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家常课堂写真集(一)(二) [复制链接]

1#

[原创]家常课堂写真集(一)(二)

  这是我11月19日发在教师话坊里的帖子。谢谢浙江小学科学论坛送给我一个迟到的爱(一个帖子收为精华),让我有勇气继续呆在科学网胡言乱语:


 


当课堂出现异样声音时


      三年级一个班级的科学课堂上,孩子掂量着手里的纸在热烈探讨"白纸的特点",老师随着孩子的发现,把结论一个一个板书在黑板上:白色;能吸水;能弯折;薄;能写能画;容易撕破;容易着火;柔软……忽然一个孩子恶意地嬉笑着:“纸能擦屁股。”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加入嬉笑阵势,随声附和!看你老师的处置。


      老师的处理是:“是的,纸可以擦屁股,是哪几个特点让纸成为我们每天的必须品呢?”这时,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了,纷纷发言:“能弯折,能吸水,柔软”。孩子的回答让老师满意,也让老师走出难堪。


      曾记得办公室里老师聊天说起一个美术老师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孩子对老师大叫:“老师今天我们画胸罩”,老师气得发抖。其实老师不必生气,就对那个孩子说,“那么,你今天的图画作业就画你的想法,画好后,让老师给你评价”……


      如何应对课堂的异样声音。我们的老师也许更应该心平气和。别轻易发怒。发怒里学生反倒觉得老师很好欺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5 9:03:3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

转载教师话坊坊友们的回帖,


二坊主一统江湖:


 


教学的机智需要小经验的不断累积。学习了。


 


 


吴笔建:


 


 


你气我,我不生气,我一生气,就中你的计。


教师要学会忍耐,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机智。


 


 


汪国祥校长:


教学需要机智,童言无忌,需要冷静、理性、合理应对。同时也需要适度的引导,课后要跟学生谈心,让他们在言行之前学会思考该不该、妥不妥。


 


翁奇:


 


哗众取宠的小孩子,心理上,肯定有些问题的。


上课的处理了之后,要及时课后再要和这些小孩子聊聊,找一下原因。这样,自身的德育水平才能提高。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3#

转载话坊不一样的声音


e-i-o-u:


 


 


教师要学会不生气,也要学会宽容。


但是我还有一点疑问:“纸能擦屁股”怎么了?


不是正在学习纸的特点和作用吗?


发散思维差的孩子还想不到呢!


这个孩子我是要表扬的。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4#

接受兔子的批评,在兔子面前无处逃遁,来不得半点遐想。你说到点子上了:


 


你的勇气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有没有释放。人只有自信才能让让他人信服!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5#

                                              课堂幽默小曲


 


       科学课的家常课堂上,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时,噪音此起彼伏;当让孩子安静地听老师讲解时,很多时候枯燥、无味。还好,孩子们的幽默感动着我,让科学老师也有会心一笑的时刻。


       上个月,执教《它们吸水吗》这课时,让孩子了解古代蔡伦造纸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首先是割草伐木……最后晒干成纸。一个学生突然说出“晒干成纸后就变成蔡伦!”


        观察叶的变化,孩子们知道冬天很多叶子慢慢地枯了,一个孩子却说“叶子伤心地哭了!”


      


        观察并记录把一张餐巾纸用水浸泡、捣碎、搅拌后的特点,孩子们已经动手操作了,指导孩子记录“变成纸浆、很细、容易粘住,容易沉在水中等。”一个孩子突然诧异地发问“老师,容易沉在水中等谁呀?”孩子们哄堂大笑,我也一时回答不出……老师说橡胶树,孩子惊奇地说“啊,香蕉!”……


       谢谢这群可爱的孩子让科学课堂生动并快乐。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6#

五分钟备课进课堂


——家常课堂写真之三


 


       铃声响了,优秀会员表格刚刚提交。同办公室的美术老师一声问候:“沈老师,你没课呀?”我才从梦中惊醒。赶紧拿着作业本、教学参考书和教科书赶赴三(4)班的课堂。此时,眼保健操音乐响起,该班的班主任还在看顾学生的做操质量。给我五分钟时间看教学参考《我们周围的空气》。


和孩子们讨论了有关空气知识的气泡图后,让孩子感受空气的存在:我随机应变,让孩子捏住自己的口鼻30秒,感受一番。而后发现有几个认真的孩子憋得眼泪差点流出来了(时间太长了,太残忍)。然后顺便一问:同学们,你们谁有塑料袋?可爱的孩子又一次给我提供课堂实验材料了:只见好几个孩子拿出科学学具袋,把里面的学具倒掉,学着书上的彩图做起了实验,塑料袋里装了空气。我感慨万千,及时表扬了那个把空气装入学具袋的孩子,并奖励给那一组一个智慧星,并告诉孩子这颗星,让老师也感动。


       接着,有几个孩子拿出学具袋里的气球吹了起来,感受空气吹动小纸条。其实我还是变换实验,让每个孩子吹出一口气,感觉空气的存在。没带水,就只能让孩子看图感受空气在水中产生气泡了……有点凌乱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7#

原创]一个意外的发现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16 10:40:00



一个意外的发现:塑料尺可以代替玻璃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四


 


      探讨第四单元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三种液体流动快慢的比较,老师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找不到玻璃,向其他老师借又感觉麻烦。课堂上我用学生的塑料尺代替玻璃,实验结果与玻璃效果几乎一样。


1、把尺子平放,


2、把三种液体分别滴在同一刻度的延长线上;


3、让尺子竖起与地面垂直,


4、实验结果:水流动得最快,食用油次之,洗洁精最慢。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8#

                                                          课堂上的角色互换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五


 


      每堂科学课刚进课堂的前几分钟,忙着校对作业,一天,看着许多孩子懒洋洋的样子。忽而心中一亮角色互换:“下面一道题的校对,同学们来当老师,沈老师先到你们这里过关,假如老师答对了,请举对的手势,老师答错了,你要毫不留情,打叉!而且错了一道扣10分。”这个实验效果不错,几乎每个孩子都很认真的充当老师,我的回答也让他们非常满意。接着,同一道题让孩子们到我这里一起过关。他们也挺认真的,非常投入。


      还有一个互换角色内容——今天我们教哪一课?书本翻到第几页?作业本翻到第几页?校对结束后,引入新授课,告诉孩子,很简单的问题,你们可以胜任老师:就是今天我们教哪一课?书本和作业本各翻到哪一页?孩子们当老师相当出色,绝不亚于真正的我。不过,现在我又提升该要求,第一堂课下课后,就对班级里的学困生说:“下一堂科学课,由你来当我的老师,有你来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作业本和书本各翻到哪一页?课题叫什么?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到!”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尽量顾及学困生,别轻易放弃他们。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9#

[原创]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1 20:01:00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六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堂课有三个实验,其他三个班级,第一个实验因为没有准备充分的封口橡皮泥最终让实验操作化成纸上谈兵,第二个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相当成功,第三各个实验“用两个注射器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也还不错。


      上周四下午的最后一堂课,走进三(3)班,也是结束《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最后一堂。孩子们读完乌鸦喝水感知水能占据空间后,我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窗台边的一大半杯饮料,里面还插着一根吸管呢。这真是“踏破鞋底无觅出处”,不正是该课堂第一个实验材料的现成版吗?


      我赶紧该饮料的女主人上讲台,再让其他孩子到学具袋里拿出一根吸管,借给老师,就像书上那样:“A管插入杯中的饮料里,B管插入杯中离饮料还有一小段距离。”让该孩子先吹B管,发现饮料从A管流出。探讨“为什么?”孩子几乎轻而易举获取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


      我又让孩子往A管中吹气:发现杯中冒出好多泡泡!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失败的实验起死回生,让我震撼不已:“懒惰的科学老师,孩子永远是你挖掘不完的宝藏。你想要什么材料,似乎他们那里应有尽有。”这周其他三个班级的课堂买了一杯5毛钱的饮料,让他们也感受实验成功的滋味。


 


 


(曾很想很想到校长室借数码相机,把该饮料带来的成功实验用图片发上来。还是算了,别打扰杂事纷纷的领导。)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