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胡富根专帖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主要措施: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胡富根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



(一)理论研学:得 分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二)教研研修:得 分
1.参加活动:分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2.论坛研讨:分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得分内容:


3.报道宣传: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得分内容:


(三)教学研究:得 分
1.撰写文章:分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2.课题研究:分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四)课程开发:得 分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五)技能竞赛:得 分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六)辅导学生:得 分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七)活动组织:得 分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得分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天申请加入共同体
TOP
3#

回复 7楼酸牛奶的帖子

谢谢啦
TOP
4#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记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张明臣组暑期研修活动
2019年8月1日下午,在福山外国语小学举行了喻伯军名师工作室张明臣组暑期研修活动。这是本小组的第二次研修活动,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关于暑期的研修内容;二是关于浙江-印州STEAM项目平移学习心得交流。

首先张明臣老师介绍了本小组的工作室学习的要求和基本情况。主要三个方面,第一公布了大家阶段性的学习积分,并要求组员每天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积分以工作室的要求为基准线,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学习。第二,给组员发了喻老师送给大家的两本书,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第三,把微课任务进行了分工,形成研究小组,讲解了基本的要求,然后大家一起进行了分小组的讨论,形成基本的思路。

第二部分内容分享暑期浙江-印州STEAM项目平移学习心得。工作室成员有半数老师参加了此次的平移活动,有三位老师是研修班学员,两位老师是助教老师,都比较深入的参与了这次活动。李冬融作为助教老师全程参与了平移活动,他对比了三年来,每次活动不同的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一些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今年的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一些优秀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唐瑭老师是研修班的学员,她把自己在每天跟班及参与深度研修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和问题与大家分享,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践行STEAM理念。

最后,张明臣老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希望大家一起,珍惜参加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这样的机会,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希望三年后,我们能为努力学习的自己竖一个大拇指”。
TOP
5#

《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五课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的升降现象。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热气球以及热气球加热上升的图片,思考热气球上升的原因并做出初步的解释。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和放飞“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进行解释。本课实验现象所指向的物理概念是: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方法,对空气的这种物理性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就可以了,不需要对相关的物理原理进行深入学习。
    拓展板块,通过出示“孔明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解释其飞行的原理,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
    本课还渗透了课程标准中有关“运动”、“热”的内容:“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以及“热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见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以上内容给予适当关注。
【学情分析】
    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有过亲身体验的经历,对热气球具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了解“热气球是需要靠热才能进行升空”的这一前概念,但是对“热气球受热后是怎样飞起来的?”这一问题不能做出具体的解释,这正是本节课的着眼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变重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以及危害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蜡烛1支,点火器1个,塑料袋1个,纸筒1个,教学课件及视频。
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创设情境:
(1)出示热气球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2)师:热气球能带着我们上升到天空俯瞰美景,又能下降,把我们安全地送回地面。(边说边板贴热气球)
(3)质疑:你知道热气球怎么会上升、下降呢?  (板贴)
把学生说得关键词写在副板书上
2.引出主题: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来模拟做个热气球,找找热气球上升、下降的原因(板贴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热气球,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热气球怎样上升和下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本堂课研究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探索:模拟“热气球”升降的活动(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纸筒,点火器,学习单]
1.出示材料:
①师出示塑料袋,热气球在这里(举高塑料袋),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升起来?学生说到加热或蜡烛或火源时,板贴:蜡烛。
②师演示台演示:
教师出示蜡烛,然后把塑料袋放蜡烛上面,问:这样行吗?怎么啦?
演示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简单介绍点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在出示蜡烛的过程中渗透2点:一是蜡烛周围烫,用于隔热;二是用纸筒集中热量。同时强调:注意安全。蜡烛旁边大大地写上安全两个字。)
③出示带有孔的纸筒,请一位同学来放一下。



如果学生如图1放置,教师拿起纸筒倒过来放一下,问:纸筒倒过来放可以吗?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学生如图2放置,教师拿起纸筒倒过来放一下,问:还有不同方法吗?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师概括:原来这个小孔是为了让空气流进去补充用的。
(边说边板贴纸筒,画个箭头)
④师:要让热气球上升还有几个小窍门,投影:
  A.拎住袋子,边缘拉开。
B.齐心协力,注意安全
⑤讲解投影要求: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让热气球飞起来吧!看清我们要做的事情,放飞热气球的过程中请完成这张学习单:

我们来做“热气球”
      制作时间:    月    日 制作者:          


活动:热气球上升到天花板并停留一会儿

讨论:

1. 你们是怎样让“热气球”上升的?说说你们的小窍门。
2. 加热前后,“热气球”有什么变化?
注意观察上升和下降时塑料袋的变化、空气的变化等。



2.实验探索:
(1)学生尝试放飞热气球,教师巡视指导:
①打火枪的使用 ②塑料袋是否撑开 ③安全问题
(2)小组做的差不多了,收交器材,材料上交后提醒讨论下面问题。
三.交流研讨:实验现象及解释(预设13分钟)
1.你是怎样让热气球上升的?说说你们的小窍门。
根据学生说的教师适时提问。
① 袋子是飞起来了,但是飞不高,可以怎么办?
加热时间稍长一些,袋子感觉要往上跑了再放手。
② 怎么想到一起在喊:“1,2,3……”
③ 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袋子下面一圈粘了透明胶,你知道这有什么好处?
   配重,袋子不至于倾斜马上降下来。教师可以动作演示一下。
2.加热前后,“热气球”有什么变化?注意观察上升和下降时塑料袋的变化。空气的变化等。(板画或板贴)
①师:我们分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三个时间段来看看“热气球”的变化。刚才贴的代表加热前的“热气球”,那么谁来描述一下加热中的“热气球”有什么变化?先说塑料袋的变化,再说空气的变化,然后归纳是空气变化引起塑料袋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贴或板画。
②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解释一下,“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
归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四、课外拓展(预设4分钟)
(1)出示孔明灯:这个认识吗?
师:孔明灯在古代打仗时,可以用来做求救信号,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许愿灯,人们常常放灯祈福。谁来解释一下孔明灯是如何上升下降的?
引导孩子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句话解释。
(2)如果你去放飞孔明灯要注意什么?
机动学习内容:
下面问题给课堂上实验做地快的小组,单独一张学习单。
画图解释: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如果这一个个小点代表空气,你觉得空气在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画在右图中。



请学生说说意思,不做定论,点出学生的几个矛盾点:
① 空气颗粒大小的变化(变大变小)  
②  空气颗粒数量的变化(变多变少)  
③  空气颗粒间隙的变化
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查资料。
TOP
6#

《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探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2、新身经历“问题 — 假设 — 验证 — 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及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四人小组):水槽(外加三组材料)

材料1、木块、大小螺帽、胡萝卜、石头、泡沫、塑料片、

材料2、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四只;

材料3、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四个。

教师(演示用):(同学生)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猜测物体的沉浮,教师演示;

2、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

二、活动一:

1、猜测——验证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1)出示材料1,小组讨论: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将物体分成两堆。

(2)实验验证。验证后将物体放回实验盒。

2、交流汇报:(思考——你们有什么发现?)

(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激起矛盾)

三、活动二:

1、出示材料2,说明:这里有三个小球,它们重量不同,但大小是相同的,请大家先猜测再验证,它们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2、交流各人的发现。

3、根据你们的发现,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球,它与刚才三个球一样大,从但重量比2号轻,比3号重,你们猜一猜,把它放入水里会怎样?

4、小结。

四、活动三:验证物体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通过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四个“小矮人”进行实验验证)

五、总结





[板书:               物体的沉浮

                         沉              浮

             大小相同    重              轻

             重量相同    小              大
TOP
7#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册

郑重说明:
浙江省各小学使用的科学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一直是我省小学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批科学老师担任志愿者,编写出3-6年级作业本参考答案供大家使用。近几年,该作业本数次修订,原有的参考答案和作业本题目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已不便继续使用。为此,我们再次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上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本次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上:姚力军、杨荣华
四上:孙小宝、张淑飞
五上:陈晓吉、陈亚飞
六上:朱建英、曹建清
统稿和审查:陈建秋、刘竹英

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主要由朱建英老师和曹建清老师负责提供,大家在使用中若有异议可联系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六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工具和机械单元
1.使用工具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2. 将下列工具与名称用线连一连。
      
3. ( C )

2.杠杆的科学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2. 请根据示意图在相应的括号中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压水井的支点应该在上面黑点上)
3. 请在下面各杠杆尺的右边某个位置画上两个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活动记录:
1. 分别画出下列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并填写它们的省力情况。

课堂练习:
2. 请用箭头标出火钳和裁纸刀的支点位置,并判断它们是否省力。

                                                                                                                    
                                                                
    

   ( 费力杠杆)                ( 省力杠杆 )        
3. 选择题
(1)B    (2)B            

4.轮轴的秘密
  活动记录:略
1.    我们的发现: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
2.    我们的发现:轮轴的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课堂练习:
3.    选择题。
(1)D     (2)B    
4.    请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轮或轴。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记录:略
1.    我们的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
2.    我们的发现:动滑轮能够省力。
课堂练习:
3.     A
    定滑轮    动滑轮
省力情况    不省力    省力
改变方向情况    改变    不改变
4.    



6.滑轮组
活动记录:略
1.    我们的发现: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    我们的发现:用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更省力。
课堂练习:
3.    

4.    (B)
7.斜面的作用
活动记录:略
1.    我们的发现:沿斜面提升物体能够省力。
2.    我们的发现:
斜面坡度越小,省的力就越多;斜面坡度越大,省的力就越少。
课堂练习:
3.    选择题
(1)B   (2)D     (3)A
4.    盘山公路,因为到山顶的路相当于斜面,盘山公路的坡度更小,所以更省力。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活动记录: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把手    轮轴    省力,容易把握方向
刹车    杠杆    产生强大的摩擦力,及时刹车
踏脚    轮轴    省力
车铃    杠杆和轮轴    省力
1.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C  (2)A
3. 连线题。
            
4. (1)杠杆、轮轴、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等
(2)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改变运动速度,(省距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
(1)A  (2)D  (3)C   (4)C、BD、A    (5)A    (6)A、C
(7)A (8)A、B  (9) B  (10)B、D  (11)C  (12)A、B、CD 、D
2.作图题
(1)
                                  
(2)左图:右边第三格挂2个;右图:右边第二格挂2个,或第四格挂1个
  
(3)会动,向上运动
    这是一个滑轮组,其中定滑轮右端挂了2个钩码,那么定滑轮左端的绳子受到向上的2个钩码大小的拉力,而动滑轮可以省力,所以拉力足够将挂在动滑轮上的2个钩码往上提。


3.连线题

4. 实验题











《形状与结构》单元
1.抵抗弯曲
活动记录:略
2. 我们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
3. 我们的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课堂练习:
4. 选择题。
  (1)D   (2)A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活动记录:
1. 略
  我们的发现:改变形状后,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也会改变。
2. 截面图参考:


瓦楞纸的特点:利用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增强的原理,瓦楞纸的承重能力大大增加,还节省了材料。
3. 选择题
  (1)D      (2)C

3.拱形的力量
活动记录:
1. 略
我们的发现: 拱形承载的垫圈个数比“一”形横梁承载的垫圈个数多。
我们的解释: 拱形比“一”形横梁承重能力强。
2. 略
我们的发现:抵住拱足后,拱形承受的垫圈个数比没有抵住拱足时的要多,抵住拱足的重物越重,拱形能承受的垫圈个数就越多。抵住拱足的重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拱承受的垫圈个数没有变化。
我们的解释:拱形的承重能力和抵住拱足的力有关。在一定限度内,抵住拱足的力越大,拱形的承重能力就越强;抵住拱足的力越小,拱形的承重能力就越弱。
课堂练习:
3. 选择题。
(1)D  (2)C

4.找拱形
活动记录:略
1. 我的发现:组合在一起的拱条数量越多,承重能力就越好。更多的拱形组合成圆顶形,承重能力强。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C     (2)D     (3)C


5.做框架
活动记录:
1.  略
2. 略
3.  略
课堂练习:
4. A
5. C
    
6.建高塔
活动记录:

1.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自身的重力、风力等
  形状和结构特点: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结构。
  猜测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底部有拱形结构,很好的承载重力;上小轻下大重,重心低;框架结构空气阻力小,使它不容易倒。
课堂练习:
2. B
3. A
4. D

第7课  桥的形状和结构
5. 1.(1)D   (B)


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


单元练习
1. 填空题
  (1)木、石板;  拱、拉索
(2)形状、 厚度
(3)球;拱;拱
2.选择题
(1)C  (2)A   (3)B    (4)D
3.图形题
(1)拱形受压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2)右图黄色部分




4.(1)宽度、厚度、跨度等
(2)①厚度;宽度、跨度、材质、垫圈大小等
    ② 7
    ③ B;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并减少误差。
    ④ 80(或更多); 每多一张纸的厚度,放垫圈数量呈多倍增大。
其他条件不变,纸梁的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弱;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强。
  (4)不一定,因为纸的抗弯曲能力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只有保证所用纸张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两张才比一张强。
5. 略
TOP
8#

《能量》单元
1电和磁
课堂练习:
1. C
2. C
3. C

2电磁铁
课堂练习:
1. D
2. B
3. S极     N极     电池正负极的接法相反(或电流的方向不一样)。
4. B

3.电磁铁的磁力(一)
活动记录:
1.
我们的假设    我们的理由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减少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磁性是由通电的线圈产生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数量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少,磁力小    电产生磁,电力越大,磁力越大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有关。铁芯粗,磁力大;铁芯细,磁力小    铁芯粗,绕线多,磁力就大

2.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改变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绕10圈    (2)绕20圈    (3)绕40圈
实验需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电池多少不变,缠绕方向不变,铁芯大小不变,电线粗细不变

3.略
我们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电磁铁的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强;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弱。

课堂练习:
4.A
5.(1)甲,甲缠绕的线圈圈数多,产生的磁力大。
  (2)N; 吸引。

4.电磁铁的磁力(二)
活动记录:
1.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电池数多,磁力大;电池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改变电池数量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1节电池    (2)2节电池    (3)3节电池
实验需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线圈圈数多少不变,缠绕方向不变,铁芯大小不变,电线粗细不变
2. 略
3.
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它们的关系
线圈圈数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电池数量    串联电池数多,磁力大;串联电池数少,磁力小
铁芯粗细    铁芯粗,磁力大;铁芯细,磁力小

4.制作一个强力电磁铁
(1)需要的材料:蓄电池、导线、特制铁芯
(2)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措施:能提供强大电流的蓄电池,能绕几千圈的导线,铁芯可以缠绕几千圈线圈
(3)需要注意的问题:电池的电压不能让人触电
(4)设计图:略
课堂练习:
5. 磁性; 断电; 电流,线圈圈数

5.神奇的小电动机
课堂练习:
1. B
2. 磁铁; 线圈;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铁南北极方向等
3. (1)√    (2)√      (3)×      (4)√
6电能和能量
活动记录:
1.
用电器名称    可以做的工作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照明    电能    光和热
电视    看节目        声音、图像
电话    交流        声音
录音机    放音、录音        声音
电脑    看节目、交流等        画面、声音
冰箱    制冷        热
电饭煲    烧饭        热
电磁炉    炒菜        热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C    (2)B    (3)C

7电能从哪里来
活动记录:
1.
序号    能量转化器    使用的能量形式    输出地能量形式
1    电池    化学能    电能
2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    
3    核电站    核能    
4    水力发电机    水能    
5    风力发电机    风能    
课堂练习:
2. (1)B    (2)C
3. (1)动,电  (或者电,光)
(2)发电
TOP
9#

8能量与太阳
课堂练习:
1. D
2. D
3. (1)B    (2)甲 、丙

单元练习
1.    B
2.    C
3.    B
4.    A
5.    C
6.    A
7.    B
8.    (1)势 、 动      (2)动 、 电
9.    太阳 、 动
10.     (1)线圈直径  
(2)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直径无关。  
(3)无影响
11.    (1)产生动能。
(2)动、电;发电机
(3)齿轮转动, 电能转化为动能, 电动机
12.    (1)吸引铁钉的数量, 串联电池的数量
(2)①越强 ;  ②1、4 或2、5 或3、6
(3)①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圈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铁芯大,磁性强;铁芯小,磁性弱。
     ②铁芯大,吸引的铁钉多;铁芯小,吸引的铁钉少。
13.    (1)电、动   (2)化学、 动
14.    (1)电磁铁、  甲
(2)南、 北
(3)钉尖也是北极,同极相斥;  
B端被钉尾吸引, 钉尾是南极,异极相吸。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1校园生物大搜索

活动记录:
1.
植物名称    生长地点
樟树    校园操场
茶花    校园花坛
蟋蟀草    操场
狗尾草    墙角
菊花    花坛
动物名称    经常活动地点
蚂蚁    墙角
鼠妇(西瓜虫)    花坛草丛
蚱蜢    草地
蝴蝶    花坛
蜻蜓    操场







课外补充发现 略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C  (2)B   (3)C
3.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活动记录:1. 2. 略。
课堂练习:
3.连线题。
(1)



(2)




4. (1)A  (2)C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活动记录:
1. 分类方法1


植物    开花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不开花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分类方法2


植物    木本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2. 蕨类植物不会开花,一般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开花植物会开花结果,各种环境下都有生长。
课堂练习:
3. 选择题。
(1)C  (2)B  (3)B  (4)A
4. 填空。
(1)蕨、 藻、 苔藓、 光合作用;
(2)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活动记录: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动物    陆生动物
    水生动物




课堂练习:
2.填空题。
(1)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2)乳汁、 哺乳动物;
(3)昆虫
3.  昆虫类: 1、8、10;
鱼  类: 2、4;
鸟  类: 5、7;
哺乳类: 3、6、9。
4. 写出下列动物的主要特征。
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鸟:身上长有羽毛,一对翅膀,卵生。
鱼:生活在水中,身上长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卵生。
5. (1)身体构造、生命活动特征
(2)哺乳动物,用乳汁喂养小鸭嘴兽(能自圆其说就好)
(3)哺乳动物, 用乳汁喂养小鸭嘴兽, 直接生小动物(或胎生)的

5相貌各异的我们
活动记录:
1. 略。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A    (2)C
3. (1)B    (2)C    (3)A    (4)C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活动记录:
1. 观察
植物名称    叶子的形态特征    叶子的形态特征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仙人掌    叶子刺状    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了刺状;
松树    叶子针形    生活在寒带和高山,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的温度;
美人蕉    叶子宽大    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叶子宽大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的温度。
我的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2.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身体特征    功能
金鱼    水中    身体上有鳞片    保护身体
        长有鱼鳍    游泳
        有鳃    呼吸
        梭形    减少运动阻力
鸽子    树木、天空    长有翅膀    飞翔
        长有羽毛    飞翔
        骨骼中空    减轻体重
        长有喙    吃食
我的发现:动物的身体形态特征和功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课堂练习:
3. 选择题。
(1)B   (2)D   (3)C  
4. 连线题。


7谁选择了它们
活动记录:
1. 观察
狐狸种类    毛色    体型大小    耳朵比例    后腿比例
灰狐    灰色    中等    中等    中等
红狐    棕红    细长    大    瘦长
北极狐    白色    肥胖    短小    短小
三种狐狸存在差异的原因: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越冷的地方体型越接近圆形,并且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小。

课堂练习:
2. 选择题。
(1)A    (2)C    (3)B    (4)B
3.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2.填空题。
(1)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2)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存环境;
(3)阳光、空气、水源、地域等;
(4)1993,  5月22日
3.  D

单元练习
1. 填空题。
(1)多样性;
(2)水中、 鳃、 鳍;
(3)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4)光合作用、 营养
2. 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D   (7)B
3. 连线
4.分类图

5.(1)草鱼,因为草鱼是鱼类,而鲸、河马是哺乳动物。
  (2)樟树,因为樟树是绿色开花植物,而钱线蕨、苔藓是绿色不开花植物。
  (3)蜘蛛,因为蜘蛛有4对足,不是昆虫,而蝴蝶、天牛都是昆虫。
  (4)蝙蝠,因为蝙蝠是哺乳动物,而孔雀、乌鸦是鸟类。
6.
(1)绿色青蛙具有天然的保护色,可以避免被天敌大量捕杀,从而保存物种顺利地繁衍。
(2)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
(1)B,  A
(2)①仙人掌的叶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肥厚多汁的茎可以储存水分;
     ②企鹅体型肥胖,有厚实的皮毛,可以抵御严寒。
     ③有翅膀,骨骼中空比较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的阻力。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D    (5)C  
(5)A    (7)B    (8)D    (9)C       (10)A
(11)D   (12)A   (13)C   (14)B       (15)B
二、填空题
1. 一;  大;  省力;  水龙头、方向盘等。
2. 支点;  棍子。
3. 形状。
4. 拱形;  坚固。
5. 增加厚度;  改变形状;  框架。
6. 奥斯特;  偏转。
7. 转子;  磁铁;  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
8. 空气;  高温。
9. 脊柱;  脊椎;  无脊椎。
10.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
三、探究题
1. 其他条件不变,斜面越长,坡度越小,省的力就越多;斜面越短,坡度越大,省的力就越少。
2.(1)线圈、 铁芯、  磁性。
  (2)线圈圈数、 串联电池数量、 C
  (3) N
  (4)如右图
3. (1)植物、太阳能
   (2)B
   (3)被泥沙掩埋
TOP
10#

感谢朱老师的关爱,经常提醒我
TOP
11#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练习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5分)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1400年前,就用石料造出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2.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__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__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___________。
3.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4.圆顶形可以看成是________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
5.___________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6.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7.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8.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螺丝刀是轮轴,下面还有哪些不是轮轴(    )。
A、方向盘    B、斧头    C、螺丝钉      D、水笼头
2.我们曾用螺丝刀为工具来做一个“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这时的螺丝刀就是(     )的机械。
A 轮轴        B 杠杆      C 滑轮
3.下列杠杆类类工具中,工作时是费力杠杆的为(     )。
A 实验时用的镊子   B 饮水机水龙头上的开关  C 电工用的老虎钳
4.剪刀是一种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下列剪刀中是省力杠杆类剪刀的为(    )。
A 理发师用的剪刀   B 裁缝师剪布用的剪刀   C 花匠剪树枝用的剪刀
5.下列工具中应用了斜面的为(     )。
    A 斧头     B 螺丝刀      C 羊角锤
6.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7.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    )。
    A                    B                       C



8.下列情况最省力的是(    )。
A.            B.             C.              
    

9、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10.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
    A.               B.                 C.                D.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    )
2.螺丝钉上的螺纹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
3.自行车中没有滑轮原理的存在。                              (    )
4.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5.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    )
6.用两张纸搭一座“平桥”一定比一张纸搭一座“平桥”所能承受的压力要大。  (    )
7.有的大桥的拱在下面,有的大桥的拱在上面。                  (    )
8.剪刀既有杠杆的作用,又包含有斜面的作用在里面,而螺丝刀只能起轮轴的
作用。                                                       (    )
9.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    )
10.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不能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    )
四、填图题(共15分)
  1.用线段表示绳子,连接好右图(请用尺子画)。






2.标出下面各图中的三个点,并填空。




钢丝钳                  火钳             开瓶器
填空:
上图中的省力杠杆有(                ), 费力杠杆有(                )。

五、连线题(8分)
把下列物品和应用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汽车方向盘                斜面                 扳手
斧子                      滑轮                 盘山公路
螺丝钉                    杠杆                 镊子
钓鱼杆                    轮轴                 吊车
六、实践与探究题(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9分,第三小题9分,共22分)
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杠杆呢?





2.我们曾对自行车进行过研究,发现在自行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的应用。请你举三个例子,说明自行车的哪个部件,应用了什么机械原理。
    
    
    
3给你2个钩码,让下面的杠杆尺平衡
TOP
12#

《电和磁》教学设计

温州市龙湾区屿田实验小学

戴乐韵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起始课。本课的具体概念是: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初步意识到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可以增大电流产生的磁力。教材期望学生能通过以下两个主要活动建立起以上概念:其一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指导学生做19世纪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其二是做短路电路和通电线圈加大指南针偏转角度的实验。

由于是单元起始课,因此,本课与本单元接下来的教学关系非常密切。如: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第2课中的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第5课中的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用短路、和增加线圈圈数的方法等加大小磁针的偏转角度的研究,也为对第3 、第4课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研究提供直接经验;用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电流检测器”检测废电池是否还有电,暗示了第7课中检测手摇发电机是否发出电来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电”和“磁”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六年级的孩子不会感到陌生,再加上在三、四年级中有独立的“电”和“磁”单元的系统的科学学习,已经知道一些磁铁的知识和简单电路的知识,为本课的“电生磁”概念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学习的遗忘规律影响,大部分孩子对普通电路的组装连接还不够熟练,对电路短路的连接以及这种连接会增大电流,易损坏电池也有些淡忘,这一点会直接影响到本课实验的操作效率;对磁能吸引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两种现象的不同之处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在本课的复习阶段就必须有效地唤起孩子的旧知,为建立新的概念服务。1572221968576956.png

“电”和“磁”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对几个班学生的前测来看,约有9%的孩子认为电和磁没有关系或是不知道,有91%的孩子模糊地认为有关系,个别有生活经验和有相关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孩子能说出电能干扰磁,或者互相之间有存在某些作用或关系,不过没有具体的直接经验。而且,当让那些认为电和磁有关系的孩子猜测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时,他们却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电和磁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更需要教师搭好脚手架,唤起孩子们的旧知,建立概念框架,促进他们的概念建构。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体现明暗两条设计思路。由于本课是典型的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科学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仔细观察、严谨求证、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本课设计以情感体验作为暗线,注重感性证据的收集和理性思维分析。了解电磁科学发展史,从奥斯特之前人类的已有研究——奥斯特的伟大发现——奥斯特之后对科学的发展促进,经历科学发展史的过去、现在、未来,渗透引领、启发、探索、延续的思想,学生在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的过程中,体现科学发现的背后科学品质的发展。

本课设计的明线是,基于课标大概念和单元概念框架,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起点,基于前概念,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活动,大胆尝试,细心发现,寻找更多的证据,验证电和磁的伟大发现。活动设计力求学生理性思维的梯度发展,让学习进阶发展与本单元和课标大概念吻合。1572221981212292.png

单元起始课承载着“了解学生原有经验,引领学生走进新的科学世界,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通过唤醒旧知,联接新知,以解决问题为支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能量”大概念下驱动的电和磁的进阶性学习。

《电和磁的研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设计时采用的双线目标:

【学科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科学探究:

1.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合理的推理重复的实验,寻找证据,集体的论证,建立解释,找到物质之间的关联。

科学态度:

1.提高实证意识,增强理性思维品质,激发探究电和磁的兴趣。在体验奥斯特研究电和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巧和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探究兴趣。

2.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严谨坚持的品质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融入HPS教育(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史,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

理性思维:学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实证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板贴、指南针、学生相同材料1份,大表格(KWL),

学生:KWL单元学习手册课前调查(每人)

1572221993388031.png

学生:

活动一:新电池5号1个、电池盒1个、开关1个、导线3根(长)、灯泡1个、指南针1个、记录图、指针贴纸、

活动二、线圈1个、电池1个、水笔、记录板、导学指南、点赞贴纸、朋友圈展板、评论条、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展示班级日志

1.  出示“班级日志”(KWL大表格),分别展示全班学生对“关于能量我们已经知道的”和“关于能量我们想研究的”这个问题的回答的汇总情况。读读个别学生写的,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意思。

1572222001949789.png

2.介绍使用方法:“班级日志”将伴随着我们整个单元的学习。当我们学习后获得了新的知识可以填在L中,解决了哪些问题咱们在“表格W”上做个记号,当然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往“表格W”上贴。

【设计意图:“班级日志”的运用是站在整个单元结构教学的高度来关注学生思维的卷入。这里汇集展示了全班孩子的前概念、思维的发展和推进的全过程。虽是简单的两张表格,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发思考,引入课题(3)

1.实物投影出示指南针【板贴小磁针】

讨论:我们已经知道指南针可以指示南北,是因为里面有根小磁针,有什么办法不碰到它,却可以让小磁针指向改变,发生偏转?

预设:铁、磁铁【板贴铁、磁】

归纳:只有铁和磁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理由:磁铁具有磁性,磁能吸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与磁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小结:铁两头靠近小磁针的两极都出现相互吸引,磁铁靠近时有一头是出现相斥现象。

2.出示铜导线放在指南针上面:铜导线可以让小磁针转动吗?

学生观察并说理由。(磁铁不能吸引铜)

3.情境引入:2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奥斯特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打开时光的大门,回到200多年前来看一看吧!【课件视频】

【设计意图:对铁、磁铁和铜导线靠近小磁针的不同情况进行梳理,是本课学习急需解决的、来源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性”唤醒。这样不但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而且便于孩子们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二、模拟探究,经历发现(8)

(一)像奥斯特那样去做——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现象呢?都说科学家的发现,我们未必能察觉,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学生说做实验)那就让我们像奥斯特那样去试试吧!【揭题:电和磁】

1.学生实验

小组拿出材料,尝试接通电路,测试,把磁针的结果贴在指南针图中

1572222008596941.png

提示:

接通电源,断开电源,多次测试

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贴在图中

开关即关即开,避免电池过多损耗

组长把实验结果贴到黑板上

时间3分钟,实验结束材料放到抽屉里

2. 交流

第一层次:指向电流让指针偏转

(1)预设:部分没偏转

我们的研究结果都一致吗

为什么没有偏转呢?

灯有亮说明电路本身流通没有问题(上来演示一下)

灯没亮连接有问题(你可以再次尝试让灯泡先亮起来,通路状态下再观察)

(2)预设:都偏转

你们发现了什么?

(3)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偏转?(通路)

(4)是什么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电还是导线?请例举收集到的证据。

预设1:电【板贴:电】

证据1:接通电路,小磁针偏转,断开电路小磁针复位。

     证据2:电流越大,小磁针偏转的角度越大。

     证据3:电池调头,小磁针偏转的方向也改变了。

预设2:为什么不认为是导线。

(1.    导线的材料是铜。2.断路时,没看到偏转)

第二层次:指向电产生磁

电是怎么让磁针偏转的?通电导线周围有什么力量吗?可能是什么力量让磁针偏转?

预设:可能有磁性【板贴: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推进思维发展,同时提出问题,聚焦本课研究的问题核心电产生磁】

(二)寻找更多的证据——让磁针偏转更明显(15)

1.情感提升:你觉得磁针偏转的角度大吗?是呀,虽然偏转的角度很小,很不明显,但是,这偏转还是被细心的奥斯特发现了。奥斯特的心情非常激动。如果你是奥斯特,你会将是电让磁针发生偏转这个消息现在就发布出去与别人分享吗?比如朋友圈?【微信朋友圈】

其他同学也都同意吗?可是,这个现象还很不明显,偏转角度这么小,你认为所有的人都会认可是电流让磁针偏转的吗?怎么办?

预设:学生说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

2.怎么寻找更多的证据呢?

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吗?

预设:电流变大(电池数量增多、短路)、增加导线(线圈)【PPT】

短路:瞬间产生很大的电流,开关不能长时间接触,避免发烫

线圈:好几条导线预设:如果靠近指南针的导线变多会不会让偏转角度变大?演示,出示通电线圈

3.研究活动提示:(10)

仔细阅读导学单,小组分工合作

时间10分钟,自主选择1-3个实验进行研究

图文结合记录证据和发现

记录板贴在朋友圈展板,并确认观点打勾



4.学生活动:领取材料,教师计时器开启,10间到就停止活动,整理展板

5.评价活动:(2)

浏览其他小组进行点赞和评论,

认为研究的内容证据充分,观点表示支持,可以点赞

对研究的发现结论或者实验设计有意见的可以留言

时间2分钟

活动组织强调:

点赞贴纸在抽屉,每人一个,

评论条和笔在展板旁边,需要的可以领取

1-5先看6-11组,6-11组先看1-5组的,分成两批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研究,寻找更多的证据支持观点,培养实证意识。点赞活动面向每个学生的评价,通过他评的形式对研究进行分析和思考。朋友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研究到成果发布的虚拟历程,体会研究成果需要经历长时间细心的研究,反复的论证。】

三、整理分析,建立解释(10)

1. 朋友圈成果发布会

请2组分别就三个研究内容进行展示阐述【拍摄展板投屏】

哪组想最先发布你们的朋友群,先来分享你们的研究发现?【带上展板】

2.集体交流。

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了吗

研讨指向层次:

第一层指向电:电流能让指针偏转吗?现在大家支持这个观点吗?

哪些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

整理证据:做了几个实验都可以发生偏转

第二层次指向磁:是电产生磁让磁针偏转吗?我们现在找到哪些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整理证据:电流越大,小磁针偏转的角度越大。导线圈数越多,偏转越大。

追问:磁针偏转角度变大说明什么?

第三层次辨别:电引起的小磁针偏转,像磁引起的偏转,还是更像铁引起的偏转?

预设:更像磁

证据1:铁只会吸引小磁针,不会发生排斥。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是排斥现象。

证据2:电流的方向改变了,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也改变了。如果是铁,应该还是被吸引。

证据3:短路电路时,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了。如果是铁,磁力越强,该吸得更牢。

证据4:线圈增多,电流没有变大,小磁针也偏转了,说明里面磁力变大了

2. 小结:电流能产生了像磁一样的性质,从而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板书:电产生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证据分享和交流,再进行有层次的研讨交流,逐步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从事实性描述走向分析和思考事物之间内部联系。】

四、情感升华,课后拓展(3)

小科学家,我们现在找到了这么多证据,可以把我们的成果发布朋友圈给所有人知道吗?

如果你是其他科学家,看到我们的研究,你会怎么想?

可是奥斯特是怎样做的呢?奥斯特的伟大发现带给后来科技发展什么启示呢?【视频】

这些都是电产生磁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生活用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成果的生成都是经历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通过科技史发展,体会奥斯特小小的发现带给人类科技巨大的改变。】

五、整理日记,启发新知(1)

1.课堂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和磁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交流后,在班级日记表上板贴“电流产生磁性”这个概念。

2.课后整理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同时,我们产生新的问题了吗?每人记录在自己的学习日志的表格W中。

【设计意图:让本课的学习与单元整体学习对接,不断补充,不断修正元认知,不断解决问题,继续产生新问题。】

3.课外作业:

(1)阅读:资料库——《电和磁见面了》。

(2)调查了解奥斯特朋友圈的科学家们关于电和磁的新发现

板书设计:1572222079441894.png
TOP
13#

向戴乐韵老师学习
TOP
14#

大家好!都这么用心,想各位学习
TOP
15#

为什么有些杠杆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是为了省距离啊
因为有些工具省距离的意义比省力的意义要大!
最简单的 铁锹就是省距离的工具,手握铁锹的一端为支点,在铁锹中间部分的手是动力点
再有复杂点的 挖掘机的挖掘臂 是用液压杆推动,是很典型的费力杠杆
TOP
16#

钓鱼竿的支点在哪?
l
后面那支手
Because:一般人钓鱼时右手在后面,左手在前面
钓到鱼后是左手用力拉
这时,右手相当于支点,左手相当于动力作用点
所以鱼竿是费力杠杆
TOP
17#

每次发到上半年的帖子中去了
TOP
18#

第一节研讨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由良渚第一小学计黎红老师执教。计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要使一个物体发出声音必须要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来观察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的变化现象,并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发现其变化现象的根本特点是振动;接着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证明音叉和鼓面等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并对气体和液体发声现象、不振动的物体能不能发出声音等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场景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更能学到一些科学思维的方法:通过不完全归纳法获得初步结论,通过演绎法与反证法来验证结论
TOP
19#

第二节研讨课《运动与摩擦力》由良渚第一小学朱曹奇老师执教。朱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运动来感受、体验摩擦现象,并通过对这种感受与现象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展学生对现摩擦力的前概念认知水平;再通过牙刷刷毛在与桌面摩擦时的实验活动及其现象分析,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从而让学生建立起科学、清晰的摩擦力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形成结论”的过程,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最后通过三个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深了对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TOP
20#

10月7日,临安区三上新教材研读暨2018年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二)在晨曦小学东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分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和教材解读三个环节进行。

在课堂展示环节,第一节课是我校的陈梦迪老师带来的《感受空气》。陈老师从黑盒摸物入手,巧妙地将盒子里不是什么也没有,存在着空气引导到感受空气环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玩风车、大塑料袋、注射器、气球充分感受到了空气的的确存在。又通过传递水、石子、空气游戏比较了三种物体的异同点,更好认识了空气的特点。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节课是东天目小学的叶俊宏老师带来的《风的形成》。整个实验设计从动手实验入手,沿着任务使烟转个弯,完成任务的方法,前概念为什么使烟转弯的思路导入探究的主题,再指导学生沿着烟是被流动的空气带动转弯的,流动的空气是风——空气的温度差使空气发生流动”的线索收求实证,通过实验铺路搭桥,典型归纳推理,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完成探究活动,最后得到‘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节课是岛石小学的汤佳凯老师带来的《空气有质量吗》。汤老师通过“空气是否有重量”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探讨,组织学生利用天平两边挂饱憋气球证明了空气有重量。不仅如此,汤老师让学生测出了30筒空气的重量,利用加绿豆个数重新使天平达到了平衡,把原本难以测出的空气的重量化为可视。符合了三年级学生对于空气重量的认知水平。

第四节课是城东小学的孟诗琪老师带来的《云的观测》。孟老师是新一届的杭州市级教坛新秀,在这次活动中既是自我展示,也是对年轻的新教师的示范。

孟老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测云,并拍照记录,为本堂精彩的演绎做好了铺垫。孟老师奇思妙想利用在圆盘中贴棉花团的多少及是否盖住了太阳来区分了晴天、多云、阴天,让学生贴云、画云、看云贯穿课堂。

高虹小学方勇校长对四堂精彩的课进行了点评并进行了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解读。方校长从比较三、四年级《天气》单元异同教材入手,提出修订后教材的几点改变和主要特点。方校长指出新教师要多研读教材,要把一些实验做得更实更细,还要留出一些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拓展,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TOP
21#

为深入推进“绍兴市品质课堂深化行动计划”,探讨“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新问题。11月4日,2019年绍兴市小学科学“品质课堂”暨“教学疑难问题”专题研讨活动在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迪荡校区(绍兴市成章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陶成龙老师主持,来自全市的一百多名科学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TOP
22#

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倪华东执教《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倪老师注重实验细节,通过师生演示落实小缆车的安装,并组织学生感受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而认识到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整节课融合了STEM教学理念。两节课后,两位教师分别从教材内容、设计意图、课堂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将自己在磨课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以及课堂生成方面的处理和老师们交流。
TOP
23#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
    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
【学情分析】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
小组: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塔香、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猜一猜,ppt:水皱眉,树摇头,花弯腰,云逃走。猜一种自然现象:
(预设:风)
2.风在哪里?你能制造风让你的旁边的同学感受风吗?(预设2分钟)
3.提问:大家觉得风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板贴: 空气流动---风
4.讲述: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
5.提问: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
二、探索: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塔香、学习单]
1.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这里有风吗?你从哪里发现的?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没有大扇子,嘴巴吹,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
(板贴)  
3.提问: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出示塔香。
4.讲述: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流动的还是看不见。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
5.讲述:实验步骤(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2)点燃蜡烛,放进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
6.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按小组分享,板演)
2.师生共同梳理:(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2)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学习单:放大分享)
3.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
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个实验因为蜡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ppt (太阳图)
5.提问:海陆风白天形成图,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学生尝试,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
6.拓展巩固:走马灯的风如何形成?
TOP
24#

关于举行2019年浙江省青少年模型教育活动
网络竞赛(上虞赛区)暨上虞区模型竞赛的通知
各直属小学、乡镇(街道)中心小学:
2019年下半年浙江省青少年模型教育活动网络竞赛(上虞赛区)暨上虞区模型竞赛即将举行,特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地点
时间:11月16日
地点:绍兴市上虞区天香小学
二、竞赛项目
省网络赛项目:1. “银河战士”直线航线竞赛
区竞赛项目: 1.  “挑战者”遥控车竞时赛
三、参赛报名
各校要以模型类教育竞赛活动为手段,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科技体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从而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广泛发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参赛,通过学校或乡镇区域内选拔赛的形式,以直属小学、乡镇(街道)中心小学为单位(下属小学不单独组队参赛,可报名参加所在乡镇小学组队)择优组队报名参赛,学生参赛项目不可兼项,原则上一个项目最多25人。省网络赛报名必须通过浙江省模型无线电协会网站(www.zjmrr.org.cn)报名,在省协会网站上报名请选择“各类竞赛报名”----“网络化教育竞赛活动报名”(报名定点单位:上虞区天香小学)进行报名,区竞赛项目报名名单各校发送到邮箱734058054@qq.com。于11月8日前完成报名工作,逾期报名无效。
四、竞赛规则(具体各项比赛规则见附件)
1.两个项目的基本比赛要求参照省里的规则,允许学生自己动手把组装调试好的模型拿到现场进行竞赛,“银河战士”取两次的成绩和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挑战者”遥控车每人二轮取最高一轮成绩为最终成绩。
2.所有参赛运动员不允许相互借用模型参赛,一旦裁判发现有权立即指出,并现场取消使用该模型的两名运动员成绩,并记录在案。
3.每个项目竞赛结束后,成绩记录员应立即让该名运动员签字认可自己的成绩。赛后成绩如有改动都必须有裁判员、裁判长、运动员签字认可。
五、取奖办法
1.区级比赛取个人奖。按参赛项目(两个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分别按本项目参赛人数的5%、10%、15%取奖,由教体局发文表彰。
2. 省网络赛团体、个人按大赛统一规定取奖。
六、裁判选派
请下列学校派一位教师参与裁判工作,并于11月15日下午2:00在上虞天香小学会议室集合,参与裁判培训会议。
东关镇小 实验小学 滨江小学 城东小学 重华小学 长塘镇小
七、其他事项
   1.参赛学生必须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带队,乘坐有营运资质的交通工具,并注意来去路上安全。
2.省青少年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成绩列入学校年度考核中学生竞赛成绩内容,获奖等次计分方法以局考核文件细则为准。
3. 如有不明事宜,请与赛事组委会联系。
联系人:体育科:陈苗清   13645856364   660364      
天香小学: 王  清   15067538787  658787
TOP
25#

附竞赛规则:
1. “银河战士”直线赛
1.比赛所用的模型均为本届浙江省航海模型网络化指定专用比赛器材,非指定器材不得参赛。允许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加强和改动,但模型原部件及原材质不得取消和更换。
2.比赛器材不能借用,但允许设有备船。
3.模型竞赛不组织现场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并调试好后的模型进行现场集中比赛。比赛模型必须保持主体零部件完整无缺,除了电机、螺旋浆外,其它零部件不允许改动或更换。
4.模型动力限5 号电池二节,每节空载电压不超过 1.62V,违者取消运动员竞赛资格。
5.比赛进行2 轮,以2 轮积分为最终成绩,积分相同,以其中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TOP
26#

2.“挑战者”遥控车
1.每轮竞赛的圈数为2圈,所用时间少者成绩列前,模型限用4节7号电池,每节空载电压不超过1.62V,违者取消运动员竞赛资格。
2.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在操纵台上操纵模型,模型必须按照竞赛的指定路线行驶,(比赛地面为学校的磨石子地面)允许模型碰标,只有按规定路线行驶的圈数才计算成绩。模型绕错标或漏标后,必须重新绕标,否则此圈不计成绩。
3.裁判员用倒计时“5、4、3、2、1、开始”口令宣布比赛开始,车头触及起航线计时开始,车头触及终点线,计时结束。竞赛进行2轮取最好一轮成绩,每轮竞赛的圈数为2圈,所用时间少者成绩列前。
TOP
27#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现代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TOP
28#

2019年11月14日,参加了绍兴市教研室组织的STEAM培训活动,深受启发。
TOP
29#

会议有陶成龙院长主持,绍兴市教育局丁初效副局长到会坐重要讲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