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市定海区2023年励启赟学习成长贴 [复制链接]

1#
重新起航,记录新的学习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2#

磁极与方向

对于二年级的磁铁与方向这节课的实验操作一直属于比较困惑。教材中利用支撑旋转,来观察分析磁极与方向的关系,但存在摩擦力大等问题,数据五花八门,而随后的悬挂法在环形磁铁的操作中比较有指向性,但应用在条形磁铁中还是会出现挂不稳,有偏向性等问题。我尝试利用翼型磁针来代替第一个支撑旋转的实验,把它当作是一种类型的条形磁铁,实验效果是比较明显,但在内容实际联系上,二年级学生是有一定的思维断裂的感觉。也在屠老师的提议下,尝试了将翼型磁针放在后期与指南针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是进阶式的,但前面的条形磁铁的实验又缺乏了准确性。感觉对这节课有比较大个人的困惑
TOP
3#

茎和叶的学习

我们在课堂上观察了凤仙花,让学生通过手等肢体来小组合作搭建凤仙花的模型,以此来描述凤仙花的叶的特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关注到叶的形状,他们会将手指并的拢一些来展现,也会发现叶子是交叉生长的,并推测是为了更好地吸收阳光,且特意跑到灯下去搭建模型。他们还发现最底下的叶子形状不同且往下呈萎凋的趋势等。这个活动我的原先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明显的发现叶子的交叉生长的特点并能进行对叶的作用的推测,但在展示的过程学生挖掘到更多的信息,并从中进行对茎和叶的作用有依据的推测。学生还发现这样的模型展示还存在的无法展示叶的形状细节、颜色变化等细节,也在思考如何去改进与创新
TOP
4#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向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顾虑,知道相同磁极间是相互排斥的,不同磁极间是相互吸引的。学生对这一规律其实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他们认为这种相互作用是体现在不同的颜色部分之间的,而不仅仅是磁极。那通过教材中的活动,我在实验前增加了“可以尝试更多的方式,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发现你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推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相同颜色的磁极间是相互排斥的,但磁极去接触另一条磁铁的相同颜色的靠近中间的位置竟会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从而判断相互排斥的作用是出现在磁极之间的,这也是一个与原认知冲突的点,而且学生在尝试多种方式后,将两根条形磁铁叠放,发现上面一根磁铁会旋转至不同磁极相吸引为止。
我新增加了,利用这种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接触的情况,让磁铁小车绕障碍物一圈的挑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高涨,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实际应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让学寓乐于玩。
最后编辑阿励 最后编辑于 2023-04-01 23:41:56
TOP
5#

4月15日每月研修心得

4月15日,在线上聆听了朱钻飚老师的《八颗行星》的课例和陈特有关素养导向的科学课模型建构的主题讲座。朱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前概念的展现,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朱老师从学生对八颗行星的先前的认识聚焦,再对此进行细致的了解,利用建构模型的方法,探索由位置建模到轨道建模到大小建模最后以立体建模的展示,让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具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模型的迭代式更新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一步一步去接近真实,最后地图的展现和立体模型的展示,给学生的冲击感非常的强烈,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正如陈特所表达,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学习非常重要,是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关键问题为引领,在建模中让学生获得新认识。建构模型并不是高年级的专属,低年级也可以建构模型,比如一年级我们画校园里的动物,也是模型建构,观察一种动物,我尝试了让学生先将自己知道的蜗牛画下来,再通过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修改自己原先画的蜗牛,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地打破原先的认知,建立与观察的事实相关的新认识。
TOP
6#

[url=]2蜗牛.JPG[/url]
1蜗牛.JPG (, 下载次数:0)

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蜗牛(2023/4/21 15:48:36 上传)

1蜗牛.JPG

3蜗牛.JPG (, 下载次数:0)

观察以后改进的(2023/4/21 15:48:36 上传)

3蜗牛.JPG

2蜗牛.JPG (, 下载次数:0)

交流后进行修改(2023/4/21 15:48:36 上传)

2蜗牛.JPG

TOP
7#

春天即将过去,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学习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孩子们看到满地的落花就很欢喜。在探究课上,我们一起拾春,来拼出孩子们心中的花蝴蝶。

TOP
8#

设计蜗牛之家




TOP
9#

5月15日每月研修学习心得

本月15的每月研修如期而至,这次的仍是素养导向的课例探究,但本次的素养导向的教学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让现在身上有一二年级教学任务的我深有感触的同时也是频频赞叹黎老师与王老师教学处理中绝妙。《家里的植物》这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王老师在整堂课中以“植物好朋友”来代替植物这个称谓,在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拟人的语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落实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老师不断的强化这个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与植物与大自然亲近并且要保护好这些植物的思想。王老师的“我们身边的东西哪些来自植物”一个探索活动包含了多个进阶性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像剥笋一样地感受到植物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从植物原形存在到植物变形存在,也是思维从具象走向抽象的一个阶梯。而且不间断的活动和研讨让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让学生意犹未尽。同时我非常欣赏王老师的绘本教学,低段的学生对绘本的兴趣非常高,而且也很会从绘本中发现。我们在二年级《做大自然的孩子》中也借鉴了王老师的方法,让孩子自主地从绘本故事中发现与建立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而且低段教学中需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来使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这堂课和黎老师的教学理念让我对低段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理解与感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