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沈宇颢研修培训专帖 [复制链接]

1#
9.30龙津培训研修反思
我17年刚毕业在钟公庙中心小学代课,教过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可以说对教材还是稍微有一点了解和熟悉。但是四年级科学,无论是老教材和新教材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一天下来,听了前辈们上了五节课,再加上三位名优教师和王老师的解读、分析和总结,受益匪浅。
汪霞老师的《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傅斌老师的《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范蕾老师的《用气球推动小车》、郑玲巧老师的《运动与摩擦力》、蒋超龙老师的《运动的小车》,五位前辈,五节课,很有代表性,很精彩,并且各有千秋,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实验材料我没有精益求精;对西沃软件的应用我还只是在皮毛程度;对学生的掌控和调动程度一般......我迟早也会站上这个舞台,所以我得积累宝贵经验,尤其是两位男老师执教的课堂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傅斌老师执教的是四上第二单元第八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因为是培训听的第二节课,我拿来和第一节作比较,形成了很大的对比,我觉得他把男老师的优势发挥的很好。一开始聚焦就用绳子模拟小肠,让学生拉一拉,语言幽默,把孩子当朋友,在欢快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并且这节课有许多的实验和活动,傅老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很强,能做到井然有序,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乱糟糟,所以这一点值得我学习。还有傅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完全按照书本进行探索,适当的把馒头改成了苹果块,这种创新和变通也值得我学习。
蒋超龙老师执教的是四上第三单元第六课《运动的小车》,虽然是第二次听他的这节课,但还是有挺多想法。如果傅斌老师是活跃幽默的风格,那么蒋老师就是严肃朴实的风格,我感觉这也是男教师优势的体现。聚焦阶段,蒋老师带来了一段很有能量的视频,切合主题,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以后我要是视频导入,要好好寻找一下素材。探索阶段,有一些不同的是,他把改变坡度的大小也加了进来,显然实验更加丰富和饱满,这是上次王老师提出来的建议,所以我感受到磨课、听课的重要性,坐在下面的人很清楚上课的问题,虚心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及时改正,能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听课的一点反思,王老师讲到,新教材改革,把许多五年级的内容放到了四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减小,我们的教学,在思维和操作难度都应有所下降。还有就是王老师说的,实验材料尤为重要,合适的实验材料能解决很多问题,也可以出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准备中我会在材料方面多下功夫。
新教材的改革,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因为所有的老师和我这个菜鸟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以后的日子,我要好好熟悉教材;熟悉和制作各种实验材料;提升基本技能;完善教学设计。希望能像师父寄语写的那样:成为一颗小科的新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