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戚喜乐2024年网络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1#

杜特强调注重三性教学,让学生真正热爱科学,乐于学科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杜特像一位武林高手,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武功心法”,不能停留在字词表面,要认真去琢磨,才能真正有效省时又省力。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看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者,一个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于科学老师来说,要想上好一堂课,需要学生喜欢,需要备好教材,需要随机应变,需要肯定学生,鼓励孩子的真实发现和有点能力,引领孩子的缺陷,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刀切掉课堂生成,其实也就是多实干、多担当、多思考。备教材不单单书本内容,下水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我们的课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科学课的材料需要不断地下水实验才能确定,实验的效果也要进行反复实验,这对学生的认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也需要保持持续的思考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在实践中实干、担当和思考作为自己成长的三大法宝,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TOP
12#

2024.03《科学课堂教学之思》学习反思
       李特从课堂之观、课堂课堂之变、课堂突破之思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学教方式变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学生-课堂-未来,课堂连接着孩子和未来,一端是学生,另一端是民族的未来,李特的观点具有极大的格局与视野。而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的思维碰撞,我们的课堂改革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的科学课堂不应该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是我们要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要学什么,准备怎么学。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实践型课堂!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李特结合课例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课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展示了认知路线,内容梳理:
       1.依据经验,告诉什么是卵石。
       2.提出问题,卵石为什么是光溜溜的?
       3.提供资料,河道、河滩上的岩石大小、形状有什么规律?两岸高山上的岩石状况及山脚下的碎石分布。
       4.依据资料,研究岩石是从哪里来的?提出风化作用。
       5.进行推想,假如山洪暴发会怎样?提出搬运作用。
       6.模拟实验,研究岩石为什么越来越圆?提出磨圆作用。
       7.进行总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8.进行推想,今日之高山,未来会怎样?      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并不在是简单的告诉孩子们结论,也不是直接通过几个典型实验去验证,而是在一些情镜中去找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让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更加会有学习动机。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不仅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与基础,更对创造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最后,小学科学的评价要评价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但更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而我们的课堂、我们老师,应该是要为学生服务的。课堂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知、经验、进度等方面开展,让他们尝试、试错、思考。
TOP
13#

20240323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李佳瑜老师将科学课《点亮一个小灯泡》与劳动、技术进行跨学科融合,开设了《制作一个手电筒》一课。李老师虚实结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密室逃脱主题作为教学切入口,又结合真实的“断电”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关注教育的“真实”,又发挥了“虚拟”的作用。再以“制作一个手电筒”为主线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从“手电筒需要什么”到“利用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如何制作”,这一个个小问题,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渗透了最为常见的几种电路元件以及点亮小灯泡最为关键的闭合电路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孙萌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学生感觉有兴趣有探究过程的教学活动,同时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从提出问题,到收集材料,到设计方案,然后自己动手实验,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工程。最值得学习的是完整的评价过程,每个小组的作品都对照着评价标准被一一点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持续获得改进,是学生获得知识、突破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评一体的有效操作。
【我的思考】培训的两节课不由让我想到起初学校组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专项培训,导师陈晓萍教授讲到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要从“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探究具有真实意义的、与学科知识应用相关的难题,并整合相应观点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还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案例,其中讲到可以与SDG“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的案例,将科学素养向外拓展到更高的态度责任,有机会可以在课堂实践中进行尝试。



TOP
14#

20240515每月研修
徐老师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想要研究的问题。从现实问题出发,结合词云图,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中徐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老师在实验前指导到位,开放性的记录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支架、操作支架,和思维支架,学生既动手实践,又动脑思考。
徐老师的课堂设计构思精巧,教学线安排巧妙,从当地文化引入,从学校的骄傲到家乡的骄傲,再到浙江的骄傲,最后到中国的骄傲。与生活相联系,与历史相联系,解决来自于真实情境中问题,体验古人的制作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用胡萝卜船将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材料的选择上更是进行了细致的筹备,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拓展。对于这一课来说胡萝卜和勺子就是有结构的材料,帮助了学生在更贴近生活的情况下完成了独木舟的制作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前“船为什么会浮?”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