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利用沙坑,上足上好《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复制链接]

1#

利用沙坑,上足上好《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前几年,学校没有沙坑,在实验室里做《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一系列对比实验,搞得实验室脏,教师累,效果差。从去年开始学校建了沙坑,我把这单元的内容都放到沙坑去上,解决了材料问题,环境卫生问题,提高实验效果,学生开心,自己也轻松。
用的材料主要是学生自制的水壶和教师提供的大水壶。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按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模拟地球表面,用大水壶洒水。侵蚀和径流都非常明显。 而且在这课中还可以顺带把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业》给解决掉,上游、中游、下游砂石分布明显不同,浑浊的水流携带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平原都很形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在学生设计好实验后,就可以分组在沙坑完成,水流的对比实验用大的洒水壶和学生自制的小水壶,效果也非常明显。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可以可以设计比赛 活动,“比比谁的家园更牢固”。教师提出目标和要求,在不低于15厘米的山上,建造房屋,看谁能承受半壶水的侵蚀。课前安排学生分小组设计准备,课中分小组进行,学生兴趣盎然。
最后,由于沙坑范围不大,学生的纪律也比一般的室外课容易控制。上完卫生问题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创意不错,但是,如果连续几节课都是这课,沙坑后几节课体现的效果和第一节相比,会有什么不一样?


沙子渗水性很强,没有任何问题。


 我的疑问是,沙子的吸水效果,会否影响实验效果?


在“山坡”下面,会有浑浊的积水,正好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河的下游水汇集在一起,河面变宽,泥沙沉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10 8:57:32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