通(结构).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你们今天将去拜访大脑大哥,他可是一个大富翁,家里住着大别墅,还有一个大花园,并有管家帮他打理家务,要见他一面真的是很不容易,现在,就请大家出发吧。”


  首先,我们坐车来到别墅门口,大脑大哥把他的大门造得象一只耳朵,这样在门口就不会堵车,真有创意;


  进入大门,我们看到一个大花园,有一条绿草地铺成的花园步行道,顺着这条步行道一直往前走;


  在花园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一扇中国古代的圆拱门,敲一下门,里面出来了一位长着大大“八字胡”的门卫老爷爷,他向你要请柬,等你出示了请柬之后他会把请柬交给别墅里的通信兵——大蜗牛一只,并让你跟着它一起往里面走;


  这只大蜗牛会背着你的请柬通报大脑大哥,但是,当它爬到房子门口时,有一位漂亮的管家接过请柬,并确认无误后将你迎入房门,而在客厅里,你们将见到这里的主人——大脑大哥。


 


  那么大家想一想,你们在这一路上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和物呢?


  这下学生开始活跃了:


学生A:耳道就是草地上的步行道


学生B:圆拱门就是鼓膜


学生C:“八字胡”门卫就是听小骨


学生D:通信兵大蜗牛就是耳蜗


学生E:漂亮的管家就是听觉神经


 


  那这些“人”和物都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A:声波可以顺着长长的耳道一直传递到鼓膜(顺着步行道到达圆拱门)


学生B:出现的门正好可以将耳朵分成“外耳、中耳、内耳”不同的部分,而敲门时就象鼓膜将声音转化为了振动(请柬)


学生C:听小骨(“八字胡”门卫)感到了振动,它把这个振动(请柬)交给了负责内耳传递的“耳蜗”(大蜗牛)


学生D:耳蜗把振动送到听觉神经,并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因为管家听不懂蜗牛语,需要蜗牛翻译一下)


学生E:听觉神经接收到听觉信号后就直接送到了大脑(拿过请柬交给了大脑大哥),人就听到了声音


 


  经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后,现在就算让他们忘掉这些都已经是件很难的事情了,我觉得,在这个知识点上我成功了。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

以下是引用梅苑飘香在2008-11-25 21:53:00的发言:

有意思版主也不给加精,真小气!呵呵


我们“教师之家”的版主不能越版到别的版去加精,人家会不高兴的,对吧,也希望你有空到“教师之家”来发好帖,到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情况给你加了,对吧。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

  再讲一个大家觉得非常简单的故事:


  有几个探险队队员到一座雪山上探险,然而他们不小心把自己随身带的水袋失手落下了山崖,这该怎么办?他们找到一个避风的的山谷,升起了一堆火,从山上挖来了一块冰,把冰放在脸盆里加热。然而他们太困了,不小心都睡着了,当他们都醒过来时,发现脸盆里是空空如也,什么东西也没有。


  请问同学们,探险队员们遇到了什么情况?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


  这是三年级学生遇到水到底是固体、气体、液体这个问题时我讲给他们听的一个小故事。


  在故事里,学生想到冰可以用来制水,水加热后却不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一些学生会说变成了水蒸气,那水蒸气又去了哪里?学生们觉得很难回答。


  正因为学生觉得很难回答,我们的机会来了,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了,这就可以顺水推舟,推出气体这个概念。而冰是固体,剩下的水当然就是液体。


  如果此时老师继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话,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好办法帮助探险队员,让他们在睡着时水蒸气不会跑远,醒来还是能喝上水。


  有学生设计出在脸盆上倒扣一个脸盆,这样水蒸气跑到倒扣的脸盆上时会又变成水。


  这样就提前将冷凝这个概念向学生作了介绍,为三下的课作了很好的基础。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