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婕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婕成长档案

姓名:李婕


职务:副组长


所在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所在年级:大二


所学专业:科学教育


个人特长:主持


成长目标:了解全国科学教育基本情况,读完所有小学科学课本,初步设计科学课教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3 21:46:1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亲爱的小妈,每次听你讲话,都是严厉中透着期许,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我很希望可以不让爱我的人失望,桂馨小组里,我能感受到您的爱,您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我的特点就是带辅导生,我也希望我的辅导生.....”。在您这儿,很有归属感,很有团队的概念,我很享受,同样很珍惜。就像佛学中讲的“福报”,在馨梦小组遇到您,遇到小伙伴们是我的“福报”,我会惜福,因为,弥足珍贵!谢谢您,我会努力!

TOP
3#

亲爱的小妈,每次听你讲话,都是严厉中透着期许,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我很希望可以不让爱我的人失望,桂馨小组里,我能感受到您的爱,您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我的特点就是带辅导生,我也希望我的辅导生.....”。在您这儿,很有归属感,很有团队的概念,我很享受,同样很珍惜。就像佛学中讲的“福报”,在馨梦小组遇到您,遇到小伙伴们是我的“福报”,我会惜福,因为,弥足珍贵!谢谢您,我会努力!

TOP
4#

天,“馨梦李婕”,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这句话是“你的终点,我的起点”。 这句话来源于一个故事,有两个年轻人,小初和小马,两个人都想考上清华。高考时,两个人都高分与清华错过,小初不甘心,复读三年终于考上。待他毕业时,遇到当初的小马,小马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高管,考入清华读MBA硕士,小初很惊讶,小马只对他说“你的终点,我的起点”。很多人会觉得,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但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起点,所有的努力,都为了我心中那个足以让我终身追逐的梦。


TOP
5#

如何尽情挥洒


星期六的上午,阳光和煦,微风阵阵,国画老师的工作室异常安静,南方的春天似乎与水墨很有默契,水墨的味道糅合着阳光的味道,花草的味道,一切都那么美好。


拿着毛笔,盯着宣纸的我,想起学国画的初衷,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上午,静静地书画宁静与平和,但现在,似乎与之前所想的大相径庭,只是反复的练习着基本功,浓淡、粗细、枯湿,一笔一笔的练习,没有半点自由挥洒的影子。


坦诚说,那一刻觉得自己错了,赌气的对自己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老师没有察觉我的异样,他在尽情享受着春光带给他的灵感,在纸上尽情挥洒着,我突然想到,当初老师,也正如我现在这样,一笔一笔的画着基本功,直到,能在画卷上自由的表达。没有基本功,怎么去自由挥洒呢?


正如人生,很多人都在追求简单,人生何尝不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追求自由挥洒的前提难道不是扎实的基本功?追求透彻的前提难道不是糊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0 15:02:11编辑过]

TOP
6#

袁优红老师网络研修课所思(一)——切勿舍本逐末


看完袁优红老师的网络研修课,迟迟没有写下些什么,因为53分钟的课程给我的思考太多,很多地方都让我按下暂停键或者后退键思考,文笔有限,试了很多次,也无法把所想的一一呈现在一篇文章当中。于是,想着一点一点来写。


课程的开始,便有了“切勿舍本逐末”的思考。袁老师,不断地强调“概念”的巩固,不断地强调活动的同时切勿忘记“概念”的学习。我开始回想,自己听到过的小学科学课程看到过的小学科学教案或教学设计,发现有一部分都把注意力放在活动如何设计、如何吸引学生眼球等方面上,让课堂不断新颖,更加活跃的同时反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知识学习,也就是“概念”。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概念”的掌握是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的前提。


切勿舍本逐末。谢谢袁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2 18:28:05编辑过]

TOP
7#

共勉!
TOP
8#


       声音的变化—老师的肩膀,孩子们的翅膀


听完喻老师的声音的变化一课,脑海中总忘不了,喻老师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们产生的思维的火花,也不断幻想着有一天我是否也可以如喻老师这般引领孩子们思考,帮助孩子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神奇之门。喻老师在课堂上就像孩子们的肩膀,那么有力,那么坚实,孩子们在老师的肩膀上,展翅翱翔。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张开我对这堂课的思考:


一、上课过程


(一)导入


问:声音的有什么变化?


答:强弱和高低


(二)体验声音的变化


1.通过学生自己发声体现强弱和高低


2.老师用音阶让孩子体会声音的高低


3.发放铝片琴让孩子体会声音的高低(结合自己所准备的乐器找出声音的与什么因素有关?)


4.用口琴感受声音的变化


5.组内交流


6.学生上台总结


7.老师总结


8.用试管和不断往试管倒水的方法帮助孩子加深长短对声音的变化这一概念


(三)拓展


1.用吸管制作特色乐器体验声音的变化


2.课堂结束时用声音的变化小游戏来告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5 16:07:59编辑过]

TOP
9#

二、听课感悟


(一)活跃而安静的上课氛围


科学课活动很多,需要学生交流合作的地方很多。这样的课程,往往容易秩序混乱,学生吵闹,老师无法良好的把握课堂,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喻老师的这堂课学科,活动很多,却是一趟静悄悄的科学课,学生们做着实验,但都是静悄悄的,但是这静悄悄确实活跃的,活跃的是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的小脑瓜在飞速的运转,解决着心中的疑惑。这与喻老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喻老师严谨的教学步骤,在充分把握课堂的同时也让孩子们自由的发展。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喻老师选择的教具,选择了铝片琴、口琴等乐器让孩子们进行试验。在实验的同时,学生们也安静的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课堂氛围安静不吵闹。


(二)概念贯穿整个课堂


很多科学课老师在追求新颖的教学设计时,喜欢融入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很多能够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游戏或者活动,但有时,往往弄巧成拙,让孩子们只关注活动二忽视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概念和原理虽然贯穿喻老师的整个课程却并不让孩子们感到枯燥,概念和原理的渗透可以说“润物细无声”,更加让我体会到,教育是艺术多于技术。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喻老师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在说,学生在做。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实验的时间从课程的第12分钟一直延续到29分钟,将近20分钟的时间,全部都是学生的体验时间。这期间,喻老师知识到各个小组针对具体情况,分别指导。


一堂课喻老师说的不多,但是句句都是精髓,句句都引领孩子们不断升入探索。去感受美妙的科学世界。


以上,是我对喻老师“声音的变化”这一课的感悟,现在的思考还是很不成熟的,但我始终坚信这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有朝一日,一定能在自己的课堂上看到孩子们思想的火花。我始终相信,也不断前行!


                                               馨梦李婕


                                              2015.4.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