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火柴盒2011年成长、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原创]火柴盒2011年成长、研修专贴

 

新年假后第一天,抢个位子占个先


 


 


 


         姓名:王利江         


         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邮政编码:063313            


         联系QQ:1223758632       电子邮箱:bjqwlj@126.com


         教学感言:每天进步一点点,你离成功就不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5 8:46: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4 9:21:05编辑过]

TOP
3#



 


学名师,励教学,助成长


——区青年教师论坛参赛稿


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   王利江   2011.1.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的王利江。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学名师,励教学,助成长》。下面,我将从“我心中的名师  我心中的案例  我的课堂践行”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一、名师名家,我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已有7个多年头儿了。说起我心中的名师,当属全国著名的科学学科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


        章鼎儿,全国著名科学课特级教师、全国小学科学教育学会副会长,与天津的路培琦、上海的李子平合称为中国自然科学教学的“三剑客”。他在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与课改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是科学教师中的佼佼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对科学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我国数以万计的科学教师接受了当时的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新观点。继而,他的《桔子的认识》、《淀粉与碘酒》、《蜡烛会熄灭吗》等公开课,又成为脍炙人口的典型课例,至今仍被师范院校作为教学法的经典。他讲的课:思路清晰而又新颖独特、语言幽默而又富有启发性、设计细致而具有独特性、调控课堂有收有放且游刃有余。章老师的评课风格,在全国小学科学教学界也是出了名的:真诚、严谨、犀利、前瞻。因此,章鼎儿老师成为我教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二、名家案例,激励我前行。


        在此之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章鼎儿老师的几节录像课,其中对《桔子的认识》一课记忆颇深,因为这节课彰显了章老师对探究材料的出示的艺术。记得这节课的导入部分章老师用气球做引子,搞活了课堂气氛。接着出示一个装有水果的袋子,讲清了玩法,把袋子发给了学生。拿了水果的学生自然会去实验,也可以说去“玩”。一下子课堂热闹了起来。但是要学生再一次静下来,却是一个难题。章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拿出了一个盛有桔子水的小杯子。学生感到好奇,非常想近距离的接触,自然也就安静了下来。然后就是发小杯子,让学生去榨桔子水,学生一下子就又“闹”开了。怎么让学生再次安静下来呢?等学生活动得差不多了,章老师又拿出一个小桔灯。学生立即停止了榨桔子汁的活动,事实上学生也已经没有桔子汁可榨了,但是学生还是在“玩”、在榨。课就这样一环一环地有节奏地进行着。让人感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认为,章老师对于探究材料的出示的艺术体现了材料出示时机的准确性;体现了材料出示次序的层次性;体现了材料出示步骤的顺序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成了很多人成功的秘诀。教师可感可触的巨人就是名师!从名师身上学一点儿,自己就能前进一大步!


        受章老师的影响,今年10月份我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唐山市小学科学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时就对材料的出示做了几次调整。当时,我授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一课。在教研室刘俊军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确定材料不能由教师出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确定,但还必须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到材料的出示艺术。《抵抗弯曲》一课实验重点是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需要用到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卡纸、小垫圈、课本来组装一组“桥梁”装置,从而检验不同宽度与厚度卡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变化。这些材料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想到并应用于实验中呢?就以桥面的选择为例来说,当时学生有的说用铅笔盒做桥面、有的说用科学书、有的说用桌子,但这些材料都不具备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同种物品,且无法在课堂上检验其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在学生的争论中都被否定了。怎么办呢?这时有学生就想到了课前老师裁切的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卡纸,这种材料既熟悉又便于操作,于是“卡纸”顺理成章的走上了学生的实验桌。材料的选择来自学生的确实需要,改变了由教师指定实验材料的传统做法,因此,这节课也得到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立足“三实”课堂,构建模式教学。


         我校在教学方面从去年开始就提出了“立足三实课堂,打造魅力教师”的特色教学目标。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也力争做到“三实”,即“朴实、扎实、真实”。


        说到“朴实”,首先教师得有明确、实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这是科学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落实和实施,也才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目标实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能力。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贴近学生,将科学教学“生活化”。我最常用的就是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比如教学《光与热》一课时我给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你们的妈妈每天都“装修”,也就是化妆,尤其是在夏天要擦一些防晒霜,这些防晒霜大多是油性的,擦在脸上光亮光亮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就能防晒呢?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们很快结合光的反射原理找出了擦防晒霜既能防日晒还能防高温的奥秘。不但应用了科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学会了自我保健,真是一举三得。


        我的科学课除了一些必要的科学术语外几乎都是一些朴实的大白话,有时甚至像拉家常,但我相信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说到“扎实”,即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首要的。许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因此,一有时间我就为自己及时充电。我充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读书,即阅读自己征订的杂志《科学课》;二是网络研修,即参加“2010年唐山市中小幼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博客“火柴盒”。《科学课》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通过阅读《科学课》杂志可以丰富我的科学教学理论知识。参加远程研修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博客可以让我开阔视野、与专家名师零距离接触、还能结交全国各地的一线科学教师。渐渐地,自己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基本功也变得更加扎实。


        “扎实”的科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它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说到“真实”,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实在在的科学课堂。在自主的、真实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


        “真实”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课堂只有真正做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才能不断的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老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的投入,将会对课堂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老师自身对所教授的知识没有激情,完全是个局外人,学生也很难投入其中。所以,真正的科学课堂,一定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智慧的真实课堂。


 


        在扎实有效的开展好“三实”课堂的同时,我又努力探寻科学课教学的模式。根据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一般体现以下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教师要为科学课教学创设适合师生探究的情境,并尽量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尽量不要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探究问题的确定应该确实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确需解决的问题。探究问题确定后,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验、去探究,这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从而初步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并交流所听、所看、所思、所感,从而形成小组共识。最后将每个小组的智慧集中起来共同建构起集体知识体系,并将探究拓展延伸至课外或课后。因为科学课不能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从而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立足三实课堂,构建模式教学,打造魅力教师”,一年来,我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将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试着在刊物上发表:


        2009年9月,我撰写的《制作简易水的循环演示仪》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09第9期;


        2009年9月,我撰写的《关注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四点对策”》刊登在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09第9期。


        2010年4月,我撰写的《<自制小乐器>课堂实录与评析》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4期。


        2010年5月,我撰写的《仪器室的管理与使用》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5期。


        2010年5月,我撰写的《物体颜色与吸热演示器》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10第5期;


        2010年8月,我撰写的《这样记录也精彩》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8期。


我管理的教学博客“火柴盒”也在2009年11月份“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首届科学博客大赛”中,获教学组第一名。


 


    名师的成长经历虽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启迪;名家的经典案例虽不可克隆,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获得教益。“立足三实课堂,打造魅力教师”,相信在名师名家的指引下,我会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我的跋涉!


 


 


论坛课件讲稿5.47MB,无法上传附件,哪位版主能否帮忙上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5 16:31:24编辑过]

TOP
4#

 

参加区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论坛的点滴感受



    作为唯一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我,参加此次区级青年教师教学论坛深感荣幸,也深感自己势单力薄。全区每个乡镇一名参赛选手,算下来也有24位之多,但科学教师却仅有我自己。


    本次论坛要求每位选手发言不超过15分钟。由于时间有限,加之选手稿件质量参差不齐,经大赛裁判组商量,论坛时间由开始的15分钟逐步变为12分钟、10分钟、6分钟。不过大赛裁判组给每位教师3分钟的改稿时间,我的出场顺序为11号,正是实行6分钟限时论坛的第三位,还好,论坛下来竟没乱了方寸,下台时我狠劲的松了一口气。


    现将自身的点滴感受记录如下:


  1、理论性太强,像在做学术报告。尤其是开始论坛时,这种感觉更浓。


  2、论坛中心分散,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3、论坛氛围不浓,像是读课文。


  4、语言不够精炼,废话较多。


    以上是我的几点认识,很粗浅,望各位同行别见笑。

TOP
5#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11-1-5 19:49:00的发言:

向你学习,不断反思自己。


博客的问题解决了吗?论坛、博客最嘹亮的火,不能少那一份光和热。


感谢您的关心,博客仍然被封,只能偶尔向博客发些东西。

TOP
6#

火柴盒的2010


 


    引言:前几天,偶然翻到老舍先生的《养花》,也许是与上学时的心境不同吧,这次读下来越发感觉亲切。尤其是读到最后,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工作——小学科学教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教学科学的乐趣。这也恰恰是我2010的感受。



三月:


    1、参加“丰南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会”,作为骨干教师在全区科学教师培训会上执教《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获区优质展示课。


    个人感受:仔细研读教材是教学好科学课的第一步,要想教学好《液体的热胀冷缩》,对于气体、固体乃至一切物质的受热受冷情况都要了解;另外增强了我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因为只有学生产生探究问题才能激发探究兴趣。


    2、被丰南区教育局评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个人感受:后勤工作与科学教学是我的主要工作,工会是教师自己的组织,能评为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只能说明我还胜任本职工作。


四月:


    1、我撰写的《〈自制小乐器〉课堂实录与评析》刊登于在《科学课》2010第四期刊物上。


    个人感受:笔不辍耕。只有及时将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经历记录下来,才有可能成为大家共赏的美文。


    2、被评为2009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个人感受:学校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每一位师生,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是我的光荣。


五月: 


    1、 5月14日录像课《食物中的营养》,在8月份局通报中获丰南区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优质课。


    个人感受:其实今天的课讲得很不成功,因为中午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一直身体较好的姥姥病危。姥姥是我最亲的人,因此下午的课也不在状态。教师的状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2、我撰写的《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重在规范》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0年第5期。


《物体颜色与吸热演示仪》刊登在《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10年第5期。


    个人感受:贵在坚持。虽无好的写作能力,但我相信勤能补拙。


    3、5月21日,执教全镇中心教研活动课《动物的卵》。


    个人感受:踏踏实实搞好教研,讲好实实在在的科学课,与科学同行互相切磋,哪怕得到一点启示,也能体现教研的意义。每天进步一小点,加油!


    4、参加镇青年教师论坛并获一等奖。


    个人感受:作为青年教师要积极上进,从教师读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三方面阐述自身的成长情况。在这里要感谢《科学课》杂志和“浙江小学科学论坛”,因为是她们给了我成长的动力和论坛的积淀。


    5、被评为镇5月份“学雷锋典型教师”和5月份“三德”典型教师。


    个人感受:雷锋精神永远都不过时,关键在你心中是否存在。


六月:


    1、被授予丰南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个人感受:作为我校的信息员,用笔、用相机、用电脑记录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是我的职责。


    2、参加学校“教师读书汇报会”,获一等奖。


    个人感受:“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通过读书,使我的教师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七月:


    被浙江小学科学网评为“2010年度上半年优秀会员”。


    个人感受:虽然我来自河北,我却在浙江小学科学这片热土上茁长成长。来浙江小学科学网,你不进步都不行!


八月:


    1、被唐山市教育局授予“2009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个人感受:在“唐山教师研修网”研修学习是我2009年成长历程的一部分,网络研修,助我成长,为我加油!


    2、《这样记录也精彩》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0第8期。


    个人感受:坚持就是胜利,成败为轻贵在坚持。


    3、《点亮小灯泡》一课获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录像课评比三等奖。


    个人感受:向省级优质课发起挑战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一次又靠近了一步。


九月:


    在区课件制作大赛中参赛课件获区二等奖。


    个人感受:挑战这一弱项,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


十月:


    10月15日参加唐山市科学教师送课下乡活动,异地执教的《抵抗弯曲》一课被评为唐山市优质课。


    个人感受:唐山市科学教师送课下乡活动讲课地点在滦南三小,第一次异县区教学,听课科学教师100多人,有些紧张。试教了几次,对教案也进行了几次大幅度的修改。此次教学重点体现学生思维训练过程,虽几经区教研员指导仍感觉自己驾于课堂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思维训练能力有待增强。


十一月:


    1、主讲全镇中心教研活动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个人感受:有些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有些忽视学生探究过程体验性的培养。


    2、参加镇青年教师论坛并获一等奖。


    个人感受:本次论坛从教师读书、模式构建、课题研究三方面展开,有上一次论坛的基础,稍作修改,算是偷懒了。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件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课件类二等奖


    个人感受:无心插柳柳成荫。


    4、指导的毕会超参加镇科学操作能力赛获一等奖,并代表镇参加区级比赛。


    个人感受:学生的成功比教师自己的进步还重要。


    5、镇科学板书设计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并将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上报区教育局参加评比。


    个人感受: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用心去做必有所得。


十二月:


    1、被评为区教育系统“2010年度先进后勤工作者”。


    个人感受:后勤工作是我日常工作的大部分,繁琐且事无巨细,虽然它有时会挤占科学教学的工作,但要学会弹钢琴的方法,一专多能吧。


    2、被评为“唐山研修网(第四期)研修之星”。


    个人感受:在唐山研修网学习并且要管理好“丰南小学科学2班”也占用了我许多休息时间,作为班长的我从研修网上学到了许多,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唐山教师研修网,都是一些家里的朋友,而浙江小学科学网则让我认识了更多远方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是财富!


 


    2010——忙碌的三月、十月;思念中的五月;进步的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收获的7月、8月、12月。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


 


    期待中的2011,来吧!


 



 

TOP
7#

 

新学期、新一年,选个专题、研究一下,作为课题探究一番:


 


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1、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小学生科普读物阅读指导的研究


3、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4、运用前概念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5、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研究


6、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调控艺术的探索与研究


7、小学科学课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研究


8、小学科学课探究材料改良的研究


9、科学学科兼职教师教学有效性探索研究


TOP
8#

 

没有材料真无奈,忽悠之间见日开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后记


丰南区毕家0小学   王利江


    课前,为《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材料而愁,没有配套教学实验材料且生活中很难找出体积相同重量不同、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几组实验材料。只得硬着头皮去砍了。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很快回忆起: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他们的轻重、体积,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我顺势让学生猜想:不同材料的物体,改变其轻重和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如何呢?


    学生举例而谈,举出了一大堆不同材料的物体,且轻重、大小各异,但是将它们投入水中,对沉浮情况一时无法分析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由开始的争论变得鸦雀无声,似乎等待教师的结论?指点??提示???


    我顺势告诉学生: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一时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与沉浮之间的关系。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们往往采用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对物体产生的影响。看看这个方法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难题。(停顿一会儿)不同材料的物体肯定了,谁能增加一个控制因素,使我们的研究继续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们议论了一会儿)列举出:体积不变、重量不变、大小不变等控制变量。我顺势补充板书:


 


同种材料——改变体积大小——沉浮不变


                     体积相同


                    (大小相同)


不同材料


           


                       重量相同


    于是,接下来我借助画简笔画、举例子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对“不同材料,体积相同“”不同材料,重量相同“的物体的沉浮情况作出判断。比如,我边画边举例出不同材料,体积相同的橡皮快、铁块、干木块、泡沫块、蜡烛块、石头快、土豆块,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如何?根据上节课已有的沉浮经验,学生很快推测出下沉物体有:橡皮快、铁块、石头快、土豆块;漂浮物体有:干木块、泡沫块、蜡烛块。进而推测出橡皮快、铁块、石头快、土豆块较重,下沉;干木块、泡沫块、蜡烛块较轻,上浮。


                            重——容易沉


补充板书:体积相同


                            轻——容易浮


    学生们对这样的结论很是认可。


    至此,一颗焦急、无奈的心终于落了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5 9:21:05编辑过]

TOP
9#


此文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1第1期。 


 


科学课阅读“三能”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王利江


邮编:063313            联系电话:15176694495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终身学习的愿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达成以上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达成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开发潜能。在科学课中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达到“三能”。


一、阅读,能拓宽视野。


    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网络已走进学生的视野,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学生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读网络来获取。这种读,暂可以理解为 “自我阅读”。而科学课堂中,现行教科版教材每个单元后都配有“资料库”,这里是单元知识的引申与丰富,通过阅读“资料库”,学生可以提升科学知识的档次,总结、系统化单元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组织学生阅读。这种读,暂可以理解为“集体阅读”。这种读法,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形成更贴近教材的知识体系。


    除了阅读资料库,其实每一课科学教材中都有可读之处,尤其是科学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科学概念,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必须通过阅读来理解、消化。比如对于“热传导”概念的理解学生在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后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回顾、印证什么是“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这样一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彻底明白了“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


二、阅读,能抓住科学试题的“题眼”。


     所谓“题眼”即解答试题的关键和灵魂。要解答一道科学检测题,抓住了“题眼”,就会轻而易举的解答出来。比如五年级下册中就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同时沉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相同、B铁块大、C铜块大、D无法比较。学生遇到这一类型题目时,如果能够通过仔细阅读,找出“题眼”,解答题目就比较简单了。 “同体积、沉入”是此题的“题眼”,读出“题眼”后才能判断出体积相同,沉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相同,虽然同体积的铜块和铁块重量不同,但只要沉入水中时排水量相同即所受浮力就相同。因此,正确选择应是A。通过阅读,使学生抓住了“题眼”,就能尽快的正确做出科学判断。


三、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对于一些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或实验流程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以便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蜗牛》这一课时,我考虑到其实学生平时就经常遇见过、玩弄过这种小动物,在玩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自我发现,有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等途径更深层次的认识蜗牛。在教学这一课时,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只要一看书就立刻明白了。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先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有关蜗牛的探究知识,边阅读边思考教材中所设计到的问题,学生读后和平时玩这种小动物时的经验迅速联系起来,很快对蜗牛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课本中专门要求同学们去探究的知识分解了,时间也省了不少。通过自学既获取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还发展了能力。


TOP
10#

双喜临门


 


喜事1:收到科学网2010年优秀会员证书奖品




 



 


喜事2:收到《少年发明与创造》3期稿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6 9:47:09编辑过]

TOP
11#

区科学培训会上《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实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王利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3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液体(主要是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2.通过对水等液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会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红水(高锰酸钾水)若干组、热水瓶、试管1支、气球皮1块。


为每组准备:水槽1个、烧杯1只、一跟带细玻璃管的胶塞、一个平底烧瓶、一块干抹布、记录表。


学生准备:彩色笔1支或橡皮筋至少3个。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直接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怎么变化?


师出示装有水并用气球皮蒙住管口的试管:同学们,这是上节课我们探究水受热和受冷时用到的实验装置,谁能回忆一下,将试管放在热水中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生:气球皮会鼓起来,说明试管里的水体积变大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其他同学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生:是的。


师:那么,如果再将试管放在冷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生:气球皮会有些向里凹进去一些,说明试管里水的体积缩小了。


师:同学们叙述的真好!老师在此予以表扬,希望你们这节课继续发扬这种积极探究的精神,探索出更多的科学知识!不过,上节课老师发现第一小组和第六小组在实验时气球皮的变化却很不明显,以至于他们没能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为此,其他小组的同学还为他们提了一些建议。那么,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想办法对我们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从而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些呢?


生:能!


师: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想想办法。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改造水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


师:水是我们三年级时科学课上认识的老朋友了,谁来回忆一下,水都有哪些特点?


生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不够全面,谁来为他补充一下?


生2:水还没味道。


生3:水是会流动的液体。


师:你能把水的特点完整的总结一下吗?


生3:水是……


师:既然水是会流动的液体,必须用容器装起来才便于我们对它进行研究。上节课我们用试管装满水,可能由于实验容器太小,实验效果才不够明显。那么,我们想改进这组实验装置时,打算用什么替代试管来装水呢?


生1:用杯子或瓶子装水。


生2:用盆子装水。


生3:用水桶装水。


师:同学们列举的这些容器虽然可以盛水,但都不便于我们观察。老师为了让大家观察得更方便,准备了一种实验室经常用到的研究液体性质的玻璃仪器(边说边演示)——平底烧瓶。他的个子要比试管大多了,用它来研究水受热或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效果可能会明显些。


师:水除了会流动以外,还是无色透明的,观察起来也不明显。有没有办法让水的可视效果更明显一些呢?


生:有,加入一些颜色。比如红色、紫色等颜色。


师:这个办法很好,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以前我们做实验认识过的老朋友——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不仅有颜色而且有消毒的作用,是安全的,同学们可以放心使用。一会儿实验时老师每组可以分发1份这样的溶液。


可是光加入颜色还不够,要是让实验效果像放大镜一样将水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情况放大,效果就更好了。思考一下,谁有这方面的的主义?


生:老师,我在医院看到医生打针的时候,只要轻轻推动注射器的手柄,针头内就会有好多药水流出,我们能不能用盖将烧瓶盖住,再用一根很细管子插入烧瓶中,这样烧瓶中的水的体积只要有一点变化,细管中的水就会迅速跟着变化了。


师:这个主意非常棒!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做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科学的有心人。正巧,老师这里有一些带橡胶塞的玻璃管,这下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有了这些材料还不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研究水在受冷和受热情况下体积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看出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结合上学期我们的对比实验的开展好好想一想。


生1:用记号笔标出水在玻璃管中的开始的位置,再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进行比较。


生2:还可以用橡皮筋把玻璃管套住,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的彩色笔和橡皮筋看来可以派上用场了。


如何改进我们的实验装置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将我们改进后的装置科学的组装起来,组装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简单叙述一下自己小组的组装过程。


各小组讨论新装置的组装过程,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打算这样组装:将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在装满紫色水的平底烧瓶中,尽量塞紧;在水柱处作好标记;将平底烧瓶装置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观察,作好标记,在记录纸上记录;然后放入冷水中,进行观察,作好记录和标记。


师:说的很全面,好像新的装置就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样,真形象!哪个小组再把你们的组装方法再说一说?


生2:我们小组打算这样组装:先将平底烧瓶装满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瓶口,尽量塞紧;在水柱处作好标记;将平底烧瓶装置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观察并做好作标记,并在记录纸上记录;然后放入冷水中,进行观察,作好标记、记录。


生3:……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就亲自动手利用各组的实验材料来组装新装置,探究水受冷和受热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到前面领取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老师为各组提供热水,请将烧杯准备好。(教师分发高锰酸钾溶液,提供热水。)


2.分组探究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师:实验前,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提示:(课件出示)


1、小组要分工合作。


2、给平底烧瓶加满水后一定要盖紧带玻璃管的胶塞。


3、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填写实验记录表中水的部分。


5、注意安全,小心热水烫手。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有了实验前的精心准备,同学们的实验都很顺利而且效果明显,下面谁来代表自己小组将实验情况汇报一下?


生1:我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受热时水柱上升了一大截,水受冷时下降了一大截,说明水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变小。


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如何呢?


生2:我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受热时水柱上升,水受冷时水柱下降,说明水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缩小。


师:顺势板书:水    受热  体积变大


受冷  体积缩小


其他小组和他们的现象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看来,大家都经历了一次水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缩小的过程。不过这里的变大用科学术语说应该叫“膨胀”,也就是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师:水的这种热胀冷缩现象真是有趣。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生:酱油、果汁、醋、白酒、墨水……


师:你认为它们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生:大部分说有。


师:到底有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其他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果汁、红茶、醋、酱油、牛奶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验证这些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各组可以先将实验用过的高锰酸钾溶液倒进污物桶中,再装入新的液体。


生:学生分组选择液体来实验,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师:(几分钟后)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生1:我们小组用的是酱油做的实验,将平底烧瓶放入热水后液柱上升,放入冷水后液柱下降,说明酱油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顺势板书:酱油


生2:我们小组用的是红茶做的实验……


生3、生4……(教师相机板书不同液体名称)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生:热胀冷缩。


师:像水、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以致用


师:知道了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假如老师现在将烧瓶放在一盆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下降了,你能推测出这盆水的冷热吗?为什么?


生:这盆水是冷水,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柱下降说明体积收缩了,所以是冷水。


师:看起来改进后的装置的功劳还真不小!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组实验装置。(指示:平底烧瓶、玻璃管部分)他们和我们实验用到的哪种仪器非常相似?


生: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呢?


生: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共同探究,老师觉得口很渴了,想去超市买瓶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课件出示超市货架装有饮料的图片),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天气如果太热,饮料里的液体就会发生膨胀,如果装满了,液体就有可能喷出来。


师:你解释的真有道理,看来今天的探究是成功的。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随处可见,只要大家细心观察,一定还会有新发现。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面给同学们20秒钟的时间,整理一下实验用品。


 


六、板书设计: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果汁          受热    体积膨胀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牛奶         


……


液体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情况记录单 


第(     )组                                       2010年3月15日



















液体名称


受热时水柱


变化情况


受冷时水柱


变化情况


说明体积


的变化情况



 


 


 


自选


液体名称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3 10:55:30编辑过]

TOP
12#

在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会上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在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会上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   王利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3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液体(主要是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2.通过对水等液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会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平底烧瓶1个、烧杯2个、带细玻璃管的胶塞1套、红水(高锰酸钾水)若干、热水瓶、试管1支、气球皮。


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瓶红水和一个带细玻璃管的胶塞、一个平底烧瓶、一条干抹布、彩色笔1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怎么变化?


教师出示装有水并用气球皮蒙住管口的试管:同学们,这是上节课我们探究水受热和受冷时用到的实验装置,谁能回忆一下,将试管放在热水中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预设:气球皮会鼓起来,说明试管里的水体积变大了。)


你观察得很仔细,其他同学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那么,如果再将试管放在冷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预设:气球皮会有些向里凹,说明试管里水的体积缩小了。)


同学们叙述的真好,老师在此予以表扬,希望你们这节课继续发扬这种积极探究的精神,探索出更多的科学知识。不过,上节课老师发现(第一小组和第六小组)在实验时气球皮的变化却很不明显,以至于他们没能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为此,其他小组的同学还为他们提了一些建议。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对我们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从而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些呢?(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想想办法。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改造水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


我们都知道水是会流动的液体,必须用容器装起来才便于我们对他的进行研究。上节课我们用试管装满水,可能由于实验容器太小,实验效果才不够明显,那么,我们想改进这组实验装置时打算用什么替代试管来装水呢?


(预设:学生可能学生会说杯子、脸盆、瓶子等。)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可以装水的容器,虽然可以盛水,但都不便于于观察。老师为了让大家观察得更方便,准备了一种实验室经常用到的研究液体性质的玻璃仪器(边说边演示)——平底烧瓶。他的个子要比试管大多了,用它来研究水受热或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效果可能会明显些。


水除了会流动以外,还是无色透明的,观察起来也不明显。有没有办法让水的可视效果更明显一些呢?(预设:有,加入一些颜色。)


这个办法很好,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以前我们做实验认识过的老朋友,高锰酸钾溶液。一会儿实验时可以分发给各组。


可是光加入颜色还不够,要是让实验效果像放大镜一样将水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情况放大,效果就更好了。思考一下,谁有这方面的的主义?


(预设:老师,我在医院看到医生打针的时候,只要轻轻推动注射器的手柄,针头内就会有好多药水流出,我们能不能用盖将烧瓶盖住,再用一根很细管子插入烧瓶中,这样烧瓶中的水的体积只要有一点变化,细管中的水就会迅速跟着变化了。)


这个主意非常棒,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做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科学的有心人。正巧,老师这里有一些带橡胶塞的玻璃管,这下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有了这些材料还不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研究水在受冷和受热情况下体积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看出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结合上学期我们的对比实验的开展好好想一想。


(预设:用记号笔标出水在玻璃管中的开始的位置,再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进行比较。)



 


如何改进我们的原来实验装置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亲自动手利用各组的实验材料来在此探究水受冷和受热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到前面领取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老师为各组提供热水,请讲烧杯准备好。(教师分发高锰酸钾溶液,提供热水。)


2.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实验前,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提示:


1、小组要分工合作。


2、给平底烧瓶加满水后一定要盖紧带玻璃管的胶塞。


3、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填写实验记录表中水的部分。


5、注意安全,小心热水烫手。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汇报时,教师课件再现实验过程)


(4)总结应用: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板书:受热  体积膨胀  受冷  体积缩小  水   热胀冷缩)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的这种热胀冷缩现象真是有趣。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你认为它们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2.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其他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果汁、红茶、醋、酱油、牛奶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验证这些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学生分组选择液体来实验,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水、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相机板书不同液体名称,并总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这一性质并点题。)


四、学以致用


1.知道了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假如老师现在将烧瓶放在一盆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下降了,你能推测出这盆水的冷热吗?


开起来改进后的装置的功劳还真不小!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组实验装置。(指示:平底烧瓶、玻璃管部分)他们和我们实验用到的哪种仪器非常相似?(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呢?


2.通过刚才我们的共同探究,老是觉得口很渴了,想去超市买瓶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果汁          受热    体积膨胀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牛奶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3 10:57:27编辑过]

TOP
13#

 

我中意的一道测试题:


《蚯蚓的选择》实验回顾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王利江


联系电话:15176694495         邮编:063313


原题


《生物与环境》单元学习结束了,《蚯蚓的选择》一课相信通过大家的观察、实验都知道了蚯蚓的最终选择。回忆当时你们小组的探究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你在做“蚯蚓喜欢干燥土壤还是湿润土壤”实验时,你发现蚯蚓爬到(   )。


A、干燥土壤中;B、潮湿土壤中。


2你在“蚯蚓喜欢黑暗环境还是明亮环境”实验时,你发现蚯蚓爬到(   )。


A、黑暗处;B、明亮处。


3为得出较准确的结论,本实验最好(  


A、多做几次;B、做一次就足够了。


41个小组的同学在做“蚯蚓喜欢干燥土壤还是湿润土壤”实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小组的蚯蚓并没有爬向潮湿的泥土,反而爬到了干燥的土壤上。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可能是土壤放得离蚯蚓太远了,有好几厘米远,这么远的路程,扰乱了蚯蚓的正确判断。


B、可能是土壤放得比较少,而且是平铺在盒底,这样也许就形成不了蚯蚓生活的真实环境,造成了蚯蚓判断上的错误了。


C、爬向干燥土壤的蚯蚓,只是在土壤表面爬过,并没有往干燥的土壤里钻,还在不安地继续爬动探寻更舒适的“家”。


D、以上三情况都有可能。


5)关于蚯蚓,我们还能提出许多问题进行研究,请你把自己提出的两个可研究的问题写下来,一起交流一下吧:


                                                        


                                                       


命题意图


通过以上的五道题,能够评估师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进行了小组实验、探究、观察等活动,并在第四小题设置梯级思维,以失败的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再度思维反差,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探究以后的“再度研讨”。以避免平时课堂常出现的“学生开始实验,老师的眼睛就只会盯住学生的实验能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上面,学生一旦得出了实验的结论,老师就急匆匆地让学生进行汇报。一个学生讲出了实验的结论,就万事大吉了,一个学生说不到点子上才会换一个学生继续汇报,很少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后的研讨”的现象。另外,这几道题目的设置,还能检验学生真实的探究情况。能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蚯蚓的奥秘。


测试效果


在对五年级2个班54名学生的测验中,第(1)(2)(3)题测试总体情况良好,仅有一个学生有错答现象,且由于马虎造成;而第(4)题就有6个学生失分,选择了ABC。调查其原因,只是当时面对四种情况,由于没有亲身经历,不知从何选起,才不能选择全面。问其为何不能大胆推测选择D时,这些学生也都表示对答案D也想选,就是没有勇气。而对于第(5)题,可以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问题答案虽五花八门但都发自学生内心,体现了科学课堂的开放性,也为学生课后探究指引了思路。


此文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1第三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7 14:23:03编辑过]

TOP
14#

被评为本学年“丰南区优秀教师”。
TOP
15#

  丰南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根植于教育这片热土


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瞿阝小学  王利江


师范毕业后,我一直任教于毕家瞿阝小学,可以说,我的青春就献给了毕家瞿阝这片教育的热土。


工作在这里、成家在这里、生儿育女在这里、奉献青春在这里。离家百余里,一干就是十三年,这就是我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凡写照。1998年毕业至今我一直吃住在学校、生活在学校、工作在学校,毕家瞿阝小学成为了我第二个故乡。


我勤奋工作,敬业爱岗,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工作中勤勤恳恳、积极上进,争做科研型小学教师;家庭生活上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社会生活中奉献社会、将爱心献给社会。可以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德”,书写着教育。


一、讲师德,铸师魂,用爱谱写自己教育之路。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我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把学校的每一份规定作为自己遵守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工作上,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努力将本职工作干好。努力学习唐山市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向他们看齐,并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踏实工作、认真育人。


爱是一名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热爱工作、关爱学生,将自己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一份爱变成百份、千份、万份甚至更多的爱。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爱的表现。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不打骂、体罚学生。正因为我爱他们,像个大哥哥,许多学生都乐意和我交朋友,因此我也在工作中享受了更多的快乐。我任教学校的小学科学学科,记得那是今年4月份的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去五年级上科学课,上课还不到10分钟,班里平时最爱调皮的毕经波吵着要去厕所,由于平时他课上就爱撒谎去厕所,所以一开始我让他坚持一会儿再说。可不一会儿他的脸色煞白,我赶紧把他扶到办公室,询问身体情况,并为他倒来一杯开水。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早上没有吃早饭,胃突然疼了起来。于是我便把他搀回我的宿舍,给他叫来医生,为其打针治疗。中午由于他家离学校较远,我又和家长说明情况后留其在家里吃午饭。由于治疗与休息得当,下午,毕经波同学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事后,他的家长再三感谢我都婉言谢绝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必需的。


二、讲奉献、献青春,忠孝实难两全。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奉献;选择了离家百里,就意味着孝敬老人不能照顾得更及时。从小懂事的我深知百善孝当先的道理,可现实生活却只能用心去惦念,默默地祝福父母身体健康。


父母身体并不是很好。母亲是一位盲人。由于视力残疾没能接受学校教育,但她却以不平凡的毅力养育我、教育我,使我成长、使我成人,因此,母亲成为我最需要孝敬和感谢的人。然而工作离家远的原因,我只能在双休日抽时间回家看看,以尽孝道。即使是这样,由于学校工作也很忙,一有上级检查、评估加班的次数一个学期下来不都少于10天。因此,回家的机会也少了许多。


记得去年后半年正值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从暑假一开学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再加上校长的孩子因车祸病情严重,不能到校上班,许多工作都压在了我的头上。为了共同迎接省督导验收,局里几乎天天来校督导工作。可是这在这个时候,父亲由于劳累过度和年龄原因患上了双膝关节钙化坏死,走路困难,动一动双腿都钻心的疼。为了不耽误工作,我硬是安慰父亲先吃一些止疼的药在家休养,在省督导验收后才带着父亲去唐山工人医院做的正规检查。记得大夫第一句话就是:“腿这么疼,怎么不早来医院检查?”当时我的心像针扎的一样痛,说不出的愧疚和自责。而父亲却将原因全揽在了自己的头上。医生建议动手术,可父亲怕影响我的工作硬是选择了保守治疗方案,向膝关节药物注射和服用药物治疗。面对父亲的坚持,我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确实,孝敬父母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可我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奉献,使得这份孝心变得微不足道,也使我的心中产生更多的愧疚之意,但我相信父母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会把本职工作干好,以实际行动让二老放心,让父母满意。


正是由于领导的支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被区教育局评为迎省督导先进单位。


三、多读书,勤钻研,争做“科研型”小学教师。


我担任小学科学教学已有近10个年头了。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我真是情有独钟,我热爱这门学科,喜欢这门学科,也将许多精力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之中。


其实我和小学科学的了解还源自10年前我读到的一本杂志——《科学课》,正是这本杂志使我喜欢上了小学科学教学。因此,平时我也爱读《科学课》这份让我成长、励我前行、教我奋进的杂志。通过阅读,使我更加了解小学科学专业知识,更加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使我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逐渐进步、逐渐成长。渐渐地,我也将工作重点转向课堂教学的研究,一有时间我就认真阅读《科学课》杂志中每一位名师的论文、案例、反思、杂谈,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渐渐地我也进步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读《科学课》的同时,《科学课》也为我帮了不少忙。记得去年3月份区里准备搞“全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局里决定让我讲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确定为《液体的热胀冷缩》,这节课当初让我非常困惑。初次接触教材,在学校试讲下来并不是很不成功。一方面学校实验材料不配备,另一方面教材的衔接性差,使我很是苦恼。正好《科学课》杂志就刊登了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我正好能用上。通过借鉴,使我在全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会上的那节公开课讲得比较成功,受到了全区科学教师的一致好评。渐渐地,视野开阔了、教学能力也有的很大的提高。


记得去年1015日,我代表丰南区参加了唐山市小学科学县域教学交流暨送课下乡活动,在滦南三小执教了《抵抗弯曲》一课,得到了全市同行们的称赞和认可,因此这节课也被评为唐山市优质课。同年8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一课获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录像课评比三等奖。


受到《科学课》的启迪,于是我开始关注教学研究,立志要做一名“科研型”小学科学教师。工作中,注重将自己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试着将它们写成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文章先后有十几多篇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和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上。下面仅列举2010年至今我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章:


20104月,我撰写的《〈自制小乐器〉课堂实录与评析》刊登于在《科学课》2010第四期;


20105月,撰写的《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重在规范》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0年第5期。


同年5月,撰写的《物体颜色与吸热演示仪》刊登在《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10年第5期。


20108月,我撰写的《这样记录也精彩》刊登于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108期;


20111月撰写的《说说科学课中的阅读》发表于《科学课》杂志20111期;


20113月撰写的《我中意的测试题》刊登于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11第三期;同年3月指导毕会超的科技小制作《沙滩垃圾清理器》发表于省级刊物《少年发明与创造》20113期;


20114月撰写的《学生实验时,教师指导很关键》刊登于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11第四期;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通过读书,使我的教师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精彩!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走科研型教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以上取得的一些成绩,一学年来我还获得了以下奖励:


20111月被区政授予2010年度政府嘉奖;20114月被授予区 “先进教学工作者”称号; 201012月被评为唐山研修网研修之星20113月被评为区级“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14月被评为区级“安全先进工作者”20113月被评为区级“工会积极分子”; 20108月我制作的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课件类二等奖;201012月指导的毕会超参加区科学操作能力赛获三等奖。201012月参加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并获一等奖。20111月,我的板书设计《太阳能热水器》获区板书设计大赛一等奖;20115月《画美丽的早晨》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根植于教育这片热土,有汗水、有付出、有收获。但我相信,只要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再多的付出、再多的奉献都是值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7 8:13:38编辑过]

TOP
16#

优秀教师审批表


  


3.


丰南区优秀教师推荐审批表























































姓名


王利江


性别



出生年月


197902


参加工作时间


199808


政治面貌


群众


职务


教师


职称


小学一级


现学历


大专


工作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小学


是否班主任



2009-2010学年所获荣誉


120111月被区政授予2010年度政府嘉奖。220114月被授予区 “先进教学工作者”称号。3201012月被评为唐山研修网研修之星420113月被评为区级“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5.20114月被评为区级“安全先进工作者”;


主要             事迹


本人自1998年师范毕业后一直任教于毕家瞿阝小学,离家百余里,一干就是13年。工作在这里、成家在这里、生儿育女在这里、奉献青春在这里,毕家瞿阝小学成为了我第二个故乡。


我勤奋工作,敬业爱岗,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工作中讲学习、讲奉献,勤勤恳恳,以校为家;家庭生活上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社会生活中奉献社会、将爱心献给社会。可以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德”,书写着教育。


业务方面:20101015,我代表丰南区参加了唐山市小学科学县域教学交流暨送课下乡活动,在滦南三小执教了《抵抗弯曲》一课,得到了全市同行们的称赞和认可,因此这节课也被评为唐山市优质课。同年8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一课获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录像课评比三等奖。201012月指导的毕会超参加区科学操作能力赛获三等奖。201012月参加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并获一等奖。20115月执教的《画美丽的早晨》获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三等奖。20108月至今,我撰写的《这样记录也精彩》、《说说科学课中的阅读》、《我中意的测试题》、《学生实验时,教师指导很关键》先后刊登于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113月指导毕会超的科技小制作《沙滩垃圾清理器》发表于省级刊物《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


中心校(区直学校) 意见


 


 


                              (公章) 2011年6月20


教育局       意见


同意评定为丰南区优秀教师


                              (公章) 2011年7月1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7 8:14:38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