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2014金华活动研讨贴: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王伟文 [复制链接]

1#

[讨论]2014金华活动研讨贴: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王伟文



u 王伟文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小学常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科学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省小学科学浙派名师培养人选。曾获浙江省春蚕奖、省优质课一等奖、省科研先进个人、区劳动模范等18项县区级以上荣誉。先后主持《小学生科学教育“hands on”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小学科学学习中前概念及其转变策略的研究》等5项省级课题、7项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其中4项获省科研成果评比二、三等奖,3项获市科研成果评比一、二等奖。《充分发挥概念图作用 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等20余篇论文发表于《科学课》、《浙江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参与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博物情怀的策略研究》等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多次在省级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上示范课和讲座。正式出版专著《重返自然——博物学与小学科学教育》一书。



 



 



 



教科版四上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金华市婺城小学 王伟文



一、教材分析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四上内容第二单元第一课。“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学生对溶解现象平时生活有一定接触,比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不过一般学生会把“溶化”或“没了”、“化了”等来当作溶解,即使是说“溶解”的,也不清楚“溶解”的概念。下面就是我事先对其中一个班的调查:



调查1把白砂糖放到水里搅拌,过一会儿糖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所占比例


  

  

会溶化


  

  

15


  

  

37%


  

  

 


  

  

5


  

  

12%


  

  

变成糖水


  

  

7


  

  

17%


  

  

 


  

  

13


  

  

32%


  

  

没回答


  

  

1


  

  

2%


  



调查2你认为糖化了之后,会在水中的哪一部分?





  
  
  


  
  
  


  
  
  


  
  
  


  
  
  


  

 


  

  

 
  


  

  

所占比例


  

  

A在上半部分


  

  

2


  

  

5%


  

  

B在中间部分


  

  

0


  

  

0


  

  

C在底部


  

  

18


  

  

44%


  

  

D各处都有


  

  

21


  

  

51%


  



 



当然,从上面调查也可看出,虽然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这是他们学习的基础。本课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使用过滤的方法,认识溶解和不溶解不同,以发展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对观察所得的描述,描述也促进学生的观察活动。



二、设计理念



“万事开头难”,起始课不好上。我认为作为单元起始课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放在整个单元的第一课,其意义和价值在于,除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一些溶解现象,初步建构溶解的概念外,还应进一步引发学习需求,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



为此,我想在设计努力体现:



1.让学生积累较多的直接经验;



2.课堂结构尽可能简约;



3.让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能尽可能用“图+文”详细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4.兴趣是学习科学动力,作为起始课把激发学习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提出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通过观察初步形成“像食盐那样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的现象,叫溶解”描述性概念。



3、懂得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食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2、针对观察到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每组准备两个小烧杯,两根筷子;食盐和面粉各一小包,实验记录单每人两张;两个过滤装置。



(二)教师:两个大烧杯;三根筷子;一包食盐、一包面粉、一包沙子;过滤装置;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


  

  

导入部分


  

  

生观察、思考


  

 


  

  

演示: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引出“颗粒”,观察到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3分钟


  

  

 


  

 


  

 


  

 


  

 


  

 


  

食盐在中


  

溶解了


  

  

初步感受溶解


  

  

出示一杯水,放入食盐,搅拌后,问食盐颗粒会怎么变化?


  

  

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16分钟


  

  

1.小组活动、观察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用“图+文”方式描述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指导食盐观察实验


  

  

引导学生认识食盐颗粒在水中经历从大到小、从多到少,逐步溶解到水中的过程。


  

  

交流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


  

  

认识溶解、不溶解的主要特征


  

食盐颗粒在溶解的过程中,逐渐变小,直至肉眼看不到;它分布在整杯水中。


  

  

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揭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除了盐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物质也溶解了呢?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其他的溶解现象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观察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用图+文字的方式把观察到现象记录下来


  

  

指导观察面粉颗粒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认识面粉颗粒在水中的变化不大


  

  

 


  

 


  

 


  

 


  

 


  

18分钟


  

  

交流研讨


  

  

组织交流研讨


  

  

引发认知冲突,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生过滤实验;比较面粉和水、食盐和水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滤液里的区别。


  

  

教师提出过滤实验要求


  

  

知道用过滤的方法可以把面粉和水分离出来,而不能把盐和水分离出来


  

  


  

  

像食盐那样在水中已经变成了肉眼都看不到的微粒,并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分离的,我们就叫溶解。


  

  

引导学生对“溶解”概念的新认识。


  

  

小结对“溶解”概念新的认识,引发新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分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5 10:40:0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2#

王老师的课确实精彩,无论是亲切的语言,还是改进的实验器材,无不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溶解。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