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海之梦—楚师张倩个人成长贴 [复制链接]

1#

科海之梦—楚师张倩个人成长贴

                                                                                          

                                                   姓名:张倩


                                                                                                                                                       学校:楚雄师范学院

      那一年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走进楚师的大门,看到一张张不同表情的脸,当时我就在猜想这些来自各地的同学们来到这样一个学校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对自己的学科有什么样的定义;而我自己却很是迷茫,我不知道这个科学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科,我之后的命运会怎样,我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之前从未接触,甚至从没听过的专业的它.......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学校走过了三年,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即将结束,马上就要步人大四的学生了。在这三年中,我了解了许多有关科学教育的知识、就业和活动等,一开始我还是觉得很迷茫,不知道它到底是要学什么东西,我们学的很多很杂但又很浅,那时的心情还有点反感,觉得自己选错了;慢慢的我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科学教师也有了一个浅定义之后,我渐渐的对这个学科产生了兴趣,特别好奇;后来我有加入了桂馨,和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接触之后,我便深深的爱上了科学教育,我决心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
     

      我觉得科学课堂与其他所有学科的课堂都不一样,它出其不意,充满了惊喜,它的每一堂课都不一样,都会随着老师和学生而变化;它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每一堂课都是活的,它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人畅游在其中,很享受......我很喜欢小孩,也喜欢这样的课堂,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实现我的梦想。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我们一起加油,为我们的梦创造奇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0 0:20:1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老师们的鼓励,我将会更加努力,并积极向各位老师学习。
TOP
3#

视觉暂留的原理和发展


 视觉暂留现象(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duration of vision)。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希琛在浅谈世界电影发展初史时为我们罗列了“视觉暂留”的发展:


1、在19世纪初,英国的科学家、电影诞生理论基础的奠基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在英国伦敦公布了 “视觉暂留”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视觉暂留”,即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的物象或形象时,每个物象、形象都在消失后继续滞留于视网膜上约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人眼的这种视觉特征,使在人的视网膜上组合出运动的形象有了可能。
     2、使其进一步发展的便是法国的约琴夫·尼埃浦斯。他在彼得解答“视觉原理”的时候,开始了他的研究——照相术,并且拍出了世界第一张原始的照片。但曝光时间却长达14小时。而且冲洗的设备相当的简陋,不完善。
     3、约瑟夫·普拉托,比利时科学家。他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诡盘”,即把马奔跑时的动作分解为二十个连续的图像,画在一张圆盘上,然后使期旋转,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马奔跑的连续动作。随后又有人改进成了“马盘”,但是由于比较单一,很快失去了影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0 0:23:06编辑过]

TOP
4#

视觉暂留实验三方法


      景物引起的人的视觉印象,在景物消失后还能在视网膜上保持0.1秒的时间叫视觉暂留。电影就是利用视觉暂留这个特性制成的。
  视觉暂留方法一:


【制作方法】 
  1.取一张长约30厘米,宽约8厘米的纸条,对折成长约15厘米的纸条。(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可以课前准备好分给各组同学。)
  2.在上下两页相同位置上,分别画上两条奔跑姿势不同的小狗。(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加以指导,避免学生乱画,造成实验不准确。)


     3.把上面的一页卷在一支铅笔上,使之抽去铅笔后仍能自然卷曲。(教师示范指导,防止小学生因好奇心和不正确的操作把纸张弄坏。)


  【使用方法】


用左手将纸条对折处按在桌面上,右手拿住铅笔压住上页向右移动,使上页摊平,然后再把铅笔向左移动,上页随之卷曲,照这样周而复始,加快速度,就会看到小狗好像在奔跑了。
 


      视觉暂留方法二:
【制作方法】
  1.每一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台迷你闪光小电扇,只有两个叶片(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可以用交流电的,也可以用直流电的。)


      2.打开电风扇,使之转动起来并仔细观察。


【原理】


打开电风扇之后,电风扇慢慢转动起来,最终稳定旋转。在一开始,我们还能很清楚地看到扇叶的数目,后来扇叶数目很多,最后出现彩 色的光条。其实,这是因为扇叶上的LE灯会发出彩色的亮光,并会随风扇旋转转速的变化而出现十分炫目的动态彩色图案。 



      视觉暂留方法三:
【制作方法】


1.用两张纸裁成长和宽都是5厘米的小纸片,裁好后,用订书器订成一个小册子。


2.在每一页上画上连贯的,动作姿势不同的小人。


3.用手连续快速地翻阅小册子。(教师视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原理】


小册子的每一页上都画有连贯的小人,当用手快速翻阅时,我们就会看到舞动的小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0 0:25:05编辑过]

TOP
5#

我的帖子怎么发表之后格式就变了
TOP
6#

  哦哦,原来是这样,下次注意,谢谢老师!
TOP
7#

 

见习心得


根据预定的时间, 2015年5月20号早上我们全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楚雄州开发区实验小学见习。实验小学是我们学校科学教育专业历年实习的地方,它是创办于2001年8月27日,是楚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建设,楚雄州教育局直接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州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6.65亩,校舍建筑面积18318平方米。现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37人,教职工138人;并且他们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获得过省级及以上的奖,是一所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学校,能到这样的见习、学习是我们这个专业的荣幸。

带着期待而又激动的心情,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坐公交车去他们学校,大概七点二十几分我们就来到了他们学校门口,但是门还没开,我们就只能在那等着。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站在校门口吃早点,还有的家长也跟着;等到七点三十的时候学校开门了,学校大门口两边站着六个同学执勤,他们带着执勤标签,每当有学生或老师路过的时候,他们都会敬礼并喊口号“老师(同学们)早上好”;这时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走进校园,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依然站在外面,他们还在吃早点,吃完早点才进去。这让我想到我们有他们那么大的时候怎么会想着说吧早点吃完了再进教室,虽然说学校管理就有差别,但是现在我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学校也规定不能把早点带到教室去,但是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还有小学生都要起那么早从家里去学校,那我们呢,我们早上八点上课,一般的同学七点十几分才起,我们起床的时候人家小学生早就去学校了。这就是差距吗,还是人长大了就这样?突然有点伤感,说不出的难过,觉得我们还不如人家;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退化了吗?带着这种心情,我们班的学生也自行在旁边排好了对,这个时候他们校长出来了,我们班主任和她打了个招呼之后,我们排着队进入了他们学校的报告厅。刚刚进入他们学校我们就看到他们有些小学生在里面打乒乓球,有的在看书等;报告厅里上课的老师在准备他们要用的东西。在班主任的叫喊下我们进去帮他们忙。

上课预备铃声响了,马上就要进入了见习第一课,带着期待又好奇的心情。第一节课是《把固体放在水中》,是吉春梅老师主讲的。吉老师在上课前首先招呼学生们按小组顺序坐好,学生们很快坐好之后,老师首先用“静息、坐正、看老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是课前互动,吉老师请了他们班的文艺委员和另外一名同学到前面带着同学们唱《游子身上衣》,接着又请学生们猜谜,正式上课铃响了,老师带领学生回到了课堂。这堂课的大体流程是:

                            导入部分:是用带音乐的PPT引导学生们认识实验材料、引入课题。

让学生们猜测“把固体放在水中的现象”(学生们的猜测是:沉↑、浮↓、溶解○),提问后引出小组实验,实验前齐读实验要求。

                   实验一:探究把铅笔、塑料瓶盖、玻璃球、盐、泡沫、方糖、螺帽、石块放在水中的实验现象。

    ↓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由结论引出问题一:固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请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引出下一个实验)

             实验二:实验探究把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一个土豆和一片土豆,一支蜡烛和一截蜡烛放在水中会怎样?

首先让同学们猜测,之后进行小组实验、汇报,得出结论。

                问题二: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在提问学生时老师进行提示)

                                       学生们回答:过滤、沉淀、蒸发(老师用图片加以描述和举例向学生们讲解上面三个概念,让学生理解。)

课堂拓展:彩色树枝的制作方法(先提问学生,之后让学生们了解课本上的制作方法,最后布置作业:下来自己动手做一个彩色树枝。)

思考:为什么一个硬币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学生们回答跟水的压力有关,跟材料有关,跟水的含盐量有关,跟表面压力有关等等。)

最后,提问学生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觉得总体下来挺不错,一个这么年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她的教态、仪容仪表、姿态语言等都非常好,我也很喜欢她的上课方式。这节课吉老师准备的特别充分,整堂课她的思路都很清晰,目标明确,各环节的连贯性也很好,就问题提问题,并做出解答。吉老师的特点是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要涉及,一点也不放过。这种上课的方式处理不好的话会使课堂内容多,重点和非重点混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们混乱。但是在这一点吉老师也想到了,并有意思地做了一些的处理。这节课不好的是实验部分限制了学生的思绪(沉、浮、溶解),有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有多种状态,不止一种;还有一个问题是在第二个实验请同学起来汇报时,有个同学说一片土豆是浮的时候,老师立马就把一片土豆放在水里让都大家看;我觉得这里不应该这样,应该多请几个同学回答之后,再进行实验得到结论。

TOP
8#

 

见习第二课

见习第二课是《预测》,是黄静老师上的。这节课的大体流程是:

游戏导入:鸡蛋撞地球(黄老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鸡蛋朋友,它又带来了两个朋友。三个鸡蛋,一个躲在中心通圆孔的海绵里;一个包在气泡垫里;第三个躲在月饼盒里。)

让学生们先预测三个鸡蛋从同一高度摔下后的命运

              请三个同学上讲台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把三个鸡蛋兄弟举到同一高度,摔下,得出结论。

实验一:将两张纸放在胸前,间隔五厘米;对着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吹气,纸的底部会发生什么变化?(先让学生们猜测,提示学生用标准语言“我预测两张纸……”来回答)

小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解释原因(跟气压有关)

提出问题:对着漏斗口吹气,下面的乒乓球会掉下去吗?

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给出答案。

实验二:便签纸、面巾纸、报纸最多能对折几次?

             先让学生们预测,之后进行实验验证;把实验结果和先前预测的对比,老师给出结论:在68次之间。

黄老师再次验证她的结论:用一张更大的报纸演示给同学们看。

放视频:一块足球场大的纸。(同样折了8次)

                  最后,给出概念:预测——根据经验、知识、证据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这一节课的各项的内容安排及上课方式都挺好的,毕竟这是要去参加比赛的课。黄老师的准备也很充分,思路也很清晰。她纠正学生们用“我预测……”的语言,这是一个加分亮点。黄老师的特点是,板书使用贴纸法,这是规范板书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种方法之一。不足的一点是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时间很赶,在请同学起来回答的环节,老师叫起来回答的人挺多,但是好几个都是回答的不那么到位,人家重新组织语言时老师就叫下一个,请那位同学坐下;或者是人家语速有点慢,思考一下,老师就说请一位同学帮他回答。回来之后我们班好多同学对她的印象都说她太严素了,没有微笑,还有他上课时的那些语言,感觉没有亲和力,感觉那些小学生都很怕她。这节课要是老师多点微笑,时间分配好,不那么赶的话,效果会很好的,会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TOP
9#

 见习第三课


见习第三课是《我是怎样出生的》,是我几经久仰大名的韦春辉老师讲的。她是实验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是一个很好的科学老师,我一直都很想见见她本人,今天终于见到了。韦老师穿着朴素,但是看一眼就觉得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感觉很亲切,很温暖,就觉得她上课一定也很好玩。带着好奇的心情进入了她的课堂,她在课前让学生们玩挑战记忆游戏:给学生们2分钟记忆课本33页的材料,2分钟后让学生起来背诵;接着提问学生们“怎样提高记忆力?”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大家正式进入课堂。韦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

问题导入:这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用PPT展示五幅图片)

学生们小组讨论并记录自己想问的问题,请小组回答。学生们的回答有(胚胎为什么有尾巴?胚胎是怎样诞生的?胎儿怎样在羊水中呼吸?怎样吸收营养?妈妈怀孕时会有什么反应和体会……)

 ↓

老师进行一一的回答、解释。

 ↓

第二环节:请给刚刚那五幅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

 ↓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一组:1、5、2、4、3;二组:1、3、4、5、2;三组:1、5、2、3、4)

 ↓

韦老师让学生先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期间老师给学生们提示和问题解答,讨论结束之后请学生回答。

 ↓

学生们的回答还是有出入,并提出问题:脐带连在哪里?

 ↓

老师进行解答脐带(连着胎儿和胎盘,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组成。)并且解释胎盘、动脉及静脉。

 ↓

        拓展:新生儿的生成过程,胎儿在子宫中的时间等。

 ↓

第三个环节:播放视频(胎儿孕育的整个过程)

 ↓

再次请同学回答前面五幅图的顺序,老师引导并一一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得出结论:1→5→2→3→4。

韦老师的这节课是引导式学习、理论课的形式,课堂气氛很好,老师很幽默,很有亲和力,让人很轻松。本节课没有太多的内容,但却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课堂上给小学生补充的新概念和常识性的知识,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就听老师说过小学科学课要上成理论课是很难的,课堂很难掌握;听了韦老师的课堂,真是这样的,能上好这种课的一定是要比较有经验的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0 11:02:02编辑过]

TOP
10#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材简析】

    本课是年级(上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第2课。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热空气怎样流动。第二部分,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部分,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 知道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 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会制作热气球。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教学器材准备】

1.学生器材:蜡烛、火柴、纸蛇、细线、大塑料袋。

2.老师器材:细木棍一根、大小相同的纸杯两个、细线一根、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牙签两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2. 学生回答。

3. 揭题: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

(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

2.学生猜测。

3.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1)学生实验。

2)汇报: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3)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

(4)学生回答。

4. 提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

5.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6. 实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学生实验。

2)汇报:纸蛇转动。

3)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4)学生讨论、回答。

7.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2.学猜测,交流

3.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点燃蜡烛,用燃烧的蜡烛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学生观察、汇报:木棍不再平衡,蜡烛加热的那一端上翘。

5. 提问:为什么底下放蜡烛的纸杯会上翘?

6. 学生回答。

7. 小结:用燃蜡烛加热,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

四、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

1.提问:利用热空气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举例:制作“孔明灯”、热气球。

3.看课本第7页,教师介绍“孔明灯”热气球。

4. 提问: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5. 学生回答: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

6. 谈话:下面我们就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一只热气球。用到的材料有:蜡烛、火柴、塑料袋。制作方法:

(1)点燃蜡烛

(2)两人将塑料袋口撑开,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一人拎住塑料袋底,收集热空气。

(3)当塑料袋鼓起来了,拎住塑料袋底的同学放手,收集满热空气后,另外两个撑开袋口的同学同时放手。

7. 学生活动:制作热气球。

8. 谈一谈感受。

9. 提问:热气球是利用什么原理飞上天的?

10. 学生交流。

五、总结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1)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TOP
11#

  小实验 ,大学问(一)


开水养鱼
你需要:水 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 酒精灯 小鱼
这样做:在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往水里放几条小鱼,把试管倾斜地固定好,使水刚好到杯口的位置(如图)。在杯口下面放一盏酒精灯,开始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千万注意,只能烧试管的上半部分),一直烧到杯子的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看看小鱼怎么样了(如果有冰块,可以放一块进水里)。
想一想:小鱼为什么能在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的水中悠然地活着?冰块化了没有?
有创意:把这样“烧”过的小鱼带回家养,看看能养多久。
告诉你: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这些水受热后不会沉到底部去。水的导热性差,上部的水把热量传到底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虽然试管上半部分的水烧开了,但底部依然是凉的。这样,“开水”里当然可以养鱼。(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水中点灯
你需要:蜡烛 盆子 水
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面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想一想: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有创意:试一试,是在热水中蜡烛烧到水面下更深,还是在冰水中烧得深一些。(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水往高处走
你需要:盆 水 蜡烛 玻璃杯
这样做:把蜡烛粘到盆底,盆里装上适量的水。点燃蜡烛,等火烧得非常旺的时候,用玻璃杯扣住蜡烛,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怎么会往高处走呢? 有创意:水上升的高度跟火的大小有没有关系?跟玻璃杯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怎样用实验来验证?
告诉你: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内的氧气,杯内的气体体积变小,气压降低,外部气压将水压入杯中,所以“水往高处走”。(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自己动手 汽水不愁
你需要:鲜柠檬 凉开水 糖 小苏打 玻璃杯
这样做:切开柠檬,把柠檬汁挤到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倒入一汤匙小苏打,轻轻摇晃,使小苏打充分溶解,再加入一些糖。尝一尝,味道如何?这样做出来的汽水里有汽吗?
想一想:汽水为什么会有汽?
有创意:调配好柠檬汁、小苏打、糖和水的比例,使汽水更美味可口。
告诉你:当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时,它们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超市里卖的汽水中,泡泡也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它是用高压把二氧化碳加进去的。
冷热两墨水
你需要:两个玻璃杯 热水 冷水 墨水
这样做: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倒入热水,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冷水,然后在每个杯子里滴一滴墨水。
想一想: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为什么?
有创意:人扭伤了,是用热水还是冷水来敷受伤的部位?为什么?
告诉你: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热水的水分子能较快地跑到墨水中去,与墨水融合。(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来有影 去无踪
你需要:
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一个有盖子,一个没有) 水
这样做: 在两个瓶子中加入同样多的水,给其中一个瓶子盖上盖子,另一个不盖,把瓶子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让它们在那儿放上几天。看一看,几天后,盖子密封的瓶子与没有盖盖子的瓶子哪个水多?
想一想: 为什么会这样?水跑到哪里去了?
告诉你:
水受热后分子运动会加速,敞口瓶中的一部分水分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热气腾腾的冰
你需要:冰块(如果天气不冷,河上没有冰,可以用家里的冰箱冻一块) 带盖的锅 电炉(其他能加热的炉子也可以)
这样做:把冰块放进锅里,把锅子放在一个热的炉子上。 盖上锅盖,冰块融化。特别注意观察冰块,是不是这边热气腾腾,另一边却还是冰块?摸一摸,这个时候融化的水会烫手吗?继续加热,直到水沸腾。 揭开锅盖,仔细看一下,沸腾的水中有什么东西往上冒。看完后,立即盖上锅盖。 关掉电炉,把锅子从炉子上拿下来,让它冷却。 揭开锅盖,看看锅盖上有什么东西。
想一想: 为什么刚开始融化的水并不烫手?冰块会变成什么?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汽?水蒸气怎样才会变成水?
告诉你:
固态的冰加热后融化成液态的水。水沸腾时会出现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就变成了水。(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命悬一线
你需要:水、食盐、回形针、棉线、火柴、碗
这样做:在碗中装半碗水,再往水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再融化为止。在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回形针,然后把回形针和棉线一起放入盐水中浸泡几分钟,把棉线悬空,晾干(需要不短的时间,请耐心等待,知道棉线晾干为止)。用火柴从回形针出点燃棉线。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棉线烧完了,回形针会掉下来吗?
想一想:为什么棉线烧完了,回形针不会掉下来呢?
有创意:棉线浸泡在其他的液体里,比如糖水里,晾干后再烧会怎样?
告诉你:由于浸过盐水的棉线上有很多盐,当棉线燃烧时会使盐变硬,在棉线外面形成一层硬的盐壳,所以棉线烧完后,盐壳仍然会拉着回形针,回形针当然不会掉下来。(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会游泳的冰
你需要: 装满水的玻璃杯  冰块
这样做: 在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中放一些冰块。
想一想: 冰是浮在水面,还是沉下去? 当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为什么?
告诉你:冰的密度比水小,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冰和水相比,冰比水轻。所以冰浮在水面上。一定的水变成冰,体积会变大。当冰融化成水,体积又跟原来一样。所以,冰块融化后杯子的水位不会变化。完全“吃”饱了
你需要: 两个玻璃杯 勺子 糖 热水 冷水
这样做: 在第一个玻璃杯中加冷水 ,一边搅拌,一边用勺子往杯子里加糖,直到加进去的糖再也无法溶解在水里,开始沉淀在杯子底部为止。数一下,你一共加了几勺糖。 在第二个玻璃杯中加同样多的热水,一边搅拌,一边用勺子往杯子里加糖,直到加进去的糖再也无法溶解在水里,开始沉淀在杯子底部为止。数一下,你一共往热水里加了几勺糖。
想一想: 热水和冷水哪个能溶解更多的糖?为什么?
有创意:等热水冷了后,杯子里会出现什么?这些糖是从哪里来的?
告诉你:
热水中的水分子能够结合更多糖分子。当糖再也无法溶解,这种状态我们称为饱和状态。当溶液冷却后,热水多溶解的那部分糖又会沉淀在杯底。
小小喷泉
你需要: 吸管 水 勺子 有孔的橡皮塞 玻璃瓶
这样做: 先烧大半盆热水,注意烧热就可以,不要烧开了。 把吸管插入橡皮塞的孔中,使吸管的大部分露在橡皮塞的下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瓶冷水,再把带吸管的橡皮塞塞到玻璃瓶口上。 把吸管下端的大部分伸入水中,这样,喷泉器就做好了。 把玻璃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盆子中,扶住瓶子,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有创意:
想别的办法做一个喷泉。
告诉你:
盆里的热水把热量传给瓶子,使瓶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膨胀的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去。(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滴水不沾
你需要:
厚纸、剪刀、直针、软木塞、盆、大玻璃杯、铅笔、胶带
这样做:
在厚纸上画一个潜水员的图形,再用剪刀把纸人剪下来,在软木塞上插入一根直针,把剪下来的纸人靠在直针上,用胶带粘好。在盆里装上大半盆水。找一个比纸人略大略高的杯子,将杯子倒扣在“潜水员”头上,小心地将纸人和倒过来的杯子一起放入水中,让“潜水员”和杯子都沉到盆底。把杯子拿出水面,看一看纸人身上沾了水没有。
想一想:为什么纸人身上不沾一滴水?
有创意:把纸人换成其他东西(如卡通猫)会沾上水吗?
告诉你:当纸人和杯子一起沉入水中时,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想进入杯子里的水,当然纸人能“滴水不沾”。
钓奇特的 “鱼”
你需要:冰块 食盐 小碗 棉线
这样做:在碗中放几块冰,把棉线的一端放在冰块上,在周围撒上一些盐。几分钟后,轻轻地拉起棉线,试着把冰块钓起来。
想一想:为什么撒了盐后就能把冰块钓起来呢?
有创意:往冰块上撒其他东西,如糖、味精,棉线能钓起冰块吗?
告诉你:往冰块撒盐,冰块会有一部分融化掉。但过了一会儿,由于冰块温度较低,化开的水会再次冻结成冰。这样,放在冰块上的棉线就被冻了起来,冰块就能钓起来了。
水不往低处流
你需要:水 厚一点儿的塑料纸 剪刀 小口玻璃瓶
这样做:用剪刀剪下一块比玻璃瓶稍大的塑料纸。往瓶子里倒满水,把塑料纸放在瓶盖上。用手掌盖住瓶口,把瓶身倒转过来,把手移开,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怎么不往低处流?
有创意:瓶口盖上其他的东西,比如盖一张厚一点儿的纸,或盖一块玻璃片,水会流出来吗?
告诉你:塑料纸挡住了空气,不让空气进入瓶子。这样,外面的大气压力就可以防止水从瓶子里流出。
水搬“家”
你需要:一张白纸 两个玻璃杯 几本书 一把剪刀
这样做:往一个玻璃杯中装上半杯水,用几本书把这个杯子垫高。用剪刀从白纸上剪下几条细长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放在较高的杯子中,另一端伸进放得较低的空杯子中。第二天早上观察,看看出现什么情况。水到哪里去了?
想一想:水怎么会搬“家”?
有创意:试一试,把纸条换成其他东西,比如布条、塑料纸条,水会搬“家”吗?
告诉你:这是毛细现象在起作用。水通过纸条中的细孔慢慢渗到了另一个杯子中。
水山
你需要:玻璃杯 水 一角的硬币40枚
这样做:往玻璃杯里注满清水。把硬币轻轻地从杯边滑进杯里,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三十枚……注意看水面是什么形状。
想一想:为什么水面凸出来了,水还不流出来呢?
有创意:如果杯子里放的不是清水,而是肥皂水,会怎么样?
告诉你:这种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有关。任何液体表面都有一种张力,使之看上去好像有一层弹性“表皮”。当把硬币投进杯里时,水的弹性“表皮”会微微拱起。由于它能承受一定压力,即使多放些硬币进去,它也不易爆破,所以水不会溢出来。杯口就隆起一座凸起的“水山”。
“水上漂”
你需要:水 碗 针 纸巾
这样做:碗里装水,把纸巾放在水面上,在把针平放在纸巾上。纸巾吸满水,沉入水底,针会跟着沉下去吗?
想一想:为什么针能有“轻功”,在水上漂呢?
有创意:试一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还可以托起别的什么东西,比如能托起硬币吗?
告诉你:
水面有表面张力,针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中“火山”
你需要:玻璃缸 红墨水或食用色素 带盖的小瓶
这样做:在玻璃缸里装上约四分之三的冷水。把小瓶装满热水,并加几滴红墨水或食用色素。把小瓶放在玻璃缸底并拧开盖子。
想一想:小瓶的水为什么会像火山一样喷出来?
有创意:试一试,把玻璃缸的水换成热水,小瓶放冷水,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告诉你:瓶里的热水比冷水轻,所以它会喷上来。(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美味冰淇淋
你需要:毛巾 冰块 巧克力粉 杯子 盐 牛奶 奶油 大盆 勺子
这样做:在杯子里倒入一勺巧克力粉、两勺牛奶、一勺奶油,并搅拌。在大盆里铺一层冰,多撒些盐。将杯子放在撒了盐的冰层上。在杯子四周加入更多的冰,并撒上盐。将毛巾盖在大盆上,放置约一小时,注意每隔几分钟搅拌一次。
想一想:为什么能做出冰激淋?
有创意:还有别的方法做冰淇淋吗?
告诉你:盐使冰很快融化。冰变成水是吸热的,它把杯子的热量吸走,从而使饮料得到冷冻。
赤橙黄绿青蓝紫
你需要:手电筒 长方形托盘 镜子 白纸 水
这样做:托盘装满水,把镜子斜靠在托盘较窄的那一边上。让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浸在水中的那一部分。把白纸放在镜子前面,让它接住被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看看纸面上出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白纸会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有创意:你有别的办法制作“彩虹”吗?
告诉你:太阳光被水折射后会分解成光谱上的七种颜色。白色光在穿过水层时被折射了。由于组成白色光的各种色光在折射后所形成的角度各不相同,所以,它们会在不同位置射出水面,最后投在白纸上,形成一道“彩虹”。
清水vs泥土
你需要:两个杯子 水 泥土 两个温度计
这样做:用杯子分别装上泥土和水,测好水和泥土的温度。把杯子和泥土放到太阳底下。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它们的温度。
想一想:为什么泥土比水的温度上升得快?告诉你:水的比热比泥土大,也就是说,假如同等分量的水和泥土的温度相同,对它们加热到另一个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热量比泥土多。实验中水和泥土得到的热量相同,泥土的比热小,所以它的温度上升得快一些。
冰沉油“海”
你需要:两个小冰块 两个玻璃杯 水 食油
这样做:把其中的一块冰放进装有水的玻璃杯里,把另一块冰放进装有油的玻璃杯里。
想一想: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却沉在油里。
有创意把冰放到不同的液体里,如盐水、果汁、汽油等,结果会怎样呢?
告诉你: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而冰的密度比油大,所以会冰沉油“海”。
水之乐
你需要:七个一样大小的玻璃杯 水 金属棒
这样做:在每个玻璃杯中倒入不等量的水,把它们放在桌上,排成一排。用铅笔轻轻敲击每个杯子的边缘,细心听每个杯子的声音。
想一想:为什么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有创意:调好水的分量,试一试能不能调出1 2 3 4 5 6 7七个音。
告诉你:敲击杯子的边缘,杯子振动,发出声音。水越少,杯子振动的频率就越高。
最后编辑楚师张倩 最后编辑于 2016-08-06 17:06:36
TOP
12#

小实验,大学问(二)


绿枝化妆
你需要:两根带叶的枝条 润肤膏 两个玻璃瓶(高细的) 水 食油
这样做:在两个玻璃瓶中装同样多的水。给其中的一根枝条涂满润肤膏(枝和叶子都涂,特别注意叶子的正反面都要涂)。把两根枝条分别插入两个玻璃瓶中,在玻璃瓶中滴几滴食油,让油层浮在水面,防止水蒸发。过几天看一看,哪个玻璃瓶剩的水多。
想一想:为什么涂过润肤膏的那个水位基本没下降?有创意:找三根枝条,一根什么也不涂,一根叶片的正面涂润肤膏,一根叶片的反面涂润肤膏,情况会怎样?说明什么?
告诉你:
正常的植物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水分。润肤膏涂抹过的叶片气孔堵住了,无法向外蒸发水分,所以这个瓶子的水位不会下降。
绿叶爱心
你需要:比较大的绿叶 心形的纸贴
这样做:找一片比较大的绿叶,把心形的纸贴贴在上面,注意要贴牢。过一段时间,撕开纸贴,看看绿叶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绿叶上有一个浅颜色的心形?
有创意:把你设计的图案做成纸贴,贴在绿叶上(贴在枝上长着的果实也可以)。过一段时间,撕去纸贴,把这份独具匠心的礼物送给你的亲人或朋友。
告诉你:心形的纸贴遮住了阳光,妨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这个地方的叶绿素就少了,颜色自然变浅。
花儿为什么这样变
你需要:几枝白色的鲜花 几杯水 几种不同颜色的色素
这样做:给每杯水分别加上不同的色素。把鲜花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过几天看一看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鲜花会变颜色?
有创意:试一试,把一枝鲜花的花茎劈成两半,分别放到两个水的颜色不同的杯子里,过几天这朵花有什么变化?
告诉你:
因为花可以通过花茎吸收瓶中的水,色素跟着水被吸到花瓣上,花瓣因此会改变颜色。
向往光明
你需要:带有盖子的鞋盒 硬纸板 装有泥土的小瓶子 发芽的土豆 胶带
这样做:把土豆种在小瓶子里,放在鞋盒的一个角上。用硬纸板和胶带在鞋盒里建一个迷宫。在土豆的另一边开一个洞。盖好盒盖后,把鞋盒放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
想一想:为什么土豆会穿过迷宫,最终从洞口钻出来?
有创意:召集几个同伴进行土豆走迷宫比赛,相信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告诉你: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所以植物总是向着光源生长,是那么的“向往光明”。
蹦出来的豆子
你需要: 豌豆(其它的豆子也可以) 塑料杯 水
这样做: 在塑料杯里装满豌豆,尽可能多地往杯子里倒水,但不要让水溢出杯子。
想一想: 第二天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告诉你:
豆子吸水后会膨胀,杯子装不下,就蹦出来了。
唤醒生命
你需要:一些种子 三个瓶子
这样做:把种子分别放入三个瓶子里。第一个瓶子垫一些纸巾或棉花,浇适量的水,注意经常保持湿润;第二个瓶子保持干燥状态;第三个瓶子倒进半瓶水,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中。把三个瓶子放在太阳底下,过一段时间,观察这些种子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要哪些条件才能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有创意:第三个瓶子里的种子在水里浸泡了十天八天后,再给它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它们会发芽吗?
告诉你: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三个瓶子都放在阳光下,所以三个瓶子的种子都有适宜的温度。但是第二个瓶子的种子没有适量的水分,第三个瓶子的种子浸在水中,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第二、三个瓶子的种子不能发芽。(特别提示:本实验最好在春天做)
“吃醋”的种子
你需要:一些种子 两个瓶子
这样做:把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两个瓶子都垫一些纸巾或棉花,浇适量的水,注意经常保持瓶子的湿润,把它们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在第二个瓶子里放一些食用醋。过一段时间,看看哪个瓶子的种子能发芽。
想一想:为什么“吃醋”的种子发不了芽?
有创意:在第二个瓶子里放小苏打,种子能发芽吗?
告诉你:醋是酸性的,种子在酸性的环境中不能发芽。(特别提示:本实验最好在春天做)
种子“吃”苹果之后……
你需要:种子 瓶子 苹果片
这样做:把一些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瓶子垫一些纸巾或棉花,浇适量的水,注意经常保持湿润,把瓶子放在太阳底下。第二个瓶子里放进苹果片,把种子盖住。过一段时间,观察种子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第二个瓶子里的种子“吃”了苹果片,不发芽了?
有创意:在瓶子里放其他水果的果肉(如梨),种子会发芽吗?
告诉你:苹果片中含有一些会阻碍种子发芽的物质。(特别提示:本实验最好在春天做)
向上!向上!向上!!!
你需要:两颗种在花盆里的西红柿幼苗 几块砖头
这样做: 找一个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西红柿侧放,另一盆西红柿倒着放在用砖头搭起的中间空的架子,注意定期浇水。过一段时间,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想一想:为什么幼苗总是向上长?
有创意:试一试,把一棵植物连根拔起,根朝上,放在松土面上,看看它的根往哪里长。
告诉你:
植物的根总是朝下长,植物的枝却总是朝上长。
水底的氧气
你需要:水生植物 瓶子 水
这样做:把一些水生植物放进瓶子里,装上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水中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中的气泡是哪里来的?
有创意:把这个装有水生植物的瓶子放到黑暗的地方,如地下室(没有地下室,可以用黑色的塑料袋包住),会出现什么情况?
告诉你:水生植物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吸收了溶解在水里的二氧化碳,把氧气释放到水里。
“大汗淋漓”
你需要:带叶的枝条 玻璃瓶 橡皮泥 水 透明的塑胶袋
这样做:玻璃瓶装上水,用橡皮泥把玻璃口封住。把带叶的枝条插入水中,用透明的塑胶袋包住植物的枝条,在玻璃瓶口下方打结,注意包扎得严严实实。过一两个小时,观察塑胶袋中有什么。
想一想:塑胶袋为什么会“大汗淋淋”?这些“汗水”是怎么来的?
有创意:比较一下,在相同的时间里,三个玻璃瓶分别放一根枝条,两根枝条,三根枝条(枝条大小差不多),也用塑胶袋包住,哪个塑胶袋中的水分多?
告诉你:塑胶袋的水分是植物叶片蒸发出来的。
盐水养花
你需要:两个瓶子 水 食盐 两朵鲜花
这样做:两个玻璃瓶都装上水,分别插入一朵鲜花。其中一个瓶子放入大量的食盐。观察两三天后有什么情况出现。
想一想:盐水里养的花为什么枯萎了?
有创意:如果往瓶子里放入大量的糖分,情况会怎么样?
告诉你:水分一般是从从高浓度的液体往低浓度的液体中跑。植物细胞中的盐分浓度比食盐溶液的浓度低,所以植物细胞的水分跑到食盐溶液里。鲜花缺水,就枯萎了。
小动物的“天堂”
你需要:半个掏空了的柚子或橙子 一个开始腐烂的苹果 放大镜
这样做:把开始腐烂的苹果和半个掏空了的柚子(倒扣着)放在户外的草地上。用放大镜定期观察上面的情况。
想一想: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小动物们的“天堂”?
有创意换其他能吃的东西,能把小动物们吸引过来吗?
告诉你:果实的香味吸引了小动物们,这里有它们的食物。
“奋不顾身”
你需要:几个平底杯 铲子 一些诱饵(如苹果块、香肠、糖块等) 放大镜 用木板做成的雨棚
这样做: 在树林或者花园的地上挖几个洞,把平底杯埋进去,杯口和地面齐平。把诱饵放进杯子里,搭好木板做成的简易雨棚以防雨。隔一段时间来观察,看看杯子里有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的小动物“奋不顾身”地跳进杯子里?
有创意养几只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了解它们。
告诉你:诱饵的香味引来各种小动物,它们进去享受美味。等它们想出来时,杯子的内壁太滑,它们却无法爬出来了。(特别提示:本实验最好在春、夏天做)
招蜂引蝶
你需要:不同颜色的纸片 几个小碟子 糖 四月份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这样做:把不同颜色的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圆片。在每个小碟子中加入糖和水。把这些圆片放在花园中(或者阳台上),在每张纸片上放一个小碟子。看看有什么情况出现。
想一想:小碟子里的糖溶液可能吸引不少的蜜蜂。它们为什么会知道这里有好东西?它们最喜欢哪种颜色?
告诉你:蜜蜂高度发达的复眼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人类看不见的颜色。本实验中,花园里的蜜蜂被彩色的纸片和糖溶液的香味所吸引,纷纷聚集在碟子上。至于蜜蜂最喜欢哪几种颜色,看一看它们喜欢到哪些纸片上的碟子去就知道了。
与蚂蚁亲密接触
你需要:糖 大纸 几块石头 放大镜
这样做:把一张大纸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用石头压住纸张的四个边角。在纸上撒一些糖,用放大镜来观察蚂蚁究竟在干什么。
想一想:蚂蚁靠什么知道这里有糖?它们是怎样传播消息的?
有创意:深入研究,蚂蚁的巢是怎样的?蚂蚁为什么会搬家?
告诉你:蚂蚁的触角既是它们的嗅觉和触觉器官,也是它们用来进行交流的器官。此外,蚂蚁的味觉也很好。蚂蚁会用触角通知同伴,大伙儿齐心协力,把糖搬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