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1号学员毛剑梅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1号学员毛剑梅研修专贴







 

学员简介


 


        名:毛剑梅


工作单位:丽水市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邮政编码:323000


联系QQ:414687682


电子邮箱:lsmaojianmei@163.com


教学感言:用爱心呵护事业,用勤奋撞击成功!


部分荣誉:丽水市教坛新秀、丽水市明星教师、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莲都区优秀教师、莲都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8 15:36:0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班长刚刚通知我已加入丽水市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先为自己开个专贴。

TOP
3#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毛剑梅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的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岩石的颜色、花纹、手感、气味、轻重等特征进行观察,并向其他同学介绍。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二、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能按不同的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语言正确描述岩石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丽水市青田县有一种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你知道是什么吗?——青田石雕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青田石雕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看了刚才的青田石雕,你有什么感觉吗?


   2、说到这里,你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吗?——岩石


   3、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来的吗?


(二)、辨别岩石和非岩石


   1、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岩石,请大家来帮老师判别一下,这些都是岩石吗?


   2、为什么你认为这块不是岩石呢?


(三)、观察自己的岩石


    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岩石,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或是你认为最漂亮的一块岩石介绍给大家吗?


2、介绍之前,请同学们先用你认为最合理有效的方法仔细地观察你的岩石,并把你观察的方法和用这种方法观察到的岩石的特征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把你观察的结果轻声地用语言整理一下,作好向大家介绍的准备。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到的特征。


对他的介绍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或者是有疑问的可以向他提出来。


(四)、给岩石分类


    1、是呀,每块岩石都有不同的特征,这么多的岩石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组同学的岩石合在一起,用你们组认为最合理的方法给它们分分类,并在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3、交流反馈,教师板书分类的标准。


4、从刚才分类来看,你们认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一样吗?


5、有没有一块岩石不属于任何一类呢?


(五)、课后延伸


观看各种岩石图片:同学们岩石还有许多的种类。


看到这里,对岩石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岩石的知识。



课后反思:


    1、对科学课,学生的描述应该是科学、准确、客观、真实的,并不需要一些夸张、比喻等方法的修饰,而本节课中学生的语言是相当优美的,却缺少的一些客观性。这就需要老师在每节科学课中都作细致的指导。


2、对学生介绍岩石用了18分钟的争论:如果是在平时,18分钟非但不长,也可以说太少。但在展示课上,18分钟是太长了,就是因为这18分钟而影响了后来的课不能完整的作出展示。


3、这节课学生的争论非常激烈,这些争论筑就了这节课的亮点。但在学生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呢?我们认为在学生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知道科学家也持有许多不同的科学争论。


4、在学生的活动、争论中教师应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能更好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呢?这是在今后作为我个人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5、科学课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激情,但如何将教师的激情与科学的理性更好的结合呢?这是我将研究的另一个课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8 15:25:14编辑过]

TOP
4#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毛剑梅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捆、铁垫圈10个、挂钩一个(回形针制成)、记录单。


教师:课件(不同车辆的图片)


课前活动:感受重力


 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那我们来做个运动轻松一下吧,全体起立,老师先说一下规则:当老师说跳的时候大家就蹲,当老师说蹲的时候大家就跳。好现在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游戏。蹲、跳、蹲、蹲(做34次)


为什么我们使劲的往上跳,跳了半天还是回到了地面,而没有飞到空中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因为我们有重量,因为我们有重力等)


小结:对。因为地球有引力,我们都受到了它的力,所以我们用力向上跳,跳得再高还是很快落到地面。刚才的游戏,绝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反映很敏捷。希望大家上课时也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TOP
5#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车是我们重要的交通和运输的工具,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车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是什么车?这些车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2、图片:(马车靠马力,手推车靠人力,火车靠电动机的力或靠发动机的力或靠蒸汽机的力,卡车靠发动机的力。)


3、这辆车你还能判断吗?(缆车)


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的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小缆车的运动。


二、实验论证


(一)、活动一


1、安装、测试、调整小缆车


(1)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辆小车,你能想个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推,电机)


老师又为大家准备了一条带有挂钩的绳子,你能再想个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学生回答时可以请学生进行演示)(课件出示安装图)


2、需多大的力才能拉动小车


(1) 猜测


这辆小车现在的状态是静止的,那请你来猜测一下:究竟需要几个铁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2) 设计实验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验证)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这个实验?


(注意点:1、垫圈放置时应该保持小车静止;2、挂线平稳之后再放开小车观察;3、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


4)验证实验、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告诉大家,需要几个垫圈刚好能拉动小车?


为什么结论会有所不同?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车的重量不同,轮子灵活性不同,垫圈的重量不同,桌子的光滑程度不同,还有其他因素)


不同的实验条件就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虽然我们的实验结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知道“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课件出示: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5)同学们,与这辆小车相比,这一个或两个垫圈确实是够小的了,可是这小小的垫圈却能让一辆小车运动起来了,看来缆车能够轻松地爬上陡坡还真蕴含有很深的科学道理呢。


3、认识重力


    刚才我们实验时,铁垫圈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挂上一定数量的垫圈小车就运动起来了?(生答因为垫圈有重量,有拉力,有重力)


小结:是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重力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有这个力?(课件)


(二)、活动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刚才我们已经让小车动起来了,怎么做才能让小车运动的更快?(增大拉力,增加垫圈)那么请你来猜测一下: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这是同学们的猜想(板书“?”)我们需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怎么做这个实验?请你来设计这个实验步骤。(学生回答)


补充提问: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垫圈应该怎么增加?为什么要多个多个的增加?怎样才能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好运动距离,规定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记时并记录)


   为什么同种拉力条件下要多做几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3、老师还有一个温馨提示,邀请我们班的班长来提示大家,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交流反馈学生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拓展


  这辆小车是靠拉力让它运动起来,你想出其他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请你课后自己去试一试。


TOP
6#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毛剑梅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数据合理的分析。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设计意图说明:


1、关于课题的处理


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三课时,原文课题是《运动起来会怎样(一)》,综观整个单元,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这一课时主要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研究人体的呼吸系统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且关于人体的呼吸系统知识的学习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基于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将课题改为《人体的呼吸》,以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2、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本课教材内容的安排中,安排了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两个同学一组,一人测量心跳一人测量呼吸,因此学生没有做到全体参与。本节课重点研究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虽然测得了心跳的次数、知道了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却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而本单元的第四课时《运动起来会怎样(二)》研究的却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我在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处理时,将“测量心跳”这一活动放在了下一课时进行。

TOP
7#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深呼吸,放松情绪。


同学们今天是一堂竞赛课,后面做着的老师就是今天的评委,这些评委的眼睛可都是雪亮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我们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你会觉得紧张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呼吸,来放松一下自己好吗?


2、明确怎样是一次呼吸,知道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刚才你是怎么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势)


你又是用什么部位来呼吸的呢?


咱们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数一数,当老师叫停的时候你做了几次,好吗?


谁来说一说你做了几次?(看来有的时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3、揭示课题:人体的呼吸。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


当然我们要研究的是自由的呼吸,我们不能人为的去控制它。


二、认识呼吸器官


1、深呼吸时哪些部位有呼吸的感觉。


刚才在深呼吸的时候,你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呼吸的感觉?


可以再深呼吸一次感觉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一起认识主要的呼吸器官。


其实我们人体在呼吸的时候,是有多个器官共同参与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呼吸器官图。


这些器官在我们都称为“呼吸器官”(板书:呼吸器官)


3、呼吸时空气在人体流动的主要路线。


吸气时,空气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进入人体的呢?


那呼气时空气的流动路线又是怎样的呢?


这些空气来了又走,是来“旅行”的吧,你认为我们人体吸进来的空气和呼出去的空气一样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三、体验感知人体吸入和呼出空气的不同


1、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


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一袋空气,插入吸管,捂紧袋口,捏紧鼻子,用口反复呼吸袋中的空气,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提示)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觉。


这些感觉说明了什么?(呼吸前后的空气是不一样的。)


2、收集三瓶空气(一般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的空气),点燃火柴,观察火柴燃烧的不同。


刚才我们感觉到了呼吸前后空气的不同,你能想个办法把他们装入集气瓶中,让大家看到它们的不同吗?


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我们来收集三种不同的气体:一般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和呼吸多次的空气。


一般空气直接将集气瓶盖上盖子。


呼吸一次的空气灌水,口朝下——轻提,不要离开水面——吹掉吸管内空气——收集呼出气体——在水中盖上毛玻璃——拿出


呼吸多次的空气收集一袋多次呼吸的空气——灌水,口朝下——轻提,不要离开水面——吹掉吸管内空气——收集呼出气体——在水中盖上毛玻璃——拿出


观察三种气体有什么不同?


提示:火焰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燃烧。现在有什么办法?


点燃火柴分别放入三个集气瓶,观察火焰的变化。


得出结论:一般的空气氧气较多,呼吸一次的空气氧气较少,呼吸多次的空气氧气最少。


呼吸后的空气氧气减少了,这些氧气哪里去了呢?


3、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科学家们对我们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课件)


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小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课件)

TOP
8#

四、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1、测量平静状态和运动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


看来,呼吸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自己在平静时一分钟需要呼吸多少次吗?


如果请你跑一分钟或跳一分钟,你的呼吸又是多少次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课件)这里有一个测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测量——汇报交流。


2、知道为什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为什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呢?


(课件)


3、认识肺活量。


在医学上,呼吸量的多少还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肺活量。


(课件:肺活量、测试图、运动与肺活量)


五、总结延伸


1、还想了解有关人体呼吸的哪些内容呢?


2、从心跳引入下节课的研究。

TOP
9#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