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结2011,展望2012----草帽在行动中 [复制链接]

21#

 

月亮歌

初一月亮看不见,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出迟,廿二半夜月才来。

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见月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8:27:3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2#

 

上上西西 指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

下下东东 指下弦月在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3#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2-3-18 23:09:00的发言:

是不是有点小错误?


我想应该是:十七十八月出迟,廿二半夜月才来。


谢谢海儿的细心审查,我从一个天文奥赛课件里拷贝出来的,竟然没有发现。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4#

最近京东网打折,趁着这个机会,买了千把块的书。有专门给女儿的,也有学科理论的,更重要的是还有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5#

晚上开始看,吴国盛老师的科学的历程,作为科学史方面较早的专著,这本书早在95年就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这本是在原基础上出版的第二套,评论都不错。


仔细也细细地看了起来,摘录一些语段,作为读书笔记吧。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6#

关于科学史的意义: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并且有一段名言,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变。


回顾科学的历史,能够使人明智。P4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7#

 


   科学史有助于理科教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向学生讲述一些科学历史,能够增加自然科学教学的趣味性,诱发儿童对神奇科学世界的向往。作者同时认为:这些科学家的传奇故事,对于正规的科学课程学习并不见得有很大帮助。有些以讹传讹的传奇故事对于深入理解科学理论还是有害的。因为,传奇故事往往过于强调科学发现的偶然性、机遇性,使人们容易忽视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极端艰苦性。


除了传奇外,科学史能够告诉人们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形成和历史形成,对学习科学理论肯定是有益处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3 10:28:41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8#

 


关于近代物理学上“运动”观念的变革首先是由伽利略做出的。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先落地,轻的物体后落地的观点。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用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将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捆绑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速度应该比重的物体快。但是由于被一个轻的物体拖住,它的速度应该会比重的物体慢,而比轻的物体快。因此,在逻辑上来说,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所有物体下落速度应该都相同。


伽利略又对对物体的斜面运动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出了物体运动的保持不需要力,需要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


但证据表明,伽利略没有直接对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一方面自由落体加速度太快,当时准确计时装置工具还未出现。从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用自己的脉搏计时就可以看出当时计时仪器的缺乏。伽利略用“思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因此,大家熟知的比萨斜塔实验大概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到这件事情。(我的观点:以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来看,比萨斜塔实验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很复杂,当时条件下很难做到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既然不是理想状态,最大可能是铁球先落地,反倒会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所以很有可能这个故事是以讹传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3 10:47:35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9#

 

关于科学史的用处,需要在“知道”和“理解”上,做出区别。


当前我们认识一门科学知识,大多数不是从阅读这门学科的历史开始,相反是从记住一大堆陌生的符号、公式、定律开始的,然后在教师和课本的示范下,反复做各种习题,达到将各种陌生的公式灵活应用为止。


作者认为,有了知识并不等于理解,会解题不意味着掌握了物理概念,在深入地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质方面,科学史是有用处的。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0#

现状,作者认为当年的科学教科书大多不谈历史(以小学科学教材为例,真正从历史角度来谈论科学史的知识显然非常少),有的更多是一些历史知识的点缀。把科学史有机地揉进理科教科书中,是当代科学教育界所大力提倡的,但是做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好。


科学教育本身技术性太强,科学教育必须花费大部分精力于训练学生的技能方面(如果做实验!),而科学史的引入肯定会分散精力,削弱技能训练。


不过教育界也在努力,哈佛大学教授霍尔顿出版了《改革物理教程》、《中学物理教程》,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物理学教学。这两套书都有中译本,但据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反响。(准备网上找来,买下读一读)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