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上教学后记(上一课,帖一课) [复制链接]

1#

三上教学后记(上一课,帖一课)

 

三上始业教育

教学后记:三年级的始业教育非常重要,所以我十分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重点对科学课堂常规进行了教育,对小组进行了分工,明确职责。学生对科学课具有很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同时还有一定的神秘性,在此时调动孩子们对待科学的热情非常的有效!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及流程非常顺畅,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比较好的调动!但由于天气下雨,实地观察一棵大树的环节没有有效、充分的展开,甚是遗憾!

TOP
3#

《校园的树木》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安排时间非常紧张!校园树木的观察记录在课堂上无法很好的完成。我觉得在新学期的第三节课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一张完整的观察记录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临时决定: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实地观察、收集素材,把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作业反馈质量较好,但似乎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TOP
4#

《大树和小草》

教学后记:我对本课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变动,课一开始在引出狗尾草之后,我先带领孩子们去校园里寻找并小心的采集狗尾草,然后在教室里展开小组观察交流,完成对狗尾草各部分特点的了解,最后,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结束本课。课刚结束,听到有几个学生在交流:科学课真有味道!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做一个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追求!

TOP
5#

我会的,谢谢喻老师的支持!
TOP
6#

《水生植物》

教学后记:像这样的课如果没有真实的材料准备,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感也很难激发。所以,我决定去找这些水生植物。在上水生植物前一天,我在城区转了一大圈,终于满载而归。找来了很多的水葫芦、浮萍……虽然,看到的一些老师很多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费劲!但我感觉这其实很有乐趣,更何况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会更加的开心,更喜欢我的科学课,那乐趣就更多了,何乐而不为呢?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反应,效果确实很好!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只要放到实验桌上那身价是完全不一样了的,孩子们哪怕能够轻轻的抚摩一下、捏一捏,那都是很神圣的事!对这些植物的观察自然也就可以深入的多,有乐趣的多!作业本上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象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蚯蚓的课堂,多么生动、富含活力!最后说一句:这样的课堂,准备很重要!要牢记!

TOP
7#

〈植物的叶〉

教学后记:

由于上星期最后一节课因为自己参加赛课没上,所以没能布置好课前收集树叶的任务,所以在实际上课时,我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略微的改变,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堂前五分钟,我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到校园里收集树叶,再把收集到的树叶拿回教室进行观察、分类、讨论。在整个课堂活动中,重点展开了对“是否是同一种树的叶”的讨论,虽然直到最后,这样的判断对孩子们来说还有难度,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孩子们形成一种意识:在下判断的时候,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包括最后有关叶的生长变化的推测与讨论,关键也是要孩子们用事实证据来说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4 16:54:29编辑过]

TOP
8#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但也是一节非常难实施的课!为什么简单?因为这节课涉及的的知识内容孩子们有很多的经验,他们知道大树一年四季的变化。为什么难?因为要三年级的孩子能够持续地去观察那上有很大的难度的,况且还要他们不忘记录。就课本最后的那张记录表,试想让成人去记录那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何况是刚接触科学不久的孩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6 19:40:25编辑过]

TOP
9#

《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整理小结,在扎实上好前面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这节课的整理水到渠成,总体难度不大。有几个点学生还有困难,如:水生植物的举例,学生能够说出的水生植物种类不多。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建议重点化,以典型阶段的图片出示。)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11:58:27编辑过]

TOP
10#

《寻访小动物》

教学后记:

由于台风的影响,直到昨天天才放晴,寻访小动物也就在这两天充分的展开了。对这节课我的具体处理是:简化课堂讨论;给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已经对动物单元盼望已久,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指课时目标:去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立刻组织交流: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做好哪些事情?上面的这些内容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留给孩子们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最后花10分钟时间到教室里整理交流记录,并完成作业本内容。整节课下来,整体效果非常的理想!孩子们很开心,记录情况也不错!今天吃中饭时和几个班主任有一段交流,他们都说现在教师里都刮起了小动物风潮。蜗牛、蚯蚓、蚂蚁等已经在教室里蔓延……有一个班主任还布置了相关的日记任务!但也从一些班主任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如:上课都没心思了,整天惦记着你的玩意;教室里变脏了,很恶心等。动物单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单元,孩子们的积极性根本不用担心,但班主任老师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那将事半功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1 15:30:22编辑过]

TOP
11#

蜗牛(一)

教学后记:

学生多么喜欢的一节课!从课前几天自己寻找并饲养开始,到今天课堂上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爬行,最好到科学的饲养蜗牛结束。学生兴致勃勃,非常专注!碰巧,这段时间还有实习生随堂,孩子们更加的想表现自己。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甚至感觉有些嘈杂,这样的课堂对老师的调控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不过连续上了五节课,感觉时间过的挺快,可能是心情比较愉悦吧!看着孩子们和蜗牛如此亲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要知道,此前孩子们可是抵触蜗牛的,很多孩子都说它脏,不敢去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8:17:48编辑过]

TOP
12#

蜗牛(二)教学后记:

上课前:为了上好这节课,还特地去菜场做了回“傻子”。(在菜场里收集各种蔬菜残枝,可以不花钱。)

第一个班的课:相当的精彩!由于是一星期前自己就抓好了蜗牛,一直没怎么喂,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这个时候的蜗牛是最配合的,按照教材流程,孩子们顺利地唤醒了蜗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接着展开吃食物的研究,由于刚刚醒来的蜗牛特别的饥饿,吃起来那个快啊,一点都不害羞。孩子们看的都兴奋的不得了!有的小组的蜗牛甚至连打算的叶子都啃了!

接下来的5个班:蜗牛已经不需要唤醒了,孩子们很少有唤醒蜗牛的体验,吃食物的实验效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到后来蜗牛基本已经吃饱了,幸好孩子们有自己饲养的蜗牛,课堂教学目标还是能够顺利的完成,同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最后一个班,我说要把组里的学习材料送给他们,这些小子居然连吃剩的残枝都拿光了!那个兴奋啊,完全不知道“中计”了,省的我自己清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9 16:41:59编辑过]

TOP
13#

蚯蚓》教学后记:

 这节课准备环带明显的蚯蚓是很重要的,买的掉鱼用的蚯蚓环带不是很明显,于是去校园里挖,发现现在大的那种青蚯蚓居然没有环带,挖到最好的是有些红的比较长的蚯蚓,环带很是明显,而且这种蚯蚓非常活跃,在水中的反应也很明显,适合课堂上观察使用。配合使用大型的青蚯蚓,它的环节更加的明显,触摸可以发现特别粗糙,放大后可以发现其刚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蚯蚓概念。六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亲近小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蚯蚓,很多学生会不愿意亲近它,女生更加,课堂纪律会因此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4:10:44编辑过]

TOP
14#

蚂蚁》教学后记:

 蚂蚁这一课我偷懒了,没有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教学。以前,我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蚂蚁,并完成记录,再回教师进行交流总结的。这一次,我没有这样操作。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偷懒,没有准备充分;二是整个校园都在为百年校庆准备,学生出教室会被影响;三是考虑现在不是记录纸,是作业本,担心作业质量。于是我在教室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一上课孩子们就有些失望的问我了: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实际的小动物观察啊?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的还算满意,作业反应良好,对蚂蚁的身体把握比较到位,最后布置课外探索。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隐隐地看到:孩子们对这节课失望了!

TOP
15#

蚂蚁》教学后记:

 蚂蚁这一课我偷懒了,没有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教学。以前,我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蚂蚁,并完成记录,再回教师进行交流总结的。这一次,我没有这样操作。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偷懒,没有准备充分;二是整个校园都在为百年校庆准备,学生出教室会被影响;三是考虑现在不是记录纸,是作业本,担心作业质量。于是我在教室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一上课孩子们就有些失望的问我了: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实际的小动物观察啊?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的还算满意,作业反应良好,对蚂蚁的身体把握比较到位,最后布置课外探索。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隐隐地看到:孩子们对这节课失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5:00:35编辑过]

TOP
16#

《金鱼》这一课的再思考

金鱼这一课教材在一课时中安排的内容比较的多!从鱼生活的环境到观察鱼的身体及运动,再到观察鱼的吃食、排泄,然后观察鱼的呼吸,最后比较蚂蚁和鱼的相同和不同,以指导饲养小金鱼结束。如果不能够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35分钟的课堂将很难把握。我在准备好观察用的金鱼和鱼食后,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思考和重组!经过6个平行班的教学尝试,觉得比较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如下:

直接接题——鱼(教材课题是金鱼,我觉得这节课还是以鱼为课题更加科学),在揭题和组织学生说一说身边常见的鱼。(有助于学生对鱼的共同特征的把握)接下来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观察金鱼,明确观察的要求非常的重要,我给孩子们提的要求是:观察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怎样运动?花四五分钟的时间观察后,交流完成对鱼的身体及主要器官的认识,然后以比较各种金鱼小结得出:鱼的种类很多,但他们的基本身体特征都很相似!(完成的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的建构)。第三部分观察金鱼吃食与排泄,活动前强调这样几点:1、放几粒鱼食,2、静静地观察鱼怎样吃食物?3、找找鱼的粪便,从哪里排出?这些细节的强调将有助于这个活动的高效。吃食是很快可以完成的,排泄粪便可没有那么巧了,可以请看到的小组来说一说。第四部分观察金鱼的呼吸,这个活动实际操作的成功率不高,且费时间组织。我重点进行了取舍,首先省略了一分钟记录嘴巴开合的次数,学生早已发现鱼的嘴巴和腮是在不停的开合的,再进行记录价值不大。6个班级从金鱼嘴巴开合是在不停的喝水吗展开讨论,都能顺利得到鱼是在呼吸,不是在喝水。具体怎么呼吸?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我提供了一段鱼用鳃呼吸的资料让孩子们阅读,效果很好,效率也高!(教材这里安排红墨水的实验强调了探究,但我觉得有些时候不一定都要探究,探究也要考虑价值!)第五部分比较蚂蚁和金鱼的不同,(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动物这个概念的建立,但总觉得在三年级以韦恩图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总结,难度高且比较空洞。)最后引导学生课后饲养金鱼,继续观察结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3:59:46编辑过]

TOP
17#

《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四种小动物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比较扎实,在比较彼此的运动、食物、反应、繁殖等方面后,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概括出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板书的6点共同特征六个班级基本都能概括出来。比想象中要轻松一些,也比前一单元的植物的共同特点要轻松。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三年级的学生更加喜欢亲近小动物,对植物比较冷淡;二是有了植物单元的铺垫,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方法。假如把动物单元放在植物单元的前面,结果会怎样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3:52:35编辑过]

TOP
18#

《资料交流课》教学后记

今天上了一节有关动物的资料交流课,首先学习了解了课本资料库中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知识,最后组织观看了我为孩子们准备的10分钟录象《蜜蜂家族探密》,相信这节课后孩子们又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了!

TOP
19#

20071112~16日校运动会停课一周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后记

   

   这是一节比较轻松的课,我没有准备一件器材,直接拿着课本和作业本就走进了课堂。

  从寻找身上的物品来判断材料,到寻找书包里的物品判断材料,最后寻找教室了的物品判断材料。在前面三个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材料名称就水到渠成了!课的重点部分教学完成很是轻松!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课本提供了木头这种材料的描述范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我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常见材料进行模仿着描述,结果显示:学生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描述这方面的能力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已经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容易导致课堂凌乱、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有效性!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自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1 8:54:07编辑过]

TOP
20#

《谁更硬一些》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谁更硬一些?”

这块“比较软硬”的内容,学生容易跟后面一课的“比较柔韧性”混合在一起。

课本中“谁更硬一些?”这个实验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课本上的记录表感觉比较抽象,三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自己跟自己比谁更硬个人觉得也没什么价值,所以我对表格进行了象作业本中的简单处理。可以说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还是挺高的!

后面一个环节是“金属的特性”

教学时,从前面实验得到的“坚硬”引到寻找金属的特性,比较自然!但接下来的金属特性,学生就很难跟上节奏了,除传热性和光泽比较容易一些外,导电性个别学生能够接受,延展性很难理解!且每个都做实验很不现实!所以这块内容的教学基本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感觉比较乏味空洞。

感慨:如果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专门教学金属的特性,充分的设计好体验的实验,相信应该会是一节趣味性很浓的科学课!

TOP
21#

《比较柔韧性 》

教学后记: 

 

    这节课比较柔韧性的实验我没有展开,给自己找个理由:材料没有准备好!为这个实验我没有少花心思,这个实验对器材的要求是很高的,课本插图中的三种尺子是很不科学的,厚度明显是不一样的,想用工具想里的材料,但很难操作,在一天少的可怜的两节课时间里,我实在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来代替.同时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安排与学期的进度,不展开实验,到讨论方法止步,一节课还是很紧张的!

    对教材的疑问:

(1)第一幅比较实验的插图,安排了三种尺子,我想是为了体现材料的生活性吧! 但这样厚度明显不一样的材料科学吗?                

(2)课本上图示的塑料制品中有一双雨靴,它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塑料?还是橡胶?难道塑料和橡胶有关系吗?晕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0 16:40:23编辑过]

TOP
22#

 

它们吸水吗》教学后记: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一张纸的特点;第三个活动是我来造一张纸.记得以前的教材是没有第一个活动的,第二个活动是一节课,第三个活动又是一节课.想不通现在的教材为什么把两课时合二为一,还要加一个活动内容!难道我们的课堂时间35分钟就这么好用?还是要我们走马观花的进行教学?

    分析这三个活动,都是很花时间的.比较吸水性这个活动涉及比较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并不轻松,如果用学具袋里的那几种材料,滴好水得等上五\六分钟的时间才会有现象.观察纸这个活动要简单可以只指要害----观察纤维,但这就足够了吗?显然,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必须指导他们怎样深入的观察,切忌浮躁,去发现更多纸的特点.最后一个造纸的活动,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活动花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但现在......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对材料进行了改进.第一个环节选择了现象更加明显的材料,而非学具袋中有的;第二个环节我选择放弃,直接让学生撕纸,进行纤维的观察,引出古代蔡伦的造纸术,介绍造纸的过程.并马上利用刚刚撕碎的纸展开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这样下来一节课还是很紧张,基本没有渗透德育内容!(本来,这节课是渗透节约纸张\节约资源等德育思想的好时机!)作业也无法完成!(也纳闷了,这节课的作业还有这么的多!)

    对这节课,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可以从他们灿烂的笑脸中可以得知.但我还是感觉有点异样,可能是因为删减了一些教材的环节,也可能是因为展开的还不够充分,心里总不够塌实!

   发一点对新三上教材的感慨:总课时量大,每一课时的量也大!为这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担忧!

TOP
23#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后记:

    和旧教材的物体沉浮相比,这节课更加适合我们的孩子.以前上这节课很累,学生也思维混乱.什么体积\重量,什么有关\没关!现在都没了,现在就把注意力放在沉浮与材料的关系.确实与沉浮有关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材料本身.选择实体的塑料\金属\木纸材料进行实验非常有效!但我觉得材料的种类还可以再增加一些,让学生积累更多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的感性认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材料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有关木头特性的教学,有了前面金属与塑料的基础,现在概括木头的特性感觉难度并不太大.但我还是感觉很枯燥,空洞.

TOP
24#

《砖和陶瓷》

教学后记:

  “砖”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陶瓷”虽然经常遇到,但孩子们并不熟悉!其实,我在上课前对陶瓷也不甚了解,有很多的疑问。查阅了资料后,发现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虽然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这两种材料的特性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比如说:陶易吸水,瓷不易吸水;陶用一般黏土,瓷用特殊黏土等。与教材对比,觉得教材中指的陶瓷可能更趋向于“瓷”吧。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为孩子们准备的是瓷,比较砖和陶瓷的特性的时候,自然得出的也是砖和瓷的,陶只是略略带过。

   而我们的作业本上提供的小资料竟然是陶器的介绍,我觉得这里更应该提供有关“陶瓷可以细分为陶和瓷”的资料,可能对孩子了解陶瓷的帮助会更大。

TOP
25#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后记:

    作为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上下来,感觉内容比较散!

    上课过程中操作感觉比较累!特别是根据课文插图给材料分类和比较常见材料的特性这两个活动!

    根据课文插图给材料分类这个活动操作比较累、花时间的原因解析:一是图片内容清晰度不够,有许多物品学生不易分辨;二是三年级学生识字还不多,很多名称的字不会写。

比较材料的特性这张记录表操作比较累的原因解析:有些材料的某些特性很不好说,比如说“是否容易被划出痕迹来”这一项,要判断木材、纸、塑料、砖、金属谁容易被划出痕迹来?这明显是缺少标准的,怎么填?

    这样的题目在作业本中也有很多,界限并不明显的几种材料在那里比较,感觉价值并不大。还不如多结合一些实际的物品,来梳理各个部分使用不同材料的原因,更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建构材料单元的概念。

TOP
26#

今天做了单元练习,其中的一道选择让我非常为难.

还有最后一题那张关于不同材料做的杯子的优缺点的表格,感觉这对于一个成年人都是非常难的,何况是三年级的学生.

最后,我没让学生做这道题,而是改成了这样两道简答题:

(1)学校里组织一次大会,会来许多的客人,如果让你准备,你会选择买什么杯子?为什么?

(2)小朋友每天早上要刷牙,买一个牙杯,你会选择买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

TOP
27#

《水》教学后记:

    这节课和以前的观察水有很大的改变,以前的课设计中非常注重怎样观察?实际观察,结果反而容易把学生搞混,什么有味道\有气味啊...如果老师再把水的特征理出来,反而更显探究的虚假,教条化.现在好了,直接揭题后,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对水的认识,发现学生对水的感性经验其实是很丰富的!我觉得这样的课的设计更加适合现在的孩子!

    课文的第二个环节,我进行了形式上的改变.我准备了6杯不同的液体,让孩子们利用水无色透明,无嗅,等特点来区分,而且还能渗透对不了解情况的液体不能尝,闻的时候也要小心等安全意识.

    这一节课跟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比以前的《观察水》一课更好,后面的活动也更加吸引孩子,是一节动静结合的,学生兴趣高昂的好课!

TOP
28#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后记:

   本课时中的滴液实验很难操作!我尝试了把水和油滴到吸水性好的和不好的纸上以及玻璃上,结果是这样的:在纸上的油散开比较快或者现象不明显,在玻璃上是水散开比较快。

最后交流小结不知道如何小结了。课的最后,要比较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提到流动的快慢,而这恰恰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其实像这样的比较还不如放到这一课来解决比较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3:47:12编辑过]

TOP
29#

《谁流动的更快?》教学后记:

   谁流动的更快?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学生能够想出很多比较实验的方案。但怎样做更公平,孩子们难以表述或者表述不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公平性没有一点认识,只要我能把两种做法呈现出来,他们还是能够很轻松的判断并说明原因的。我想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实验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对这三种液体流的快慢的原因分析,六个班的学生都没有大的困难。

    对这节课最大的意见是,在最后突然冒出一张韦恩图,要求比较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在此形成断点,很不是味道!如果说对不同点的概括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液体的概念,那么对相同点的概括,我觉得基本没有什么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